1、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一、这是一篇儿歌识字课文。课文通过自然界的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以及天、地、日、月的关系,让学生初步知道五行是构成宇宙万物和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初步感受时空的浩瀚,是一篇很好的中华传统文化熏陶课文。二、这是没有学习汉语拼音之前学习的第二篇识字课文,学生没有汉语拼音为拐棍正音,所以,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猜读、试读,以及教师反馈正音和示范,就成为了识字和朗读教学目标达成的策略。三、课文是一篇抑扬顿挫的、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有利于学习诵读和识字。四、课文揭示的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教学上
2、要拿捏好分寸,用学生能听明白的语言适当讲解也就可以了。五、课文是学生开始学习用田字格写字的第一篇课文,必须十分重视写字学习的规范要求,为以后的写字学习打好基础。学情分析:一、学生通过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的学习,对课文构成的各部分及其功用,对识字、朗读学习等语文实践学习活动的操作及要求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这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已经读过不少韵文,这有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三、课文中的字,绝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以及上一课学习已经认识,并了解字义了,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开展教学。四、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执笔写画,但执笔的姿势和写画的姿势极可能不够正确,这是妨碍
3、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不利因素,要倍加注意纠正。五、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幼儿园游戏活动转换成现在的课堂学习,课堂常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将为他们的学习成长打下基础,而且从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思考,从育人的角度思考,建立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特别重要的教学目标(注:由于这一维教学目标是所有语文课堂教学都有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制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不需要叙写。)。落实这一个教学目标的抓手是加强课堂管理。(具体策略举例见天地人教学设计)由于一上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教学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具体方法举例见天地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4、. 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感知我国古人对世界的认识。3.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4.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感知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书写要求;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5.认识笔画“横”“竖”和知道笔顺规则“从上到下”,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教学重点: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正确认读“一”等7个生字。3.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正确书写“一”等4个生字。教学难点:
5、1.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2. 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教学准备:教师:“一”等7个生字字卡,傅抱石国画PPT,四幅傅抱石国画的小画。学生:每人一套“一”等7个生字字卡。教学时数:两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一)复习(PPT示):1.认读以下生字。天 你 他 地 人 我2.示傅抱石纸质图画,指名在上面摆放“天、地、人”三个生字。3.朗读课文天地人(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导语: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学习课文天地人,不但会认读了6个字宝宝,还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了解了“天、地、人”的意思,知道了“天
6、”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那么,这个世界宇宙除了有天地人以外,你们还知道有什么呢?(学生发言、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我们学习了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识字课文,再认识一些字宝宝,就能知道了,有兴趣了解吗?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三)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留心观看。(板书: 金木水火土)(四)学习读课题。1.出示任务:这个课题由5个字宝宝组成,同学们看看这5个字宝宝,有哪个字宝宝你会读,轻声读一读。个体尝试读。2.反馈指导: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3.带读课题:金木水火
7、土4.齐读课题,要求注意停顿。(五)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读课题,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读课文继续学习生字宝宝了。二、集中识字,学习朗读。(一)尝试读文,学习生字。1.出示任务:翻开课本第6页,自己读读课文(提示课题下面的就是课文。)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5个字宝宝外,看看自己还会读哪个字宝宝,不会读哪个字宝宝,在不会读的字宝宝下面点上小圆点,然后请教同桌。个体尝试读文,同桌互教。2. 反馈指导: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正音,范读带读。如有学生不认识的,教师直接范读带读。(相机出示字卡:一、二、三、四、五、上、下)3.小结:这7个字宝宝,就是我们通过这篇课文要能认读的字宝宝了,课文下面用两条横线告诉我
8、们,让我们把它们再读一遍吧。4.看黑板字卡,指名读,齐读。注意提示正音:“二、十”翘舌音,“四”舌尖前音。(二)会认字的音难字教学。1.出示任务:刚才我们已经读准了课文的7个生字宝宝,下面请你将课文读给同桌听,要把字的读音读准;同桌要留心听,如果有哪个生字宝宝读不准,你就在哪个生字宝宝下面画个三角形,同桌读完后告诉他正确的读音。同桌互读互纠。2. 反馈指导:指名汇报帮助同学读准的字。预设:音难字:二、四、上。相机进行音难字教学。用多种形式认读7个会认读的字。(三)读准课文,了解会认字意思。导语:同学们真用心,很快就把7个生字宝宝读准了,那么你们能把课文读准吗?知道这些生字宝宝在儿歌里是什么意思
9、吗?我们继续学习。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宝宝的读音。个体练读。2.反馈指导。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准会认读的字和课文。个体自由练读。3.连一连,了解“一、二、三、四、五”。(1)出示任务:(PPT示“一、二、三、四、五”)这五个字,是我们汉字表示数字的字,同学们在数学课上和生活中,也学习认识了15这些表示数字的字(PPT示打乱顺序的15数字)你能分别把它们用直线一一对应连起来吗?(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范例:用直线把“五”与“5”连起来。)个体思考操作。(2)反馈指导。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通过PPT呈示。订正后齐读一次。(3)小结:“一五”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15”是数学
10、上表示数字的字,也叫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字的字在不同语言有不同的书写形式,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搜一搜、找一找,了解了解。4.口头组词,了解“上、下”。(1)(呈示复习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在课文天地人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人”与“天、地”共生共长,和谐发展。那么,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上”和“下”还会与哪个字宝宝做好朋友,组成词语呢?个体思考后,同桌交流。(2)反馈指导。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
11、用词语说一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小结:通过组词,同学们了解到“上”和“下”在课文里表示位置、方位的意思了。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接下来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四)尝试有节奏朗读课文。1.出示任务:课文是一首儿歌,朗读儿歌就像我们唱歌一样要有节奏,请同学们一边击掌一边朗读课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节奏地读这首儿歌。个体尝试击掌有节奏读文。2.反馈指导。指名击掌读文,相机指导。3.一齐击掌有节奏朗读课文。(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12、。2.游戏认字(1)我说号码,你读字。(将生字编上序号,老师说序号,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2)我举字卡,你读字。(老师举起呈示字卡,会读的学生站起来读。通过是否站起来或站起的快慢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没有站起的或站起慢的,指名再认读。)三、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一)了解第一、二行儿歌,并背诵。1.(PPT示两行儿歌)出示任务1:“一、二、三、四、五”我们已经知道是汉字表示数字的字,也知道了它们对应的数字了。那么,在古人眼里,这世界宇宙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答案就在这两行儿歌里。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你知道
13、什么事物是由“金、木、水、土”做成的,或者含有“金、木、水、土”的?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1)相机指出“金”指的是“金属”,如,金、银、铜、铁等。(2)相机指出“木”指的是“植物”,花草树木。(3)相机指出不但植物要依赖“土”生存,人和动物实际也是依赖“土”才能生存。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做什么要用到“火”呢?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预设:煮饭炒菜,冶炼钢铁5.小结:在古人眼里,“金、木、水、火、土”形成了宇宙的万物,并且相互联系作用构成了我们这个大
14、千世界。6.背诵第一、二行儿歌。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二)了解第三、四行儿歌,并背诵。1.(PPT示两行儿歌和复习时贴上“天、地、人”的傅抱石画)出示任务1:朗读这两行儿歌,结合课文的这幅插图,你从“天地分上下”里知道了什么?个体朗读思考。2.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预设:天在上,地在下,是分开的。(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3.出示任务2:朗读这两行儿歌,想一想:“今”和“古”分别指的是什么?个体朗读思考。4.反馈指导。(采用边读边说、边说边读的策略进行。)预设:“今”指的是现在;“古”指的是古代。5.小结:是呀。天在上
15、面,包裹着大地;大地在下面,繁衍着万物;太阳、月亮从古到今一直映照着大地万物。6.背诵第三、四行儿歌。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三)背诵课文。出示任务:刚才我们把儿歌分成两部分分别背诵下来了,合起来,能背诵吗?同学们试一试。个体试背。指名检查指导。班级齐背诵。四、认字评价(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二)游戏认字。(方法见上。)五、写字指导。1.认识田字格。(1)导语:从这一课开始,我们就要学习写字了。要把字写好,写漂亮,我们就要清楚一个好帮手田字格。(PPT示田字格)因为这个格子像田字,所以叫“田字格”。(PPT示带有各方位名称的田字格)讲解田字格各方位名称。(2)带读、诵读田字格拍
16、手歌田字格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2.回忆并练习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3.指导写“一、二、三”。(1)认识笔画“横”,指导写“一”。学习及书写“横”。A.导语:(PPT示“一、二、三”,齐读后)这三个字都是由一个笔画构成的,这个笔画叫做“横”。“横”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范写,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起笔轻按成点,再迅速向右运笔,到达终点停住笔,轻按成点,笔尖倒回来从横里提离纸面。B.学生在桌面用食指按方法尝试写“横”。指导书写“一”。A.(PPT示教科书“一”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一”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
17、置,说一说。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一”在横中线左下格的中间位置起笔,到横中线右上格的中间位置收笔,稍稍有点斜。C.学生先描后写。(学生动笔写字前,先提醒执笔和写字姿势,做好后才让动笔写。以下相同,不再说明。)D.反馈指导。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2)认识笔顺“从上到下”,指导写“二、三”。学习笔顺“从上到下”。A.导语:“二、三”是由两个以及以上的笔画组成,写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书写笔画顺序的要求了。“笔画顺序”我们简称为“笔顺”(学生跟老师读一次“笔顺”)根据这两个字,今天我们学习的笔顺是“从上到下”,也就是说要先写上面的笔
18、画,才接着写下面的笔画(学生跟老师读一次“从上到下”)。B.范写“二”,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先写上面的短横,再写下面的长横。学生接着边说边书空。C. 范写“三”,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先顺序写上面的两个短横,再写下面的长横。学生接着边说边书空。指导书写“二”。A.(PPT示教科书“二”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二”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二”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格,两横斜度一致,与横中线距离相等。字要居中。C.学生先描后写。D.反馈指导。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指导
19、书写“三”。A.(PPT示教科书“三”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三”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三”第二横最短,写在横中线上;三横斜度一致,距离相等。字要居中。C.学生先描后写。D.反馈指导。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3)认识笔画“竖”,指导书写“上”。学习及书写“竖”。A.导语:(PPT示“上”,齐读后)“上”字除了有笔画“横”之外,还出现了一个新笔画,这个笔画叫做“竖”。“竖”怎么写才能写好呢?看老师写。范写,边写边解说书写方法轻按成点再快速直往下,笔尖顺势离开纸面。B.学生在桌面用
20、食指按方法尝试写“竖”。指导书写“上”。A.(PPT示教科书“一”田字格学写部分)出示任务:观察“上”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B.小结并范写: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看老师写。“上”的 “竖”写在竖中线上;在竖中线上半部分起笔,到下半部分收笔。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稍稍离开。长横左下格的中间位置起笔,右下格的中间位置稍上收笔,稍稍有点斜。C.学生先描后写。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
21、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D.反馈指导。示有毛病的例子,指出错误,然后学生修改。六、总结: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二篇的识
22、字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了7个生字宝宝,背诵课文;学习了两个笔画“横”“竖”以及一个写字的笔顺“从上到下”,学写了四个字。(注意总结学生学习的课堂常规、守纪、读书握笔等情况)七、写字练习。作业设计:(一)向家长汇报背诵课文。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
23、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二)请家长用字卡考考自己对7个生字宝宝的认读。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