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泉港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地理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60分)冻裂(林木)是指林木向阳面受冬季昼夜温度剧变致使树干纵向冻裂。在高寒地区的疏林地受害更重。冻裂一般不会直接引起树木的死亡,但可降低产量和品质。 下左图为我国东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右图为树木冻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上左图中M、N、T、S四地中林木冻裂灾害最严重处与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处的高差可能是( )A. 400米B. 600米C. 800米D. 1000米2. 推测疏林地受害更重的原因是( )A. 树干的庇荫状况差B.
2、 受冬季风影响大C. 易受病虫害侵袭D. 生长快,木质差【答案】1. B 2. A【解析】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1题详解】材料显示冻裂灾害主要发生在向阳面,图中四地中只有M位于向阳面。M地海拔在400600米,而图中最高处海拔为1 0001 200米,故两地高差介于400800米。故选B。【2题详解】疏林地由于枝干稀疏,故树干的庇荫状况差,昼夜温差更大,受冻裂危害更严重。故选A。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A. 沿
3、等高线B. 沿山脊线C. 沿山谷线D. 连接聚落4. 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地点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5. 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A. 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成本B. 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C. 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D. 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答案】3. B 4. C 5. D【解析】【3题详解】图中沿长城一线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值区部位。根据“凸低为高”原则可知长城沿线海拔比周边高,为山脊线。故B正确。【4题详解】据图可知,丙海拔较高,且沿途没有阻挡物,因此可以眺望到“八达岭关城”。故C正确。甲和“八达岭关城”之间有一山脊,乙、丁两地海拔较
4、“八达岭关城”低,因此甲、乙、丁均不能够眺望到。给A、B、D错误。【5题详解】据图可知,该地多山地,图中“人”字型铁路线基本沿等高线来修筑,虽然线路较长,但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故选D。德国摩泽尔地区的葡萄园分布纬度较高(多在47N-52N),是全球最北的葡萄酒原料产区,该地区是被世界公认的德国最好白葡萄酒原料产区之一。摩泽尔地区的葡萄园山坡极陡,有些坡度甚至达到70,且土壤中富含热容量高的深色板岩和玄武岩风化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在摩泽尔坡度达70左右地区的葡萄十分优质,其主要原因是葡萄在生长期A. 降水丰富B. 土壤通气蓄水C. 光照充足D. 坡面积雪较少7. 摩泽尔地区利
5、于葡萄成熟的重要原因是A. 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累积B. 岩石风化物白天吸热,夜间返光给葡萄C. 岩石风化物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D. 岩石风化物白天吸热,夜间返热给葡萄8. 该地葡萄种植最易带来的生态问题是A. 土壤盐碱化B. 水土流失C. 土地沙化D. 旱涝灾害【答案】6. C 7. D 8. B【解析】【6题详解】读图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坡度达70的山坡上坡度大,葡萄植株的阳光被遮挡较少,使葡萄在生长期光照充足,有利于糖分的生成和积累,故葡萄品质好,故C正确;降水丰富,光照不足,不利于葡萄生长;陡坡水流速度快,不利于蓄水;坡面积雪多少对葡萄品质影响不大,故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
6、】葡萄成熟的早晚主要取决于热量条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摩泽尔地区土壤中富含热容量高的深色板岩和玄武岩风化物,这些土壤在白天能够吸收热量,而夜间则返热给葡萄,给葡萄带来温度,利于葡萄成熟,故D正确,夜间不能返光给葡萄,故B错误;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累积,但并不利于葡萄成熟,故A错误;岩石风化物富含矿物质,有机质含量小,故C错误。故选D【8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摩泽尔地区的葡萄园山坡极陡,有些坡度甚至达到70,由于坡度大,山上的土壤很容易被雨水冲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故B正确;摩泽尔地区的葡萄园山坡极陡,地表不易积水,加上蒸发较弱,不易产生土壤盐碱化问题,A错误;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
7、干旱、半干旱且有沙源的地区,摩泽尔地区气候较为湿润,不易产生土地沙化问题,C错误;该地位于德国,属于温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易产生旱涝灾害吗,D错误。故选B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9. 图中表示的是A. 冬季白天B. 冬季夜晚C. 夏季白天D. 夏季夜晚10. 关于该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B. 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C. 充分利用了温室效应的原理D. 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答案】9. A 10. B【解析】【9题
8、详解】读图可知,室内空气下沉,温度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被加热,上升后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不断地向室内输入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故该图表示的最可能是冬季;结合题意可知,该房屋是节能房,故最可能利用太阳能供暖,该图表示的是冬季白天。【10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该节能房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和温室效应原理;读图可知,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而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是为了使室内空气与空气间层空气循环,有保温作用,如果要净化空气,还需要打开窗户。清明节期间高中生张小明前往我国家某森林公园进行研学旅行。在公园里,他发现有一些树上深绿树叶中有些树叶开始枯黄脱落,而有一些光秃秃树上开始
9、长出嫩绿叶,他查阅资料绘制了公园里两种树的树叶凋落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甲、乙树种最有可能属于A.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C. 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寒带针叶林12. 张小明根据甲乙树的树叶生长及脱落特征推断自然界有些树的树叶夏季停止生长,当秋雨开始时立即生长。该树种最有可能位于A. 1025大陆东岸B. 3040大陆东岸C. 3040大陆西岸D. 4060大陆东岸【答案】11. A 12. C【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树种在春季落叶最多,应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冬季气温较低,降水少
10、,到了春季气温回升,旧树叶凋落,新叶长出;乙树种秋季落叶最多,冬季几乎没有落叶,应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根据题干,该树种夏季停止生长,秋雨开始后再生长,可能与气候有关。据此推测,当地夏季炎热干燥,树木缺水,停止生长,冬季温和多雨,树木秋雨开始后再生长,这符合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生长特点,故推断该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18年11月3日,突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体阻断了金沙江。下图示意金沙江某段河流及附近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山体滑坡之前,河流流向为A. 处流向处,西南流向东北
11、B. 处流向处,西北流向东南C. 处流向处,西南流向东北D. 处流向处,东南流向西北14. 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自然崩溃之前,则处水位变化为A. B. C. D. 15. 山体滑坡发生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处的相应等高线A. 没有变化B. 向高海拔处凸出C. 向低海拔处凸出D. 趋于平直【答案】13. B 14. A 15. B【解析】【13题详解】山区河流一般分布在山谷,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故该段河流应该是由处流向处,同时地图中出现指向标,图示指向标指向北方,可知河流流向为由西北流向东南,故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14题详解】根据上题结论,据图可知,处位于堰塞体
12、的上游,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会有稳定水量注入处,处的水量会逐渐增加,水位会逐渐提高,形成堰塞湖;因为河谷地形是下窄上宽,随着水位的继续上涨,堰塞湖的面积增大,水位上涨的速度会减慢,处河流水位上涨先快后慢;水量再进一步增加会由堰塞体的顶部外泄,故在堰塞体自然解体前,堰塞体保持一个大致衡量的水位和水量,故A选项曲线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山体滑坡、塌方,等高线密集程度会减小,下滑部位等高线变得稀疏,地形可能接近于平缓,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规律,在山体发生滑坡后,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处的相应等高线向高海拔处凸出,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俄罗斯南部的贝加尔湖,是世
13、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6. 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原因不包括( )A. 湖泊较深B. 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C. 河流入湖泥沙量小D. 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17. “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A. 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B. 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C. 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D. 积雪掩盖,利于树
14、木安全越冬【答案】16. B 17. B【解析】【分析】该题组立足对贝加尔湖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描述,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6题详解】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于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湖泊较深可能导致湖水“温柔碧绿”,A包括;贝加尔湖纬度较高,水温较低,且属于贫营养湖,湖泊中藻类物质繁殖速度不会很快,B不包括;河流入湖泥沙少,使湖水透明高,C包括;湖泊周围人类活动少,对湖泊污染小,D包括。题干要求选择不包括的,故答案为B。【17题详解】该湖位于大陆内部,降水较少,A错;据材料,湖泊“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说明“高跷树”根部由于风浪巨大,土壤被侵蚀而裸露,B对;湖水
15、并非终年结冰,且树木生长在湖岸沙滩上,冻土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C排除;积雪掩盖不会是导致根部裸露,D排除;故正确答案B。【点睛】贫营养湖内自然或人为进入的污染物的量较少,湖中生物营养物质含量低,浮游生物量很低,湖水清澈、透明度大。阳光通过清澈透明的水可以从湖面富光层一直照射到湖底贫光层,使贫光层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从湖面到湖底都可保持高浓度的溶解氧,湖水呈淡蓝或淡绿色,透明度高,可以作为生活和工业用水。科隆群岛位于140N125S,8914W9201W,以玄武岩为主。1835年,达尔文到达人迹罕至的科隆群岛,发现当地生物物种与南美洲有很大亲缘关系,热、寒带物种共存。下图为科隆群岛标志式拱门达尔文
16、拱门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 达尔文拱门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海浪侵蚀B. 海浪侵蚀风化作用海面下降地壳抬升C. 流水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海浪侵蚀D. 地壳下沉流水堆积海浪侵蚀地壳抬升19. 影响科隆群岛特殊物种现象形成主要因素有A. 太阳辐射、降水B. 大气运动、土壤C. 人类活动、地形D. 地理位置、洋流【答案】18. A 19. D【解析】【18题详解】达尔文拱门形成从玄武岩的形成开始,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的结果,经历地壳抬升和海浪侵蚀形成,故选A。【19题详解】科隆群岛热、寒带物种共存,适合热带物种生存是因为纬度低,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同时
17、有适合寒带物种生存的环境是因为沿岸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故影响科隆群岛特殊物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和洋流。故选D。【点睛】典型岩石类型:岩浆岩:(喷出岩)玄武岩,(侵入岩)花岗岩;沉积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等;变质岩:板岩、大理岩。读新西兰南岛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影响该地夏季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 中纬西风B. 副高C. 信风D. 副极地低压21. 新西兰地震多发是因为地处A.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B.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地带C. 印度洋大洋中脊,属板块的生长边界D. 太平洋大洋中脊,属板块的生长边界22. 新西兰南岛东侧比西侧城市数量多、规模
18、大,主要原因是东侧A. 降水均匀丰富B. 地壳稳定安全C. 河流航运发达D. 地势平坦开阔【答案】20. B 21. A 22. D【解析】【20题详解】该地位于南半球,当地夏季,副热带高压带会向南移动,影响新西兰南岛夏季的降水,由于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所控制地区会出现持续性的晴朗天气,选项B正确;当地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当地不受中纬西风控制;信风位于低纬,副极地低压位于高纬,不会控制该地,故选项AC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新西兰刚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处在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的消亡边界上,地壳不稳定, 多地震,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由图可知
19、,新西兰南岛河流大多由西向东注入海洋,且西侧河流较东侧短小,故说明新西兰南岛东侧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建设,选项D正确;新西兰南岛东西两侧降水差异不大;岛上河流短小,河流航运不发达;岛屿东西两侧的地质条件差异不大,故选项ABC错误。故选D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20、冬季24. 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 坡顶坡中坡脚B. 坡顶坡脚坡中C. 坡中坡脚坡顶D. 坡脚坡中坡顶25. 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 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 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 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答案】23. A 24. D 25. B【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和位置差异,植被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的生态作用,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23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
21、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该地夏秋 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错误。【24题详解】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直奔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25题详解】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被分布,但植被稀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A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B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C错误。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梭梭分布
22、在平地,且该地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不会发生水土流失,D错。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 符合该段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 水流急,流量大B. 水流缓,流量大C. 水流缓,有凌汛D. 水流急,流量小27. 某地质爱好者在甲地取样,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可能是( )A. 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B. 该河段河道平直,流水侵蚀能力强C. 洪水流动过程中流速变化大D. 不同季节的洪水流速变化大28. 近年来甲地河流堆积物颗粒粒径变得细而均匀,可能是该区域( )A. 耕地面积扩大B. 降水量有所增加C. 植
23、被覆盖率提高D. 大力开发旅游业【答案】26. B 27. C 28. C【解析】本题以地图为载体,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堆积作用,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6题详解】该河段有新生洲、新济洲、子汇洲、子母洲、梅子洲、八卦洲等一系列江心洲发育,说明河流沉积作用强,由此可推知水流缓;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河段位于长江的下游河段,河水流量大;根据纬度位置判断不会出现凌汛现象。故选B。【27题详解】甲地位于河漫滩上,洪水期时由于河道中河水的水量、流速的变化,使得洪水漫过河漫滩在流动过程中流速不断地变化,使得粗细颗粒的泥沙交替沉积,形成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
24、洪水主要发生在夏季。故选C.【28题详解】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说明河流搬运能力减弱;伴随河漫滩的淤高,会生长茂密的芦苇,由于芦苇植物的阻挡,会导致洪水时期将部分相对较粗颗粒物质阻挡在芦苇边缘地带,而核心区是洪水携带的更细颗粒的物质,形成的河漫滩沉积物会变得细而均匀;降水量增加会增加河流的搬运作用。故选C。坝上高原(俗称“坝上”)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平均海拔为1400-1600m,降水量少,地下水占区域总供水量的97%以上,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4.12%。读张家口北部坝上典型站2012年9月-2013年8月降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对照图。完成下面小题。29. 坝上地区A. 降水
25、量与地下水埋深呈正相关关系B. 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农业用水量关系密切C. 地下水埋深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D. 降水量与地下水水位呈正相关关系30. 2013年5-6月,地下水埋深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回升地下水开采量增加积雪融水增加降水减少A. B. C. D. 【答案】29. B 30. A【解析】【29题详解】地下水埋深是指地下水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地下水埋深越大,说明地下水水位越低,用水量越大;由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地区2013年6、7、8、9月份地下水埋深大,此时正值农作物生长旺季,降水量虽大,但需水量大,埋深仍然较大,故B项正确。降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图像不呈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ACD
26、错误。故B项正确。【30题详解】56月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导致56月地下水埋深急剧增大,故正确;56月降水量较少,农业用水量大,导致56月地下水埋深急剧增大,故正确;积雪融水增加会导致地下水埋深减小,故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56月降水量增加,故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二、综合题(2大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东北三省,深入围绕东北振兴这一重大课题,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1)读图2分析相对于A地,B地冬季降水量多于A地的原因。(2)说出图1中哈尔滨以下河段河流的大体流向,据图3说出松花江流域汛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其气候原因。2018年1-4
27、月,中国累计进口谷物(粉)达856.3万吨,同比增长14.8%。国际粮食的大量进口对中国农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农业造成全面冲击。由此,专家提出了“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观。(3)说出松嫩平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并根据图文资料,说出东北地区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答案】(1)原因:西北(冬)季风经过日本海,增加湿度;且位于冬季风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冬季降水量多。(2)流向:自西南流向东北;季节:春季和夏季;气候原因:春季气温升高,冬季积雪大量融化,汇入河流后形成春汛;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增多,形成夏汛。(3)自然条件:河流众多,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28、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答案须有对应的因果关系)有效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应用喷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任答两点)【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松花江流域汛期及其成因等。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从水源、土壤、气候等方面考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据图可知,B地位于日本本州岛西侧,属于
29、冬季西北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携带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多地形雨,故B地冬季降水量多。A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冬季风在此为离岸风,降水较少。(2)松花江最后从东北方向注入鄂霍次克海,所以哈尔滨以下河段自西南流向东北。松花江流域纬度较高,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升高,积雪大量融化,汇入河流后形成春汛;夏季东南季风从海洋带来降水,汇入河流,形成夏汛。(3)自然条件:松嫩平原河流众多,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松嫩平原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要落实到“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
30、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加以分析。松嫩平原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农业上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等。【点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作物生长环境角度 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自身构成元素)3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内部的结构)4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农业规模、性质)5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拓展延伸,
31、不局限于农业本身)。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R河是长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支流。N市所在区域是我国的红薯主产区之一,红薯是地下块根作物,喜光喜温,怕旱怕涝,种植时需要起垄栽培。左图示意R河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右图示意N市所在区域红薯的起垄种植。(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R河含沙量大的原因。(2)分析N市所在区域种植红薯采用起垄栽培的原因。(3)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N市所在的盆地白天山腰多云雾、夜间多雨的原因。【答案】(1)R河上游(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流域内降水集中,多暴雨;上游黄土分布较广;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水量大;(2)增
32、大受光面积,光照条件好;起垄栽培利于(旱季)灌溉和(雨季)排水;地温提高快;起垄栽培后土壤通气性强(土质疏松);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红薯块根生长和养分积累;加厚土壤层(增加表土厚度),利于红薯生长。(3)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低,盆地气流沿山坡上升,在山腰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云雾。夜晚山坡降温快,气压高,冷空气沿着山坡滑入盆地;盆地暖空气被迫抬升,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河流含沙量大的原因分析,主要考虑上游落差及植被覆盖率大小、降水强度、土壤特性等(2)本题考查起垄栽培的原因,需要结合该区域具体的自然背景及红薯的“喜光喜温,怕旱怕涝”特性来回答(3)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
33、原理及山谷风的应用。【详解】(1)根据经纬度判断,R河应是嘉陵江,图中上游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起伏较大流域内是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坡度大,多暴雨,所以流水冲刷侵蚀能力强上游黄土分布较广,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水量大,侵蚀能力强,水土流失严重,故R河含沙量大。(2)根据材料,红薯喜光喜温,怕旱怕涝。起垄栽培,可以增大受光面积,光照条件好;起垄栽培利于旱季灌溉和雨季排水;光照好,地温提高快,起垄栽培后土质疏松,土壤通气性强;受光面积大,有利于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红薯块根生长和养分积累;加厚土壤层,利于红薯生长。(3)N市所在的盆地白天山腰多云雾、夜间多雨,符合“山谷风”原理。由于白天山坡增温快,气压低,盆地气流沿山坡上升,在山腰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云雾。夜晚山坡降温快,气压高,冷空气沿着山坡滑入盆地,使盆地暖空气被迫抬升,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故白天山腰多云雾、夜间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