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313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2015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组成;2、请用2B铅笔将第卷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3、请将第卷试题答案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卷规定区域内;4、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樊哙侧其盾以撞 吾其还也B.劳苦而功高如此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C.欲诛有功之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窃为大王不取也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下列加点字与“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为我呼入,

2、吾得兄事之B.项伯说,与郑人盟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D.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3. 下列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4.下列文言句无特殊句式的是(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函封,燕王拜送于庭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它的原理多见于各种医学书刊,临床使用又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B.这篇文章虽然不是出自名人之手,但通篇微言大义,值得一读。 C.台独分子吕秀莲数

3、典忘祖,竟公开宣称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乃是台湾人的大幸,台湾和大陆是“远亲”和“近邻”的关系。 D. 对于改善型需求置业者而言,要买的新房大多数是二套房。而目前的利率在不断上浮,这让许多的消费者只有退避三舍。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和消极落后思想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违反良好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B.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井喷特大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C. 湖南卫视2013年第四季度全新推出的大型明星真人秀父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全国,节目火爆的原

4、因是人们对“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长期存在的“父亲角色失位”现象的重新审视。 D. 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微 时 代 的 阅 读阅读是一种让他人思想介入自己思想的行为,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思想只能是一种个人化的沉思默想,甚至会让思想终止。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阅读方式也在左右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在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的年代,阅读是一种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锄带经、牧编简”其实是一种理想和奢望。难以保存的易碎的莎草纸,携带

5、不便的竹简,成本昂贵的绢帛,不是一般的农民和工人可以随便使用的,人们除了劳动之外,只能坐在那里发呆出神。因此那个时代不妨称之为“沉思默想的时代”。印刷术和书籍的普及,是阅读普及的前提,也是公众化的“阅读写作时代”的起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照相技术、电影技术、现代城市文化等“奇观文化”的兴起,历史进入了“观看猎奇时代”。中国作为后发达国家,这一时间的出现稍迟,整个20世纪,基本上是一个“阅读写作”和“观看猎奇”交替冲突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电视在中国家庭的普及,使得这种“观看”文化得以凸显,直到新世纪网络文化的普及,这种“观看猎奇时代”才真正显形。沉思默想时代的人都是“思想家”,他们

6、心接古今、直抵本质。即便是一位击壤的老人随便唱一嗓子,也成了千古名言。阅读写作时代,是将思想家的思想稀释到纸张上和书籍上,通过阅读传播到更多散乱的脑子里。观看猎奇时代,是思想的整体性碎裂成零星图像的时代,阅读变成了对奇观的欣赏。人们对思想内容的追求,或许并没有变化,但刺激思维的媒介发生了变化,媒介与其说是思维的中介,不如说变成了思维本身。这就是著名的“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因此,我们不要简单地对待这种“微时代”阅读媒介变化带来的后果。今天所说的“微时代”,是一个现代高技传播媒介极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网络这个大的综合媒介,还有众多附着在其上的的小媒介(应用软件,APP)。这些媒介能够将我

7、们试图通过传统“阅读”行为而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五花八门的文字图像、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并且在我们眼皮底下不停地晃动。当我们介入这样一种阅读过程的时候,大脑一直在提醒我们的理性:要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但图像却一直在引诱我们的潜意识:还有更神奇的“奇观”。这就是所谓的“微时代”阅读所特有的“撕裂性”。因此,“微时代的阅读”,本质上并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观看”,甚至就是一种“猎奇”。我们要正视这种阅读及其后果,而不是简单地褒贬。我们如何使得这种时尚的“阅读”,与先前那种“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具有相关性呢?这是一个问题。面对极度发达的现代媒介,当我们的 “

8、阅读”,真的变成了一种“观看”,我们的思想发动机是否会熄灭呢?这更是一个问题。7、下列关于“微时代的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时代的阅读”产生的后果,就是它本质上已经不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观看”,甚至就是一种“猎奇”。B、“微时代的阅读”与先前那种“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相比,称得上是一种时尚的“阅读”。C、“微时代的阅读”具有“撕裂性”,这种“撕裂性”主要表现在人们有意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而图像却在不断地引诱读者“猎奇”的潜意识。D、“微时代的阅读”媒介必然会把传统“阅读”行为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各种文字图像、声音系统和动

9、作影像。8、下列对不同时代阅读的背景和方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阅读是一种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锄带经,牧编简”也不是一般的农民和工人能做到的。B、“观看猎奇时代”真正显形,是在电视普及之后新世纪网络文化普及之时。C、在高技传播媒介极度发达的今天,随着阅读媒介的变化,“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引人注目,“微时代的阅读”悄然来临。D、书籍和印刷术的普及,标志着公众化的“阅读写作时代”的开始,因为它为阅读行为的普及提供了条件。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微时代的阅读,作者对人们是否还能自主思想表达了隐忧,并指出应该从“阅读写作时代”的“阅读”

10、和“沉思默想时代”的“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B、微时代的阅读使人们对思想内容的追求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刺激思维的媒介发生了变化,媒介与其说是思维的中介,不如说变成了思维本身。C、“沉思默想时代”的人,“心接古今、直抵本质”,但是他们的思想在当时却不能像“阅读写作时代”那样通过阅读得以传播。D、思想的整体性碎裂成零星图像,是阅读写作时代转向观看猎奇时代的一个发展规律。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2 题(每题3分)。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

11、,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12、。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注】:少正卯:春秋鲁国人,曾聚徒讲学。孔子为鲁司寇,三月而诛少正卯。邓析:春秋末郑大夫,曾作竹刑,办私学,教人诉讼。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劝:劝告B社稷危,国家殆 殆:危险C子以

13、奸事我者也 事:侍奉D穆公追而及之歧山之阳 阳:山的南面1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B.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C.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D.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12.下面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14、 )A本文通过几个具体事例,论述了只要依照百姓的喜恶来劝善禁奸,就能够做到“守约而治广”的道理。B赵襄子赏高赫,是为了倡导君臣之礼;齐威王烹无盐令,是为了禁绝臣子以奸事君。赏罚虽异,均利于治。C野人盗杀秦穆公的骏马,秦穆公不但不责罚,反而为野人身体考虑而送酒给他们,显示了秦穆公的德泽。D齐桓公要征兵打仗,下令有罪在身的人可以交纳钱物代替亲身作战,既使自己大有所获又使百姓没有怨言。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共34分)翻译文言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必修1课文中的句子(共15分)。13(1)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5分)(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15、(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1)末句“今日水犹寒”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2)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发冲冠”的壮士形象。(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1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2)书生意气, 。(3)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6)我们今天熟知的成语很多出自文言课文中,如鸿门宴中的 , 。(7)学而不思则罔, 。

16、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0分)溯 源 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 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到底是什么促使鲑鱼回归呢?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

17、感。记得古诗上有两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来自北地,不管身在哪里,也能从风里去辨别来处方向。越鸟来自南疆,不管栖于何枝,也能从光热中感任原乡。人呢?人又何尝不然? 人类文明中的考古、史学、族谱、传说不也都是溯源寻根的措举吗? 人的形体,不管在地球上迁徙流离得多远,人的心灵,总要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原。 人类在精神上的回溯,不能只凭本能上的感受,而须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甚至生活记忆的文化潜流,去汇合命脉中的远源。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这种寂寞原也是驱促一个漂泊者反省回顾的基本力量。没有那种驱促的力量,一种文化,一个种族,会很快在浩瀚人世汪洋中消失。 曾经在一个宴会里,听一

18、个朋友高谈她游访俄国,为一位俄国老太太带回一份礼物的情谊。她在俄国买到这份小礼物后,用一张日常俄文旧报包裹起来,回到美国后,送到俄国老太太手中。八十高龄的俄裔老妇人,一眼看到数十年也不曾见到的俄文报页,礼物尚未见到,先哽咽啜泣起来。俄文报对她而言,代表的是乡土信息,冲击着她命脉中的文化根源,封装了数十年的乡愁,一下子崩溃泛滥起来。 我自己也曾经有过那样感情泛滥的经历,那年,在重庆乘船渡三峡去宜昌。汽笛鸣起,船起碇开航了。船速渐紧,但见山城倒驰,青山后移,江风呼啸中,历史山川,浮沉眼底。一时,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那样一种浑浊浩圆的情感,将我淹没。我伏在船

19、栏上,久久哽咽,不能自已。那一刻,我是长江,我是中国,我是那鲑鱼,跃万里河海关山,回溯了本源。 有一个朋友,去大陆旅游,游山玩水,看古迹,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触。他很奇怪自己的冷漠。直到有一天,他在故乡一座花园中,沿一条石径独行,踩着转折处一道月门时,一阵桂花香,隐约扑鼻。忽然间,他双眼含泪。当年,桂子飘香的季节,老祖父,肥蟹一碟,老酒一壶,灯下独酌。幼小的他,站在桌边,踮起脚,为祖父斟酒,听祖父说些掌故。海外数十年汲汲,他不乏物质上的丰盈,事业上的成绩,就是无法体验什么是满足与宁静。故园小径,一阵桂香,勾起儿时往事,勾起文化的失落感。 海外的侨民,从中国带来宗祠的传统,自身的命脉便和宗亲远源相续

20、,透过文化长流,便超越时空,连系故土,侨乡也就是故乡了。我们这一代呢?东迁西徙,移居西土,已无宗祠的归属,就像脱离大海的鱼,没有河源可溯了,只有相濡以沫。我们的下一代呢? (文章有删改)16.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人类的归本还源跟鲑鱼的“回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6分) 17.作者认为考古、史学、族谱、传说、习俗等是人类在精神上的回溯举措,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文章具体写了人类从哪几个方面寻根溯源?(6分) 18.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1)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2)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19.下列对这篇散

21、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本文的两句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因为两者表达的主旨是相同的。B.文章第3自然段以设问和反问在文意的递进中完成了过渡,结尾又以发问的方式收束,使文章意味深长。C.文章内容丰富,线索分明,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失落文化根源的隐忧。D.文章情景并茂,以小见大,细节丰盈、精当,成功的营造出了浓郁的文化认同感。E.文章第8自然段说“就是无法体验什么是满足与宁静”,是说“他”虽不乏物质上的丰盈,事业上的成绩,但因再也无法回到童年,所以体验不到满足与宁静。六、作文(60分)20、倾听天籁之音,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倾听长辈忠告,可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倾听逆耳之言,可利己之行;爱倾听的人,才会有心灵的朋友;会倾听的人,才会悟到生活的意义;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内容具体的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