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
2、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沪教一年级上语文:啄木鸟教案学习目标1 能在课文中正确认读“木、林、虫、捉” 4个生字;认识笔画“提”,并会按笔顺正确描摹“
3、虫、米”两个字。2 复习声母zh、ch、sh、r,学会拼读带有这些声母的音节,读准翘舌音;能初步分清平翘舌音的拼读方法。3 能正确朗读儿歌,鼓励学生背诵儿歌。重点和难点1 能正确拼读带有声母zh、ch、sh的音节,读准翘舌音。2能初步区分平翘舌音的拼读方法。学习过程一 猜谜语,引出课题。1 提示:今天我们先来猜个谜语:林海之中一医生,保护树木立大功,不打针来不给药,一口叨出肚里虫。这是什么?2 板书课题:23、啄木鸟提示领读课题3 学习音节“zhu”,注意读准翘舌音、三拼音;读读“zhu”的四声。4 学习生字:木 给“木”扩词,理解“木”,所以“树”中也有“木”.5 齐读课题。二 学习儿歌,认
4、识生字。1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说说啄木鸟在干什么?它是怎么干的?出示板书:捉害虫,啄!啄!啄!2 在课文中圈出生字,然后再听录音,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3 跟录音朗读儿歌。4 学习生字:捉 虫(1) 读准“捉”的音,出示并复习拼读音节“zhu”提示:“捉”是提手旁的字,提手旁的字一般都跟手的动作有关,比如说:“拍、打”等,你还知道哪些动作是用手的?提示随机板书带有提手旁的字。(2) 读准“虫”的音,提示注意领读,读准后鼻音;认识笔画“提”,观察“提”的写法;书空;说说记字的方法。5 学习生字:林(1) 正音:领读,注意前鼻音;(2) 记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双木成林,左边的“木”捺
5、变为点;知道三木是什么字吗?(森)6 读儿歌,注意生字的读音。(1) 自由朗读。(2) 小小组读。(3) 理解:“笃!笃!笃!”-“啄!啄!啄!”-“捉!捉!捉!”之间的关系(4) 全班齐读。三 复习巩固,区别平翘舌音1 复习生字:捉 虫 木 林提示:你发现哪个字是翘舌音?2 找一找课文中其它翘舌音的字:树、啄、除、日3 出示音节sh、ch、r、zhu,跟汉字配对,拼一拼,读一读。4 区别平翘舌音:看图拼读音节zh-z,ch-c,sh-s;出示音节拼读:zha cu zu zhe cha sa she suzhuo chuo shuo zuo cuo suo(1) 自己拼一拼,读一读,想想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 同桌比赛读。(3) 男女生比赛读。四 练习描摹1 读字:虫、米2 复习笔画“提3 说笔顺,书空4 描摹五 课外拓展,编儿歌。1 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如:小青蛙、大公鸡、小蜜蜂等。2 学着课文儿歌的样子,编新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