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11:项 链教学目标: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会写“白、的”等4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教学难点:读准:“蓝、金、活”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的”等字。课前准备:1白板课件,大海视频、大海声音MP3、课文朗读视频。(教师)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蓝、又、黄”等11个生字,会写“白、 的”2个生字,学习1个偏旁“禾”。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
2、章内容。 一、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感受美)1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来听听,这是哪?(播放大海声音的MP3)你听到了什么?(预设)生1:大海的声音。生2:波浪的声音。师:同学们,大海是什么样呢?想不想去看看大海? (打开“大海”视频)生:大海可真美啊!2 师:同学们,今天快活的小娃娃“贝贝”要和我们一起去海边,让我们脱下鞋子,光着脚丫,去看蓝蓝的海水,去踩松松软软的沙滩,去听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去捡拾美丽的海螺与贝壳,去感受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一起进入第11课项链的学习,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师:来看看本节课我们要完成怎样的学习任务呢?二、出示学
3、习目标: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认识“蓝、又、黄”等11个生字,会写“白、 的”2个生字,学习1个偏旁“禾”。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师:目标明确的请举手,有信心完成的请放下。嗯,真好。可是小娃娃贝贝今天为大家设置了几场比赛,咱们来看看吧! 今天最终取得胜利的,会是我们的第一小组、第二小组还是第三小组呢?让我们赶快进入第一场比赛吧!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会认字师:比记生字,看谁的生字记得又快又准。老师让本课的所有生字宝宝全部以组词的形式集合在了一起,并加上图片和拼音帮助你们识记,三分钟后,看看没有图片和拼音的帮助,谁依然能读的准。1、生练读同桌互相检测(
4、同桌两个互相检测,遇到不会的互相教)指名读2、教师检测生字。3、现在,老师要去掉拼音和图片啦! 指名认读。4、单字认读。指名认读。师:同学们,“和”字里,有一个新的部首朋友,板书,“禾木旁”,和新朋友们打个招呼吧!师领读“禾木旁”两遍。同学们,大家生字认读的可真不错,老师奖励大家进入我们今天的闯关游戏!(请生上台做识字游戏。)师:同学们,闯关游戏完成了,闯关题来了,快看!拿出习题,咱们来闯一闯吧!当堂训练(识字):二、我会照样子连一连,组成生字。 女 采 氵舌 夭 圭 口 彡师:现在,让我们把已经认会的生字宝宝放入课文中,来进行第二场比赛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读课文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的准
5、1、出示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清字音。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3、朗读比赛,比谁读的字音准,声音响亮。4、指名分段读课文5、纠正错音,教师板书。6、齐读易错音。7、指名读师:生字会认了、课文会读了,咱们再来比一比写字吧!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正确书写生字第三场比赛:比谁能正确书写生字1、师出示会写字“白”“的”。生组词并造句。2、学生自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笔画。(注意坐姿和写字的姿势)3、比较“白”“的”4、师范写,学生练写。当堂训练(写字):师:转眼间,要进入我们今天的最后一场比赛了,同学们要加油哦!六、第四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第四场比赛:再读课文,比谁会思考
6、要求:读课文,做到字音准确、流利。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当堂训练(填空):项链这一课写了蓝蓝的_,黄黄的_,雪白雪白的_,小小的海螺、_和笑嘻嘻的_。七、拓展延伸、总结师:美丽的大海,带给我们快乐,而我们也和贝贝一起,去看蓝蓝的海水,捡拾小小的海螺和贝壳,去听浪花拍击岸边,留下一串串欢快的脚印课下,请同学们找一找关于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和同学分享,好吗?【板书设计】: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
7、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11 项链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
8、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
9、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白 的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禾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