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6997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三)-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寒假阅读提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三)(有答案解析)【考点回顾】分析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考题型】某段(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常见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例1:“笔直的公路上,一队队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这句话好在哪里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灯柱的整齐地立在公路上的特点。例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好在哪里”答: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的特点。2、排

2、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好在哪里答: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漓江的水的静、清、绿的特点。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例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句话好在哪里答:这句话是设问句,它能引起读者对进入金龙洞的小船的注意,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例2:难道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

3、西吗这句话好在哪里答:这句话是反问句,它强调了蝙蝠的特点,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也不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并加强了语气。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描写方法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答题模式:外貌:是外貌描写,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是语言描写,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是动作描写,用运的词语,

4、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是心理描写,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例题精析】例、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陈景润的故事(节选)陈景润叔叔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他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这天早晨陈景润叔叔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陈景润叔叔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只见他一会儿用铅笔在书上轻轻敲击,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抬起头,望着屋顶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会儿又低下头不声不响地看着书。不知不觉时间到了中午,他觉得肚子有点儿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

5、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叔叔根本没听见,还是角落里静静地看书呢。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叔叔朝窗外一看,心想: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1)仿写词语。认认真真(AABB式):_ _不知不觉(ABAC式):_ _(2)用“_”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仿写一句:_。 (3)第3自然段是主要是对陈景润的_(A.动作 B.心理)描写,可以看出陈景润_。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属于_(A.动作 B.心理)描写,说明了陈景瑞_。 (4)读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

6、的是() A.陈景润经常晚上在图书馆读书到天亮。B.陈景润是一个非常喜欢学习的人。C.陈景润能够成为著名的数学家是因为他非常刻苦。(5)热爱读书是所有成功者共有的品质,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人士读书的故事? 【参考答案】(1)安安静静;平平安安;一心一意;十全十美(2)只见他一会儿用铅笔在书上轻轻敲击,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抬起头,望着屋顶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会儿又低下头不声不响地看着书。;示例:过年家里来了不少客人,忙的我一会儿倒水,一会儿拿水果,一会儿又开电视的!(3)A;读书时全神贯注,他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B;他聚精会神地读书,没有发现是天黑了(4

7、)A(5)示例:凿壁偷光;鲁迅嚼辣椒驱寒【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淅淅沥沥”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从给出的词语“不知不觉”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2)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3)描写方法概括为: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结合句子分析即可。(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错误。一次。(5)此题较容易

8、,只要从我们的记忆中写出几个即可。【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2)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5)学习他们热爱读书的精神。【专项练习】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

9、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1)补全词语。_的眼光 _的太阳光_的叶子 _的豌豆花(2)划线的句子是比喻句吗?为什么? (3)妈妈为什么开始相信孩子会好起来?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4)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花开了,所以“简直像一个节日”。B. 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小姑娘在那一天特别高兴,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C. 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做起来,并且快乐地生

10、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个节日”。D. 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带女儿去了一趟乡下,几天的时间,她便和邻居家的孩子玩在了一起。每天,两个人一起去后面的小山坡上玩。小小的山坡上,像是一个天然的游乐场。那时正值春天,山坡上到处开放着不知名的小花。每次从外面回来,女儿的身上头上便会插满花。再看她的同伴,身上头上也都插满了花。有的时候,两个人还会编花环,并戴在头上和脖子上。我们走的时候,小女孩一直牵着女儿的手,走了许久。最后看我们要上车了,她站在车下喊:“明年春天,你还要来啊,我等着你!”女儿笑着

11、说:“一定,我一定会回来找你!”在那之后,她一天天(盼望 希望)着。夏天、秋天、冬天,每过一季,她便会说:“我就要去见姐姐了,好想她啊。”终于又到了春天,女儿开始吵着要回乡下。由于工作原因我一时走不开,便说:“人家姐姐只是随便说说,你就当真。你们小孩子说的话,不能算数的。”她哭着说:“妈妈,我要见姐姐,我们说好了,春天来了,就见面了。”我仍然没有当真。当我接到母亲电话的时候,为之一惊。原来,那个小女孩每天都要去母亲家(询问 查问)我女儿回来了没有。她说,她摘了好多漂亮的花,等着和女儿一起编花环。而女儿开始很少和我说话,她似乎以(沉默 寂寞)来对抗我。当我准备再度带女儿回去时,母亲打来了电话,说

12、女孩全家去了外地,走的那天,她又去了母亲家,将自己编好的花环留了下来。我不知如何对女儿说这一切,我只知道,我伤了孩子的心。选自牛城晚报,有改动1.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写在文前横线上。A.我在春天等着你 B.我伤了女儿的心 C.女儿很爱花2.请在括号里的两个词语中选一个合适的画上“”。 3.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把 比作 。4.那个小女孩失约了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5.小朋友,请想象一下,文中的“我”最后会怎么做呢?_ 三、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青海湖青海湖到了,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jun jun)。我的眼前是一

13、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 zn zhn),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jn jng)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青海湖水所以如此湛蓝,是因为湖面高出水平面3197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晶莹明澈。 抬眼望去,在雨后特有的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是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耸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

14、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远方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显得分(fn fn)外悠闲。我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 任心湖在关中起伏。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sh),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一定毫不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hn)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尽情泼洒。因此,留下了这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留下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啊

15、,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1) 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画卷_(jun jun) 深湛_ (zn zhn)锦_ (jn jng) 缎 分_(fn fn)外(2)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震慑:_酣畅淋漓:_ (3)第一自然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把青海湖比做_ 、_ 。这样写突出了青海湖的_特点。 (4)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分别指:黄灿灿的油菜 花、_和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融雪(节选)范泽木一场大雪之后,世界忽然陷入荒凉。所有事物都躲在大雪的怀抱里。沉寂了一个夜晚后,太阳探头探脑地出来了。世界忽然一片光亮。山峦、田地、树木,都反

16、射着耀眼的光芒。大地铺着厚厚的棉被,仿佛在哪里,你都可以安稳地睡上一觉。等你细看的时候才发现,屋檐上、树叶上,已经有水珠悄悄地滑落。在阳光下,白雪再也坚守不住它的高贵。我是从屋檐上感受到融雪的乐趣的。当瓦片上的雪开始融化,瓦楞里就开始涌出细细的雪水。屋檐前的雨水开始滴嗒成声。我们一群小孩在雨水里进进出出。假若水滴刚好掉入脖子,便会引起我们一阵一阵的惊叫。每一次进出,我们都显得小心而紧张,就像躲避横飞的子弹。累了,我们就坐在庭院里休息。人还未坐定,山腰上就传来“哗哗”的声音。原来是树上的雪块开始坠落了。这里一处,那里一处,这边的雪还没有落尽,那边大块大块的雪已经开始滑落。一时间,远远近近的落雪声

17、响成一片。山腰上细雪飞舞。那纷飞的细末,在阳光下发出好看的光芒。我们再也不甘心就这样看着,于是拿了木棒去山腰上敲雪。棒子一落在树上,雪块就纷纷坠落。那些掉在地上的雪块就像一枚枚炸弹,迸出无数的雪花。那些雪花,在空中洋洋洒洒。阳光把它们装扮得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霎时间,大树小树旁边开满了光彩夺目的花朵。(1)从文中找出恰当的修饰词语填空。_的棉被 _地睡觉_的雪水 _地滑落(2)“探头探脑“的意思是_。像这样含有人体部位的四字词语还有_、_等。 (3)在两个画线句中,“横飞的子弹“指的是_,表现了_;“一枚枚炸弹”指的是_,这样比喻是因为_。 (4)在选文中,孩子们是怎样享受融雪的乐趣的? (5

18、)你和你的朋友们在雪中曾经有过哪些快乐的游戏呢?写一写吧。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没人喝彩的工作有一天,我从学校里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去。妈妈像往常一样,站在门口,亲切地微笑着向我招招手,欢迎我回家。但是我满是泪水的脸,使得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么伤心?”“妈妈,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咽地说。“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学校里要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这一次不选我当主角,只让我在后台工工作!”我呜咽着,连话也说不清楚了。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你看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

19、妈一面擦干净我的眼泪,一面温和地问。“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妈妈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些什么?”“那些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当表的指针不走或不准时,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妈妈继续说,“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那些你看不见的部分。”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意味深长地望着我说:“这是无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我忽然明白过来,心里便觉得很轻松,很快活了。(1)“喝彩”的“喝”字读作_。这是一个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可以组词_。 (2)画线句子是一个_句,这样写

20、的好处是_。 (3)文中的“我”为什么伤心,又为什么不再伤心了呢?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吧。 (4)“我忽然明白过来”,明白了什么呢?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答案】 (1)兴奋;温暖;柔嫩;盛开(2)不是;没有喻体。(3)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4)D【解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细读短文从文中找到即可。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

21、、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此题考查

22、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二、【参考答案】1点拨:认真阅读短文内容,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答案:A2点拨:阅读短文内容,理解前后句子意思后,结合句子前后的意思结合选项进行选择。答案:盼望 询问 沉默3点拨:理解什么是比喻句,然后在文中找到答案。答案:小小的山坡上,像是一个天然的游乐场。 小小的山坡 天然的游乐场4点拨:认真阅读短文,从第六自然段中找对相应的答案做出总结填写。答案:没有,春天到了,每天都要去母亲家询问我女儿回来了没有,并带着漂亮的花,等着和女儿一起编花环,最后离开时还将花环留了下来。5点拨:认真阅读短文内容,整体把握故事内容作答。答案:带着女儿去乡下,找到并去看望哪位和女儿相约的小

23、女孩儿。三、【答案】(1)jun;zhn;jn;fn(2)为大自然的质朴而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尽兴而感到十分畅快。(3)蓝锦缎;小姑娘的眸子;湛蓝(4)绿茵茵的草滩;蓝色的湖水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卷”是多音字,画卷(jun)、深湛(zhn)、锦(jn)缎、“分”是多音字,分(fn)外。(2)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震慑:为大自然的质朴而感到十分惊讶。 酣畅淋漓:因为尽兴而感到十分畅快。(3)考查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

24、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第一自然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把青海湖比做蓝锦缎、小姑娘的眸子 。这样写突出了青海湖的湛蓝特点。(4)考查对课文的理解。此类题只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分别指:黄灿灿的油菜花绿茵茵的草滩和蓝色的湖水。 【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考查学

25、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此题主要考查理解课文回答问题的能力。四、【答案】(1)厚厚;安稳;细细;悄悄(2)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地探望;牵肠挂肚;头重脚轻(3)屋檐上落下的水滴;水滴很小,落下的速度很快;掉在地上的雪块;雪块落在地上,就像炸弹落地一样,会迸裂开来。(4)孩子们一起穿梭在屋檐前的水滴里,一起拿了木棒去山腰上敲雪,享受着融雪的乐趣。(5)我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细读短文就能

26、找到答案。(2)第一空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第二空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五、【答案】 (1)h;h;喝水(2)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引起下文(3)文中的“我”伤心是因为老师不选“我”当主角,只让“我”在后台工作;不再伤心了是因为妈妈用手表的工作教育“我”:无人喝彩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工作。(4)“我”明白了无人喝彩的工作却是最重要的工作。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多音字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就不同,组成的词语也就不同。(2)本题对设问句的考查,首先要对设问句的结构清楚,设问句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思考。(3)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整体感知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整体感知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不清楚时一定要多查阅工具书。(2)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设问句的定义和句式特点,设问句的作用。(3)、(4)此题考查学生在阅读短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