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第6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2309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第6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第6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第6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第6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第6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用时:45分钟满分:4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_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_,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_,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A经年累月南辕北辙各有千秋B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各有千秋C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半斤八两D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半斤八两答案B解析经年累月:经历很多年月,形容时间很长。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

2、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考古部门在南京门西地区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虽然目前出土文物有限,根据方位和时代判断,很可能是疑似金陵凤凰台遗址。B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工业产出和出口低于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件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事件。C2014年3月9日,象征二战结束的经典照片“胜利之吻”的男主角在家乡病逝,享年86岁,一段传奇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D近日土耳其表示,在建设安伊高速铁路二期工程,将寻求中国的帮助,这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打入欧洲市场提供了一次机会。答案C解析A项语意重复,“可能”“

3、疑似”重复。B项主宾搭配不当,“种种迹象”“是”“重大事件”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介词“在”缺少宾语“方面”。3下面是杜甫的律诗恨别,颔联、颈联顺序已经打乱,请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3分)()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_,_。_,_。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思家步月清宵立兵戈阻绝老江边忆弟看云白日眠草木变衰行剑外A BC D答案A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传统美学理论所争论的问题之一,是画人容易还是画鬼容易。_。问题虽是从绘画方面提出的,其他艺术何尝不存在神与形的矛盾。_。艺术中的鬼虽是想象的产物,但虚构的依据仍然是人。_。_。这种虚中有实

4、、富有真实感的形象,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_。神鬼虽是一种依靠想象和幻想而虚构出来的形象,但它的根据仍然离不开对人和鸟兽的具体特征的观察、体验、改造与综合而神与形的矛盾,在创作上往往形成了再现与表现的矛盾这一争论在今天看来不仅仍然具有学术意义,而且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和“照着葫芦画瓢”的再现方法有根本性的差别不论是描画印象中的人还是描画想象中的人或鬼,审美感受的深浅对于创作构思的得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A BC D答案A解析本文段以“画人容易还是画鬼容易”的争论谈艺术创作上“再现与表现”的关系,代词与连词的运用使论述环环相扣;第句中的“这一争论”代指前句提出的争论问题;第句开头“而神与形的矛盾”

5、紧承上句的“何尝不存在神与形的矛盾”;第句中的“不论”承上句的“依据仍然是人”;第句中对“神鬼”的描述与后一句中的“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相呼应;第句中的“它”代指第句中的“神鬼”,这一句指出“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和“照着葫芦画瓢”的纯粹再现有“根本性的差别”,是对整个文段论述的小结,应放在最后。5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主要信息,给“播客”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5分)播客的英文名称为Podcast,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视为个人的网络广播。播客作者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其录制的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通过专门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实现播放,从而与广大网友分享。网友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在

6、电脑前,可将节目下载到自己的播放器中,随时随地收听收看。答: 答案播客是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制作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供分享的个人网络广播。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诗经蒹葭)(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何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苏轼赤壁赋)(4)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5)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6)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7)失之东隅,_。(后汉书)(8)_,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答案(1)宛在水中坻(2)则凡可以辟患者(3)

7、歌窈窕之章(4)蟹六跪而二螯(5)乘骐骥以驰骋兮(6)艰难苦恨繁霜鬓(7)收之桑榆(8)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回不去的故乡对话梁鸿: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记者:近年来,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您怎么看?梁鸿:是的,乡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浓郁。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这种感觉更多的是出于对乡村现状的不满,看到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凋落,没有秩序,而不单单是家里的老屋塌了,记忆中的河流再也没有鱼。现在的中国太快了,整个社会病态的发展,在乡村有一种显性的体现。这些一下子摆在你的面前,你就会强烈的感觉,自己的故乡沦陷了。记者:我们今

8、天的“乡愁”,更多的是什么呢?梁鸿:乡愁已经不再是李白的乡愁,也不再是唐诗宋词的乡愁,不再是狭义的乡愁,现在的乡愁已经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是中国现代文化中的乡愁,中国的乡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在都市里,以都市文明或者工业文明去看农业文明的乡愁,与农业文明时代是不一样的。在农业文明时代,从一个空间到另外一个空间,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没有变的,而现在的乡愁,是在高速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人的本源被急剧地抛弃了,人与自然没有关系了,与四季没有关系了,被孤零零地悬在都市的钢筋水泥里,这时候的乡愁是怀念人的自然属性,想念的是与自然、与大江大河的一种相互偎依的感觉。记者:乡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梁鸿:乡愁

9、是有质的变化的。现代意义上的乡愁,更多的是寻找一种传统。过去,对于中国人来说,乡愁是对于农业文明的一种想念,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精神方式,农业文明下的状态与四时相合,春种秋收,晨起昏睡。现在,“乡愁”的背后,是隐蔽的多层制度与歧视:城市不能给他很好的安定感、归属感,他们现在的状态是在一种常年被隔离的状态下,看起来很像融入了城市,实际上是被隔离,这不是自主选择的,而是被所谓时代的潮流裹挟。现在,到了我们该反思的时刻,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如果再不思辨,恐怕以后就没有什么好思辨的了。乡愁,对于目前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如何保持自性的问题。记者:如何保持自性?梁鸿:现在我们的文明,与四时、季节、植物是没有关系

10、的,它貌似是超越一切的。人无所不能啊,无所畏惧了。所以,康德说过,仰望星空,只有两种事物让我们敬畏,这就是浩瀚无际的星空与我们内心的道德,可是星空和道德似乎消失已久了。现在没有这种敬畏感了,人太狂妄了。在这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乡愁的,它是一种隐隐约约的恐惧感,在每个人的心里蔓延。你回到家乡为什么会感到特别舒适,因为你觉得自然界还在,你突然找到一种生存感,一种活着的感觉。当代的乡愁,是有一种巨大的批评在里面,一种传统的回望,只是我们没有去清晰地梳理它。记者:现在,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梁鸿:是的,现在的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当你有一天,你回望,突然发现你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传统反映在生

11、活的丝丝缕缕中,你的根没有了,人生活在时代的洪流之中,你连回头的地方都没有了。现在的我们,只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物质、金钱与权力,这个社会怨气冲天,你去烦躁,去抱怨,去不择手段,觉得社会亏欠你太多。在滚滚洪流中,需要一点定力,稍微拉回一些自己,这需要很大的反省能力。记者:如何找回我们的故乡?梁鸿:找回故乡,广义上,实际上是找回曾经支撑维系我们这个民族发展的最朴素的道德方式。找回我们的故乡,需要我们重新思索自己与这个国家、与这个民族的关系。从自己的故乡出发,思索自己的家人、邻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需求,然后再来思索这个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肯定不止趋同性的发展,在这样一个共性高速一体化的发展下,怎

12、么样重新找到自我,就是怎么样重新找到自己的故乡,这既是自己的自我,也是民族的自我。现在,我们的国家需要找回它,否则有一天,如果我们没有一点点寻找的欲望和痕迹,我们的发展,很可能成为了别人的影子。(选自中国周刊2012年第1期,有删节)7请概括这篇访谈中梁鸿的主要观点。(6分)答: 答案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今天的“乡愁”,更多的是寻找一种传统。保持自性要有敬畏感和隐约的恐惧感。消除乡愁的恐惧感需要定力和反省能力。找回我们的故乡就是找回自己的自我、民族的自我。8这篇访谈在提问方面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本文提问的质量很高,主要运用以下几点技巧:直切主题,直接发问。(直问)紧接上文,用提示性的话语引导采访对象将谈话内容深入一层。(追问)适时地应和、总结,自然延续话题。及时调节控制话题,引导访谈过程,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进行下去。9请具体说明这篇访谈中的“故乡”有几层含义,并谈谈你对“乡愁是一种隐约的恐惧感”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 答案(1)现实中的故乡(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一种虚拟的故乡(文化、精神或心理上的故乡)。(2)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传统的根基没有了,你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还是心理意义上的故乡都失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