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鸿门宴》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5952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鸿门宴》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鸿门宴》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鸿门宴》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鸿门宴》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鸿门宴》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组阅读,通过比较项王和沛公的实力,理解鸿门宴对双方的多重意义;2、结合背景,研读课文的具体内容和细节描写,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3、通过设计纸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阅读范围。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文化含义和人物描写【导入】同学们,看我手里拿着什么?是的,一副扑克牌。想必大家都玩过扑克牌吧,“八十分”“斗地主”,有的可能还玩过“三国杀”之类的纸牌游戏。你们觉得要赢一场牌需要哪些条件?(牌的好坏+打牌的技巧)鸿门宴在历史上也是一场著名的政治牌局。有同学读完课文后感叹:项王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而沛公的一手烂牌却打得出神入化。这一阅读感受大家基本认同。但是,有质量的阅

2、读不能止步于笼统的印象。我们还需要深入文本、爬梳剔抉,研究一番,看看项羽与刘邦究竟有哪些牌?他们是如何打的?由此我们可以更加真切地认识这两个历史人物,这对我们今后的生活也不乏启示意义。【环节一:多方面比较双方实力】情境:公元前206年,鸿门棋牌室迎来了两位著名的牌友,26岁新手项羽和50岁的老手沛公。根据你的课前阅读,完成以下两项任务。1、从课文、注释、课外阅读篇目中找出体现双方实力的语句。明确: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课文)张良曾任韩王司徒。刘邦从洛阳南行,让韩王留守,自己同张良西入武关。(课文注释19)于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课外内容项羽本

3、纪)吾与诸侯约,先人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课外内容高祖本纪)2、画表格,多方面比较双方实力。提示: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等符号简要标明。问题:通过比较,你是否对项王和沛公的实力有了新的认知?是否理解了鸿门宴对博弈双方的意义和影响?提示:项王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但沛公在道义上占优势(符合盟约规定),至于其他方面,双方难分伯仲,甚至有的地方沛公还有稍许优势。所以,鸿门宴上,沛公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手烂牌,项王也并非一手好牌。明确:我们之前有错觉,主要是项王的兵力远远超过沛公,仅凭此一项,便认为可胜过沛公所有优势。鸿门宴对于项王和沛公两大军事集团的意义是

4、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一场暗藏杀机的宴席,还是双方在秦灭亡后的第一次试探和交锋,影响并预示了今后楚汉相争的发展趋势。【环节二:分析双方的智与勇】1、请两大集团分别派代表结合课文内容模拟出牌,并用四字短语概括出牌招数。提示:按照课文的行文顺序梳理,从出牌顺序和出牌方式两方面进行分析。示例1:项王出牌: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仗势欺人”。沛公出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无中生有”(因为项伯本不是他的人)。示例2:项王出牌: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自曝底牌”。沛公出牌: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斩草除根”。示例3:项王出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借刀杀人”。沛公出牌:樊哙闯帐,义责项王。“反客

5、为主”。示例4:项王出牌:未有以应。“哑口无言”。沛公出牌: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走为上计”。2、转换视角,请两大集团代表分析对方出的最好的一张牌和最臭的一张牌。提示:答案不唯一,结合课文或课外内容,抓住一些细节阐述理由。示例:项王集团分析:鸿门宴上,沛公出得最好的一张牌是樊哙。樊哙智勇双全,又不失礼节:表现在他“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饮卮酒,食生肉。一段话说得有理有节:“此亡秦之续耳”,是示杀沛公之害;“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是示沛公以约;“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是示好;“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巧妙将镇守函谷关的行为合理化。

6、正是这些表现,使得项王被彻底震住,不然沛公可能没有逃跑的机会。最妙的是,樊哙在紧要关头不失礼节,使得项王又不致暴怒,从而将事情搞砸。你看他,饮酒吃肉不忘“拜谢”项王。称呼上,自称“臣”,而称项羽为“大王”,这和沛公是一致的;最后一句“窃为大王不取也”,可谓彬彬有礼!我们认为鸿门宴上沛公并无臭牌。非要吹毛求疵的话,项伯“翼蔽沛公”的行为或许会弄巧成拙。若非项羽反应迟钝,此举怕是会引起怀疑,甚至激起杀心。沛公集团分析:鸿门宴上,项王打得最好的一张牌是范增。虽然范增并不是他直接授意的,但也是得到他默许的。如果项庄击杀沛公成功,项王也可以把责任推给属下,不会激化各路义军的矛盾。项王打得最臭的一张牌是曹

7、无伤。他一开口就把这张牌废了,“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后文沛公逃回军营,“立诛杀曹无伤”。这张牌打得臭,不仅仅在于损了曹无伤的性命,更在于寒了那些想投奔项王的人的心。相反,沛公就很懂得保护对自己有利的人。文中面对谋士张良的询问,沛公没有说出献计人的名字,而是以“鲰生”搪塞过去。这恰和项王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出项王的幼稚草率,反衬出沛公的老辣缜密。3、史记刻画人物形象的鲜明和丰富,是其显著的特色。通过分析沛公和项王的出牌优劣,我们对两位牌手以及其他人物的性格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参照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PPT:樊哙孔武忠诚、粗中有细明确:项王刚愎自用,优柔寡断;沛公老

8、谋深算,隐忍成事;张良足智多谋;范增老谋深算;项伯不忠不义,有勇无谋。这些人物在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小结:鸿门宴前和宴中,兵力处于弱势的沛公看似处处被动、险象环生,实则见招拆招、稳扎稳打。项王虽然占据上风和主动,却颇为自负,并没有将胜势变为胜果,最终让沛公逃离而生。尤其是在用人的艺术和应变机智方面,项羽显得幼稚迟钝,沛公则是成熟老到。【环节三:不可忽略的因素】在鸿门宴上,有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也折射出项王与沛公两位牌手的性格。它们暗中左右着局势的发展,有的甚至影响到之后楚汉相争的走势。试着找出来,做简要分析。提示:联系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的相关内容。明确:(1)先入咸阳与后入咸阳:沛公先入咸阳

9、,看似在鸿门宴上没起什么作用,却是左右楚汉相争的王牌。后来项羽派人问楚怀王怎么办?怀王说:“如约。”项羽恼怒,便自立为西楚霸王,表面上尊称怀王为“义帝”。后来,他更是将怀王一杀了之,进一步失了民心,逐步引起了诸侯的叛乱,产生了连锁反应,最后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下场。(2)人才的发掘和使用:在鸿门宴中有一个人物一闪而过,但此人极大地影响了今后楚汉相争的走势。他就是陈平,项王的都尉。“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后来,陈平归附刘邦,行离间计让项王疏远重要智囊范增等人,从而严重削弱了项羽的实力。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韩信,和陈平一样,先属项王,“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后来投奔刘邦,成为汉初三

10、杰之一。(3)行事的缜密和粗疏:沛公带“百余骑”赴宴,樊哙闯帐时所说的一番话与沛公初见项伯时说的话高度重合;沛公借“如厕”而走还不忘带上勇猛的樊哙保护自己;沛公“置车骑,脱身独骑”,而让其他人持剑盾步走;“道芷阳间行”,缩短了路程,节省了时间。这些细节,无不显示出沛公行事的机智缜密。反观项王,对项伯的盲目信任,被樊哙说得“未有以应”的尴尬,都显示出他行事不够细心、缺乏应变的智慧、不善言谈等特点。小结:鸿门宴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宴会,后来常常被指那些不怀好意的邀请和宴会。我们用打牌来分析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欣赏司马迁精彩的叙事艺术和刻画人物的技巧,进而管窥刘邦与项羽成败得失背后的原因。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牌局?但决定成败的不仅仅是牌面的大小,还有出牌的时机,以及对细节的关注。【布置作业】设计纸牌。学习完鸿门宴后,小明同学觉得里面的人物性格鲜明,便为沛公设计了一张纸牌,牌的正面是人物形象(绘画)和技能(两个字概括),背面为人物事迹简介(50字以内),请看PPT:正面:沛公(画面略);技能:用人。背面:简介:斩白蛇而起义,歌大风乃兴汉。本沛县亭长,无赖成性,但撞长用人,得三杰而用之,抗暴秦,胜项羽,开创汉室数百年基业。请同学们查阅相关史料,也为你喜欢的人物设计一张纸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