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45707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沧州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2、求的。)1.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家国一体B. 政教合一C. 君主专制D. 等级森严【1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西周的宗法制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而周王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种宗法和政治制度结合的格局,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宗教的信息,无法体现政教合一,排除B项;西周时期没有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材料是体现家国一体的特点,而不是等级森严,排除D项。故

3、选A项。2. 近年来,我国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9卷古纸。这9卷古纸的质地与“蔡侯纸”高度一致,经过碳14鉴定,这些纸要比蔡伦生活的时代早100多年。这些发现说明了A. 汉代纸已成为主要书写材料B. 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纸C.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D. 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今年我国的考古发掘与“蔡侯纸”高度一致的9卷古纸,而经过碳14鉴定,这些纸要比蔡伦生活的时代早100多年,这正处于西汉时期,故这表明了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纸,B项正确;汉代纸不是主要的书写材料,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造纸术是否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排除C项;蔡伦改进造纸

4、术不可信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3.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实践,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他没有充分认识和考虑本民族的特点,没有对中原封建文化加以区分,既引起了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和对立,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由此可知,该学者A. 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B. 反对民族交融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C. 主张应辩证地看待孝文帝改革D. 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3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该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但是由于其改革对本民族和中原文化认知的偏差,从而也造成了鲜卑贵族的迅速腐化,这体现了该学者一分为二,来

5、辩证看待孝文帝改革的主张,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北魏灭亡是源于孝文帝的改革,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孝文帝对对本民族和中原文化认知有偏差,不是反对民族融合,排除B项;材料是强调对孝文帝改革要辩证认识,不是强调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4. 作为唐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仅唐太宗时,就接收吐蕃地区和百济、新罗等周边国家派遣的入学子弟八千余人,后来的崔致远、金可记等甚至通过科举入仕。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A. 文化政策较为开明B. 民族交融程度日趋加深C. 对外交流较为频繁D. 人才选拔基础不断扩大【4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太宗时,就接收吐蕃地区和百济、新罗等周边

6、国家派遣的入学子弟八千余人,后来的崔致远、金可记等甚至通过科举入仕”可知,唐朝时期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而且外国人还可以在唐朝入仕为官,这体现了唐朝包容开放的特点,即文化政策较为开明,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系的是中外文化交流,而非民族交融,无法得出民族交融程度日益加深的结论,排除B项;“对外交流较为频繁”是材料内容的表象,而不是所反映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唐朝时期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而不是人才选拔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5. 下面为北宋财政收入统计表。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时间赋税总额农业税商业税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约3559万贯2321万贯1238万贯宋真宗天禧五年

7、(1021年)约5698万贯2762万贯2936万贯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约7070万贯2162万贯4911万贯A. 重农抑商政策的异变B. 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C. 农业生产发展的缓慢D. 工商业环境较为宽松【5题答案】【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真宗及宋神宗时期商业税明显增多,甚至超过了农业税,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业环境较为宽松,D项正确;材料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异变,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叶以后,排除B项;仅凭农业税高低,不能反映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6. 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

8、”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山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A. 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B. 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C. 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 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6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备顾问而已”“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山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朝内阁权力逐渐扩大的现象,这本质上反映了皇权加强,即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内阁权力的扩大,没有体现对皇权的制约作用,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

9、了明朝内阁权力逐渐扩大,这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体现中央权力制衡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7. 自三国演义问世后,历史演义创作受到追捧,可观道人曾描述道:“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这一现象的出现A. 体现了文学发展开始出现世俗化趋势B. 说明市民文学素养不断提高C. 得益于印刷技术出现了革命性的突破D. 源自于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7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在三国演义问世后,历史演义的创作受到追捧,以至于出现一系列的历史演义著作,其浩瀚几与

10、正史分签并架,这主要是源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这正是商品经济繁荣在文化上的表现,D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市民文学素养是否提高,排除B项;印刷技术出现了革命性的突破是在宋朝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8. 李大钊在评论中国近代某一事件时说:“一班抱有民族思想的农村青年们,身受外来经济的压迫,目击官僚政治的腐败,自然要号召那些种田烧山不能自给的农夫,破产失业的手工业者起来,恢复他们的民族的国家了。”由此可知,该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秋收起义【8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一班抱有民族思想的农村青年们”和结合所

11、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建立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且与材料中信息“目击官僚政治的腐败,自然要号召那些种田烧山不能自给的农夫,破产失业的手工业者”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中共领导的秋收起义,与材料中信息“一班抱有民族思想的农村青年们”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9. 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并迅速发展到直隶,在进入京津地区以后,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在长城内外、黄河中下游、长江两岸、两广、西北和西南的边远地区,都有反帝活动与义和团相呼应。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B.

12、中西方之间矛盾十分尖锐C. 反帝反封建顺应时代潮流D. 中国社会矛盾已趋于汇流【9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义和团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强烈反响,说明当时中西方之间的矛盾尖锐,义和团得到民众的支持,B项正确;义和团宣扬的不是民主革命思想,所以支持义和团并不能说明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反帝,没有体现反封建,排除C项;“矛盾趋于汇流”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0. 下图是1912和1921年,中国面粉行业生产能力变化示意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A. 以发展轻工业为主B. 深受国内外环境变迁的影响C. 获得了初步发展D. 已经摆脱对外国资本

13、的依赖【10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12-1921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是由于一战期间西欧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说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受国内外环境变迁的影响,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以发展轻工业为主,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构问题,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21年,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超过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但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仍在,说明还未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1.

14、中国共产党各地的早期组织创办了众多启发觉悟的刊物,如创刊于上海的劳动界,用短小、通俗的文章和生动的事例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通过此类刊物,我们可以研究A.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 国民革命的开展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 北伐战争的胜利【11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各地早期组织创办的,以揭露资本家对工人压迫为主要内容的刊物,可以用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项正确;国民革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展开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与揭露资本家压迫工人无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反对的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即封建专制和迷信,不是资本家的压迫,排除C项;宣传无

15、产阶级革命的劳动界等刊物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职务,但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党的这一转变A. 是党政治智慧体现B. 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 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D. 旨在缓和党内的派系斗争【12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16、,因此该会议上即使取消了博古的中共中央的职务,但改变以往惩办主义做法,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说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统一战线的时间是1924年-1927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材料所述党的转变源于中共党的逐渐成熟,而不是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共党以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存在的问题,体现了中共党的成熟,其目的不是缓和党内的派系斗争,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3. 日本侵华期间.勒令沦陷区各学校一律采用日伪当局统编的教科书,各级学校教材由日伪教育部编订。这些教材删去了带

17、有民族意识的内容,并流露出浓重的“复兴礼教、振兴东洋道德”的思想,日本的这一举措旨在A. 对中国民众进行奴化教育B. 恢复和弘扬儒家的传统思想C. 促进中日两国间友好交流D. 消除中国文化中的封建因素【13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日本侵华期间,在沦陷区强制推行有利于其殖民统治的教科书,删去书中带有民族意识的内容,鼓吹“振兴东洋道德”等做法,体现了其侵略者的本质,即旨在对中国民众进行奴化教育,A项正确;日本控制沦陷区教育的目的,并非为了恢复和弘扬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排除B项;促进中日两国间友好交流与“日本侵华期间”“删去了带有民族意识的内容”等不符,排除C项;消除中国文化中的封建因素并

18、非日本侵略者控制沦陷区教育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14. 中共中央发出的1948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文件中规定:新区农村在解放后的相当时期内,不应立即实行分浮财、分土地的社会改革政策,而要先实行减租减息和酌量调剂种子、口粮的社会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文件的颁布A. 标志着右倾机会主义的兴起B. 是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 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D. 有利于保障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14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区农村的土地政策的规定,要避免立即实行分浮财、分土地的社会改革政策,而要先实行减租减息和酌量调剂种子、口粮的社会政策和

19、财政政策,这主要是有利于团结各种力量,以保障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右倾机会主义,排除A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没有变化,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同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 下图为19762005年河北沧州水浇地小麦的平均产量变化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河北沧州A. 粮食产量全国领先B. 农业科技发展较为迅速C. 农耕技术相对落后D. 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15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762005年河北沧州水浇地小麦的平均产量不断增加,体现了改革开放后农业科技发展较为迅速,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河北沧州

20、和其它地区比较,得不出粮食产量全国领先,排除A项;材料反映农业科技发展较为迅速,而不是农耕技术相对落后,排除C项;材料与粮食安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6. 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说:“中国愿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帮助东盟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一提议体现出我国A. 外交政策具有意识形态色彩B. 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C. 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 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16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愿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

2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帮助东盟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我国从各方面援助东盟,构建了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维护了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B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意识形态色彩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我国的责任担当,不是全球化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我国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

22、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羁縻府和州、县,并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疆广设军镇,军镇兵力多者数万,少者数千,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对于因战乱和自然灾害而内徙和入唐求学的少数民族同胞,唐王朝也妥善安置,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周边民族。材料二 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

23、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边疆政策的历史意义。【1718题答案】【答案】(1)特点:因俗而治,因地制宜;边疆防御体系相对完善;以怀柔、招抚为主;文化政策相对开明。(2)历史意义:行省制度开创了我国省制的开端;实现了对西藏的直接管辖,为我国版图的奠定作出巨大贡献;实现了对历代王朝羁縻区域的有效行政管理,有利于国家疆域的稳定;在边疆实

24、行发军戍边和和移民实边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和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形成。【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广置羁縻府和州、县,并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疆广设军镇”信息,可得出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根据材料“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可以得出以怀柔、招抚为主;再结合整体材料信息,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建立军镇,和亲等措施,可知边疆防御体系相对完善;唐朝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周边民族,也体现了文化政策相对开明。(2)根据材料“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

25、族的管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元朝开创了我国省制的开端、对西藏的直接管辖奠定了我国版图、对历代王朝羁縻区域的有效行政管理稳定了国家疆域、通过戍边和和移民实边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和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形成等角度回答。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唐以来,韩愈等人打着“复古”的旗帜,掀起了恢复孔孟思想正统地位的古文运动。而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客观上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即强调“格物致知”。面对从相对统一到偏安一隅的现实,许多有识之士努力通过对儒学经典研究,从而作出

26、符合现实的新解释。因此,以“理”为宇宙万物本质的本体论哲学观逐渐形成,这既论证了封建纲常的永恒性、合理性,又孕育了一种与之相抗衡的理性精神。更重要的是,两宋理学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人性,使得传统儒学的“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等精神,真正融化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摘编自王育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变革及其意义材料二 时代的震荡迫使明清之际的大儒对理学做出多方面的反省。王夫之提出了“六经责我开生面”的主张,力图复兴经学;顾炎武则批评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人们愈加倾向于朱熹格物、专研经典的趋实作风,而对于王学末流沾染禅氏习气略感不满,并从明亡的反思中,意识到理学之中掺杂佛老成分的危

27、害。随着学风的转变,学者转向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出于对经典的维护,对先圣的推崇,他们力图弄清孔孟的原意,恢复经典本义,对古籍的整理、校勘、注疏、辑佚成为主要治学方法。摘编自李汉兴简折明清之际的理学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理学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理学反思的表现。【1819题答案】【答案】(1)背景:儒学复兴运动兴起;两宋商品经济繁荣;两宋“积贫”“积弱”危机日盛;两宋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影响:丰富了儒家思想,使其更加哲学化、思辨化;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利于中华民族重

28、气节、重道德、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民族精神的形成。(2)表现:主张振兴儒家经典;学风更偏向于务实;批判理学蕴含的佛道思想;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研究;考据学逐渐兴起。【解析】【详解】(1)背景一问,根据材料“掀起了恢复孔孟思想正统地位的古文运动”,可以得出儒学复兴运动兴起;根据材料“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客观上要求儒学更多地关注现实”,可以得出两宋商品经济繁荣;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答出两宋“积贫”“积弱”危机日盛;两宋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影响一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对儒学哲学化、思辨化的丰富、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对封建社会的稳定和维护封建秩序、对中华民族的气节和社会责任及历史使命的民族精

29、神等角度回答。(2)根据材料“王夫之提出了六经责我开生面的主张,力图复兴经学”,可以概括主张振兴儒家经典;根据材料“人们愈加倾向于朱熹格物、专研经典的趋实作风”,可以概括出学风更偏向于务实;根据材料“而对于王学末流沾染禅氏习气略感不满,并从明亡的反思中,意识到理学之中掺杂佛老成分的危害”,可以概括出批判理学蕴含的佛道思想;根据材料“学者转向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可以概括出注重对儒家经典的研究;根据材料“恢复经典本义,对古籍的整理、校勘、注疏、辑佚成为主要治学方法”,可以概括出考据学逐渐兴起。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常言道:“物极必反”。一些重大的灾难往往成为时局转换的契机。甲

30、午中日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新起点。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岌岌可危,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厄势,引起了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摘编自鲁恒红浅析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二 抗战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虽然阶级利益不同,但在亡国的危机下,求同存异,合作抗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而共产党则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在中后期逐渐成为中流砥柱。两者之间相互配合,互相牵制敌人,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也促使中华民族每一个爱国人士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民族觉醒程度空前提高。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为抗战的胜利提

31、供了保障。摘编自黄晓新 肖雄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甲午战败而抗战胜利的原因。【1920题答案】【答案】(1)积极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等爱国救亡运动的兴起;使国人对西方的学习由“器物”转向“制度”,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冲击了自然经济,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消极影响: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列强的经济侵略由商品倾销转为资本输入,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日益严重。(2)原因:清王朝统治者内部战和不定、幻想调停,而国共之间能够放下

32、成见、精诚合作;李鸿章避战自保,以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国共之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清政府不敢发动民众的力量,共产党则积极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甲午时期民族觉醒仅限于少数精英阶层,抗战时期民众的爱国热情日益高涨;甲午时期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抗战时期中国得到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解析】【详解】(1)影响要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回答:积极,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对维新变法等爱国救亡运动的推动、对中国由“器物”转向“制度”的学习转变、对思想得解放、对自然经济的冲击、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回答即可。消极,可以从列强瓜分下的民族危机严重、列强对中国经

33、济侵略由商品倾销转为资本输入、对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对人民负担加重、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剧等角度回答。(2)根据材料“共产党和国民党虽然阶级利益不同,但在亡国的危机下,求同存异,合作抗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而共产党则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保障”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主导力量的态度(清政府和国共两党)、指挥者的战争的策略、对群众的发动程度、民众的爱国热情、当时的国际环境和援助等角度入手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即可。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402018年我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表184

34、0年前后1949年1978年2018年原煤少量开采0.32亿吨6.18亿吨36.8亿吨钢约2万吨15.8万吨3178万吨11.33亿吨原油无现代开采12万吨10405万吨18911万吨发电量尚未使用43.08亿度2565.5亿度7.17万亿度摘编自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表中提取一个有关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题答案】【答案】示例:信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论题:经济政策的变化助推中国工业的腾飞。阐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一直是

35、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工业基础薄弱,1952年,国内经济逐渐恢复,随后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确立了以重工业建设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政策,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既为我国的工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推动了我国工业发展的首次腾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确立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并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既为我国引入了先进的工业技术,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活力,推动了工业的不断发展。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也加速了我国工业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共十四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提高了国内市场对工业产品需求,也扩大了中国工业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中国工业也因此得以持续的发展。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工业发展得以持续的腾飞,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表格中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说明经济政策的变化助推中国工业的腾飞。结合“一五”计划、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特区的设立、改革开放格局的形成等内容展开阐述。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