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带答案)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漹,东流注于河。山海经【注释】: 发鸠: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柘(zh)木:柘树;桑树,叶可以养蚕。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其鸣自詨(xi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是炎帝之少女:这是炎帝的小女儿。于:在。堙:(yn)填塞。漹:这里,那里。【练习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1)溺而不返(淹死)(2)故为精卫(所以)(3)常衔西山(
2、用嘴叼)(4)东流注于河(向东)2、女娃死后为什么叫精卫?(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其鸣叫声音像“精卫”;因为他是炎帝女儿,游东海溺水而亡,变成这种鸟。3、请你评价一下精卫的行为。答:精卫意志坚决,不畏艰难;精卫自不量力。【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第一课时一、在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后的括号内打“”。
3、sho( )r( ) wi( )少女 名曰故为精卫 sho( ) yu( ) wi ( )二、看拼音,写词语。dwn n shu fn hu xint( ) ( ) ( ) ( ) xin d fn ( )接 皇( ) 往( ) n yu沉( ) 美其名( )三、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少女:溺:故:堙:四、选择填空。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 B.山海经 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yn B.yn五、课文整体梳理。传说精卫因为而
4、填海,用西山上的_和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的故事。第二课时一、辨字填空,组词语。(1)曰 日: 美其名( ) ( )记 (2)违 伟:( )反 ( )大 (3)弱 溺:( )亡 微( )(4)古 故:( )诗 ( )事二、翻译句子。(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2)溺而不返。三、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 )女娃。女娃游于( ),( ),故为精卫,常( ),以堙于东海。1.按原文填空。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 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答案:第一课时一、sho yu wi二、帝王 溺水 返回 衔土 衔 帝 返 溺 曰三、小女儿。淹没。因此。填塞。四、1.B 2.A 3.B五、游泳溺亡 树枝和石块 东海第二课时一、(1)美其名曰;日记 (2)违反;伟大 (3)溺亡;微弱 (4)古诗;故事二、(1)它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2)溺水而死未能回来。三、1.名曰 东海 溺而不返 衔西山之木石2.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3.我在祖国的边疆战士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4.示例:这个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