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阐释了他眼中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2)李商隐锦瑟中“_,_”两句抒写美好事物可望而不可即,并营造了一种凄婉迷离的意境。(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虽有“_”之雄心,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徒留“_”的结局。【答案】(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
2、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恶”“沧”“胥”“赢”“仓皇”的书写。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过去之事已无法挽回,但未来仍有希望的两句是“_,_”。(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3)逍遥游中,“_,_”两句列举事物,形象地表现了“小年”的短暂寿命。【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3)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解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1)注意题干“过去之事已无法挽回,但未来仍有希望”的语意提示,要在理解“谏”含义的基础上正确书写,注意“已
3、往”的写法;(2)注意题干“山光水色”的提示,注意“潦”“暮”等字的写法;(3)注意题干“小年的短暂寿命”的提示,注意“晦朔”“蟪蛄”等词语的正确书写。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两句描写了下雨前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景象。(2)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时,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两句名言是:“_,_。”(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指出,当年自己艰苦求学、毫不羡慕富家子弟服饰华美的原因是:“_,_。”【答案】(1)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3)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
4、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俄”“奉”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2)梦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3)将进酒中诗人揭示自己内心世界中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诗句是“_,_”。【答案】(1)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2)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
5、车(3)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已”“霓”“瑟”“鸾”“馔”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事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即使是乞丐也会拒绝。(2)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之雄心,也只怕会
6、是“_”的结局。(3)李商隐锦瑟中“_,_”两句运用典故,写出了迷离美好的梦境以及诗人内心难言的悲慨。【答案】(1)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3)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解析】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蹴、胥的写法。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经历情感挫折的女主人公对爱情和婚姻有所领悟,她直接劝告其他女子“_”,因为女子一旦沉溺于爱情,便“_”。(2)赤壁赋中“_,_”描述了
7、作者和客吟诵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情景。(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两句,化用了庄子物外篇中“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两句,表现了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意趣,但又不可言说的情形。【答案】(1)无与士耽 不可说也(2)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3)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解析】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耽”“说”“窈窕”的写法。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认
8、为猿猴极具灵性。猿类的叫声,常被诗人在诗词中借用,抒发作者悲伤的情感,比如李白蜀道难中“_”,白居易琵琶行中“_”,杜甫登高中“_”。(2)赤壁赋中,苏轼以“_”表明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以“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强调外物和个体生命也可以长久存在,这两句阐述了万物“变”与“不变”是相对的这一道理。(3)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生动的描绘:“_,_。”【答案】(1)猿猱欲度愁攀援 杜鹃啼血猿哀鸣(2)风急天高猿啸哀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猱、
9、啸、瞬、缦、啄。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作者多角度铺叙秦人宫殿的巨大耗费,如突出的钉头“_”,纵横的栏杆“_”。(2)桃花源记中渔人顺山中小口进入,行数十步后,前面景象豁然开朗,发现眼前土地平整开阔,并且“_,_”。(3)“红旗”以其鲜艳的色彩、独特的意象,被很多古代描写边塞、表现军旅生活的诗歌使用,如“_,_”。【答案】(1)多于在庾之粟粒 多于九土之城郭(2)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半卷红旗临易 霜重鼓寒声不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庾”“粟”“郭”“俨”“辕”“掣”。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10、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2)如果我们要感叹自己有才华却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缥缈虚幻,可以用李商隐锦瑟中“_,_”来表达。(3)友情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话题之一,中国古代诗歌中对友情多有赞美,如“_,_”。【答案】(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3)示例一: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示例二: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示例三: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示例四: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词有:晏、生、己、潭、伦、涯。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
11、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用鸟语和流水声来生动状写琵琶声的句子是“_,_。”(2)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对自身“_”。(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谣诼谓余以善淫。【答案】(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12、,如“间”“幽”“焉”“蛾”。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通过“_,_”两句指出要正确对待外界的评价,才能坦然面对荣辱。(2)苏轼水调歌头中用“_,_”两句表明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好,最起码还可以在月光下起舞,与自己的清影为伴。(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的句子:“_,_。”【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
13、,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誉”“生、身”。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诗人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2)滕王阁序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3)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答案】(1)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14、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皋”“舒啸”“临”“清”“鹜”“萧”“尽”。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急流、瀑布飞泻,发出巨响的诗句是:“_,_。”(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刻画出了赤壁之战时周瑜从容洒脱,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解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
15、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湍”“豗”“砯”“纶”。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宋代词人刘辰翁在柳梢青春感中写道:“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他化用李煜虞美人词“_”的情境,表达了对故都临安和南宋故国的深沉怀念和无限眷恋之情。(2)习近平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飞蓬”“归雁”自比的句子是_,_。【答案】(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3)
16、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堪”“负”“蓬”“塞”“雁”等。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了秦宫内奢靡的生活场景,他写道:远处仿佛 “_”,那是宫车驶过。(2)赤壁赋用“_,_。”这一包含比喻和对比的句式,表现出因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而产生的感伤之情。(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写出了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自己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_,_。”【答案】(1)雷霆乍惊(2
17、)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3)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此题注意“雷霆”、“乍”、“蜉蝣”“粟”的写法。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_。”(韩愈师说)(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基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得出的结论是“_,_”。(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
18、片中,用“_,_”直接咏怀三国时期英雄人物,间接抒发自己人到老年的壮心不已和无奈感慨。【答案】(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3)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解析】此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受业”“是故”、“贤”、“觅”、“仲”,理解字义去记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遭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两句是“_,_”
19、。(2)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两句是“_,_”。(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只要“_”,就能有让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的效果;只要借助船只,不会游水,也能做到“_”。【答案】(1)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3)顺风而呼 而绝江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盈”“倚绝壁”“蜉蝣”“沧海”。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周敦颐爱连说中
20、“_,_”两句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2)荀子于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的看法的两句是“_,_”。(3)杜牧阿房宫赋中“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答案】(1)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
21、下字词书写:蔓、参省、知、覆。19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韩愈的师说一文中称赞圣人,说虽然他们超出众人很多,“_”表现得虚心而好学;同时批评当时的普通人,尽管远不如圣人,“_”。(2)屈原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_,_”,与于谦石灰吟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3)李白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达期待施展抱负的愿望的两句是“_,_”。【答案】(1)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3)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
22、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犹且、焉、耻、复。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学而中的“_,_”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君子应当采取的态度。(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_,_。”(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一句承上概括风景,一句启下引出周瑜,很有力地收束了上阕。【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2)
2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愠”“卑”“谀”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天宝三载,李白受权臣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际,朋友不惜重金为其钱行,行路难中“_,_”写出宴会盛况。(2)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名言
24、:“_,_。”(3)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如李煜虞美人“_?_”。【答案】(1)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樽、羞、跬,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2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秦观临江仙中,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从侧面表
25、现音乐的美,白居易琵琶行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_,_。(2)屈原在离骚里揭示当时社会中人把取悦权贵或他人奉为信条,违背做人准则的两句是“_,_”。(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2)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
26、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舫、竞、烂柯,理解字义去记忆。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为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连用四个比喻,并联系生活实际,得出“_,_”的结论。(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的感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3)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庞大高峻,气势不凡。【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和表现手法的综合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情景默写和一般性默写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一般性默写要根据上下文提
27、示默写,情景默写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是情景默写,注意根据语境提示语,精确回忆原文语句,工整地填写答案。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和写漏字。本题注意以下字的书写:生。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两句是:_,_。(2)记承天寺夜游形象生动地描写月光的两个比喻句是:_,_。(3)诗经蒹葭描写主人公寻觅恋人逆流而上、在地势高峻之处艰难攀登的两句是:_,_。【答案】(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2)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3)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
28、、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砺、跻。2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两句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曲的特点。(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中“_,_”两句,赞美了刘裕北伐中原收复河山的雄壮气势。(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用“_,_”两句以酒遣怀,抒发思乡爱国之情。【答案】(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
29、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本题中的燕、勒等字,都要格外留意。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圆凿与方柄不相合,表达自己和世俗小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两句是:“_?_?”(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两句总括秦国掠夺人民,挥霍无度。(3)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借助莺“争”燕“啄”的动作,描绘早春清丽景象的句子是:“_,_。”【答案】(1)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2)奈何取之尽锱铢
30、用之如泥沙(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类试题解答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中,需要注意以下字词:“圜”“孰”“锱铢”。2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喻说明“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论述学习和自省能助人做到“_”。(2)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用“_,_”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31、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两句,形象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生”“知”“遮”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2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在生于
32、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阐明了如果“_,_”国家就会灭亡的道理,强调了“忧患”之于国家的另一种意义。(2)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正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比喻手法摹写琵琶的声音,既有表现声音婉转流利的“_”,也有用雨声来比喻乐声浊杂粗重的“_”。【答案】(1)人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间关莺语花底滑 大弦嘈嘈如急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
33、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拂”“莺”“嘈”。2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屈原以众女比喻朝中群小,他们“_”,诋毁正直的诗人,而荒唐的君王却“_”,让诗人忧愁痛苦。(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_”两句描写了百姓在异族统治下祭祀的场景,从侧面表达了北伐的迫切性。(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以“_”和“_”两句分别写出了求学时同学和自己穿的衣服不同,表现了自己学习的艰苦。【答案】(1)谣诼谓余以善淫 终不察夫民心(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3)同舍生皆被绮绣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解析】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
34、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谣诼、绮、缊等字的写法。3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以“_,_”两句从反面解释了大鹏鸟要飞到九万里高空方才南飞的原因是对风的依赖。(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假想秦始皇爱惜六国的百姓,“_”,谁也不能夺取他的江山;以史为鉴,如果后人仅仅为他们哀痛而不借鉴,那么“_”。(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两句,表现了一个改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答案】(1)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