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边州2022年高三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1. B(因果关系不当,原文的意思是中国网络文学具有的“中国性”和“网络性”是实现较好的国际传播效果的重要原因,不是唯一原因。)2. A(偷换概念,文章谈论的核心是“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问题,而不是“中国网络文学创作”问题;无中生有,文章中没有阐释“存在的问题”。)3. C(A.扩大范围和缩小范围,“他们大都受到影响”,而且他们创作的不只是奇幻小说;B.歪曲文意,是“网络文学的中国性往往是藏在幕后,而非直接站在台前”的体现,不是网络文学“中国性”的体现;D.绝对化,原文是“只有这样,网络文学才能”,不是“就能”。)4. D( “中国成为世界首
2、个每年汇编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并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的国家”,曲解文意。材料二说“定期汇编”,但并没有说我国“每年”汇编中国生物物种名录。)5.C(A强加因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是因为不少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缺乏系统的规划”,原因分析错误,“不少国家口惠而实不至,做了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是指没有付诸行动。D.材料一和材料三属于新闻报道,侧重于新闻事实;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侧重于对新闻事实和重大问题的评价分析,从文章的内容和出处(中国科学院院刊)可以看出。)6.国家进行顶层设计。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将生物多样性
3、保护工作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修复和国土空间管控的总体布局。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开展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为。完善体制建设。加大中央资金投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系统的保护政策体系。(或:开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借助科学技术。定期汇编生物物种名录,建立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监测网络或平台,积累科学的监测数据。(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为6分。每点开头没有概括性语句,整体扣1分)7. A(“赵老金这一旁观者视角”错,小说中群众、小菊、赵老金都是旁观者。)8.(1) 正面描写(或动作描写):文中
4、描写了战士们在战斗中奔跑、隐蔽、钻出烟火、跳进河里、敲打冰面等一系列动作,展现出他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形象。(2) 侧面衬托:文中通过写群众对战斗中的战士们安危的担心牵挂、赵老金一家对战士们的关怀帮助,侧面表现战士们情系百姓、保家卫民的形象。(3)环境衬托:文章开头描写风摇树动、霜飘雾腾、枪声密集、河水汹涌,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表现战士的英勇无畏、顽强不屈。(4)场面描写:文中描写了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严峻形势下,八路军战士与敌人交锋、撤退突围、渡河牺牲等战斗场面,表现战士的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形象。 (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9.(1)战斗时的悲壮:八路军
5、小队与敌军力量悬殊,敌人像黄蜂一样从三面包围,战士们像一条蜈蚣,虽受到敌人重创,依然顽强不屈、英勇战斗,非常悲壮。(2)牺牲时的悲壮:八路军从炮火中冲出后,被迫跳进冰河,冰冷的河水使他们失去知觉,悲壮地牺牲。(3)打捞时的悲壮:赵老金在战士们牺牲的河边固执地打捞英雄,百折不回,以一种无声的方式纪念牺牲的英雄,这种行为很悲壮。(4)情感沉重悲壮:作者含蓄地描述在残酷的反围剿斗争中八路军战士的负伤与死亡的情景,重点表现战士们的牺牲以及赵老金一家的悲痛,渲染、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氛围,蕴含着沉重悲壮的感情。(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0. C(“辽东”作“亲征”的宾
6、语,“辽东”后停顿,排除AD,“小夷”形容“边隅”,“不足以”是一个短语,不能分开, “愿遣偏师征之”是完整的意思,“征之”后停顿,排除B。)11. C(冠盖,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可以代指官吏。)12. B(以偏概全,尉迟敬德不主张皇帝东征,除了因为京城空虚之外,还因为高丽是边陲小国,不需要皇帝亲自操劳。)13(1)朕从洛阳出发以来,只吃肉和饭,即使是早春蔬菜也不吃,这是担心会烦扰百姓的缘故。(关键词“啖”“进”“故”各1分,句意2分)(2)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在于提拔任用贤才贬退(或弃用)没有才德的人,赏赐善举惩罚恶行,最公正无私(或大公无私)。(关键词“为”“不肖”“至公”各1分,句意2分)
7、【参考译文】十九年春二月庚戌(十二日),太宗亲自统率各路大军从洛阳出发东征,任命特进萧为洛阳皇宫的留守。乙卯(十七日),太宗下诏:“朕从定州发兵后,便由皇太子管理国事。”开府仪同三司致仕(此时已致仕,故言)尉迟敬德上书言道:“陛下亲自征伐辽东,皇太子在定州,长安、洛阳两地内部空虚,恐怕会发生象杨玄感那样的变乱。而且高丽是个地处边陲的小国,不足以由皇上去辛苦操劳,希望陛下派主力军以外的部队征伐,不久就可以消灭。”太宗不听从。任命尉迟敬德为左一马军总管,让他随行。癸亥(二十五日),太宗到达邺县,亲自撰文祭奠魏太祖,评价道:“临危处理急变,料敌设置奇兵,作为一位将领智慧有余,作为帝王则才智不足。”这
8、个月,李世勣的军队到了幽州。三月,丁丑(初八),太宗车驾到达定州。丁亥(十八日),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辽东本来就属于中原王朝的地域,隋朝四次派兵出征而不能取胜;如今朕亲自东征,是想要为中原人的子弟报杀害父兄之仇,为高丽百姓洗雪国王被杀的耻辱。而且四方边境大都已经平定,只有这一块小地方没有平定,所以乘朕还没有衰老,用士大夫们的余力打败他们。朕从洛阳出发以来,只吃肉和饭,即使是早春蔬菜也不吃,这是担心会烦扰百姓的缘故。”太宗看见有病的士兵,便把他们召到御榻前亲予慰问,交给州县妥加治疗,士兵们没有不感动喜悦的。有人没有被登入东征部队的名簿中,自愿带着私人装备跟从军队,动辄一千多人,都说:“我们不求
9、得到皇上的赐予功勋和奖赏,只愿为陛下效忠,战死在辽东。”太宗不应允。太宗将要出发,太子一连哭泣几天,太宗说:“如今留下你镇守,加上俊彥贤才辅佐,正是想让天下人认识你的风度才能。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在于提拔任用贤才贬退没有才德的人,赏赐善举惩罚恶行,最公正无私,你应当努力做到这些,有什么好悲泣的?”命开府仪同三司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与刘洎、马周、少詹事张行成、右庶子高季辅一同执掌机要事务,辅佐太子。长孙无忌、岑文本与吏部尚书杨师道与太宗同行。壬辰(二十四日),车驾从定州出发,太宗亲自装备弓箭,亲手在马鞍后系上雨披。命长孙无忌代理侍中,杨师道暂代中书令。夏季,四月,戊戌朔(初一),李世勣从通定渡过辽水
10、,到达玄菟。高丽人大为惊骇,各城都关闭城门坚守。壬寅(初五),营州都督张俭率领胡族士兵做为前锋,渡过辽水,直奔建安城,大败高丽兵,斩首几千人。14.D (“直接指斥”错,诗人化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规讽之意,意味深长。)15.(1)全诗无一处对具体史实进行叙写,却明确表达出作者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意图。(2)前两联写景,描写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景象,为下文的感慨做铺垫,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3)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用典体现主旨:通过议论揭示六朝兴亡不在于山川形势、而在于人事的道理;化用典故,讽谏唐朝当时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每点2分,共6分)16.(1)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2)
1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3)风掣红旗冻不翻 半卷红旗临易水17.B 风云变色:比喻权势极其盛大,可以使风云为之改变颜色;风云跌宕:形容社会动荡,不稳定。此处可以根据适用对象判断,要表现的是晚清时代的特点。扑面而来:适用对象可以是清风、香味、某种熟悉的气息等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迎面而来:适用对象一般指人。此处使用对象不是人,应选“扑面而来”。大张旗鼓:比喻壮大声势和规模去做某件事。大刀阔斧:比喻办事干净利落,果断有魄力。此处强调改造的态度和结果,而不是强调声势和规模大。面目全非: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多为贬义。改头换面:多比喻只改变外表和形式,不改变内容实质。此处
12、用“面目全非”更强调上文“改来改去”的结果,“改头换面”更侧重强调过程、做法或手段。18. C(“积极”应用来修饰“改造” ;“改造”“旧体制”搭配更恰当。)19. D(“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必须传承”,与上文语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当改者改之”形成转折关系,与下文“否则,会如闻一多先生所言,改来改去,只能是面目全非,对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没有丝毫益处”呼应。)20.“老师”这个称呼是如何泛滥的?或:“老师”这个称呼是何时泛化(或泛滥)的?已经让这个词仅成为性别的代指 或:使这个称呼仅作为性别的代称称呼体现着双方亲疏远近的关系。或:称呼体现着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或:不同的称呼有着不同的意义。(每句
13、2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21.示例1:称呼的单一泛化,不仅体现着社交关系的虚伪化,也见证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式微。(算标点39字)示例2:称呼的单一万能,既体现着社交关系的失范,也见证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式微。(算标点37字)示例3:称呼的单一万能,既体现着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换下社交关系的失范,也见证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式微。(算标点50字)(评分标准: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2分,“称呼的单一万能”1分,“体现着社交关系的虚伪化(或失范)”1分,“见证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式微”1分)22.【立意角度】学生可以从“读懂中国、读懂世界、读懂时代、读懂自己”中任选一个角度来来自己的
14、看法,也可以选择其中的几个角度,做思辨性考量。 评分标准一类文:54-60分立意准确、集中、鲜明:能紧扣材料内涵,选准角度,鲜明立意,主旨集中明确 ;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表达非常深刻或富有文采。二类文:48-53分立意准确、集中:能结合材料内涵,选准角度,立意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思路基本清楚;语言表达比较深刻或比较富有文采。三类文:42-47分(基本分在4345之间)立意基本准确:能联系材料内涵,选择角度,确立主旨,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容具体,结构大致完整,思路基本清楚;语言表达平实准确,有一定的生动性。四类文:36-41分立意不够准确:能联系材料内涵,选择角度,确立
15、主旨,局部观点游离材料的主要思想内涵;内容大致具体,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如残缺、思路混乱;语句完整准确、连贯。五类文:35分及以下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仅选取材料、要求、背景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语句完整,比较连贯。起步分通常在40分。在评分时,一般视考生的作文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思想是否明确、语言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字迹的工整程度、行文的流畅程度、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情况来打分。如果以上基本等级没有问题,内容,结构,语言,如有一项非常突出,且字迹工整美观,可给50分左右。两项非常突出,54分左右,三项都突出,58分左右。补充说明:1.错别字等扣分: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 50个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3分封顶;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2.字数等扣分: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字扣1分)400字以下的文章,评分25分以下,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的文章,评分15分以下,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只写标题的给2分。完全空白的给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