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 文 试 卷一、课内知识(每题1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诲女(hu)是知也(zh)更也(n)B. 举伊尹(y) 其恕乎(sh) 能济众(j)C. 弘道(hn)薄责(bo)莒父(j)D. 后彫(dio)逝者(sh)不舍昼夜(sh)【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明确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选择“全都正确的一组”,然后结合汉字的结构、意思来推测读音,尤其要关注多音字。A项,“诲女”的“诲”应读hu,教导;C项,“薄责”的“薄”应读b,轻微;D项,“不舍昼夜”的“舍”应读sh,放弃。故选B。2.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患:担忧。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故旧:旧交、老友。B.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敏:勤勉。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小人:平民。C. 起予者商也 起:启发。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平生:终身,一生。D.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伤:忧伤。古之学者为己 学者:求学的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敏:聪明。C项,平生:向来,素来。D项,伤:伤害,损害。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道之斯行B. 夫子矢之曰C.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D. 如有所立卓尔【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
3、此类题目时,要明确具体考查的方向,如本题考查通假字。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A项,“道”,通“导”。B项,“矢”,通“誓”。C项,“要”通“约”。D项,没有通假字。故选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如日月之食焉B.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D.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古今异义词语的辨识。古今异义的类型大致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色彩改变四类
4、。应对此类题目大量识记是最稳妥的方法,但尤其要注意古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他们往往会古今异义。而对其辨识的主要依据便是结合语境。C项,“然后”古义是两个词,意思是“这样以后”;今义是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故选C。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B. 夫子莞尔而笑C. 子路从而后D. 君子之至于斯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结合文言语境准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然后再与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意义作比较进行判断,通常在学习过程中要多积累常用的古今异义词。A项,“子路从而后,遇丈人”意思是子路跟随孔子出行,
5、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人。“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指妻子的父亲。C项,“子路从而后”意思是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今义:一个词,连接分句,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D项,“君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有才德的人到这里。“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B项,“夫子莞尔而笑”意思是老师微微一笑。“莞尔”:微笑。古今义相同。故选B。6.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亡之,命矣夫B. 文之以礼乐C.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D. 齐之以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
6、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选择要求,如本题“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然后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种类,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再分析四个选项,选出答案。A项,“亡之,命矣夫”为判断句,意思是“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其他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文之以礼乐”应为“以礼乐文之”,意思是“用礼乐加以修饰”;“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应为“子于公明贾问公叔文子曰”,意思是“孔子向公明贾问公叔文子说”;“齐之以刑”应为“以刑齐之”,意思是“用刑法来整顿人民”。故选A。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7、)A. 而谁以易之?B. 晨门曰:“奚自?”C.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D. 子路宿于石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本,理解大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进行对比分析,根据题干要求进行作答。如本题的题干要求“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而以谁易之?意思是:有谁能改变它呢?B项,宾语前置句,原来句式:自奚?意思是:从哪里来?C项,宾语前置句,原来句式:吾非斯人之徒与而与谁?意思是:如果我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和谁打交道呢?D项,状语后置句。原来句式:子路于石门宿。意思是:子路在石门
8、住了一宵。 故选D。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博我以文B. 贤贤易色C.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D. 鲤退而学礼【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A项,“博”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B项,加点“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重”;C项,“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
9、远,不偏爱”;D项,“退”,退回来,回来,没有活用。故选D。9.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天下之无道也久矣A.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B.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C.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项,动词,去,往;C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它。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孔子过之 是鲁孔丘之徒与B. 问于桀溺 子路宿于石门C. 杀鸡为黍而食之 耰而不辍D.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
10、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A项,代词,“那个地方”/助词,“的”;B项,介词,表对象,“向”/介词,表处所,“在”;C项,都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D项,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句末语气助词。故选C。11.以下“而”的解释,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富而可求也A. 任重而道远B.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D. 不义而富且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虚词的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积累常见虚词的用法,再结合
11、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例句“富而可求也”意思是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而”,连词,表假设,如果。A项,“任重而道远”意思是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道路又遥远,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而”,连词,表并列。 B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而”,连词,表假设,如果。 C项,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避坏人的人,“而”通“尔”,你。 D项,“不义而富且贵”意思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荣华富贵。“而”,连词,表转折,却。B项“而”的解释与例句相同。故选B。 12.以下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王
12、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B.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C.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D.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辨析通假字,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常见通假字的用法,另外在翻译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同音字等特点加以分析判断是否为通假字。A项,“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意思是大王如果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从根本上着手。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B项,“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意思是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涂,通 “途”,道路。 D项,“刑于寡妻,至于兄弟”意思是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刑,通“型”,示范。 C项
13、,“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意思是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无通假字。故选C。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B. 必先苦其心志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
14、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A项,“苦”,使动用法,使遭受困苦;B项,第二个“王”,名词用作动词;D项,第一个“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故选C。【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14.以下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B.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委:丢弃,抛弃C.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过:责备D. 吾
15、惛,不能进于是矣 惛:不明了,糊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C项,“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意思是“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过”,超过。故选C。15.以下特殊句式和所给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A.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B. 是则可忧也C. 兵革非不坚利也D.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选
16、择要求,如本题“以下特殊句式和所给例句不相同的一项”,然后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种类,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再分析四个选项,选出答案。例句是判断句,意思是“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A项,是定语后置,应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宋人”,意思是“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其他都是判断句,“是则可忧也”意思是“这个才是值得忧虑的事”;“兵革非不坚利也”意思是“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意思是“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故选A。16.以
17、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B. 何以利吾家C. 夫然后之中国D.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把词语的今义代入句中,如讲不通,则考虑古今异义。A项,“丈夫”古义指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B项,“家”,古义指卿大夫的采地食邑;今义,家庭。C项,“中国”古义,中原地区,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D项,“浩然”古今都指正大刚直的样子。故选D。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古今异义
18、的一项是( )A. 不远千里而来B.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C. 本事不理D. 鸡鸣而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古今异义词语的辨识。古今异义的类型大致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色彩改变四类。应对此类题目大量识记是最稳妥的方法,但尤其要注意古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他们往往会古今异义。而对其辨识的主要依据便是结合语境。C项,古义指农事,今义指本领。故选C。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河东凶亦然 则苗浡然兴之矣B. 孰能与之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C. 请以战喻 树之以桑D.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
19、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对常考虚词的用法有所了解,同时要注意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辨析用法。A项,第一个“然”,代词,这样;第二个“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第一个“与”,动词,亲附;第二个“与”,介词,跟。C项,两个“以”均为介词,用。D项,第一个“则”,连词,表转折,却;第二个“则”,表顺承,就。故选C。1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B.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C. 是非君子之道D.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常见的古汉语特殊句式一般包
20、括: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一般要先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然后将文言文与白话文相对照分析其变化再加以判断,尤其要注意后三种倒装句式的变化。A项,“自暴者不可与(之)有言也”意思是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省略代词宾语“之”。B项,“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意思是做好人,是可以令人敬仰终生的。“者,也”,是判断句式。C项,“是非君子之道”意思是这不是正人君子的做法。“非”表否定判断,是判断句。D项,“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意思是使百姓供养活着的人埋葬死去的人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也”,是判断句式。B、C、D三项均为判断句,A
21、项是省略句。故选A。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寡人耻之A.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 所以动心忍性C. 道芷阳间行D.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例句中“耻”是形容词意动,以为耻;A项,“耻”为意动用法,以为耻;
22、B项,“动”为使动用法,使惊动;C项,“道”为名词用作动词,取道;D项,“固”为使动用法,使稳固。故选A。21.下列句式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 苟为后义而先利B. 何以利吾国C. 先生将何之D. 礼仪之不愆兮【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然后分析所给的选项,辨析句式类型。A项,一般句式;B项,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C项,宾语前置句,“何之”,即“之何”;D项,宾语前置句,“礼仪之不愆兮”,即“不愆礼
23、仪兮”。故选A。2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B.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C. 望洋向若而叹曰D.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对常考虚词的用法有所了解,同时要注意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辨析用法。本题考查“而”的用法。“而”的用法如下:通假,同“尔”,代词;连词,表并列,表顺承,表递进,表转折,表修饰等。D项,“少仲尼之闻”和“轻伯夷之义”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而”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A、B、C三项中“而”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顺流”是形容
24、“东行”的状态,“东面”是形容“视”的状态,“望洋向若”是形容“叹”的状态。故选D。23.下列与“天下诸侯朝觐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勇气闻于诸侯B. 缚者何为者也C.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D. 石之铿然有声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对特殊文言句式的考查。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被动句、省略句。句式的判断可以借助一些标志性词语,如者也表判断,代词作宾语常前置,为、见可表被动,介宾结构常后置等。但最终的确定还是要通过翻译。例句为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是:天下朝觐之诸侯。A项,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是:以勇气于诸侯闻。B项,宾语前置,
25、正常的语序是:缚者为何者也。C项,省略句,正常的语序是:比及三年,可使(之)有勇。D项,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铿然有声之石。故选D。2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 郑人有且买履者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B.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君与家君期日中C.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D. 先自度其足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一次多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积累常用文言实词的含义,又要结合语境加以分析判断。A项,“且”,前一个作副词,将要;后一个作递进连词,并且。B项,前一个作动词,希望,后一个作动词,约定。
26、D项,前一个作动词,丈量;后一个作名词,尺码。C项,“以”两个相同,均作连词,来。故选C。25.以下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B.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C. 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然异之D. 始于玄冥,反于大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明确具体考查的方向,如本题考查通假字。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A项,“虚”,通“墟”,处所,所居之地;C项,
27、“汒”,通“茫”, 模糊不清,无所知;D项,“反”,通“返”,返回;B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26.以下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公子牟隐机大息 隐机:靠着案子B.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 直:仅仅,只不过C. 于是逡巡而却 逡巡: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D. 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虚: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D项,“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意思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虚”意思是“减少”。故选D。27.
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彼近吾死而我不听B. 其妻子环而泣之C.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D. 国无宰,寡人传国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常见的活用类型有:词性的改变,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判断活用的类型主要依据句子结构和意思。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接近;B项,为动用法,为而哭泣;C项,名词用作动词,统治;D项,“传”是“传给、交给”的意思,没有活用。故选D。2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何为者邪A 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B. 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C. 故往贷粟于监河侯D. 当是时,犹象人也
29、【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然后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种类,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再分析四个选项,选出答案。例句“子何为者邪”是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B项,“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是宾语前置句,“是以”即“以是”;A项,“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是判断句,标志是“者,也”,意思是“,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曹商不擅长的”; C项,“故往贷粟于监河侯”为状语后置句,标志为“于”,
30、应为“故往于监河侯贷粟”;D项,“当是时,犹象人也”为判断句,标志是“犹也”,意思是“在这个时候,列御寇的神情真像是一动也不动的木偶人似的”。故选B。2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 既来之,则安之D.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
31、、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例句中“活”是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下来。A项,“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害”;B项,“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C项,“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D项,“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来”。故选B。30.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以为莫己若者莫大于海不得复使而受气于阴阳我之谓也闻道百又奚以自多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如判断句、倒
32、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然后分析所给的选项,辨析句式类型。被动句,的被动标志是“见于”, 是动词本身包含被动;都是宾语前置句,分别应为“莫若己”“谓我也”“又以奚多自”;状语后置句,分别应为“莫于海大”“而于阴阳受气”;定语后置句,应为“闻百道”。故选C。二、文化常识(每题1分,共5分)3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A. 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B. 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C. 稼,收庄稼;穑,种庄稼。出自诗经:“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稼穑,泛指农业劳动。D. 宰,家
33、臣,总管。先秦时代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宰,在外理事称相。【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在课内学习的时候注意识记,尤其要关注文言文、诗歌下面的注释,如官职、年龄、年号、称谓等。A项,“晦指农历三十”错误,“晦”应为“每月最后一天”,因为并非每个月都是三十天;B项,“秦始皇时始设太学”错误,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C项,“稼,收庄稼;穑,种庄稼”错误,稼,种庄稼,穑,收庄稼。故选D。3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南京又称建康,镇江又称京
34、口,开封又称东京,杭州又称临安、钱塘。B. 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十二“天干”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C.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D. “户部”指隋唐到清末尚书省下辖的官署,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正长官为户部尚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天文历法、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
35、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B项,“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地支,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故选B。3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B. 大计,明、清两代考核官员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C. 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
36、族。D. 嫡母,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D项,“嫡母,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错误,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父亲嫡妻的称呼,而非“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如红楼梦中探春称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姨娘。故选D。3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B. 唐代官员分为九品
37、,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白居易当时穿的青衫是黑色单衣,表明官职低。C. “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D. 关内,指山海关以西地区,四川康定以东地区,甘肃嘉峪关以东地区;关外,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或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D项“关外,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或
38、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错误,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多称东北三省为“关外”。故选D。3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 摄,暂时代理比本官高的职务,表“暂时代理的还有“假、权、署、除”等词语。C.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D. 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
39、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错误,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B项,“除”表“暂时代理错误,应为表任命官职。D项,“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错误,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故选C。三、成语辨析(每题1分,共9分)3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楼房倒塌已过去了三个小时,在扣人心弦的等待中,这个受伤严重的老人终于被消防队员救了出来。B. 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
40、”倡议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长期战略,也是优先对外发展的方向。C. 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绕城而流的锦江河水面如镜,碧波荡漾,清风习习,两岸垂柳楚楚动人,令人陶醉。D. 铜仁市公安局组织万山区、松桃自治县、江口县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集中收网行动,让黑恶分子无地自容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A项,不合语境,“扣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与焦急的等待解救受伤老人语境不符,使用错误。C项,误用对象,“楚楚动人”形容女子
41、姿容神态柔弱动人。语境指垂柳,使用对象有误。D项,望文生义,“无地自容”意思是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语境指集中收网行动让黑恶分子无处藏身,使用错误。B项,“权宜之计”意思是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与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战略语境相符。故选B。3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 在中方的极力斡旋下,朝鲜和美日韩三国已达成共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已唾手可得。B. 汪曾祺的小说,叙事简约,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却意味深长。C. 在学习先进学校经验的过程中,一大批薄弱学校办学成绩脱颖而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D. 假如每一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
42、补己之短,通过正当途径赶上强者,社会形成不断前进的激励机制,你追我赶,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那么我们就真的可以进入和谐社会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A项,不合语境,“唾手可得”意为非常容易得到。由语境“朝鲜和美日韩三国已达成共识”可知,此处应为“容易实现”;B项,误用对象,“片言只语”意为零零碎碎的话语。句中对象为“汪曾祺的小说”而不是“话语”,此处应为“语言简洁”;C项,“脱颖而出”意为人的本领全部显露出来。使用对象应为“人”而不是“一大批薄弱学校办学成绩”
43、。D项,“见贤思齐”意为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与语境“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相符。故选D。3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过于圆滑,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方枘圆凿,刚正有气节,这样才能坚守本心,成为独立而有尊严的个体。既要使用殖民者强迫使用的语言作为表现的媒介,又要坚持存在骨血之中的民族的立场,作家们不得不虚与委蛇,写些官样文章。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和天性中独具的那份敏锐和柔情,余光中的作品饱含着对故土的依恋,勾起了几代华人的莼鲈之思。有些人在贪污腐败后一逃了之,以为自此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贪官们出逃在外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他们中的很多人过得期期艾艾,
44、惶惶不可终日。互联网时代,客户的一举一动都会转化为数字信息,成为商家挖掘商机的大数据宝库,相对于线下零售的盲人瞎马,线上电商简直就是明察秋毫。许多年前,在听老人讲布朗族的种茶历史和茶文化时,南康先生不动声色,到现在他才明白,那时候老祖宗就已经建立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古茶林生态系统。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望文生义,“方枘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语境指“要有自己的个性”此处是说要保持自己的个性、立场,使用错误。使用正确,“虚与
45、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与语境“写些官样文章”相符。排除B、D两项。使用正确,“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与语境华人的思乡之情相符。排除A项。不合语境,“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语境指这些出逃在外的贪官“惶惶不可终日”,使用错误。望文生义,“盲人瞎马”,“盲人骑瞎马”,比喻面临极端危险的境况。此处用以做“明察秋毫”的反义词,望文生义,成语使用错误。不合语境,“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后文语境说“到现在他才明白”,说明当时是“无动于衷”,成语使用错误。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高度自律产生的高度服从特性,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责任心。但是,
46、这样的高度自律,在外人看来只不过是一个优秀的标签而已。通常,自律的人非常 ,身边的人早已习惯了他们的默默奉献和付出,而忘记了他们为此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高度自律的人也很难感受到成就感,很少对积极或消极情绪做出反应,也许因为他们自动 了强烈的感情。他们缺失了正常人的体验感,无法体会到生命的高潮和失落。说到这里,我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年来恪守自律的习惯,的确有些刻板,也的确让自己 地生活。有时候感觉生活就像是在模子中, 半点的偏离。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都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你怎么使用,怎么理解。既然一味地自律列为自己人生的准则,甚至奉若神明,那么就得心甘情愿地付出吧;如果总是把自律作为一个人
47、是否足够优秀的标准,似乎有些勉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优秀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你的自律和他的洒脱都是一种境界,各有各的乐趣。3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靠谱 淡化 安分守己 来不得B. 保守 屏蔽 安分守己 容不得C. 保守 淡化 循规蹈矩 来不得D. 靠谱 屏蔽 循规蹈矩 容不得4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因而,被忽视的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人不太满意,认为自己被利用了。B. 然而,被忽视的他们总是认为自己被利用了,对周围的人不太满意。C. 因而,他们总是认为自己被忽视并被利用了,对周围的人不太满意。D. 然而,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人不太满意,认
48、为自己被忽视并被利用了。4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既然一味地将自律奉若神明,尤其作为自己人生的准则,那么就得心甘情愿地付出B. 如果一味地将自律奉若神明,甚至作为自己人生的准则,那么就得心甘情愿地付出C. 如果一味地将自律作为自己人生的准则,尤其奉若神明,那么心甘情愿地付出吧D. 既然一味地将自律作为自己人生的准则,甚至奉若神明,那么心甘情愿地付出吧【答案】39. D 40. A 41. B【解析】【3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49、靠谱:表示可靠,值得相信和托付的意思。保守:守旧、不求改进。含贬义,故选“靠谱”“淡化”与“屏蔽”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前者是使变淡,但仍存在;后者是完全遮蔽,故选用“屏蔽”最佳。安分守己:指老实,安守自己的本分。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根据原文“高度自律”的语境,以及后文“生活就像是在模子中”,应选“循规蹈矩”。“来不得”与“容不得”都是不允许之意,但相比而言,后者能体现自律生活带来的压抑感,故选“容不得”。故选D。【40题详解】本题考查衔接,即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
50、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续写。括号上文写身边人忘记了他们的付出,与B、D两项的转折关系不成立,排除;C项中的“忽视”和“利用”是相矛盾的,如果忽视,就不会利用,如果利用,就不是忽视,排除。故选A。【41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
51、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进行判断。与下文对照,此处应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排除A、D两项;C项“尤其”用词不当,属于顺向递进,而前后逻辑关系为逆向递进,应该用“甚至”,排除。故选B。【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
52、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新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唾手可得,虽不乏有价值的内容,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虚假化、空洞化、观点偏颇等诸多问题,而且信息过量导致_的时间成本过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平台提倡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创作,如腾讯提出的“知识官计划”,其实就是对标优质内容的创作,进行内容生产者的发掘和培育,这和传统出版领城对具有畅销潜质的作者进行开发_。可见,无论阅读的形态如何发展_, 优质内容永远都是稀缺资源,正可谓内容为王。在碎片化时代,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
53、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如知识付费的应运而生,本身解决的就是内容的获取和效率问题。碎片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信息点,_,无法系统化,难以构建起提升自我的知识体系。所以,除了提高自身对优质内容的筛选和鉴别能力,( ),从而不断完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4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甄别 别无二致 演化 分崩离析B. 甄别 平分秋色 演变 分崩离析C. 甄选 别无二致 演变 支离破碎D. 甄选 平分秋色 演化 支离破碎4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
54、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B. 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从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C. 优质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表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以及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D. 不仅优质内容要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还应体现为阅读内容、呈现形式及其阅读时间的完美结合,进而匹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4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自己的知识库还须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去建
55、立B. 自己的知识库还须建立,这需要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C. 还须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这需要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D. 还须借助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答案】42. C 43. B 44. D【解析】4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第一空,甄选:审查选定。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此处强调选择过量信息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应用“甄选”。第二空,别
56、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平分秋色:双方各占一半。此处强调二者没有区别而不是平分,应用“别无二致”。第三空,两词都指发生变化。“演变” 既可用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也可用于人类社会中的变化。“演化”多用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此处指阅读形态的变化,应用“演变”。第四空,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此处陈述对象为“信息”,且为了与下文“系统化”相照应,宜用“支离破碎”。故选C。【4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
57、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原句有两大病因,一是“不仅”语序不当,应放在“优质内容”后;二是“进而”表递进,用在这里不合逻辑,应改为“从而”,表示结果。A项,“不仅”语序不当;“教育价值、认知价值”语序不当,应先“认知”后“教育”。C项,“表现”与“完美结合”不搭配;“进而”不合逻辑。D项,“不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及其”应改为“以及”或“和”;“进而”不合逻辑。故选B。【4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
58、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以“自己的知识库”开头,就改变了原句的主语,致使前后不连贯,据此,排除A、B两项。D项,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库”结尾,与后文“从而不断完善的衔接更连贯,因为如此就把动作和其结果紧密连接在了一起。故选D。四、文言文阅读(共3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董敦逸,字梦授,吉州永丰人。登进士第,调连州司理参军、知穰县。时方兴水利,提举官调民凿马渡港,云可灌田二百顷,敦逸言于朝,以为利不补害,核实如敦逸言。免役夫十六万,全旧田三千六百顷。徙知弋阳县。宝丰钢冶
59、役卒多困于诱略,敦逸推见本末,纵还乡者数百人。元祐六年,召为监察御史,同御史黄庆基言:“苏轼昔为中书舍人,制诰中指斥先帝事,其弟辙相为表里,以紊朝政。”宰相吕大防奏曰:“敦逸、庆基言轼所撰制词,以为谤毁先帝。臣窃观先党圣意本欲富国强兵鞭挞不庭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事救改益事理当然尔。比惟元祐以来,言事官用此以中伤士人,兼欲动摇朝廷,意极不善。”辙复奏曰:“臣闻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尔。元祐改更,盖追述先帝美意而已。”宣仁后曰:“先帝追悔往事,至于泣下。”大防曰:“先帝一时过举,非其本意。”于是敦逸、庆基并罢。敦逸出为湖北运判,改知临江军。绍圣初,
60、轼、辙失位,刘拯讼敦逸无罪。复除监察御史。论常安民为二苏之党,凡论议主元祐者,斥去之。改工部员外郎,迁殿中侍御史、左司谏、侍御史,入谢曰:“臣再污言路,第恐挤逐,不能久奉弹纠之责。”哲宗曰:“卿能言,无患朕之不能听;卿言而信,无患朕之不能行也。”瑶华秘狱成,诏诣掖庭录问。敦逸察知冤状,握笔弗忍书,郝随从旁胁之,乃不敢异。狱既上,于心终不安。几两旬,竟上疏,其略云:“瑶华之废,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臣尝阅录其狱,恐得罪天下。”哲宗读之怒,蔡卞欲加重贬,章惇、曾布以为不可。明年,用他事出知兴国军,徙江州。徽宗即位,召入,为左谏议大夫。迁户部侍郎。卒,年六十九。(选自宋史董敦逸)注瑶华秘狱:指宋哲宗听
61、信刘婕妤等谗言,废除孟皇后,将其迁往瑶华宫。4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鞭挞不庭/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事救改/盖事理当然尔B. 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鞭挞不庭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事救改/盖事理当然尔C. 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鞭挞不庭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事救改/盖事理当然尔D. 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鞭挞不庭/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
62、事救改/盖事理当然尔4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进士第:考中进士。进士指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会试考试者。B. 监察御史:古代官职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C. 江州:唐、宋时行政区划之一。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中“江州”亦为此地。D. 户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财政等。4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董敦逸关心民生,体恤民情。知穰县时,提举官调发民工开凿马渡港,他向朝廷进言,认为弊大于利,经核实后免除了服役民工十六万人,保全旧田三千六百顷。B. 董敦逸弹劾
63、苏轼,遭到罢免。他说苏轼在制诰中指斥先帝,并与其弟苏辙相互呼应,干扰朝政,宰相吕大防、苏辙和宣仁后都不同意他的观点,于是被罢官。C. 董敦逸官复原职,排斥异已。绍圣初年,在刘拯的申诉下,董敦逸恢复原职任监察御史,他说常安民是二苏的党羽,凡是主张元祐时期政策的官员都贬斥去职。D. 董敦逸为人申冤,触怒皇帝。他受命审查瑶华秘狱,察知其中冤情握笔不忍手书,在随从协助下才呈上案件,后于心不安,上疏为孟后申辩,结果触怒哲宗。4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宝丰铜冶役卒多用于诱略,敦逸推见本末,纵还乡者数百人。(2)臣再污言路,第恐挤逐,不能久奉弹纠之责。【答案】45. D 46. A 4
64、7. D 48. (1)宝丰铜矿服役的人多被诱骗掠夺所困扰,敦逸推究出事情原委,放回家乡的有几百人。(2)我两次担任言官,只是害怕遭到排挤放逐,不能长久履行弹劾检举的职责。【解析】【4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臣窃观先帝圣意,本欲富国强兵,鞭挞不庭,一时群臣将顺太过,故事或失当。及太皇太后与皇帝临御,因民所欲,随事救改,盖事理当然尔”是吕大防上奏的言辞,意思是“臣私下认为先帝的圣意,本想要富国强兵
65、,鞭挞无道,一时间群臣附和得太过分,所以事情或许有不当之处。等到太皇太后与皇帝临政,按照百姓的愿望,根据具体事情补救改革,这是理所当然的”,圈出名词、代词,如“臣”“先帝”“圣意”等,然后根据句式、虚词、语法等进行排除。“鞭挞”是动词,宾语是“不庭”,“不庭”指不朝于王庭者,无道者,动宾结构后要断开,且“一时”是下一句的状语,所以在“不庭”和“一时”之间断开,排除BC两项;“故”意思是“所以”,应放在下一句的句首,所以排除A项。故选D。【46题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66、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进士指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会试考试者”错误,进士是通过殿试考试者,通过会试考试的叫贡士。故选A。【4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在随从协助下才呈上案件”错误,原文“郝随从旁胁之”,即郝随在旁边胁迫他,“郝随”为人名。故选D。【4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
67、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役卒”,服役之人;“于”,表被动,被;“本末”,事情原委;“推见”,推究出;“纵”,放;“数”,几。第二句中,“再”,两次;“第”,只是;“挤逐”,动词本身包含被动,被排挤放逐;“奉”,履行,承担;“责”,职责。【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
68、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董敦逸,字梦授,吉州永丰人。进士及第,调任连州司理参军、穰县知县。当时正兴修水利,提举官调发民工开凿马渡港,说是可以灌溉二百顷田地,敦逸向朝廷进言,认为弊大于利,经核实正如敦逸所言。免除服役民工十六万人,保全旧田三千六百顷。调任弋阳县知县。宝丰铜矿服役的人多被诱骗掠夺所困扰,敦逸推究出事情原委,放回家乡的有几百
69、人。元祐六年,召入朝廷任监察御史,同御史黄庆基-起进言:“苏轼以前任中书舍人时,在制诰中指责先帝的事情,他的弟弟苏镦与其相互呼应,扰乱朝政。”宰相吕大防上奏说:“敦逸、庆基批评苏轼所撰写的制诰,认为是诋毁先帝。臣私下认为先帝的圣意,本想要富国强兵,鞭挞无道,一时间群臣附和得太过分,所以事情或许有不当之处。等到太皇太后与皇帝临政,按照百姓的愿望,根据具体事情补救改革,这是理所当然的。最近只有元祐以来,谏官们用这种说法来中伤士人,同时想扰乱朝廷,用意极其不良。”苏辙又上奏说:“臣听说先帝末年,自己也非常后悔已做的事情,只是来不及改正罢了。元祐时期加以改正,大概是继承的美好愿望而已。”宣仁太后说:“
70、先帝追悔往事,以至于流下眼泪。”吕大防说:“先帝只是一时过分的举动,不是他的本意。”于是敦逸、庆基一同罢官。敦逸出任湖北运判,改任临江军知军。绍圣初年,苏轼、苏辙被免职,刘拯申辩说董敦逸无罪。恢复官职任监察御史。说常安民是二苏的党羽,凡是议论主张元祐时期政策的,都将其贬斥去职。改任工部员外郎,调任殿中侍御史、左司谏、侍御史,入朝谢恩说:“我两次担任言官,只是害怕遭到排挤放逐,不能长久履行弹劾检举的职责。”哲宗说:“你能进言,就不要担心我不能听;你说实话,就不要担心我不能去做。”瑶华秘密案件审理完毕,诏令他去掖庭审查。敦逸观察了解其中冤情,握着笔不忍心书写,郝随从旁边威胁他,于是不敢有异议。案件
71、呈上之后,还是于心不安。过了将近二十天,还是上疏,其中大略说:“瑶华的废除,事出有因,情有可察。臣曾经查阅这个案件,恐怕要得罪天下。”哲宗读后非常生气,蔡卞想要对他加以重贬,章惇、曾布认为不能。第二年,因为别的事出任兴国军知军,调任江州。徽宗即位,受召入朝,任左谏议大夫。升任户部侍郎。去世,享年六十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用贤,字汝师,常熟人。父承谦,广东参议。用贤举隆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万历初,授检讨。张居正父丧夺情,用贤抗疏曰:“臣窃怪居正能以君臣之义效忠于数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尽于一日。臣又窃怪居正之勋望积以数年,而陛下忽败之一旦。莫若如先朝杨溥、李贤故事,听其暂还守制,
72、刻期赴阙。庶父子音容乖暌阻绝于十有九年者,得区区稍伸其痛于临穴凭棺之一恸也。国家设台谏以司法纪、任纠绳,乃今哓哓为辅臣请留,背公议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创异论。臣愚窃惧士气之日靡,国是之日淆也。”疏入,与中行同杖除名。用贤体素肥,肉溃落如掌,其妻腊而藏之。用贤有女许御史吴之彦子镇。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用贤怒,已察知其受居正党王篆指,遂反币告绝。之彦大喜。居正死之明年,用贤复故官,进右赞善。江东之、李植辈争向之,物望皆属焉。而用贤性刚,负气傲物,数訾议大臣得失,申时行、许国等忌之。寻充经筵讲官。再迁右庶子,改南京祭酒。荐举人王之士、邓元锡、刘元
73、卿,清修积学。又请建储,宥言官李沂罪。居三年,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以吏部郎中赵南星荐,改北部。寻以本官兼教习庶吉士。用贤长身耸肩,议论风发,有经济大略。苏、松、嘉、湖诸府,财赋敌天下半,民生坐困。用贤官庶子时,与进士袁黄商榷数十昼夜,条十四事上之。申时行、王锡爵以为吴人不当言吴事,调旨切责,寝不行。家居四年卒。天启初,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一十七)4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B. 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
74、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C. 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D. 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5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夺情,同丁忧,朝廷于大臣丧制未终时,召出任职;或者不必弃官去职,素服治事。B. 抗疏,为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之时所采取的一种直言不讳的进谏方式。C. 台谏,指台官和谏官,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等为谏官。D. 建储,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世袭制的封建社会里,确立皇族的人为皇太子
75、。5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用贤为官刚正,建言不惧权要。对于张居正“夺情”一事,他极力反对台谏的背公议而徇私情的态度,认为皇帝应该让张居正回家服丧以尽孝心。B. 赵用贤很有威望,得到众人信赖。在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他便官复原职了;江东之、李植等人竞相追随他,纷纷保举他,此时众人都希望归向于他。C. 赵用贤慧眼独具,擅长举荐人才。在晋升右庶子、改任南京祭酒之后,他所举荐的王之士、邓元锡、刘元卿三人既有很好的操行,又兼具才华与学问。D. 赵用贤关心民生,建议被斥未行。他和袁黄为吴地人的生计十几个昼夜筹谋良策,最后虽然所谋之计遭到罢斥未能施行,却也可见他的一
76、片为民之心。5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莫若如先朝杨溥、李贤故事,听其暂还守制,刻期赴阙。(2)用贤怒,已察知其受居正党王篆指,遂反币告绝。【答案】49. A 50. A 51. B 52. 1)不如按照先朝杨溥、李贤旧例,让他暂时回家守丧,限定期限赶到朝廷。(2)赵用贤很生气,不久发觉他受居正同党王篆的指使,于是退回礼品表示解除婚约。【解析】【4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
77、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吴之彦害怕牵连,深深巴结张居正,当上了福建巡抚。经过乡里之门,不对赵用贤以礼相待,并且将吴镇排座在他弟弟下面,说是“婢子”,用以激怒赵用贤。赵用贤很生气,不久发觉他受居正同党王篆的指使,于是退回礼品表示解除婚约。“深结居正”为(状)动宾结构的短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不为用贤礼”为状中结构的动词短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曰婢子也”为判断句式的动宾短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A。【5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
78、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A项,“夺情,同丁忧”错误,“丁忧”是指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丁忧守制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故选A。【51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得到众人保举”“纷纷保举他”错误,原文“用贤复故官,进右赞善。江东
79、之、李植辈争向之,物望皆属焉”可见,并无“保举”,于文无据,无中生有。故选B。【5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如”,按照;“故事”,旧例;“刻期”,限定期限。(2)“
80、指”,指使;“反币”,退回礼品;“告绝”,解除婚约。【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
81、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赵用贤,字汝师,常熟人。父亲赵承谦,为广东参议。赵用贤考取隆庆五年进士,选为庶吉土。万历初年,授官检讨。张居正遭逢父丧,朝廷要他夺情留任,赵用贤上书直言说:“臣私下为张居正能以君臣的道义效忠数年,而不能稍许尽一天父子的情义感到奇怪。臣又私下为张居正的功劳威望以数年时间积累而成,而陛下忽然一旦将它毁去感到奇怪。不如按照先朝杨溥、李贤旧例,让他暂时回家守丧,限定期限赶到朝廷。这样也许十九年父子音容的分离阻隔,可以在
82、对着墓穴倚扶棺木的悲恸中稍稍倾吐他的哀痛。国家设置御史用来掌管法纪、负责纠正违法行为,而如今争辩不休地为宰相请求留任,违背公众舆论而曲从私情,轻视孝亲至性而提出异端论调。臣私下担心士气日益腐败,国家大计日益混乱。”奏章进上,和吴中行一起遭到杖责,削除名籍。赵用贤身体向来肥胖,皮肉溃烂脱落如手掌大,他的妻子将脱落的皮肉晒干而藏起来。赵用贤有女儿许配给御史吴之彦的儿了吴镇。吴之彦害怕牵连,深深巴结张居正,当上了福建巡抚。经过乡里之门,不对赵用贤以礼相待,并且将吴镇排座在他弟弟下面,说是“婢子”,用以激怒赵用贤。赵用贤很生气,不久发觉他受居正同党王篆的指使,于是退回礼品表示解除婚约。吴之彦大为高兴。
83、张居正死后第二年,赵用贤复任原官,晋升为右赞善。江东之、李植等人争相追随他,众人都希望归向他。而赵用贤性情刚正,恃仗意气,自高自大,多次批评大臣的得失。申时行、许国等人嫉妒他。不久充任经筵讲官。又晋升为右庶子,改任南京祭酒。推荐的举人王之士、邓元锡、刘元卿等,都是操行洁美具有才学的人。又请求封立皇太子,宽恕谏议官李沂的罪责。过了三年,提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因吏部郎中赵南星推荐,改任北部。不久以本官兼教习庶吉士。赵用贤身躯高大肩膀高耸,措词谈论峻厉豪迈,具有经世济民的雄才大略。苏、松、嘉、湖各府,财货赋税相当于全国的一半,民众生计因此而困苦。赵用贤任官庶子的时候,与进士袁黄一起商量了几十个昼夜,
84、条列了十四件办事建议而将它们呈上。申时行、王锡爵认为吴地的人不应当议论吴地的事情,假借圣旨予以严厉的指责,十四条建议被罢斥而不予施行。在家生活四年后去世。天启初年,赠官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死后给予谥号文毅。五、情景默写(每空1分,共8分)53.(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国家如果“_,_”,往往会走向灭亡。(2)鱼,我所欲也中,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_。(3)_,任重而道远。(4)李白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中“_,_”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5)苏轼在水调歌头下片以“_,_”两句用对偶句式来宽慰,表现了他达
85、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答案】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失其本心 (4). 士不可以不弘毅 (5). 持节云中 (6). 何日遣冯唐 (7). 人有悲欢离合 (8). 月有阴晴圆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注意“拂士”“弘毅”“遣”等字词的书写。【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
86、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六、作文5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宋朝人彭几看到范仲淹的画像,惊喜下拜,拜罢,仔细地看了看说:“有奇异品德的人一定有奇异的形貌。”于是引镜自照说:“大致像他,只是少了几根耳毛。年龄大一些就应该足够想了。”到了庐山太平观,见到狄仁杰的雕像眉毛斜飞入鬓,下拜,自我介绍说:“宋朝进士彭几恭谨地前来拜
87、见。”又仔细看了很久,便喊人拿刀剪和镊子让他们把自己的眉毛修成斜飞入鬓之状,家人见他这个样子笑了,彭几生气地说:“笑什么,我从前见了范文正公的画像只遗憾自己没有耳毛,如今见了狄梁公怎敢不修眉呢?” 你怎样看待彭几的“追星”表现?作为当代青年,你又该有怎样的追星认知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我们该怎样追星?宋朝的彭几,非常崇拜范仲淹和狄仁杰,用现在的话说是个“追星族”,他“追星”的勇气可嘉,但“追星”的方式不可取。他把自己的眉毛修剪成狄公眉毛的形状,让族人嘲笑。他只求形似
88、,而不注重思想修养、学识内涵。如此“追星”,与东施效颦何异?三国时周郎英俊潇洒,才能杰出,是苏轼要追的“星”。“遥想公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烟灭”,东坡先生看重的是周郎的英雄业绩而非美男子的外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杜甫要追的“星”“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仰慕的是卧龙先生的一片忠心;孙仲谋占据江东,北据曹操,是辛弃疾要追的“星”,“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倾慕的是孙权的誓死捍卫江东的雄心。东坡、少陵、稼轩,他们追“星”,是先辈英雄的功业让他们奋发有为,继而成为历史天空耀眼的明星。今天的“追星”之风很盛,因为这是个“星”光灿烂的年代
89、。歌坛明星、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每个明星都有为数不少的的“粉丝”。“粉丝”追星并无过错,更何况每个人都有追星的权利。但有一些“追星族”把“追星”当作生活的全部就大错特错了。有人模仿范冰冰的一举一动,刷范冰冰的微博,穿范冰冰的样式的衣服,甚至有人把自己的脸整容成范冰冰的容貌,但这对自己有何益处,失去了自我本真,成为别人的影子,可悲啊!我们要追的“星”, 像柴静,像姚明他们专业一流,人品一流,在社会上传递着正能量,这样的明星就可以大追特追。有的明星不洁身自爱、吸毒滥交,倘若这样坏了声誉的明星你还追,那就叫追腥逐臭,是非不分,非走上歧路不可。我们要“追星”,更要追问一下明星的成功经历,体察他们成长路
90、上的艰辛。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为自己的成功助力。当一颗钻石闪耀着夺目的光华时,你可知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切割和打磨,明星的成长有类于此。“明艳的花儿,浸透的是成功的泪泉和牺牲和血雨。”我们“追星”,要理智,不要盲目,否则轻则荒废学业,重则耽误人生。不要在追星中迷失自我,这样才对我们的人生有益。让那些传递正能量的明星成为我们人生的一个个路标,指引着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当我们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之时,我们会对那些我们追过的“明星”说一声谢谢,“感谢你们的一路陪伴!“我的人生因你们的存在而精彩,是你们成就了一个独特而富有内涵的我!【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题目
91、。材料作文一般包括材料和要求两部分。审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从材料中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分析,提炼写作的中心,这是写作的关键。本题中材料部分主要围绕彭几向范仲淹和狄仁杰学习来写,但他只是看重外貌而不求内心。见贤思齐,善自此始。崇拜模仿贤人,说明他有正确的价值观。其实从外在的崇敬走向内在的模仿,也许正是我们树立典型、导人向善的开端。从这一角度看,我们对彭几的做法持肯定的态度。人的品德、才能与相貌没有必然联系。批评他不重本质,只重表面盲目追星,自己成不了星。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对彭几的做法则持否定的态度。要求部分“你怎样看待彭几的追星表现?作为当代青年,你又该有怎样的追星认知呢?请结合自
92、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共涉及三点信息:一是写作中要谈及对彭几的“追星”的看法,二是要写出作为当代青年自己的追星认知,三是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写。由此可见,谈彭几的“追星”是引子,谈自己对追星的认知才是写作的主体。综合以上要求立意即可。立意:1. 追星不在“眉”而在“心”2. 重内在,追星把自己变成了星3. 模仿外表更要学习内在4. 见贤思齐重内在5. 追星不应只停留在外表素材:1. 宋朝人彭几看见范仲淹的画像,遗憾自己没有耳毛;见到狄仁杰的雕像,又将自己的眉毛修成斜飞入鬓之状。他只看到了自己的外在与名贤的差距,却没发现内在更相去甚远。我不禁沉思,我们从他人身上学到的究竟该是什么?我们见
93、贤思齐应该更重学习内在品质。彭几的可笑之处太过肤浅,他没看见范仲淹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更没发现狄仁杰断案如神的机智公正。在生活工作中,人们的确应该经常向他人学习,但不能只是肤浅地学习别人的外表,更应该注重学习内在品质,从而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2. 只重学习外在,沦为他人笑柄。战国时有一个燕国人,觉得赵国人走路姿势很美,于是跑去学习,结果学习走路不成,反而忘了自己原来的走法。其实,走路的姿势美更源于一个人内在的涵养和气质,而不是外在的姿势走法。如果他能够注重学习人家的内在,提升自我修养,保持一份从容心态,不是一样可以走得很美吗?所以,追星应学习明星的内在品质。所以,不是将自己打扮成哪样,刻意模
94、仿哪个人,你就真的能成为他。我们在见贤思齐时更应该做的就是注重学习内在品质。3.“追星”要重视学习内在,才能成为书法大家。作为一代书法宗师的颜真卿年轻时便立志成为一名书法家,于是他不断临摹诸多大家的技法,掌握了每个大家的书法技巧和习惯。可是他的书法总是感觉缺点什么。经一位名家指点,他才明白临摹作品要紧的不是学习技法,而是揣摩作者的情感,书法的神韵。而后经过努力,他临摹的作品甚至可以以假乱真。最终,他更是开创出独特的“颜体”,是自己成为中国古代书法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如果颜真卿当时只是一味模仿名家书法的表面形式,又怎么可能让自己的临摹作品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呢?如果颜真卿当时没有注重学习揣摩书法内
95、在的情感神韵,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开创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颜体”?4.“追星”要重视学习内在,才能成为篮球巨星。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向妈妈炫耀他终于拿到了偶像雷阿伦的球衣,妈妈却平和的教导他“孩子,你是应该只喜欢他的球衣,还是应该学习他在篮球场上的风采呢?”孩子恍然大悟,自己真正要学的应该是他教科书式的动作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啊,从此疯狂的在球场练球。现在,那小孩已成为NBA的顶级巨星,他单赛季三分数已超越了偶像雷阿伦,他就是“萌神”史蒂芬库里。的确,敬仰偶像,敬的是精神,仰的是本领。正是因为史蒂芬库里懂得了我们应抛去偶像外表的光鲜,学习他们内在的精神,苦练自己的本领这个道理,真正以偶
96、像为榜样,所以才成就了一个NBA的顶级巨星。5. 作为青年一代,周围有很多的榜样,我们可以追星,但是不免要见贤思齐,学习他人的优点。但是我们应该懂得见贤思齐的本质,而不是像宋朝彭几一样只做表面工作。见贤思齐,别羡慕别人的外表,我们要看重内在,不断学习别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让自己同样闪光!6. 林清玄曾说:“从前山上林中流着汩汩清泉,欲得却不甘路遥,如今山下也有着担来的清泉,原来是有心人,心中便充盈着感恩。”这便是了,修眉只慕外在,而修心者却愿上山临其境,化其心。追星就应该做修心者,红雨瓢泼,梨园修眉,可唯有进入曲中芳镜者,才得江淮曲?7. 东施学西子捧心,只效敛眉皱颦,而不知其乃心之
97、苦楚。宋人学邯郸之步,只知正身慢行,而不知其乃心之风韵。彭几学范公之耳,狄公之眉,只知其形似,而不知其心志、神韵。每每读到这样的故事,世人总会一笑:学其表面,亦不过形式上以假乱真,不学其内在实质,如此追星怎会不留下笑柄?结构:文章开头先从宋朝的彭几“追星”谈起,指出其勇气可嘉,但方式不可取,明确只求形似而不注重思想修养、学识内涵的做法是错误的;然后结合古人苏试、杜甫、辛弃疾追“星”的事例说明追“星”应看重先辈英雄的功业才能让人奋发有为成为明星;接着将当下人们追范冰冰和追柴静等“星”的不同做法加以对比,指出追“星”当不重外貌重人品,追“星”就追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的“星”;结尾进一步明确“追星”,要理智,不要盲目,不要在追星中迷失自我,这样才对我们的人生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