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9894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泄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我母亲唤着我走过来,她的脸颊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着,像抹(m)了胭脂一样。B. 中国文章风格素重堂皇典雅,看起来如踩高硗行路,高则高矣,却与日常生活隔

2、着一层;而两汉文章中王褒僮约那一类道琐屑家常的文章,其平易近人的风格适宜于便笺(jin)小简。C. 眼光敏锐,见微知著(zh),“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开展工作有板有眼,纵横捭(bi)阖,张弛有度,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D. 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t)地去发愤著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3、”,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A项,倾泄,应写作“倾泻”;B项,踩高硗,应写作“踩高跷”;D项,死心塌( t )地。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扬雄在西汉末年,是个不尴不尬的人物,在当时及后世的名声,也是不腥不臭。【甲】我写他,觉得难,因为他不伦不类,不写他,也不好,因为他不大不小。弄得我左右不是,就怕写出来不疼不痒,不三不四,让读者读着不咸不淡,如同嚼蜡。但扬雄是做“纯学问”的人。在学界鼓吹与奖赏做“纯学问”的今天,写写他还是有意思的。【乙】今天有很多学者在标榜“纯学问”,在“学术规范”里操作出不涉当今而传之后世的伟大学术。并且他们还当自己是前无古人

4、,殊不知在传统中国,尤其是明清两代,多的恰恰是做纯学问的人,而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则微不足道。【丙】且据我观察,在中国,这种“纯学问”越发达,所谓的“学术成就”越精深,社会生活反倒越萎缩,社会进步越趋于停滞,甚而倒退。这可以称之为学术中的“零增长”。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伦不类B. 尤其C. 微不足道D. 萎缩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2. C 3. A【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

5、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A项,不伦不类: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此处使用正确。B项,尤其:表示更进一步。通常用来强调该词语后所述事物。此处使用正确。C项,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此处是说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太少,应改成“寥若晨星”。D项,萎缩:衰退。此处使用正确。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

6、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A项,甲处,“不伦不类”后面的逗号改成分号,体现出并列的层次。故选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我居留上海期间,这里的一切经验与我以往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几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但当我找到具体的相似之处时,又受到震动。我对在这里体验到的中国书法、建筑、艺术和美食感到敬畏。B. 主编陆梅向驻市作家们介绍了文学报自1981年创立后,在巴金、冰心等老一辈文学前辈关怀之下蓬勃成长,成为活跃在中国文坛,传递文学与文化讯息,深度分析文学作品与文坛现象的有生力量的过程。C. 大型音乐诗剧血沃中华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该剧以先烈们追求崇高理想、坚定思想信念、为争取国

7、家独立和人民幸福,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告示我们要缅怀英烈,铭记历史,崇尚英雄,敬仰英雄。D. 美方一些人为暴力“开绿灯”,严重违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违犯人类共同价值观,挑战人类道德与文明底线,实则为本国的未来“亮红灯”,不仅自毁信誉和形象,也将遭到暴力的反噬。【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并列不当,“中国书法、建筑、艺术和美食”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C项,成分残缺,“英勇不屈”后面加“的艺术形象”

8、;D项,搭配不当,“违犯人类共同价值观”,“违犯”应为“违背”。故选B。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哺育了人类,_,从而使其受到生态毁灭的威胁。也许只有当人类感受到这种毁灭所带来的经济上的不良后果时,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_。但他们至少可以察觉到在这个野蛮的破坏过程中,人类的灵魂受到怎样的损害。那种与大自然的疏远、异化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正在迅速蔓延。可以说,文明人类之所以出现美感丧失以及人种野蛮化,对大自然的疏远和排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试想一下,_,又怎能令他们对祖辈产生崇敬心情呢?【答案

9、】 (1). 而人类却残忍地毁坏着大自然; (2). 到那个时候一切都为时过晚了; (3). 人类的后代所见的都是祖辈丑陋的痕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本段文字主要讲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破坏自然的危害。第处可以根据“大自然哺育了人类”“从而使其受到生态毁灭的威胁”推断出“人类在毁坏大自然”的意思

10、,与前句形成转折关系。第处根据前一句中“只有才”和“然而”,推断出“为时过晚”的意思。第处根据后一句中的“对祖辈”,推断出主语应是“人类的后代”,根据“怎能令他们对祖辈产生崇敬心情”在应填“所见的都是祖辈丑陋的痕迹”。6.阅读下面的“产业互联网”行业市场攻守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各行业数字化进程都离不开“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但在不同行业特征下可能出现不同的主导力量。这个矩阵以四个象限描述“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中不同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总体格局,图中“2B”的意思是“为企业提供产品”,“竞合”的意思是“竞争合作”。【注】四大象限:左下传统企业主导数字化进程的行业领域;左上数字化红利高但大中型企

11、业为主的行业领域;右上互联网企业主导数字化进程的行业领域;右下数字化红利较低但中小企业占比较高的行业领域。(1)请指出决定“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进程总体格局的两个因素,每个因素都不超过 8 个字。(2)请从图中找出 2 条理由,说明“产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数字化进程中“互联网企业是最活跃的力量”这一基本特征。要求:语言简明、准确,不多于 80 字。【答案】(1)数字化红利 中小企业占比。(2)互联网企业在中小企业占比高、数字化红利大的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中居主导地位;互联网企业积极与传统企业进行竞争与合作;互联网企业通过提供产品对数字化进程由传统企业主导的行业施加影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

12、换的能力。提供的材料是坐标图,首先要读懂表头文字,整体把握坐标图,然后透过数据分析规律,表达时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不要出现具体数字。决定“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进程总体格局的两个因素,要善于搜索提示信息,纵轴、横轴的名称即提供了寻找答案的线索。围绕着“互联网企业是最活跃的力量”这一基本特征,注意寻找与此相关的信息,把握“传统企业主导”和“互联网企业主导”两个关键信息,抓住解答关键词:数字化进程推进(而非利益争夺),主导地位,竞合,“2B”(“为企业提供产品”)。据此用自己得到语言分条表述即可。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IP”是知识产权的首字母缩写,“文

13、旅IP”指的是文化与旅游要素融合下,文旅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如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开放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知识产权“IP”与文化旅游形象,这是各地旅游业提升自我竞争力的关键之处。那么,文化、文创IP与旅游该如何融合?业内人士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IP是文化旅游的代言人。“因为一个吉祥物,因为一部剧、一首歌、一句诗,我们可能就会赴一座城”,或许这就是文创IP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最好诠释。如安徽泾县著名风景区“桃花潭”,就因为李白的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现在成为了一个特别火热的旅游目的地。(摘编自20

14、19年9月16日中国经济网)材料二:产业是文旅IP价值转化的落脚点,要以文旅IP为核心,利用本地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创新多元业态,连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文旅IP与相关产业(大数据、体育、教育、康养等)跨界融合发展,搭建IP展示与销售平台,培育形成IP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地方经济发展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提振地方经济。文旅融合时代,文旅IP的建设已不单纯是一个产业问题,还要考虑它与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增强当地居民对文旅IP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以IP建设为抓手,持续扩大IP影响力,提高本地文化知名度,真正实现宜居宜游、主

15、客共享常态化发展。(摘编自2019年12月10日中国旅游报)材料三:文旅IP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旅游产业打造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IP不断进入文旅行业,很多旅游是通过看电影、看视频驱动起来的,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前所未有的深度旅游体验。文旅IP的发展核心,是产生一种共情的效应,这是心理学上非常重要的心理反应。它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可以强化旅游IP的个性化发展,强化IP用户线上、线下的互动,通过对景区人格化的赋予,从抽象到具象,是整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文旅的IP加持了人工智能以后,可以使得这种IP产品以更加个性化的形式,引导用户从对历史文化、自然价值的认知到理解,从身心的愉悦到精神的升

16、华。所以,文旅产业智慧化的方向,要通过智慧化的技术、手段、创新、IP等等,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可持续利用,推动旅游信息的深度采集深度应用,引导旅游行为更加文明,包括路径、时间、消费类型的选择等等方面。(摘编自2019年9月7日新旅界)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各地旅游业要提升自我竞争力,就应将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开放出来,提升文旅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B. 一个吉祥物、一部戏剧、一首歌乃至一句诗,往往会成为大家前往旅游的原因或动力。旅游业可以通过文创IP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为提振地方经济服务。C. 近年来,IP不断进入文旅行业,

17、通过看电影、看视频推动了很多旅游的发生,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前所未有的深度旅游体验。D. 文旅IP的发展核心是产生一种共情效应,它可以强化旅游IP的个性化发展,强化IP用户线上、线下的互动,是整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在文旅融合时代,产业是文旅IP价值转化的落脚点,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大数据、体育等产业,才能有效实现文旅IP的价值。B. 加持了人工智能的文旅IP产品,可以用更加个性化的形式,引导用户从对历史文化、自然价值的认知到理解,从身心的愉悦到精神的升华。C. 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桃花潭成为了一个特别火

18、热的旅游目的地,这说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D. 文旅IP作为一个产业,要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同时,它还要服务于当地社会,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求,这样才能增强游客的认同感。9. 结合材料,请从不同角度概括文旅IP建设的有效措施。【答案】7. D 8. B 9. 开发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打造独一无二的文旅IP;文旅IP与大数据、体育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搭建IP展示与销售平台,培育形成IP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把它和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扩大IP影响力;把它和人工智能相结合,通过智慧化的技术、手段、创新、IP等等,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可持续利用。【解

19、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它可以强化旅游IP的个性化发展,强化IP用户线上、线下的互动,是整个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错误,材料三“它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指的是共情效应和人工智能的高度融合,而非单指共情效应。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

20、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大数据、体育等产业,才能有效实现文旅IP的价值”错误,原文说的是“要以文旅IP为核心,利用本地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创新多元业态,连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文旅IP与相关产业(大数据、体育、教育、康养等)跨界融合发展”,强调的是文旅IP与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C项,“说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错误,李白的例子说明文创IP可以提升旅游业竞争力;D项,“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这样才能增强游客的认同感”错误,文旅IP应与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而非“满足”

21、,同时,这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感,而非游客。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文旅IP建设的有效措施”相关内容。可从文化特性、产业化、服务社会生活和人工智能等四个角度答题,关键信息有:“将独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开放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知识产权“IP”与文化旅游形象”“推动文旅IP与相关产业(大数据、体育、教育、康养等)跨界融合发展,搭建IP展示与销售平台,培育形成IP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文旅IP的建设已不单纯是一个产

22、业问题,还要考虑它与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相融合”“它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可以强化旅游IP的个性化发展”“要通过智慧化的技术、手段、创新、IP等等,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可持续利用,推动旅游信息的深度采集深度应用”。据此分条概括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

23、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老蝉残雪

24、(1)城市里热浪滚滚,郊区的情况就要好得多。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住宅小区,高大的杨柳成荫,蝉们在树间终日歌唱。如果是雨后,就有老蛤蟆来用男低音加入大合唱。在伸入云霄的几棵老杨树的树冠上,一只生着强健翅膀的老蝉,总是呆在鹊巢下边的粗枝上。它生性孤僻,是一只年老的雄蝉,它作为群体的首领当之无愧。的确,很少有蝉在地下度过 8 年黑暗时光的。那段时光全面地塑造了它的性格。它是一个老单身汉,大家觉得它与众不同。(2)那是一个人们称之为“桑拿天”的日子。老单身汉当时就呆在它的老地方。它的思维进入了某个它的群体难以达到的层次。忽然它听到了周围杂乱无章的歌唱声,它低下头想了一想,然后就有点踌躇地、断断续续地唱起来

25、了。它的歌声刚一停,大合唱就响起来了。那是天地间的大合唱,老单身汉听了之后差点晕了过去。当然不是难受,而是无比的激动与欢乐。(3)它就这样成了领唱者。它虽成了领唱者,还是独来独往。它知道住宅里有人把它看作眼中钉。有一个半大顽童,总是用一把结实精致的弹弓瞄准高枝上的它,他射出的子弹好几次与它擦身而过。每当这类情形发生,老单身汉的内心就变得一片空白。它不知道要如何躲开人类的阴谋,它还是坦然地领唱,它有这么多同类,它们全都聆听它,追随它,它又怎能懈怠?(4)小区的院子后面有这么多的蝉,它们的歌声并不为人们所欢迎。可是它们觉得自己有权利歌唱,于是它们就唱了,它们才不会为人类的眼色而改变自己呢。老单身汉

26、对于自己同类的前途有着深远的忧虑,它觉得它们对这现世的生活无比信赖,也很满足,而这,正是它最深的隐忧。可是它没法将自己的隐忧传达给它的同类,除了歌唱,它无法以另外的方式同它们交流。它的行为古板谨慎,严守沉默的原则,而且它长相威严,小辈中还没有任何一个敢于接近它,更谈不上同它商量什么事了。(5)它从那树枝上可以眼观八方。它已经发现那只老蜘蛛很长时间了,这个发现并不令它愉快。它目睹了一次又一次同胞遇难的情景,那对它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经验。(6)老蛤蟆终于死于弹弓少年的手中。那天下了一点雨,它在它栖身的大石块下面叫得格外起劲,它那苍老的声音诉说着关于遥远的爱情的回忆。连续到来的三粒子弹射杀了它。少年欢

27、呼着跑过来,捡走了它的尸体。尽管如此,老单身汉并不认为蛤蟆的命运是悲惨的。一个经历过那样的激情高涨的夜晚的家伙,必定品尝过了真正的幸福。这种思想闪现在它的脑海中时,它的歌声就增添了几许明朗,几许轻盈。它的同胞们听了之后有点诧异,继而又欢喜。雨后的大合唱势不可挡!(7)蜘蛛那张巨网始终挂在车棚那里,一段时间以来,又有两只蝉成了牺牲品。老单身汉开始焦虑,为了传达自己的情感,它向同胞们发出了一些断断续续的、奇怪的声音。可是除了歌唱,同胞们并不能听懂它另外的语言,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同胞回应它。然而又有一只年轻的雌蝉落网了,在它的身体消失之前,老单身汉分明听到了短促清晰的呻吟。(8)它一连三天停止了歌唱,

28、让自己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中。它睡了又醒,醒了又睡,总是听到蛤蟆叫。是同一只蛤蟆,被少年射杀的那一只。那种叫声惊天动地,它只要一睁眼就看见天地间白光晃动,眩晕又使得它马上闭眼。啊,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强有力的蛤蟆?下雨了,老单身汉还在发愣。大雨淋在它身上,它一点感觉都没有。不知过了多久,它在东南风里隐隐约约地听到了老蛤蟆和它的蝉类同胞们的大合唱。(9)它的视线穿过雨帘,看见老蜘蛛也在木窗那里聚精会神地观雨,它仿佛从老蜘蛛的神态里看见了自己(10)蛛网下的遗骸吸引了小区里面的居民。老单身汉的遗体很特别,虽然已经被解体成四大块,如果将它拼起来,还是一只完整的老蝉,但是它的头部不见了。那会是怎样的一场恶斗

29、?(11)蜘蛛也不见了,少年见过蜘蛛,他到那木窗后面去寻找,但找不到它的踪影。他在心里想:难道是同归于尽?那么,蝉的头部又到哪里去了?(12)众蝉的大合唱又响起来了,年轻的领唱者声音生涩而踌躇,犹犹豫豫地唱了一声就没了下文,全体陷入沉默。然后,这拖得过长的沉默突然被海浪般热烈的合唱打破。以前从未有过沉默,这种沉默是不是觉醒呢?所有的蝉都把目光转向那高处的树枝,在它们熟悉的地方,一只怪模怪样的老蝉站在那里。是它,它又长出了身体,它正在集中意念让自己的身体发育。同胞们心知肚明:如果它有意念,它总能成功。(13)在气候整体变化之前,老蝉不可能让它那小小的身躯发育完全了。它成天一动不动地蹲在枝头。失去

30、了扩音器,它已无法再传达自己的激情给同胞们,可是在秋凉之前的这段最后的日子里,它每天都感到一种异质的幸福。(14)秋风吹破了蛛网,也吹落了老蝉的遗骸。大地上的炎热终于消退了。寂寞的杨树的叶子呈现出怀旧的黄色,现在只有喜鹊和麻雀唱歌了。喜鹊和麻雀的歌断断续续,过于散漫,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有删改)10.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老单身汉:_(2)领唱者:_11. 文章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1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3. 有人认为,文中的老蝉是一个悲剧英雄形象;也有人认为,老蝉是一个幸福的奋斗者。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0. (1).

31、(1)指这只蝉年老,生性孤僻,孤独不被他人理解。 (2). (2)领唱者:既指老蝉带领“众蝉”唱歌,也指老蝉成为群体的领袖。 11. (1)内容上: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冷悲凉的气氛;“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暗示小说主旨,老蝉向死而生,获得了精神的永存,将为世人永远铭记。(2)结构上:小说以热浪滚滚的夏天开始,以寒意渐浓的秋天结尾,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12. (1)运用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年轻领唱者”的“踌躇”“犹犹豫豫”,表现它的生涩、不自信;“众蝉”短暂的“沉默”,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老蝉牺牲之后众蝉微妙的变化;(2)又用比喻的修辞,以“海浪般热烈的合唱”形象地表现众蝉

32、在老蝉死后一定程度的觉醒。(3)将“年轻领唱者”的怯懦犹豫、缺乏经验和老蝉的果敢坚毅进行对比,众蝉对老蝉的回忆、仰望,突出老蝉的英雄形象。 13. 示例一:老蝉是一个悲剧英雄人物。(1)老蝉是一个引领者、先知者,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孤独者。能力出众,思维超群,但无人理解,无法与他人沟通。(2)老蝉居安思危,目光敏锐,对同类相残(蜘蛛)和异族入侵(少年的弹弓)有清醒的认识,但最终也只能用与强敌同归于尽的惨烈的方式进行斗争,他是一个勇敢无畏的牺牲者。(3)老蝉的生命短暂,秋天来了,再生的老蝉再也不可能让身躯发育完全,再也无法继续他的事业。这也是世间所有生命脆弱、虚幻的隐喻。示例二:老蝉是一个幸福的奋斗

33、者(1)老蝉是一个引领者、先知者,当他听到那天地间的大合唱,竟然“差点儿晕了过去”,这种“无比的激动与欢乐”是一种幸福。(2)老蝉以自我的牺牲影响了其他生命,使得他们有了觉醒的意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尽管老蝉不能继续未竟的事业,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3)老蝉虽然肉体消亡,但是精神永存,值得后人永远回望和铭记。自我价值的实现彰显了老蝉生命的意义,故他是一个幸福的奋斗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先要仔细读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的主旨。再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内容体会词语的含义,词语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老单身汉”,结合语境“它生性孤僻,是一只年

34、老的雄蝉,它作为群体的首领当之无愧”“可是它没法将自己的隐忧传达给它的同类,除了歌唱,它无法以另外的方式同它们交流。它的行为古板谨慎,严守沉默的原则,而且它长相威严,小辈中还没有任何一个敢于接近它,更谈不上同它商量什么事了”分析可知,表层含义指这只蝉年老、孤独;深层含义指的是它生性孤僻,不被他人理解。“领唱者”,结合语境“它的歌声刚一停,大合唱就响起来了”“它还是坦然地领唱,它有这么多同类,它们全都聆听它,追随它,它又怎能懈怠”可知,表层含义指老蝉带领“众蝉”唱歌;深层含义指老蝉成为群体的领袖。【1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结尾段的作用。具体考查分析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

35、会环境描写两种,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渲染、烘托、营造某种氛围;引出下文,为下文内容做铺垫;交代人物身份、人物活动背景场所;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象征、暗示、深化小说主题;展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结合文本开头内容“城市里热浪滚滚,不断传来老人们中暑而死消息,救护车穿城而过,发出震天惊叫。那些宠物狗呆在背阴处,伸长了舌头喘着气”分析可知,前后呼应,结构完整。结尾部分是一段环境描写,小说结尾写万物萧瑟的秋景,烘托了冷峻严肃的生命感喟之情。结合文本内容“所有的蝉都把目光转向那高处的树枝,在它们熟悉的地方,一只怪模怪样的老蝉站在那里。是它,它又长出了身体,它正在

36、集中意念让自己的身体发育。同胞们心知肚明:如果它有意念,它总能成功”“老杨树们记得的,只有那种雄伟壮丽的大合唱”分析可知,说明老蝉向死而生,获得了精神的永存,老蝉和他的事业,已化为一种不朽的精神遗产。升华了小说的主题。【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段的能力。赏析阅读,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还要结合具体文章看有无独特的效果。这是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主要从“年轻领唱者”和众蝉的角度侧面表现老蝉的形象和魅力。“年轻的领唱者声音生涩而踌躇,犹犹豫豫地唱了一声就没了下文,全体陷入沉默”这是人物形象描写,运用

37、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年轻领唱者”的怯懦犹豫、缺乏经验的特点,“所有的蝉都把目光转向那高处的树枝,在它们熟悉的地方,一只怪模怪样的老蝉站在那里” 与老蝉的果敢坚毅形成对比;“这拖得过长的沉默突然被海浪般热烈的合唱打破”运用比喻手法,体现众蝉觉醒的过程。【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探究性试题,首先要亮明观点,然后寻找原因,要善于从多角度入手分析原因,如结构、情感、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角度。本题主要探究老蝉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文中的老蝉既可以认为是一个悲剧英雄形象,也可以认为是

38、一个幸福的奋斗者形象,关键是亮明观点之后要结合文本分析,抓住主要情节概括形象特点。抓住第2段“它生性孤僻,是一只年老的雄蝉,它作为群体的首领当之无愧”,第4段“它就这样成了领唱者”“它还是坦然地领唱,它有这么多同类,它们全都聆听它,追随它,它又怎能懈怠?”,第6段“老单身汉开始焦虑,为了传达自己的情感,它向同胞们发出了一些断断续续的,奇怪的声音”,第10段“是它,它又长出了身体,它正在集中意念让自己的身体发育。同胞们心知肚明:如果它有意念,它总能成功”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点睛】小说几种常见结尾的作用:1、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

39、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上欧阳内翰第二书(宋) 苏

40、洵内翰谏议执事:士之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夫岂偶然哉!以今观之,乃可以见。生而同乡,学而同道,以某问某,盖有曰吾不闻者焉;而况乎天下之广,后世之远,虽欲求仿佛,岂易得哉?古之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愚未尝敢忽也。今夫群群焉而生,逐逐焉而死者,更千万人不称不书也。彼之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有以过乎千万人者也。自孔子没,百有余年而孟子生;孟子之后,数十年而至荀卿子;荀卿子后乃稍阔远,二百余年而扬雄称于世;扬雄之死,不得其继千有余年,而后属之韩愈氏;韩愈氏没三百年矣,不知天下之将谁与也?且夫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不可忽,则其多称而屡书者,其为人宜尤可贵重。奈何数千年之间,四人而无加,此其人宜何

41、如也?天下病无斯人,天下而有斯人也,宜何以待之?洵一穷布衣,于今世最为无用,思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而不可得者也。况夫四子者之文章,诚不敢冀其万一。顷者张益州见其文,以为似司马子长。洵不悦,辞焉。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称其文似司马迁,不悦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诚恐天下之人不信,且惧张公之不能副其言,重为世俗笑耳。若执事,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不知其不肖,称之曰:“子之六经论,荀卿子之文也。”平生为文,求于千万人中使其姓名仿佛于后世而不可得,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惟其愚而不顾,日书其所为文,惟执事之求而致之。既而屡请而

42、屡辞焉,曰:“吾未暇读也。”退而处,不敢复见,甚惭于朋友,曰:“信矣,其戏也!”虽然,天下不知其为戏,将有以议执事,洵亦且得罪。执事怜其平生之心,苟以为可教,亦足以慰其衰老,唯无曰荀卿云者,幸甚!(选自嘉祐集笺注)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未尝敢忽也 忽:不重视B 而后属之韩愈氏 属:连接C. 且惧张公之不能副其言 副:符合D. 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 折衷:调和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士之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夫岂哉! 儿之成,则可待乎B. 天下而有斯人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C. 顷者张益州见其文 而不知其所止D. 曰:“信矣

43、,其戏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洵曾呈献文章给欧阳修,希望得到他的赏识与推荐。虽然因此赢得文名,但却迟迟未得朝廷重用来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又写作了本文。B. 文章一开始,作者阐说读书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声极其不易,自孔子之后,只有孟子、荀子、扬雄、韩愈四人,在此作者以韩愈的后继者自任。C. 文章结尾,作者写欧阳修没有时间读自己多次呈上的文章,于是退而静处,不敢再见到作者,觉得很是有愧于朋友,确实不应该说那些戏言。D. 本文表达开阖跌宕,曲折婉转。文中既有对朝廷不重贤才的不满,也有对欧阳修敷衍自己的抱怨,表达得虽似含蓄,实则用意明显感情强

44、烈。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今 也 一 旦 而 得 齿 于 四 人 者 之 中 天 下 乌 有 是 哉 意 者 其 失 于 斯 言 也执 事 于 文 称 师 鲁 于 诗 称 子 美 圣 俞 未 闻 其 有 此 言 也 意 者 其 戏 也。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称其文似司马迁,不悦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2)虽然,天下不知其为戏,将有以议执事,洵亦且得罪。【答案】14. D 15. A 16. C 17. 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18.

45、(1)凭借一普通百姓身份,而王公大人称赞我的文章有似司马迁,(我)却不高兴而拒绝,恐怕是不近人情的吧?(2)虽然这样,天下人(却)不知道您话是戏言,将会对执事(翰林学士您)有所议论,我也将受冤枉。【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D项,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是天下原意接近并且作为准则的人。折衷:取正,作准则。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

46、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A项,两个都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B项,前一个连词,表假设;后一个连词,表转折(或强调语气)。C项,前一个,代词,我的;后一个,代词,它。D项,前一个句末语气词,不译;后一个句末表判断。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C项,“写欧阳修于是退而静处,不敢再见到作者,觉得很是有愧于朋友”错误,“退而处”之后几句,写的是苏洵自己而不是欧阳修。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

47、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划线句翻译:今天,假如能够在四人之中被谈及,天下哪里有这样的事啊,或许这话是有错误的,您在书法上被称作师鲁,在诗文上被称作子美圣俞,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话,或许都是玩笑话吧。“今也”时间词,可断可不断;“天下”作主语,其前断开;“哉”“也”“也”都是句末表感叹的语气词,其后断开;“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是并列结构,之间应断开。最后的断句是: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

48、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布衣,百姓;其,代词,我的;辞,拒绝;无乃,恐怕吧。(2)戏,戏言;得罪,受冤枉。【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

49、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内翰谏议执事:士人能够凭借他的姓名闻名于天下后代的,哪里是偶然呢!从现在来看,是可以出现的。在同乡出生,在一起学习,拿某人来问某人,大概也有说我没有听说过呀;何况天下如此广大,后世如此遥远,虽然想要求得大概,哪里是容易做到的呀?古代凭借一种才能被称道,凭借一种善行被记载的人,我不曾敢轻视呀。如今那碌碌无为的活着,追名逐利的死去的人,更是千万人也不称道

50、不记载了。那些凭借一种才能被称道,凭借一种善行被记载的人,都是有用来超过千万人的地方。自从孔子去世,一百多年后孟子出世;孟子之后,几十年后荀子出世;荀子之后就更加久远,二百多年后杨雄在世上称道;杨雄死后,不能有后继者有一千多年,之后韩愈连接;韩愈死了三百多年了,不知道天下将属于谁呢?况且凭借一种才能被称道,凭借一种善行被记载的人,都不能轻视,那么那些多被称道多次被记载的人,那做人应该更加值得尊重。为什么几千年间,四人之后就没有后继,那个人应该怎么样呢?天下人担忧没有这个人,如果有这个人,天下人应该怎样对待他呢?我是一个普通百姓,对于当世最是无用,想要凭借一种才能被称道,凭借一种善行被记载却不能

51、做到啊。何况那四个人的文章,确实不敢希冀达到他们于万一,近来张益州看见那篇文章,以为像司马迁,我不高兴,拒绝了。凭借一普通百姓身份,而王公大人称赞我的文章有似司马迁,(我)却不高兴而拒绝,恐怕是不近人情的吧?确实担心天下的人不相信,有担心张公的话不能符合实情,又被世俗之人取笑罢了。像执事你,是天下原意接近并且作为准则的人,不了解我无才,称道说:“你的六经论,是荀子的文采呀。”一生写文章,希望在千万人中使他的姓名在后世大略有印象而不能做到,今天,假如能够在四人之中被谈及,天下哪里有这样的事啊,或许这话是有错误的,您在书法上被称作师鲁,在诗文上被称作子美圣俞,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话,或许都是玩笑话吧

52、。只有愚笨却不顾及,每天书写文章,希望您有需要就送达。不久多次请求却多次遭拒绝,说:“我没有闲暇阅读。”退身静处,不敢再见,甚至对朋友感到惭愧,说:“那确实是戏言啊!”虽然这样,天下人(却)不知道您的话是戏言,将会对执事(翰林学士您)有所议论,我也将受冤枉。执事您怜惜我一生的诚心,如果认为我可以教诲,也足够用来慰藉我到老,只是不要说荀子那样的话,就值得庆幸了!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53、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注】改火:指过了一年。筠:竹。只应:只以为,这里指“岂止”。19. 苏词画线句用_、_的表现手法盛赞了友人在面对坎坷奔波时所坚守的品节。20. 以上两首词同是写送别友人,苏词与辛词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9. (1). 比喻 (2). 对偶(象征) 20. 相同点:两人均宽慰友人,不必为离别哭泣,要保重自己。不同点:苏词认为人生如寄,无须为暂时的离别伤情,表达了苏轼旷达洒脱的情怀。辛词认为友人此行的风险并不只是自然方面的艰辛,来自小人的威胁和陷害才是最危险的,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自己

54、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解析】【19题详解】本题主要分析诗歌所使用的的表现手法。此类试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先准确地答出是怎样的手法,再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为何是这样的手法,最后点明表达效果。“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意思是,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竿。形式上构成对偶句,内容上以“古井”和“秋筠”为喻(象征),表达了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的高洁志趣。【20题详解】本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其次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还要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

55、,进行恰当的鉴赏。苏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意思是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这是劝慰友人,人生如寄,无须为暂时的离别伤情。表达了苏轼旷达洒脱的情怀。辛词:“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词人认为友人此行的风险并不只是自然方面的艰辛,来自小人的威胁和陷害才是最危险的。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自己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

56、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材料二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57、)21. 根据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子路的特点是_,大舜的特点是_。(均填成语)22. 上述两则材料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案】21. (1). 闻过则喜 (2). 与人为善 22. 材料一告诉我们要做到忠和恕,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材料二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己,还要和别人一起行善。【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文中体现二人特点的语句。抓住文中“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善与人同”进行

58、分析作答。“闻过则喜”指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与人为善”,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2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解答本题,围绕“虚心接受意见”的角度进行作答。孔子做人的道理是“忠恕”,即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做人的道理是“与人为善”,原文“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强调有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并帮助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

59、积极地吸纳过来,从而完备自身的善。【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60、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材料二: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便高兴。禹听到了善言,便恭敬地向人行礼。伟大的舜又超过了他们,他把善当作人所共享,舍弃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己。从他种庄稼、制陶器、捕鱼到做天子,没有一样长处不是从别人那里吸取来的。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完善自己,这就是和别人一起行善,所以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四)古诗文默写

61、。(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_,_。(论语)(2)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考之行事,_。(司马迁报任安书)(3)_,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_。(诗经氓)(4)_,_。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陆游书愤)【答案】 (1). 虽欲从之 (2). 末由也已 (3).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4).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5). 淇则有岸 (6). 言笑晏晏 (7). 酌贪泉而觉爽 (8). 处涸辙而相欢 (9). 楼船夜雪瓜洲渡 (10). 铁马秋风大散关【解析】【详

62、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稽、淇、晏晏、酌、涸辙、瓜洲渡。四、作文(60 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蒙田说:“培育性格而不是写书才是我们的责任,赢得生活的秩序和安定而不是赢得战斗和土地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最伟大而光荣的杰作就是恰如其分地活着。”综合上面两句话,写一篇

63、论述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追求不朽,寻觅生活的真谛左传勉励我们要有为民为国的担当,要建功立业;蒙田却告诉我们安定地恰如其分地生活才是我们的光荣。面对矛盾的抉择,我们不妨把这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怀揣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快乐安定地生活。古今圣贤无不肩负着的伟大的使命踽踽前行。周礼大梦,让你孔子周游列国,餐风露宿,栉风沐雨,又有何惧?怎奈月迷津渡,川逝如斯,路在何方?十四载华年从政梦破,沂水风起,杏坛草绿,归去来兮!周礼书香氤氲,六经竹简泛黄,你用最明亮的晚年立言传世,如日月光照百代。所以

64、古人有语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天下苍生,让你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后来,你为民族的解放和发展事业戎马倥偬,宵衣旰食,给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开辟了太平基业。这些伟人们解民倒悬,立德立功,因而英名传世不朽。这些伟人们在工作奔波之余也会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诗意,他们把建功立业的追求和快乐安定的生活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成就了丰富立体的伟大生命。雄师百万临境,淝水黑云压城。你谢安驾出山墅,与谢玄围棋。谈笑间,棋胜谢玄,兵胜苻坚。你在生活的诗意光辉里,完成了保家卫国的使命,成就了国泰民安的大业,大哉,谢安!黄土高坡上孤月高悬,寒冷窑洞里一灯如豆,一碗红烧肉,让你毛泽东口中垂涎,几颗红辣椒

65、,让你两颊生津。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战地黄花,如血残阳,就是最美的意象”。你登高揽胜,望远抒怀,天下万物尽成华章。你不仅盛装着天下的苦难,也盛装着那些生活的诗意、快乐的时光。这才是细腻活泼的心灵,这才是伟大丰满的人格!这就是你赢得不朽功业的源泉! 可是,今天的我们为了能够过上快乐安定的生活,废寝忘食地忙碌,常常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忽略了当下的快乐。其实,生活的本质正如蒙田所说“我们的责任是培育性格”“我们最伟大而光荣的杰作就是恰如其分地活着”。我们不妨给心灵放个假,畅游书海,提升境界;不妨流连山水,在山川大地的襟怀中感悟建功立业与快乐生活的交融合一。世事纷纭,烦事扰攘,忙时不忘悠闲,以

66、出世的态度、超然的心态对待,让生命之花大放光芒。岁月如锦,春秋似画,闲时不忘吃紧,以入世的态度、担当的情怀践行,让生命之树茁壮成长。真正伟大的心灵就是这样:在对伟大理想的追求中找到了“立命”之地,从而实现了心灵和人格的超凡入圣;同时,又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了“安身”之所,享受着人间最美的诗意和快乐。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立足于当下,发现生活的诗意和快乐,我们更要肩负起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找到生命的快乐和意义;只有两者交融,我们才能开创一片灵动的生命境界,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

67、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审题:这是一道特殊类型的材料作文:所给两则材料的观点具有对立性。左传名言的意思是:立德指树立道德,即提高道德修养,给人们树立道德方面的榜样。立功的意思是为人民做了好事,立了大功。立言,就是以救世之心著书立说。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强调的是人们永恒的追求。蒙田的话让我们思考如何生活,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更关注常态,关注本真。题目旨在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根据题目中“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的要求,我们可以确定,该题目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 角

68、度一:以赞同左传的观点为主,兼论蒙田的观点。 角度二:以赞同蒙田的观点为主,兼论左传的观点。 角度三:把这两种观点辩证地统一起来进行写作。 应该说第三种角度更具有辩证性。参考立意:1、当下的青年人更需关注永恒功业,努力实现宏大的外部目标,而不能在“佛系”的自我陶醉中蹉跎岁月。2、不朽的功业并非生命价值的源泉;关注常态生活,享受自我的内在和谐,本真的、纯粹的生命便是大美风景。3、一些人关注永恒功业并实现宏大的外部目标,这是大多数人享受和谐、闲适生活的前提。4、趁着青春韶华建功立业,在暮年可以安然享受有序、从容、和谐的生活。参考素材: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张载心若

69、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三毛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海德格尔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王小波2、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霍金26岁是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他的秘书曾私下对别人说,他写一篇1小时的演讲稿需要3天的时间,打一段话需要近乎一个小时!但是令人惊讶的霍金坚持下来了!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册册书籍出现在世人的眼前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续篇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空本性果壳中的宇宙。要知道这是他一个人,坐在一个几十年都没有离开过的轮椅上

70、,用仅可以动的三根手指和一个小小的鼠标编写出来的!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霍金的家人说:“他的勇气和坚持,以及智慧和幽默鼓舞了全世界的人们。他曾说过,如果不能为你所爱之人提供一个家,宇宙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将永远怀念他。”霍金在他的果壳中的宇宙一书中引用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里的一句台词:“即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用这句话来形容他的不巧生命真是再恰当不过了。3、李健曾经组合“水木年华”,当大街小巷风靡长头发、皮衣,电吉他、R%B摇滚,他耐住性子,熬住寂寞,坚持小众,不看成果。写出了传奇异乡人风吹麦浪。生活未必要喧嚣。才热闹

71、。李健选择逆流而上,坚持做自己喜欢的音乐,选择在喧嚣的世界里安静吟唱。潜心创作,尽管这个过程孤独、寂寞,艰难,但他追求和获得的却是内心的丰盈和心灵真正的自由。结构示例:追求不朽,寻觅生活的真谛议论文文体。开篇概述材料,简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首先论证一个人要有为天下苍生的担当和使命;然后论证追求理想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和享受生活诗意和快乐;再联系现实,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化用名言,进一步总结和深化上面的辩证分析;结尾照应开头紧扣材料和论点,总结全文。【点睛】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另外,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在动笔前,还要对所得到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筛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