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限时集训(二)理念至上法律法治演进与社会伦理教化(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西周统治者在夏、商两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思想基础上加以补充,创造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作为国家的立法、司法事务的理论指导。这种“礼”“刑”共用的法律模式说明()A儒学思想影响商周法律制定B天人感应学说融入西周法制C中国古代法制注重德法并重D中国古代社会法制体系完备C根据材料“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作为国家的立法、司法事务的理论指导”可知西周时期法制注重德法并重,故选C项;儒学思想出现在春秋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西周”不符,排除A项;天人感
2、应学说出现在西汉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西周”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作为国家的立法、司法事务的理论指导”可知西周时期法制有所发展,并非完备,排除D项。2“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是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据此可知()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遭到严重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A材料中“春秋决狱”的史实说明,西汉将儒家伦理道德融入案件审理中,体现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故选A项。3(2020运城调研)据旧唐书
3、刑法志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被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愚人何罪,而肆重刑乎。更彰朕之不德也何有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非所以恤刑重人命也。”这反映了唐代()A德主刑辅礼法结合B废除旧法创立新法C减轻刑罚轻罪轻罚D关注民生以民为本A“愚人何罪,而肆重刑乎。更彰朕之不德也何有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非所以恤刑重人命也”体现了唐太宗在法律的基础上主张德治,故选A项。4(2020韶关调研)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可以“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妇,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
4、之家”;钟离睿水指出李渔的十二楼的创作目的是“今是编以通俗语言,鼓吹经传;以人情啼笑,接引顽痴”。由此可推知明清小说()A有利于强化社会政治功能B是封建儒学世俗化的产物C使人们普遍受到文化熏育D深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A材料表明小说可以使人为忠臣孝子,可以使人道德开化,可知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故选A项;儒学世俗化对小说内容有一定影响,但“小说是儒学世俗化的产物”说法欠妥,排除B项;“普遍”说法欠妥,排除C项;D项符合史实,但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5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外国人拒绝接受中国政府的法律裁决。清末进行了仿效西方的司法改革。此后,天津高等审判分厅从设
5、立至1907年8月,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受理了由县署移交暨关道发交以及洋商迁自来厅呈控的案件几十起。据此可知()A领事裁判权已经名存实亡B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司法体系C在华洋人反对领事裁判权D中国司法的公正性大大增强D材料“进行了仿效西方的司法改革”“受理了由县署移交暨关道发交以及洋商迁自来厅呈控的案件几十起”说明洋商接受中国政府的法律裁决,可知是因为中国司法的公正性大大增强,故选D项。6张謇指出:“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营业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他倡导立法的真正目的在于()A建立中外合资企业B向外国寻求资金
6、援助C呼吁大力发展工商业D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D题干主要述及在“中外合资营业之事,必日益增多”的情况之后,如果没有相应法律的立法,“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据此可知张謇倡导立法的真正目的在于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故选D项。7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新纪元。下列立法()195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组织和教育工人积极生产、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的职责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B巩固了人民
7、民主革命成果C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B根据材料“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新纪元”可知这些立法将中国的革命成果载入宪法,这些革命成果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8(2020乐山调研)新民周刊记载,在邓小平和陈云等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截至1983年4月底全国已揭露并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共计192 000多件,所涉及的党员中被开除党籍的8 500多人,经济反腐败活动取得重大胜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改革开放已进入深化期B法制体系有待健全C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完善D依法治国全面推进B材料反映全国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和被开除党籍的人员众多,说明当时我国法治建设需
8、要加强,法制体系有待健全,故选B项。9雅典城邦对官员的管理有一整套的监察制度,“遴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人民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在卸任之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这时若有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陪审法庭就会依法进行审理”。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贯彻了城邦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B重视司法审判中程序性民主原则C陪审法庭是专门的官员督查机构D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理念深入人心A材料“对其进行资格审查”“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目的是防止权力的滥用,体现出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故选A项。10(2020济宁质检)“透过法学家与哲学家的考察与研究”形成,“对法律的制定
9、具有指导作用”,但却“没有法律条文”。以上评价针对的是古罗马的()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D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如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并非具体条文,故选D项;十二铜表法有具体的法律条文,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公民法有具体的法律条文,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万民法有具体的法律条文,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1(2020阳泉质检)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文化共同体长期存在,民众大多认同自己基督徒的身份。但到1599年,英国埃塞克斯的大巴德菲尔德,大约200名教徒中,只有不到20人去天主教堂做礼拜。1617年,新温莎森林的居民去十次啤酒馆才有可能去一次天主教堂。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
10、释是()A英国宗教改革影响了信徒的宗教观念B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开始打压教会势力C科学革命使民众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D人文主义者要求改革教会的强烈愿望A根据材料“大约200名教徒中,只有不到20人去天主教堂做礼拜”“去十次啤酒馆才有可能去一次天主教堂”可知,16世纪开始英国民众参与天主教堂礼拜的人数和频率减少,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宗教改革主张简化宗教仪式,故选A项;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与材料所述时间“1617年”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简化宗教仪式,并非不再信仰上帝,排除C项;人文主义者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对广大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影响较小,排除D项。12(2020呼和浩特调研)
11、1608年,英王詹姆斯一世准备到法院问案,法官柯克当面劝阻说:“陛下没有学习过英国法律法律是一门技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他还强调:“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这表明柯克()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B重视理论结合实践C反对干预司法审判D认为教权高于王权C根据“陛下没有学习过英国法律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可知,柯克反对英国国王干预司法审判过程,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表明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限制,排除A项;“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不是强
12、调理论结合实践,其目的是限制君主的行为,排除B项;材料中的“上帝”并不是指“教权”,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后,英国就实现了王权高于教权,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商君书赏刑材料二唐律疏议提出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而罗马日耳曼法系下的法学总论把基督教中衡平的理念
13、引入法定权利和义务。法学总论中存在着大量的强行性规范,其规定只是单纯地否定或强行要求某一行为,很少阐述若违反该法律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唐律疏议在相应规则后都附有不同程度的处罚性规则。法学总论对物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它将物权分为了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对每一项物权进行了以篇为框架的阐述,而唐律疏议缺乏“所有权”这一重要概念,在债的制度上,唐律则体现出朴素、简洁的特点,其广度仅涉及契约、侵损等领域。摘编自陆涵缘浅析法学总论与唐律疏议的差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立法理念,并简析其价值。(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律疏议与法学总论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
14、因。(14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分层分析得出;第二小问,在当时有利于秦的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后世依法治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2)问的第一小问,可以从指导思想、法律责任、物权法的角度阐述两者的不同;第二小问,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回答两者不同的原因。答案(1)理念:君主专制下的平等观、赏罚分明(功善不抵过)、严刑峻法。价值:对当时: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的统一。对后世:为当今依法治国提供借鉴。(11分)(2)差异:唐律疏议注重法律与儒学结合;法学总论注重法律与宗教结合。唐律疏议既强调法律规定又强调法律责任;而法学总论只强调法律规定。唐律疏议
15、侧重公法,物权法简洁;而法学总论更侧重私法,物权法发达。原因:思想:唐律疏议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礼入法);法学总论受自然法思想和基督教影响。经济:中国是自然经济为主;罗马商品经济发达。政治:中国是高度专制中央集权;罗马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4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没有宪政就没有民主。”宪政是西方政治传统的精髓,是当今世界政治文明的标志。英法美德四国现代宪政的确立过程及其立宪道路、模式上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宪法学家李步云认为:“宪政是国家根据一部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宪法进行治理,以实现最广泛的人权为目的的一种政治制度。”中国的“立宪”工作,源于清末,然而只是昙花一现。孙中
16、山先生曾说:“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无文宪法,是英国最好。英(国)是不能学的,美(国)是不必学的。”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时,宋教仁一再要求采用责任内阁制,但南京临时政府未予理睬,采取了总统制。此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摘编自谢居福中华民国宪政史研究结合材料与中外历史的相关事实,围绕“宪政设想与实践”。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定的一个具体的论题,阐述须有具体的史实依据)解析本题论题可以结合材料回答中华民国的宪政构想与实践过程,也可以结合所学回答欧美的宪政构想与实践过程,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中华民国的宪政构想与实践过程。(2分)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2 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仿照美国政体施行总统制共和制。然而,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后来颁布的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由于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最终使得整个国家后来陷入军阀混战之中,美国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最终以失败告终!(8分)因此,我国宪政实施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