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专用)201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训练: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2333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专用)201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训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专用)201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训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专用)201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训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专用)201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训练: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专用)201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训练: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安徽专用)201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训练: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安徽专用)2012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训练: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C芳菲菲其弥章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解析A“冯”通“凭”,乘;C.“章”通“彰”,明显;D.“悟”通“晤”,面对面。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B.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C. 怨灵修之浩荡兮D.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解析A项“交通”,古义:连接,通连;今义:指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事业的总称。B项“非常”,古义:不平常,非同寻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C项“浩荡”,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广阔或壮大。答案D3下列对加

2、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及其所之既倦不知东方之既白与山间之明月每览昔人兴感之由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不同 D不同,相同解析中“之”是动词,往、到达;中“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两句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答案D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虽一毫而莫取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C而今安在哉 而人之所罕至焉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解析均为连词“和”。A项“于”均为介词,是“从”,表被动;B项“虽”,均为连词,即使,

3、虽然;C项“而”均为连词,是表转折,是表承接。答案D5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愿,请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高高的D何意致不厚 意:料想解析危:端正。答案C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昼夜勤作息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安步以当车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君安与项伯有故解析都是“无、没有”的意思。A项,振作/劳作,工作。B项,占着,把守/当做。D项,缘故/旧交情,老交情。答案C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楚人有涉江者A太子

4、及宾客知其事者B为仲卿母所遣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答案A8名句默写。(1)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苏轼赤壁赋)(4)淇水汤汤,渐车帷裳。_,士贰其行。_,二三其德。(诗经氓)(5)西望夏口,_,山川相缪,郁乎苍苍,_?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旌旗蔽空,_,横槊赋诗,_,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6)寄蜉蝣于天地,_。哀吾

5、生之须臾,_。(苏轼赤壁赋)(7)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8)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而未尝往也;_,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9)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10)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_,_。(陶渊明归园田居)答案(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4)女也不爽士也罔极(5)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舳舻千里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也(6)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7)挟飞仙以遨游(8)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9)羁鸟恋旧林(10)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9翻译下列句子。(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

6、慨系之矣。译文:_(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译文:_(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译文:_(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译文:_(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_答案(1)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就)随着产生。(2)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景色,取用它没人禁止,享用它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享它们。(3)但世

7、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但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4)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就可以没有后悔遗憾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5)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二、阅读鉴赏(一)诗歌鉴赏10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

8、如何表现的。答:秦词的理趣:_元词的情趣:_(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答:_解析(1)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2)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1)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

9、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二)文言断句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10、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解析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

11、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至中郎将。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

12、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后拜释之为廷尉。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开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

13、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注】 纻(zh)絮斮(zhu)陈:将纻絮填塞于棺椁之间。蕠(r):粘著。12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前言便宜事 便宜:利于治国,合乎时宜B文帝免冠谢曰 谢:谢罪、道歉C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 案:查究D乃许廷尉当 当:判决解析案:同“按”,按照。答案C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张释之直言劝谏或执法不阿的一组是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法如是足也A B C D答案C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14、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释之任官初期并不得志,任骑郎十年,不得升职,所以想辞官归家。B上至太子下至盗贼,只要违法,张释之都依法处置,执法公正,表现了他正直无私的性格。C在霸陵,张释之与文帝对棺椁的看法有明显的不同,文帝最后还是接受了张释之的观点。D张释之执法如山,刚正不阿,这表明文帝是一位知错能改、从善如流的开明皇帝。答案D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译文:_(2)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译文:_答案(1)于是张释之谈起秦汉时期的事情,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失去天下和汉朝兴盛的原因。(2)假使那里没有可

15、贪求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忧虑的呢?【参考译文】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和他的哥哥仲生活在一起。由于家中资财多而作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十年内得不到升迁,默默无名。张释之说:“长时间的做郎官,耗减了哥哥的资财,使人不安。”想要辞职回家。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趋前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方针,文帝说:“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的应该现在就能实施。”于是,张释之又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不久,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也没有下车

16、,当时张释之追上去阻止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宫。并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 罪,并报告给皇帝。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文帝摘下帽子陪罪说:“怪我教导儿子不严。”薄太后也派使臣带着她的赦免太子梁王罪过的诏书前来,太子、梁王才能够进入宫中。文帝由此更加看出了张释之的与众不同,任命他做了中大夫。又过了些时候,张释之升任中郎将。跟随皇帝到了霸陵,汉文帝站在霸陵的北面眺望。这时慎夫人也跟随前行,皇帝用手指示着通往新丰的道路给她看,并说:“这是通往邯郸的道路啊。”接着,让慎夫人弹瑟,汉文帝自己合着瑟的曲调而唱,心里很凄惨悲伤,回过头来对着群臣说:“唉!用北山的石头做椁,用切碎的苎麻丝絮充塞石椁

17、缝隙,再用漆粘涂在上面,哪还能打得开呢?”在身边的近侍都说:“对的。”张释之走上前去说道:“假若里面有了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封铸南山做棺椁,也还会有缝隙;假若里面没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哪里用得着忧虑呢!”文帝称赞他说得好。后来任命他做了廷尉。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环,被抓到了,文帝发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按法律所规定偷盗宗庙服饰器具之罪奏报皇帝,判处死刑。皇帝勃然大怒说:“这人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竟偷盗先帝庙中的器物,我交给廷尉审理的目的,想要给他灭族的惩处,而你却一味按照法律条文把惩处意见报告我,这不是我恭敬奉承宗庙的本意啊。”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依照法律这样处罚已经足够了。况且在罪名相同时,也要区别犯罪程度的轻重不同。现在他偷盗祖庙的器物就要处以灭族之罪,万一有愚蠢的人挖长陵一捧土,陛下用什么刑罚惩处他呢?”过了一些时候,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同意了廷尉的判决。当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国国相山都侯王恬开看到了张释之执法论事公正,就和他结为亲密的朋友。张释之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称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