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八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991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八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八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八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八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八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八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八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八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八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押题视角八 专题训练(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押题视角八集权与分权地方自主权的有效限度(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视角全解读命题新动向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是从不同角度解决政治问题的纵向权力结构的两个方面。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财力向中央集中,地方分权主要体现在由地方承担更多的事务。在总结前代或历代中央地方关系的得失时,中国史学家常用轻重、干枝、首尾等关系作比喻。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外重内轻,反之则为内重外轻。外重内轻可能引发割据分裂的局面,促使统一王朝走向瓦解,这是汉、唐两代的教训;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有导致亡国的危险,这是宋、明两代的结果。因此古代政治家所追求的

2、理想目标是轻重相维,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使地方有适度的分权。2016年全国卷以选择题方式呈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如全国卷第27题考查明代地方管理体制的变革,由三司到巡抚,直至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全面卷第25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而科举制实现选官权由地方到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押题1中央集权:汉代解决王国问题1.(2016湖南永州一模)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国为泉陵县。材料表明()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

3、力量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D.封国自主权削弱,加强了皇权解析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改泉陵国为泉陵县”,与“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矛盾,故A项错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材料表明封国已不是“严重威胁”,故B项错误;“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结合所学可知是“推恩令”,故C项正确;“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是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而非“加强了皇权”,故D项错误。答案C押题2地方势力崛起:刺史制度2.(2016广西重点中学联考)据三国志载:公年190年

4、春正月,豫州刺史孔铀、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等同时起兵,各有数万兵力。这反映了当时的刺史()A.已经参与地方军政大权B.已不具备监察地方的权力C.代表朝廷监控反叛势力D.对各郡守已没有控制能力解析自从汉武帝开始设置刺史监察郡国以来,刺史成为地方上重要的官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刺史起兵说明是造反了,拥兵造反说明其已经参与到地方的军政大权中来了,故A项正确;刺史应当仍具备监察地方的权力,故B项错误;刺史也不是代表朝廷监控反叛势力,而是自己已经造反了,故C项错误;刺史对朝廷反叛,不是对各郡守没有控制能力,故D项错误。答案A押题3政治运行机制:集体决策方式3.(2016四川乐山一模

5、)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汉武帝的内外朝制 B.唐前期的三省分权C.明朝后期的内阁制 D.清朝中期的军机处解析汉武帝的内朝主要是秉承皇帝的旨意作出决策,外朝执行,故A项错误;唐朝三省分权中,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集体讨论、决策,故B项正确;内阁制中的阁臣听命于皇帝,故C项错误;清朝的军机处“跪受笔录”,对皇帝负责,故D项错误。答案B押题4中央集权:唐代地方管理4.(2016广东惠州二模)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唐朝政治与以前不同之处,则为地

6、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由此可见,唐代()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三省六部中吏部权力最大C.君主权力空前强化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比较突出解析“地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项正确;三省六部中吏部权力最大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君主专制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A押题5行政体制变迁:元代地方行政体制5.(2016四川德阳一模)元代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为解决这一“缺陷”,元代()A.

7、推行土司制度 B.建立行省制度C.简化行政层级 D.实行省官互迁解析土司制度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元代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的描述可知考查的是元代地方行政制度,故B项正确;元代地方行政层级相对前代更加复杂,故C项错误;“省官互迁”与解决“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的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押题6行政体制变迁:元代中央行政体制6.(2016安徽六校测试)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A.唐代尚书省 B

8、.元代中书省C.明代内阁 D.清代军机处解析唐代尚书省只负责执行,草拟诏书是中书省职责,故A项错误;元代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职权方面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关,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清代军机处的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主要权力已经尽归皇帝一人,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B押题7历史发展趋势: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7.(2016湖南株洲一模)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可知()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D.中央集权遭遇

9、地方挑战倍增解析材料仅体现了各个朝代设立地方行政区划,无法得出管理繁乱,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疆域扩大管理困难的现象,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变化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地方最高一级,而基层的县制没有改变,故C项正确;各朝代变革地方行政区域主要是更好的管理地方,而不是因中央集权遭受地方挑战,故D项错误。答案C押题8历史现象的本质:清代皇位继承制的演变8.(2016新疆乌鲁木齐检测)入关之前满人政权皇位的继承采取的是贵族推举制,后来康熙继承汉人的制度采取嫡长子继承和预立太子的做法,雍正则实行“秘密建储制度”。这种变化的实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C.促进了封建化的

10、过程 D.解决了皇权继承问题解析皇位继承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世袭君主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维系君主专制的万世一统政治制度,皇位继承制的发展演变,其实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消除”两字绝对化错误,故B项错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与材料的核心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皇位继承方式的转变,不能得出“解决了皇权继承问题”的结论,与材料中“变化的实质”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押题9制度创新:美国1787年宪法9.(2016山西一模)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

11、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因此,美国确立了()A.中央集权制 B.共和制C.联邦制 D.两党制解析中央集权,与材料“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不符,故A项错误;共和制主要突出国家领导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与既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又保证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的联邦制原则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两党制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押题10权利制约与平衡:美国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0.(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

12、考试)当各州对西部土地争夺难决的时候,应各州要求,1780年10月邦联国会决定,凡可能割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从中得到的借鉴是()A.中央扩权有利于缓解各州纠纷B.联邦制能够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C.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控制力D.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解析材料说明当各州出现争夺西部土地的纠纷时,凡可能割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体现了中央扩权,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体现了扩权有利于缓解各州纠纷,故A项正确;

13、1780年尚未实行联邦制,故B项错误;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控制力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与向西扩张领土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押题11制度创新:参众两院的选举11.(2016江西上饶模拟)1774年,首届大陆会议接受了“平均代议”原则,州不论大小,在邦联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能力相同。而1787年制宪会议围绕“比例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确立了在参众两院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这一转变()A.表明美国最终放弃了邦联体制B.解决了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C.推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建立D.有助于推动美国各州宪政改革解析题干材料与美国放弃了邦联体制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州不论大小”享有相

14、同的决策权,这必然遭到大州的反对。为解决大小州的权力分配问题,1787年宪法最终采取了参众两院议员不同的产生办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双重分配”的原则实际上解决的是“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故B项正确;美国三权分立是指美国的立法、行政、司法机构之间实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而题干“双重分配”的原则涉及的仅是美国的立法机构国会参众两院的议员名额分配,与行政、司法机构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涉及的只是1787年制宪会议的争论及其结果,没有信息表明其推动美国各州宪政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B押题12制度创新: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2.(2016山东威海模拟)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普鲁士虽然有能力

15、否决不利于他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以确保自己的权利。这表明()A.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B.德国国家结构形式具有联邦制特征C.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D.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德国解析普鲁士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国家统一,在此基础上通过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除了居主导地位的普鲁士以外,地方上的中小邦拥有一定的自治权,这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结构形式中的联邦制,故B项正确;按照材料意思,并没有体现出地方权力“过大”的信息,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材料中没有关于理性的意思,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2小题,第

16、13题14分,第14题26分)押题13中央与地方关系:“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13.(2016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调研)(14分)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苏轼东坡志林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

17、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汉书材料四顾炎武:“知封建之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1)根据材料一,就“封”和“郡”的字型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2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4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4分)(4)有人认为分封制与

18、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并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4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封”“郡”字型结构再结合所学作答。第(2)问,据材料二中“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材料三“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材料二中“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材料三“汉兴之初孤立之败”并结合所学得出。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四“封建之失其专在上”“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得出;第二小问,据材料四“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并结合所学归纳。第(4)问,据材料二中“廷尉斯曰置诸侯不便”、据材料三“汉兴之初连城数十”结合所

19、学回答。答案(1)区别:分封制:封疆建国,割据一方;郡县制:为君主管理地方。(2)因素: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3)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弊端;调和郡县制与分封制矛盾。诉求:顺应潮流改革创新;批判君主专制。(4)说明:郡县制初为秦朝法家所倡;汉代为儒家采用,适应“大一统”。押题14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美两国的协调与创新14.(2016天津市河东区一模)(26分)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中央集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中央管不

20、住了,那就要收权。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方面,则是从宋代起中央集权就高度发达了,其时地方分权最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都在不断地调整。凤凰网:周振鹤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材料二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改革论坛网:宣晓伟美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安排的优点和缺点材料三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美

21、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北宋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的背景。简要说明北宋主要是通过哪些官制的变化来实现“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何积极意义?(8分)(3)材料三“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的理解。(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联系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背景思考;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结合 1787年宪法

22、的相关知识思考。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相关信息可得;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相互平衡、相互制约,中央虽然集权,同时也给了地方一定的权力。第(4)问,据材料一“中央集权过大了,那就要收权”分析;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中可归纳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答案(1)背景:接受唐代藩镇割据而造成五代分裂的教训。变化:派文官任州郡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2)制度:联邦制。意义: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同时也确保了各州的灵活性与独创性,这为美国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基础;美国是近代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3)分别指: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行政、立法和司法等部门。理解: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相互制约;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既能维护国家统一,又能防止过度集权专制,从而保障了民主。(4)认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中央集权可以有效维护国家统一,地方权力过大则不利于国家统一与安定;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