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后训练:第二单元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1791 上传时间:2025-11-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后训练:第二单元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后训练:第二单元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后训练:第二单元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辋川(wn)木槿(jn)黍米(s)涟漪(y)B.停泊(p)旷远(kung)清斋(zhi)河畔(pn)C.粮饷(xing)竹笋(sn)聒噪(u)吹拂(f)D.悲吟(yn)荠麦(j)怆然(chung)危樯(qin)答案D解析A项,“黍”应读“sh”。B项,“泊”应读“b”。C项,“拂”应读“f”。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积雨空林烟火迟迟:晚。漠漠水田飞白鹭漠漠:形容广漠无际。B.危樯独夜舟危:危险。予怀怆然怆然:悲伤的样子。C.煮芹烧

2、笋饷春耕饷:用食物款待别人。难赋深情深情:深厚的感情。D.身向榆关那畔行向:朝着。故园无此声故园:家乡。答案D解析A项,迟:慢。B项,危:高。C项,深情:这里指深切的悲痛之情。3.下列诗句或词句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D.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答案C解析C项,“算”为领字,后面应停顿。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唐代王维,不只是一个诗人和音乐家,也是有名的画家。,。,。不仅如此,王维的山水诗画充满了“禅”意,让人在欣赏其诗画时,萌生心灵超脱的

3、渴望。并且将这种画法融入诗的写作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就很像一幅中国的淡墨山水画他改变了唐代以浓艳绘画的习惯体现了诗与画的有机融合以水墨画出意境高远的山水画所以,苏轼给出了最好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A.B.C.D.答案C解析首先注意各句中重要关联词和指代词,如“并且”“所以”“他”;然后根据语句间的关系确定顺序。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新城道中(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5.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这首诗

4、描绘了一幅雨后春景图和想象中的农家春耕图,借此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轻松欢快的情趣。6.元代方回和清代纪昀(纪晓岚)都批评该诗的颔联的比喻“颇拙”“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就此联加以分析,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不同意。颔联以“絮帽”比喻“晴云”,以“铜钲”比喻“初日”,形象贴切。“絮帽”和“铜钲”,是农家日常生活习见之物,以俗为雅,拙中见趣,此不失为佳联。(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78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

5、别称。苏轼时知杭州。第一人: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7.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的能力,具体考点涉及“评价文章的

6、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通过注释可知,苏辙在当时的名望很高,诗人引用唐代李揆的典故,用李揆指子由,是想借此告诫子由,出使契丹,绝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可知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典故,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属曲解文意。8.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

7、格”,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手足情深,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作答时,须先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910题。淡黄柳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注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8、()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首二句与扬州慢中“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感世伤时的意味。B.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C.“寒恻恻”写的是一种身体的感觉,这种感觉既来源于衣单不耐春寒的现实状况,更多地来自“空城晓角”的心理感受。D.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念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答案D解析D项,“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10.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

9、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由空城的凄恻到夹道的柳色,加之异乡逢节日,抒发思乡的“岑寂”。(2)感时伤世的家国之思,以春柳的生机勃发反衬“巷陌凄凉”“空城晓角”之悲凉。(3)怕春易逝的惜春之情,怕梨花落尽,春天归去,“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三、表达能力提升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参考答案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他不仅爱好美食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