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导学设计与素养培优第十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提能/自主学习课单元总结高效整合专题归纳知识纵横学科素养特色培优单元总结高效整合宏观思维 系统整合专题归纳知识纵横单元拓展 线索发散1 史识系统理解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二、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2 类比中外关联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学科素养特色培优史学素养 题型技法高考选择题题型突破()题型:材料主旨类选择题题型解读(1)材料来源: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报
2、告等。(2)命题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3)命题特点: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4)考查能力: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信息解读、获取、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运用“读、找、联、析”四步法解答(1)“读”:阅读题干图片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2)“找”: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3)“联”: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
3、关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图文史料的有效信息。(4)“析”:据题干图文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练习 1 1888 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B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C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D关注严重的民族危机解析“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这里说到的是日本、英国、俄国和法国对中国边境造成和即将造成的威胁,故选 D。A 项不符合题干所述的时间,B、C 两项题干
4、中的材料没有提到,故排除。答案 D()题型:因果类选择题题型解读(1)命题特点: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与结果的选择题,既能考查知识的记忆,又能考查历史知识的联系。(2)命题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是因为”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3)考查能力:考查因果关系的辨别及分析能力。运用“辨、联、释、判”四步法解答(1)“辨”:注意审题,辨析
5、试题考查的方向,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2)“联”:根据题干,关联主干知识,确定考查的主要角度和题目要求。(3)“释”:阐释历史概念、历史现象,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4)“判”:一是根据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二是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而主观意识则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练习 2 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祖制 B君主制度C宗法制度D性格怯懦解析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在强调光绪皇帝是忠臣孝子的表率,而慈禧太后多次垂帘听政,因此没能“清算”慈禧太后。这是由君主制度决定的,因此选择 B。A 项与材料无关;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