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超越“文明冲突”的人类理想王新生 商业资本虽然为全球化提供了初始动力,但全球化却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过程,在全球化进展中,它所服从的并不是资本的唯一逻辑,而是历史发展中多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多重逻辑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是复杂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明成果和文明形态,便是这种复合性后果的一种体现。马克思说,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
2、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在马克思看来,商业资本推动的经济交往只是提供了一种基础性条件,而在资本以野蛮的经济方式为自己开疆拓土的同时,各地方各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也随之被打破,世界在经济以外的其他方面也在相互依赖中联为一体,“各民族的精神产品也成了公共的财产”,从而为新的国际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包容互鉴、互惠共荣的理念和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意识才可能逐渐形成。最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民族的文化交往进一步加深。伴随着一些所谓不和谐论调的兴起,文明的交融互鉴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
3、以“文明化野蛮”为根基的“文明冲突”就是典型代表。从表面看,当今世界的冲突、战争和分歧似乎印证了亨廷顿的理论,但实质上这些现象并不能代表人类历史的长远走向。国家和地区之间冲突的真正根源是各种利益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恰恰是资本的逻辑运行所造成的结果。“文明冲突论”实质上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优越论基础之上的,是以西方启蒙以来的“文明野蛮”的历史观和思维模式解释世界。它不仅忽视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共通性、包容性和交流互鉴的可能性,而且在其视野中,西方大国在扩张过程中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因此便有了“正义”的性质。 正是通过不同文明的交融互鉴,超越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零和游戏”思维、二元对立思维,在合作
4、中寻求共赢,在对话中消除分歧,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华文明中“仁义”、“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理念,在新的国际共识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崛起的中国开始用中国智慧讲述人类共存之道。 中华文明孕育了不同于西方的智慧,这种智慧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的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在文明关系问题上,它所强调的“和而不同”迥然不同于西方“文明化野蛮”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追求“道”,而“道”的实现则要遵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便是“和而不同”。“和”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一种理想,它的基本内涵是差异互补、
5、共生共济、和谐共荣。“和”的理想落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天人合一”,就是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的理想落实于文化交流,就是要兼容并蓄、多元互融、文明互补,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寻求文化的新生长;“和”的理想落实于国家间关系,就是要将“睦邻相处”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最终达到“协和万邦”的理想境界。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是基于中国智慧对世
6、界各类文明关系的理解,也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对新型全球合作关系的理解。(节选自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存之道的中国方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球化”的初始动力是商业资本,所以“全球化”的进展,需要服从资本的逻辑。B在“全球化”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替代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各民族的 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C“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过程,还是一个不同文明交流与融合形成新的文明成果和文明形态的过程。D伴随着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联为一体,各民族的文明成果也联为一体,新的国际精神也就有可能应运
7、而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明冲突论”是以西方启蒙以来的“文明野蛮”的历史观和思维模式解释世界,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零和游戏”思维、二元对立思维。B“文明冲突论”认为 ,只有西方文化具有优越性,相较之下,其他文明则是野蛮的,从而遭受排斥。C“文明冲突论”认为,不同文明的交融互鉴不畅是当今世界产生冲突战争和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D在“文明冲突论”看来,西方大国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与其它国家发生的冲突和战争,也具有了“正义”的性质。(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商业资本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几乎成为不可能。B与西
8、方“文明化野蛮”的思维方式迥然不同,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理念,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具有共通性、包容性,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C秉持包容精神,摒弃“零和思维”,就能消除分歧和冲突,实现文明和谐。这种基于中国智慧对世界各类文明关系的理解,超越了“文明冲突论”。D中华文明孕育了“和”的理想,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独立性,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在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其民族文化不会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二、古代诗文阅读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
9、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 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
10、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
11、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注释】蠲jun贷:免除租赋。蠲,除去,免除。流瘠:逃荒的饥民。羡余:羡、余,富足的,多出的。裒pu割: 宰割,聚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2)下列
1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B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
13、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都含意激切,言辞质朴。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D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3古代诗歌阅
14、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梦寻梅(宋)方岳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注】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金貂:汉代的官饰。玉华:唐代的宫殿名。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1)本诗所写之“梅”的特点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梅”有何不同?(2)这首诗运用了哪两种突出的表现手法来传达诗人独特的志趣追求?请结合全诗简析。4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欣赏,显出英雄已逝,遗迹荒落的两句诗是:“,。”(2)苏轼赤壁赋中“,”两句
15、,写作者感觉江面辽阔,仿佛在太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3)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我的叔父弗雷德德海因里希伯尔1945年以后的岁月不堪回首,只是我的叔父弗雷德,才使这段回忆留存在我心里。一个夏日的下午,他从战场回到家里,衣服上没有饰物,唯一的财物是一个锁得严严实实的箱子。他拥抱我的母亲,亲吻我的姐姐和我,喃喃地说:“面包、睡觉、烟草。”接着就往我们家的长沙发上一倒。在我的
16、记忆中,他个子很高,躺下后比我们的沙发长出好多,这就使他不得不蜷曲两腿,或者干脆把腿伸到外边。这两种睡法都使他恼火,但他又觉得,这并不妨碍他在上面痛痛快快地睡个够。那时我14岁,是和那个我们称之为黑市的奇特机构进行联系的唯一纽带。我的父亲已经阵亡,母亲领一份微薄的抚恤金。我的差事就是几乎每天把轰炸时抢救出来的小部分财物拿出去变卖,然后换回面包、煤和烟草。煤在那时是造成严重损害财产观念的原因,这种损害行为今天就得使用“偷窃”这个严厉的字眼来表达。就这样,我几乎天天出去偷窃或变卖。我母亲尽管心里也明白这种丢人的行为是出于无奈,但她每天早晨总是眼泪汪汪地目送我去尽我这份艰难的义务。弗雷德叔叔的到来唤
17、起了我们的希望,大家都期待这个强壮的男人能给我们有力的帮助。一开始他就使我们大失所望。从第一天起,他的胃口就使我非常不安。当我毫不犹豫地把这种忧虑告诉母亲时,她要我先让他“苏醒过来”再说。他的苏醒花了差不多八个星期的时间。虽然他不断咒骂那张不够长的沙发,可他在上面睡得还挺香。我们再三要他谈谈战争中的事情,他一次也没答应。他说,那不值一提。他过去当过会计。当他在我们的沙发上度过了头四个星期以后,我的母亲就亲切温和地劝他去打听一下从前那家公司的下落。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经过一个小时费力的打听和奔波,我在一个破坏了的城区找到了那家公司:一堆8米来高的颓垣断壁。弗雷德叔叔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
18、他把身体往后一靠,给自己卷了根纸烟,洋洋得意地对我母亲点了点头,然后请她把所有的财物找出来,还有他那只放在卧室的一个角落里锁得严严实实的箱子,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它。从里面拿出来的东西有:20本厚度和质量都属于中等的小说,一块金怀表,两副吊裤带,几个笔记本,一张商会证书和一本有1200多马克存款的存折。他把存折交给我去取钱,其他东西拿去变卖。这样,我们有四个星期不用为面包、烟和煤发愁了,这使我感到非常快慰,尤其是这时所有的学校又打开了大门,欢迎入学,而叔叔劝我完成我的学业。然而这个时期的大事是:书雷德叔叔在他令人欣喜地回到家里整整八个星期以后开始行动了。 夏末的一天早晨,他从沙发上起身,将他的胡
19、子刮了又刮,所花的工夫使我们吃惊;然后要了洗干净的衣服,借了我的自行车骑走了。 很晚的时候,他带着一片嘈杂声响,和一股强烈的葡萄酒味回到家里。酒味是从他嘴里喷出的,响声是由一根粗绳子拴着的半打锌桶发出来的。直到他说决定在我们这个惨遭破坏的城市做鲜花买卖来谋生时,我们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对新的价值世界极端怀疑的母亲反对这个计划,她说鲜花没人要买。可是她错了。 在一个值得纪念的早晨,我们帮弗雷德叔叔把装满鲜花的桶送到电车站,他在那里开张营业。那些黄的和红的郁金香、露水晶莹的丁香至今还浮现在我脑海中。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叔父站在一片灰蒙蒙的身影和废墟中,用他响亮的嗓门吆喝起来:“鲜花”那个
20、时候,他是多么神采奕奕。关于他生意的兴隆发达,我就毋庸赘述了,简而言之:就像彗星一般。四个星期以后,他已是3打锌桶的业主,两间分号的老板;一个月以后,他已成了纳税人。我感到整个城市都改观了:许多角落里如今都出现了花摊。鲜花供不应求,花桶不断添置,新的木房陆续修建起来,手推车也愈做愈多了。 现在,我们不光鲜花时时有,面包和煤也源源不断得到供应,而我也可以不再当中间人了。我的叔父弗雷德也早已是一个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人了,他的分号是那样生意兴隆,他已有了一辆小汽车。 今天,当我见到他:一个魁伟的人,坐在漆得红艳艳的汽车驾驶室里,就觉得十分诧异,在我的一生中竟会有一段时间为他的胃口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21、(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有删节)(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小说对弗雷德的“睡”着墨较多,这表现了叔父在经历战争之后困顿、疲惫的情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的伤害。B第段着意写14岁的“我”为家庭几乎每天出入黑市之中,既表现了我们家当时艰难的生活处境,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C第段“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又“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刻画了弗雷德的矛盾心理,就其本心,他并不愿出去做事。D第段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令人欣喜”一词表达出我们一家对弗雷德叔叔终于“开始行动了”的欣慰之情。E小说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22、母亲反对叔父做鲜花生意、城市中出现了许多花摊属于后者,对弗雷德的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2)小说主人公弗雷德叔叔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3)小说写弗雷德行动前,用大部分篇幅来写弗雷德回家后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请结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谈谈它给你的启示。四、实用类文本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沈从文:在天为云 在地为水柳已青 沈从文在青岛的太平角和昆明的翠湖,经常昂首观察天上的云,低首静观地上的水。他在水云中写青岛海边的静思:“地上一切花果都从阳光取得生命的芳馥,人在自然秩序中,也只是一种生物,还待从阳光中取得营养和教育。因此常常欢喜孤独伶俜的
23、,带了几个硬绿苹果,带了两本书,向阳光较多无人注意的海边走去。” 我觉得沈从文这一生,好似水云:在天为云,在地为水。虽被大风改变形状,但内心不变,终究是水做的。沈从文被时代的风暴吹折为上下半生,上半生是文学家,下半生是文物专家。1949年之后的沈从文远离文学,焉知非福。他过得隐忍低调,谨小慎微,即使这样,仍未能安然逃脱。读他谈文物的文章,行文流畅,颇有文采,毕竟是出自文学家之手。这些文章的背后是深深的孤独、远离时代的平静。不管是文学家还是文物专家,沈从文不改其书生本色,对文化的热爱,渗透到他的血脉之中。 当年沈从文飘荡在北京,在零下十几度的房间写作,没有食物吃的时候,就饿上两三天。沈从文经常盖
24、着棉被,一只手捂着流鼻血的鼻子,一边写作。是郁达夫、徐志摩、杨振声帮助他度过人生最寒冷的冬天。从1929年开始,沈从文以蜚声文坛的作家身份进入中国公学教书,到1949年因遭遇精神困境自杀未遂从北京大学退出,这20年间,他一直以写作教书为生。文学家在小说中随心所欲进行创作,超脱生死,但在现实中,无法预知人生的下一步会遭遇什么。在新文化运动的余韵中,沈从文漂在北京时,他无法预料到自己会成为文学家;他成为文学家之后,无法预料到会在时代的变革中改行,无法预料到后半生的荣辱浮沉。 正因为沈从文所经历的一切,带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悲剧色彩,所以他成为审视作家与时代的一个样本。张新颖的新著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九
25、四八一九八八),是我们进入沈从文内心世界的一座桥梁。张新颖特意将沈从文的这一段话放在开篇:“一些生死两寂寞的人,从文字保留下来的东东西西,却成为唯一联接历史沟通自我的工具。因之历史如相连续,为时空所阻断的情感,千载而下百世之后还如相晤对。”这显然是沈从文在整理那些无人问津的文物之时,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正是这种思悟和感情,沈从文赋予文物以生命力。说起来,文物比人更长久,文学作品比作者本人更强大。沈从文意识到这一点,功名显赫,财富万千,终究是一时的,化为尘,被一阵风带走。所以,沈从文能够沉静而专注地做文物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他沉重的肉身为时代的风暴所左右,载浮载沉,但他的精神有一种顽强的定力,超脱
26、时代,淡泊名利,断断续续做完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张新颖特意说明:“我写沈从文的后半生,不仅要写事实性的社会经历和遭遇,更要写在动荡年代里他个人漫长的内心生活。”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书,借助沈从文的书信、文集等文字材料,构筑了沈从文的精神史。个人足迹与精神轨迹,时代环境与思想转变,政治运动与内心变化,全在书中呈现。个人与时潮的冲突,“信”与“思”的冲突,“事功”与“有情”的冲突,未能忘情文学创作“写”与“不写”的冲突,一一读来,都让人感慨万千! 读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书,一个问题在脑海萦绕不去,沈氏悲剧是怎样形成的?有没有别的道路可以选择?沈从文的自杀和转行,和曹禺的忧郁和落寞,巴金的沉思和随想一样,
27、构成1949之后作家生存之样本(沈从文在给黄永玉的信中称自己“是一个牺牲于时代中的悲剧样本”)和谜案。 1949年1月,“历史正在用火与血重写”,当众人兴高采烈地迎接北平的解放之时,沈从文的神经已发展到“最高点”上,“不毁也会疯去”。他翻出了徐志摩的爱眉小札,写了一段感慨,其中四字为“人生可悯”。经历过自杀事件后,向死而生的沈从文,隐忍,沉默。到了上世纪60年代,“经常在斗争的呼声中如临深履薄,深怀忧惧,不知如何是好”。 晚年沈从文的老泪,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一九八五年,有记者访问沈从文,他谈到打扫厕所的那段经历,女记者说了句:“沈老,您真是受苦受委屈了!”沈从文顿时嚎啕大哭,泪如雨下,张
28、兆和像哄小孩一样,又是摩挲又是安慰,才让他安静下来。读到这样的细节,只能说“人生可悯”!夫复何言?【相关链接】 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来自百度百科)(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沈从文在解放后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虽远离了文学,但也是一种福
29、气,他以宁静淡泊的心态,并没有受到时代的影响。B沈从文的一生大致以1948年为界分为上半生和下半生,作为文学家的沈从文在现实中遭遇了精神的困境,当他埋首无人问津的文物时,却从中汲取了营养和教育,获得了心灵的平静和重生。C沈从文一生的荣辱浮沉折射出个人与时代的冲突,成为审视作家与时代的样本,这样的样本还有许多,通过研究这些样本,可以感受作家在时代洪流中的悲剧色彩。D张新颖的著作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书的全部价值就在于通过沈从文的书信、文集等材料构筑了沈从文的精神史,为我们进入沈从文的内心世界搭建了一座桥梁。E1949年1月,在众人兴高采烈地迎接北平解放时,沈从文却选择了自杀,这说明沈从文的性格消极悲观
30、,思想保守,无法接受新时代,这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2)为什么沈从文说自己“是一个牺牲于时代中的悲剧样本”?请简要分析。(3)文中哪些事情能够表现沈从文的“人生可悯”?试举例说明。(4)作者说“沈从文这一生,好似水云:在天为云,在地为水”。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五语言文字运用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客居他乡的人多半会有去国怀乡的零落之感、孤蓬万里的身世之悲,而真的久居下来了,却又像,尽管未“日啖荔枝三百颗”,也分明愿意“不辞长作岭南人”。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金文元退休后回到山村,的他育山林、种草药、养林蛙、引黄牛,立志让荒山变成林海,让穷山沟变成“聚宝盆”。
31、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我们需要更多的老干部,继续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前线,发挥余热,奉献社会。A老马恋栈 老骥伏枥 老当益壮B老当益壮 老马恋栈 老骥伏枥C老马恋栈 老当益壮 老骥伏枥D老骥伏枥 老当益壮 老谋深算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中国经济已出现稳定增长的势头B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机体发生病变,会引发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C如何破解当前朝鲜半岛核问题困局?王毅外长表示,中方愿与各方探讨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思路D受云南雨雪
32、天气的影响,今年鲜花市场价格或将达到20年最高婚礼庆典中鲜花是主角,近期的成都婚庆市场价格上涨了10%30%左右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法律与制度正义与否,决定了这个社会好人与坏人谁会占据上风。他们会装作“路人甲”当一名看客。要想改变这样的现实,就必须要从法律制度上确保这个社会的好心人不能流血又流泪,确保那些讹人者受到应有的处罚。A如果一个制度本身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相反还能“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许多人就不敢见义勇为B如果一个制度本身会“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而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许多人就不敢见义勇为C许多人不敢见义勇为,是因为一个制
33、度本身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相反还能“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D许多人不敢见义勇为,是因为制度本身会“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而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杨绛先生为人所尊崇,并不在于她有一位杰出的夫君她也曾因钱钟书先生写作围城而甘做“灶下婢”,。她创作的剧本、小说、散文,她翻译的作品,。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何种际遇,无论外界如何的喧嚣,笔耕不辍,这才有了她92岁时出版的我们仨,才有了她96岁时成书的走到人生边上。11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古代文学人物”评选活动,
34、请从孔子、屈原、李白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符合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要求60字左右)六、写作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不久,网友在论坛和微博上展开了一场关于更改地名的争论。 有网友认为,地名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识别符号,不少地名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不应该随意改换,否则将来有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又该如何排解“乡愁”? 也有网友吐槽另一种“乡愁”:家乡的名字太土气,说不出口,希望家乡的名字能够 “高大上”一些。 还有网友认为自己家乡有标志性名胜,应该用名胜作为地
35、名,这样对旅游业有利,可 以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上述材料中,你更认同哪种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5-2016学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超越“文明冲突”的人类理想王新生 商业资本虽然为全球化提供了初始动力,但全球化却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过程,在全球化进展中,它所服从的并不是资本的唯一逻辑,而是历史发展中多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多重逻辑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是复杂的,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
36、明成果和文明形态,便是这种复合性后果的一种体现。马克思说,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在马克思看来,商业资本推动的经济交往只是提供了一种基础性条件,而在资本以野蛮的经济方式为自己开疆拓土的同时,各地方各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也随之被打破,世界在经济以外的其他方面也在相互依赖中联为一体,“各民族的精神产品也成了公共的财产”,从而为新的国际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包容互鉴、互惠共荣的理念和人
37、类共同生存的家园意识才可能逐渐形成。最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民族的文化交往进一步加深。伴随着一些所谓不和谐论调的兴起,文明的交融互鉴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以“文明化野蛮”为根基的“文明冲突”就是典型代表。从表面看,当今世界的冲突、战争和分歧似乎印证了亨廷顿的理论,但实质上这些现象并不能代表人类历史的长远走向。国家和地区之间冲突的真正根源是各种利益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恰恰是资本的逻辑运行所造成的结果。“文明冲突论”实质上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优越论基础之上的,是以西方启蒙以来的“文明野蛮”的历史观和思维模式解释世界。它不仅忽视了不同文明之间的
38、共通性、包容性和交流互鉴的可能性,而且在其视野中,西方大国在扩张过程中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因此便有了“正义”的性质。 正是通过不同文明的交融互鉴,超越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零和游戏”思维、二元对立思维,在合作中寻求共赢,在对话中消除分歧,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华文明中“仁义”、“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理念,在新的国际共识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崛起的中国开始用中国智慧讲述人类共存之道。 中华文明孕育了不同于西方的智慧,这种智慧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的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在文明关系问题上,它所强调的“和而不同”
39、迥然不同于西方“文明化野蛮”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追求“道”,而“道”的实现则要遵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便是“和而不同”。“和”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一种理想,它的基本内涵是差异互补、共生共济、和谐共荣。“和”的理想落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天人合一”,就是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的理想落实于文化交流,就是要兼容并蓄、多元互融、文明互补,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寻求文化的新生长;“和”的理想落实于国家间关系,就是要将“睦邻相处”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最终达到“协和万邦”的理想境界。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文明是包容的,人类
40、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是基于中国智慧对世界各类文明关系的理解,也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对新型全球合作关系的理解。(节选自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存之道的中国方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全球化”的初始动力是商业资本,所以“全球化”的进展,需要服从资本的逻辑。B在“全球化”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替代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各民族的 物质产品和精
41、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C“全球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过程,还是一个不同文明交流与融合形成新的文明成果和文明形态的过程。D伴随着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联为一体,各民族的文明成果也联为一体,新的国际精神也就有可能应运而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文明冲突论”是以西方启蒙以来的“文明野蛮”的历史观和思维模式解释世界,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零和游戏”思维、二元对立思维。B“文明冲突论”认为 ,只有西方文化具有优越性,相较之下,其他文明则是野蛮的,从而遭受排斥。C“文明冲突论”认为,不同文明的交融互鉴不畅是当今世界产生冲突战争和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D在“文明冲突论”看来,西方大
42、国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与其它国家发生的冲突和战争,也具有了“正义”的性质。(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在商业资本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几乎成为不可能。B与西方“文明化野蛮”的思维方式迥然不同,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理念,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具有共通性、包容性,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C秉持包容精神,摒弃“零和思维”,就能消除分歧和冲突,实现文明和谐。这种基于中国智慧对世界各类文明关系的理解,超越了“文明冲突论”。D中华文明孕育了“和”的理想,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独立性,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在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其民族文化不会受到中
43、华文明的影响。【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解答】(1)B “各民族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错,根据原文第一段“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可知,“物质产品”不是公共财产(2)C 根据第二段“它不仅忽视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共通性、包容性和交流互鉴的可能性”可知,“不同文明的交融互鉴不畅原因”是作者的观点,并非“文明冲突论”的观点(3)D “
44、不会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错,对应的原文为文章最后一段“和的理想落实于文化交流,就是要兼容并蓄、多元互融、文明互补,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寻求文化的新生长”答案:(1)B(2)C(3)D二、古代诗文阅读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
45、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 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
46、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注释】蠲jun贷:免除租赋。蠲
47、,除去,免除。流瘠:逃荒的饥民。羡余:羡、余,富足的,多出的。裒pu割: 宰割,聚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B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
48、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都含意激切,言辞质朴。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
49、贬江州。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D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
50、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D “罢”这里表示时间,指“过了一段时间”,可单独成句,前后断句,排除A、B;“此”为代词,“这样”的意思,作“堪”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2)B “未冠”不是“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
51、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3)A “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都含意激切,言辞质朴”错,根据原文“至讽谕意激而言质”可知,含意激切但言辞质朴是他讽喻诗的特点(4)假:授予;谓:说;与:给、授予句子翻译为: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首:首先,第一个;亟:赶快、立即、马上;期:要求,期望句子翻译为: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马上抓捕凶犯,洗刷朝廷的耻辱,把务必抓捕凶犯作为要求(或期望)答案:(1)D(2)B(3)A(4)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
52、宰相职位的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马上抓捕凶犯,洗刷朝廷的耻辱,把务必抓捕凶犯作为要求(或期望)参考译文: 居易聪明过人,擅长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 “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考中进士,被授职校书郎 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上奏说:“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应以他们是贤
53、臣子孙,赎买后还赐给他们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为己有”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不如王锷?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 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宪宗谈论,论辩执著,坦率耿介, 皇帝还没有发告示,白居易就对皇帝说:“陛下错了” 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李绛说:“陛下能开放言
54、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仍然像过去那样第二年,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动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要求马上捕捉凶犯,以洗刷朝廷的耻辱,要求务必全部缉捕归案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而不高兴不久就传言:“白居易的母 亲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他出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无所顾忌 评论:白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与元稹都很有名气,最擅长写
55、诗,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诗多至数千篇,为唐以来所没有的他自己说:“有关歌颂或讽刺的,叫做讽喻诗;歌咏性情的,叫做闲适诗;碰到事情有感而发的,叫做感伤诗其它的为杂律诗”又自讽说:“世人所钟爱的只是杂律诗,他们看重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迂缓, 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现在读他的诗文,的确如此但是杜牧说:“纤艳不检点的诗文,不是庄重高雅的人所做的这种诗流传人间,父子母女口口相教授,淫词亵语入人肌骨而不能消除”审视白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为政局的安危铮谏,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不衰呜呼,白居易是个
56、贤达的人哪!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梦寻梅(宋)方岳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注】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金貂:汉代的官饰。玉华:唐代的宫殿名。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1)本诗所写之“梅”的特点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梅”有何不同?(2)这首诗运用了哪两种突出的表现手法来传达诗人独特的志趣追求?请结合全诗简析。【考点】山水田园诗【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2)本题考查诗歌的手法和情感【解答】(1)首先要回忆一下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梅”:
57、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尽管遭受排斥打击,也绝不屈从权贵,与之同流合污的坚贞的志趣本诗所写之“梅”,“ 野径深藏隐者家,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诗人历经艰辛,来到一个山嘴,突然就看到梅花了那梅花虽然只有“三四花“,却更显得神清骨秀,高洁幽芳,这是梅的风骨,也是隐士的气节寄寓了诗人远离仕宦的决心和高雅脱俗的志趣(
58、2)从上题可以看出,这首诗中,作者借“梅”来寄寓了诗人远离仕宦的决心和高雅脱俗的志趣,明显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不梦金貂侍玉华”与前面“梦寻梅”形成对比;“烟雨蓬茅”和“金貂”“玉华”对比“烟雨蓬茅”是隐者生活的象征,“金貂“、“玉华“分别是汉代的官饰和唐代的宫殿名,象征功名富贵诗人甘愿“一生烟雨蓬茅底“,却“不梦金貂侍玉华“,表现了他宁愿终生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不愿意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志趣答案:(1)方诗所写之梅,远离世俗,藏于深山,难以寻觅,寄寓了诗人远离仕宦的决心和高雅脱俗的志趣陆诗所咏之梅,寂寞绽放,无人过问,备受冷落,即使零落成泥,
59、也依然芳香如故寄寓了诗人尽管遭受排斥打击,也绝不屈从权贵,与之同流合污的坚贞的志趣(2)托物言志借幽僻高洁之梅寄寓自己高雅脱俗的志趣,借不辞寻梅之艰辛凸显寻梅有获的欣喜之情对比尾联“不梦金貂侍玉华”与前面“梦寻梅”形成对比;“烟雨蓬茅”和“金貂”“玉华”对举,既有实和虚的对比,也有取和舍的对比以上对比表明诗人不慕功名富贵、远离仕宦的决心,以及对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赏析:“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诗人历经艰辛,来到一个山嘴,突然就看到梅花了那梅花虽然只有“三四花“,却更显得神清骨秀,高洁幽芳,这是梅的风骨,也是隐士的气节“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虽生活在蓬茅下,晚上点着昏暗的
60、油灯,但可以在火炉旁边烧烤山芋,与朋友谈论农作物种植的事情,抛弃了尘世的纷杂,何不乐哉!“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烟雨蓬茅“是隐者生活的象征,“金貂“、“玉华“分别是汉代的官饰和唐代的宫殿名,象征功名富贵诗人甘愿“一生烟雨蓬茅底“,却“不梦金貂侍玉华“,表现了他宁愿终生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不愿意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志趣虽然这只是作者的一个梦,但梦给他指引了人生的方向宁愿终身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也不愿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4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欣赏,显出英雄已逝,遗迹荒落的两句诗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61、(2)苏轼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两句,写作者感觉江面辽阔,仿佛在太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3)白居易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解答】(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重点字:碧、鹂)(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重点字:冯)(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重点字:拨)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
62、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我的叔父弗雷德德海因里希伯尔1945年以后的岁月不堪回首,只是我的叔父弗雷德,才使这段回忆留存在我心里。一个夏日的下午,他从战场回到家里,衣服上没有饰物,唯一的财物是一个锁得严严实实的箱子。他拥抱我的母亲,亲吻我的姐姐和我,喃喃地说:“面包、睡觉、烟草。”接着就往我们家的长沙发上一倒。在我的记忆中,他个子很高,躺下后比我们的沙发长出好多,这就使他不得不蜷曲两腿,或者干脆把腿伸到外边。这两种睡法都使他恼火,但他又觉得,这并不妨碍他在上面痛
63、痛快快地睡个够。那时我14岁,是和那个我们称之为黑市的奇特机构进行联系的唯一纽带。我的父亲已经阵亡,母亲领一份微薄的抚恤金。我的差事就是几乎每天把轰炸时抢救出来的小部分财物拿出去变卖,然后换回面包、煤和烟草。煤在那时是造成严重损害财产观念的原因,这种损害行为今天就得使用“偷窃”这个严厉的字眼来表达。就这样,我几乎天天出去偷窃或变卖。我母亲尽管心里也明白这种丢人的行为是出于无奈,但她每天早晨总是眼泪汪汪地目送我去尽我这份艰难的义务。弗雷德叔叔的到来唤起了我们的希望,大家都期待这个强壮的男人能给我们有力的帮助。一开始他就使我们大失所望。从第一天起,他的胃口就使我非常不安。当我毫不犹豫地把这种忧虑告
64、诉母亲时,她要我先让他“苏醒过来”再说。他的苏醒花了差不多八个星期的时间。虽然他不断咒骂那张不够长的沙发,可他在上面睡得还挺香。我们再三要他谈谈战争中的事情,他一次也没答应。他说,那不值一提。他过去当过会计。当他在我们的沙发上度过了头四个星期以后,我的母亲就亲切温和地劝他去打听一下从前那家公司的下落。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经过一个小时费力的打听和奔波,我在一个破坏了的城区找到了那家公司:一堆8米来高的颓垣断壁。弗雷德叔叔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他把身体往后一靠,给自己卷了根纸烟,洋洋得意地对我母亲点了点头,然后请她把所有的财物找出来,还有他那只放在卧室的一个角落里锁得严严实实的箱子,我们迫
65、不及待地打开它。从里面拿出来的东西有:20本厚度和质量都属于中等的小说,一块金怀表,两副吊裤带,几个笔记本,一张商会证书和一本有1200多马克存款的存折。他把存折交给我去取钱,其他东西拿去变卖。这样,我们有四个星期不用为面包、烟和煤发愁了,这使我感到非常快慰,尤其是这时所有的学校又打开了大门,欢迎入学,而叔叔劝我完成我的学业。然而这个时期的大事是:书雷德叔叔在他令人欣喜地回到家里整整八个星期以后开始行动了。 夏末的一天早晨,他从沙发上起身,将他的胡子刮了又刮,所花的工夫使我们吃惊;然后要了洗干净的衣服,借了我的自行车骑走了。 很晚的时候,他带着一片嘈杂声响,和一股强烈的葡萄酒味回到家里。酒味是
66、从他嘴里喷出的,响声是由一根粗绳子拴着的半打锌桶发出来的。直到他说决定在我们这个惨遭破坏的城市做鲜花买卖来谋生时,我们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对新的价值世界极端怀疑的母亲反对这个计划,她说鲜花没人要买。可是她错了。 在一个值得纪念的早晨,我们帮弗雷德叔叔把装满鲜花的桶送到电车站,他在那里开张营业。那些黄的和红的郁金香、露水晶莹的丁香至今还浮现在我脑海中。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叔父站在一片灰蒙蒙的身影和废墟中,用他响亮的嗓门吆喝起来:“鲜花”那个时候,他是多么神采奕奕。关于他生意的兴隆发达,我就毋庸赘述了,简而言之:就像彗星一般。四个星期以后,他已是3打锌桶的业主,两间分号的老板;一个月以后
67、,他已成了纳税人。我感到整个城市都改观了:许多角落里如今都出现了花摊。鲜花供不应求,花桶不断添置,新的木房陆续修建起来,手推车也愈做愈多了。 现在,我们不光鲜花时时有,面包和煤也源源不断得到供应,而我也可以不再当中间人了。我的叔父弗雷德也早已是一个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人了,他的分号是那样生意兴隆,他已有了一辆小汽车。 今天,当我见到他:一个魁伟的人,坐在漆得红艳艳的汽车驾驶室里,就觉得十分诧异,在我的一生中竟会有一段时间为他的胃口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有删节)(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DA小说对弗雷德的“睡”着墨较多,这表现了叔父在经
68、历战争之后困顿、疲惫的情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的伤害。B第段着意写14岁的“我”为家庭几乎每天出入黑市之中,既表现了我们家当时艰难的生活处境,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C第段“他郑重其事地托我去办”,又“对我的调查结果感到非常宽慰”,刻画了弗雷德的矛盾心理,就其本心,他并不愿出去做事。D第段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令人欣喜”一词表达出我们一家对弗雷德叔叔终于“开始行动了”的欣慰之情。E小说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母亲反对叔父做鲜花生意、城市中出现了许多花摊属于后者,对弗雷德的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2)小说主人公弗雷德叔叔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69、3)小说写弗雷德行动前,用大部分篇幅来写弗雷德回家后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请结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谈谈它给你的启示。【考点】小说阅读【分析】(1)分析概括小说内容与描写方法,能力层级C(2)欣赏小说人物形象,能力层级D(3)赏析小说情节内容,能力层级 D(4)探究小说主题,能力层级F【解答】(1)C“他并不愿出去做事”错从后文看他是一个愿意做事,能做好事的人D“令人欣喜一词表达出我们一家对弗雷德叔叔终于开始行动了的欣慰之情”错(2)本题解答时可根据文中贪睡、避谈战争、找工作、卖花等情节分析叔叔的形象特点如:写他给我们家的生活带来变化等,表明他重视、依恋亲情;写他选择
70、做鲜花买卖来谋生,表明具有独到的眼光(3)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用大部分篇幅来写弗雷德贪睡、避谈战争、找工作等情节,使故事情节更显曲折;通过对比,充分展示弗雷德的形象特点;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揭示战争的残酷和人的乐观精神(4)本文主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小说表现了弗雷德叔叔面对苦难的乐观精神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小说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及其带给人们的苦难;小说赞扬了爱和宽容以及亲情的可贵解答时要立足文本,从小说情节、
71、人物、环境等方面探究如:小说表现了弗雷德叔叔面对苦难的乐观精神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弗雷德叔叔在经历战争的磨难后选择卖花表现了他乐观的精神世界,“整个城市都由此改观”则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这些都启示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都应保持对于生活的热爱参考答案:(1)CD(2)饱受战争带来的苦难:如写弗雷德从战场回家后贪睡、不愿谈及战争等;重视、依恋亲情:如写他给我们家的生活带来变化等;具有独到的眼光、对未来充满希望:如写他选择做鲜花买卖来谋生(3)用大部分篇幅来写弗雷德贪睡、避谈战争、找工作等情节,使故事情节更显曲折,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形成前后对比,有助于充
72、分展示弗雷德的形象特点;通过对比,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揭示战争的残酷和人的乐观精神(4)示例一:小说表现了弗雷德叔叔面对苦难的乐观精神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弗雷德叔叔在经历战争的磨难后选择卖花表现了他乐观的精神世界,“整个城市都由此改观”则表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这些都启示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都应保持对于生活的热爱示例二:小说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及其带给人们的苦难弗雷德叔叔从战场回家后的困顿、疲惫,我们家艰难的生活处境,被严重破坏的城市等等,无不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这些都启示我们要坚决反对战争,积极维护和平幸福的生活示例三:小说赞扬了爱和宽容以及亲情的可贵母亲
73、对我的爱、对弗雷德叔叔的宽容,弗雷德对我们一家的亲情,使这篇小说增添了温暖的亮色这些都启示我们生活中爱和宽容是多么重要,珍惜人世间最美好、可贵的亲情(意思正确即可给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沈从文:在天为云 在地为水柳已青 沈从文在青岛的太平角和昆明的翠湖,经常昂首观察天上的云,低首静观地上的水。他在水云中写青岛海边的静思:“地上一切花果都从阳光取得生命的芳馥,人在自然秩序中,也只是一种生物,还待从阳光中取得营养和教育。因此常常欢喜孤独伶俜的,带了几个硬绿苹果,带了两本书,向阳光较多无人注意的海边走去。” 我觉得沈从文这一生,好似水云:在天为云,在地为水。虽被
74、大风改变形状,但内心不变,终究是水做的。沈从文被时代的风暴吹折为上下半生,上半生是文学家,下半生是文物专家。1949年之后的沈从文远离文学,焉知非福。他过得隐忍低调,谨小慎微,即使这样,仍未能安然逃脱。读他谈文物的文章,行文流畅,颇有文采,毕竟是出自文学家之手。这些文章的背后是深深的孤独、远离时代的平静。不管是文学家还是文物专家,沈从文不改其书生本色,对文化的热爱,渗透到他的血脉之中。 当年沈从文飘荡在北京,在零下十几度的房间写作,没有食物吃的时候,就饿上两三天。沈从文经常盖着棉被,一只手捂着流鼻血的鼻子,一边写作。是郁达夫、徐志摩、杨振声帮助他度过人生最寒冷的冬天。从1929年开始,沈从文以
75、蜚声文坛的作家身份进入中国公学教书,到1949年因遭遇精神困境自杀未遂从北京大学退出,这20年间,他一直以写作教书为生。文学家在小说中随心所欲进行创作,超脱生死,但在现实中,无法预知人生的下一步会遭遇什么。在新文化运动的余韵中,沈从文漂在北京时,他无法预料到自己会成为文学家;他成为文学家之后,无法预料到会在时代的变革中改行,无法预料到后半生的荣辱浮沉。 正因为沈从文所经历的一切,带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悲剧色彩,所以他成为审视作家与时代的一个样本。张新颖的新著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九四八一九八八),是我们进入沈从文内心世界的一座桥梁。张新颖特意将沈从文的这一段话放在开篇:“一些生死两寂寞的人,从文字保
76、留下来的东东西西,却成为唯一联接历史沟通自我的工具。因之历史如相连续,为时空所阻断的情感,千载而下百世之后还如相晤对。”这显然是沈从文在整理那些无人问津的文物之时,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正是这种思悟和感情,沈从文赋予文物以生命力。说起来,文物比人更长久,文学作品比作者本人更强大。沈从文意识到这一点,功名显赫,财富万千,终究是一时的,化为尘,被一阵风带走。所以,沈从文能够沉静而专注地做文物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他沉重的肉身为时代的风暴所左右,载浮载沉,但他的精神有一种顽强的定力,超脱时代,淡泊名利,断断续续做完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张新颖特意说明:“我写沈从文的后半生,不仅要写事实性的社会经历和遭遇,
77、更要写在动荡年代里他个人漫长的内心生活。”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书,借助沈从文的书信、文集等文字材料,构筑了沈从文的精神史。个人足迹与精神轨迹,时代环境与思想转变,政治运动与内心变化,全在书中呈现。个人与时潮的冲突,“信”与“思”的冲突,“事功”与“有情”的冲突,未能忘情文学创作“写”与“不写”的冲突,一一读来,都让人感慨万千! 读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书,一个问题在脑海萦绕不去,沈氏悲剧是怎样形成的?有没有别的道路可以选择?沈从文的自杀和转行,和曹禺的忧郁和落寞,巴金的沉思和随想一样,构成1949之后作家生存之样本(沈从文在给黄永玉的信中称自己“是一个牺牲于时代中的悲剧样本”)和谜案。 1949年1月,
78、“历史正在用火与血重写”,当众人兴高采烈地迎接北平的解放之时,沈从文的神经已发展到“最高点”上,“不毁也会疯去”。他翻出了徐志摩的爱眉小札,写了一段感慨,其中四字为“人生可悯”。经历过自杀事件后,向死而生的沈从文,隐忍,沉默。到了上世纪60年代,“经常在斗争的呼声中如临深履薄,深怀忧惧,不知如何是好”。 晚年沈从文的老泪,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一九八五年,有记者访问沈从文,他谈到打扫厕所的那段经历,女记者说了句:“沈老,您真是受苦受委屈了!”沈从文顿时嚎啕大哭,泪如雨下,张兆和像哄小孩一样,又是摩挲又是安慰,才让他安静下来。读到这样的细节,只能说“人生可悯”!夫复何言?【相关链接】 沈从文,
79、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来自百度百科)(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BCA沈从文在解放后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虽远离了文学,但也是一种福气,他以宁静淡泊的心态,并没有受到时代的影响。B沈从文的一生大致以1948年为界分为上半生和下半生,作为文学家的沈从
80、文在现实中遭遇了精神的困境,当他埋首无人问津的文物时,却从中汲取了营养和教育,获得了心灵的平静和重生。C沈从文一生的荣辱浮沉折射出个人与时代的冲突,成为审视作家与时代的样本,这样的样本还有许多,通过研究这些样本,可以感受作家在时代洪流中的悲剧色彩。D张新颖的著作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书的全部价值就在于通过沈从文的书信、文集等材料构筑了沈从文的精神史,为我们进入沈从文的内心世界搭建了一座桥梁。E1949年1月,在众人兴高采烈地迎接北平解放时,沈从文却选择了自杀,这说明沈从文的性格消极悲观,思想保守,无法接受新时代,这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2)为什么沈从文说自己“是一个牺牲于时代中的悲剧样本”?
81、请简要分析。(3)文中哪些事情能够表现沈从文的“人生可悯”?试举例说明。(4)作者说“沈从文这一生,好似水云:在天为云,在地为水”。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考点】传记阅读【分析】(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解答】(1)A项“并没有受到时代的影响”错误;E项沈从文在1949年自杀是因为在个人与时代的矛盾冲突中遭遇了精神困境,“不毁也会疯去”,这并不能说明沈从文的性格消极悲观,思想保守,无法接受新时代,而且沈从文的人生悲剧最主要
82、的原因是时代原因,而非性格原因D项“全部价值”表述不准确,展示“事实性的社会经历和遭遇”也是其价值(2)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时代的角度进行概括此题的题干是沈从文说自己“是一个牺牲于时代中的悲剧样本”的原因,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时代的角度进行概括(3)此题的题干是沈从文沈从文的“人生可悯”的表现,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不同的时段的角度进行概括(4)此
83、题表面看是试分析句子“沈从文这一生,好似水云:在天为云,在地为水”的含义,实际上是分析专注的人格魅力注意先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答案:(1)BC(2)在动荡的时代中沈从文无法预知自己的人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带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悲剧色彩)沈从文的悲剧是那个特殊的时代所造成的,在文革中,他被逼改行,遭受了批斗和迫害沈从文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成为审视作家与时代的一个样本,如曹禺、巴金等文人都有与他相似的悲剧(每点2分,共6分)(3)北漂时挨饿受冻流着鼻血从事写作;1949年北平解放时遭遇精神困境,倍感绝望,自杀未遂;60年代经常在“斗争”的呼声中如临
84、深履薄,深怀忧惧;文革中打扫厕所的屈辱经历给他留下永远的伤痛,晚年回忆时嚎啕大哭(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4)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在时 代的风暴中沈从文身与心的矛盾云无常形,易被风改变形状“在天为云”指沈从文沉重的肉身被时代风暴所左右,载沉载浮,身不由己,在绝望中被逼得自杀,在无奈中被逼得改行,一生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水有韧性,包容一切;水有灵性,滋育万物“在地为水”指沈从文的性格隐忍低调,谨小慎微,内心在遭遇精神困境之后依然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生的力量,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具有顽强的定力,超脱时代,淡泊名利,保持了心灵的纯净(从身心两方面思考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五语言文字运用7依次填入下
85、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客居他乡的人多半会有去国怀乡的零落之感、孤蓬万里的身世之悲,而真的久居下来了,却又像,尽管未“日啖荔枝三百颗”,也分明愿意“不辞长作岭南人”。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金文元退休后回到山村,的他育山林、种草药、养林蛙、引黄牛,立志让荒山变成林海,让穷山沟变成“聚宝盆”。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我们需要更多的老干部,继续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前线,发挥余热,奉献社会。A老马恋栈 老骥伏枥 老当益壮B老当益壮 老马恋栈 老骥伏枥C老马恋栈 老当益壮 老骥伏枥D老骥伏枥 老当益壮 老谋深算【考点】字义、词义辨析【分析】本题主要辨析“老马恋栈”“老骥伏枥”和“老当益壮
86、”“老谋深算”四个词语的区别,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辨析四个词语的区别,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辨析词语,选出最佳答案【解答】老马恋栈:比喻老年人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念官位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老当益壮:形容年纪虽大但志气豪壮,多用来赞扬老年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句根据“而真的久居下来了,却又老人念旧情那样”,用“老马恋栈”更好;句根据“延边军分区原副司令员金文元退休后回到山村仍有雄心让荒山变成林海”,用“老骥伏枥”更好;句根据“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我们需要更年纪虽大但志气豪壮的老干部”,用“老
87、当益壮”更好;故选A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中国经济已出现稳定增长的势头B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机体发生病变,会引发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C如何破解当前朝鲜半岛核问题困局?王毅外长表示,中方愿与各方探讨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思路D受云南雨雪天气的影响,今年鲜花市场价格或将达到20年最高婚礼庆典中鲜花是主角,近期的成都婚庆市场价格上涨了10%30%左右【考点】病句辨析修改【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病句类型,然后根据
88、语感法、缩句法或是造句法等进行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是病句题中常出现的六种类型,学生在平时应注意归纳【解答】A偷换主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没有下文,后面却又另起一个主语,在“中国经济”的前面加“使得”;B搭配不当,“严重疾病”和“心血管”不搭配,在“心血管”后加上“堵塞”;C正确;D成分赘余,“10%30%”为约数,不可再加“左右”,去掉“左右”;故选:C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法律与制度正义与否,决定了这个社会好人与坏人谁会占据上风。他们会装作“路人甲”当一名看客。要想改变这样的现实,就必须要从法律制度上确保这个社会的好心
89、人不能流血又流泪,确保那些讹人者受到应有的处罚。A如果一个制度本身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相反还能“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许多人就不敢见义勇为B如果一个制度本身会“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而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许多人就不敢见义勇为C许多人不敢见义勇为,是因为一个制度本身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相反还能“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D许多人不敢见义勇为,是因为制度本身会“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而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接单本体首先要明确文段的意思,然后认真分析空白处前后的语句,分析空白处前后语句的含义,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然
90、后可运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解答】本语段主要介绍了“法律和制度的关系”,文段首先介绍了法律和制度的关系,接着介绍而这对社会风影响,最后运用“路人”来说明法律和制度的关系;根据语意连的要求,空白处应与上文陈述主体要一致,以“制度”做陈述主体;要紧密衔接下文的指代性词语“他们”,“他们”指代的是不敢见义勇为的“许多人”,所以去掉C项和D项而A项比B项语气更强烈;故选A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杨绛先生为人所尊崇,并不在于她有一位杰出的夫君她也曾因钱钟书先生写作围城而甘做“灶下婢”,而在于她自身所取得的成就。她创作的
91、剧本、小说、散文,她翻译的作品,早已载入文化史册。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何种际遇,无论外界如何的喧嚣,她都淡然处之,笔耕不辍,这才有了她92岁时出版的我们仨,才有了她96岁时成书的走到人生边上。【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考生做该题前,要认真读题,分析空白处与前后语句的关系,做到瞻前顾后,准确填写【解答】第一空的填写注意前文“并不在于她有一位杰出的夫君”,以及后文对她取得的成就的叙述,这里可以填“而在于她自身所取得的成就”之类的句子;第二空根据空格前的文字,是肯定她的成就,因此可以填写“早已载入文化史册”之类的句子;第三空主要依据前文“无论是哪个
92、年代,无论何种际遇,无论外界如何的喧嚣”,空格上应填写她处世的态度,可以填“她都淡然处之”之类的句子答案:而在于她自身所取得的成就 早已载入文化史册 她都淡然处之(写出一处给,写出两处给,写出三处给意思答对即可)11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古代文学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孔子、屈原、李白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符合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要求60字左右)【考点】综合读写【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拟写颁奖词的基本能力拟写颁奖词的要求明晰、准确,只要从给出的孔子、屈原、李白中任选一位,根据课本的相关内容
93、(或主题,或相关情节,或相关人物,或相关物件)按要求表述即可,但是,写颁奖词,要对作者及其作品有相对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能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必须用上修辞,常用的有比喻、对偶、排比等【解答】参考答案:李白:你是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文人,你是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游子,你是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志士你的诗,色彩浓烈,灵动飘逸;你的人,豪迈奔放,傲岸不驯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你却如一颗明珠,永远绽放在盛唐的夜空李白:壮志凌云,誓要乘风破浪上九霄;风骨傲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你自信的高歌,“长风
94、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你豪迈的誓言你走出腐败的官场,却迈进了文学的至高殿堂满纸的浪漫,你倾诉于山水之间;内心的郁结,你交付于美酒之中灵动的文字,酿成了月光,啸成了剑气,在历史的天空熠熠发光!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你精辟的教学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你一以贯之的处世准则,你用“德不孤,必有邻”呼吁我们重视道德的培养,你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指导我们要有开阔的胸怀你所代表的儒学,带给我们的不仅有修身养性、健全人格的知识宝库,更是无与伦比的文化经典六、写作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不久,网友在论坛和微博上展开了一场关于更改地名的争论。 有
95、网友认为,地名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识别符号,不少地名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不应该随意改换,否则将来有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又该如何排解“乡愁”? 也有网友吐槽另一种“乡愁”:家乡的名字太土气,说不出口,希望家乡的名字能够 “高大上”一些。 还有网友认为自己家乡有标志性名胜,应该用名胜作为地名,这样对旅游业有利,可 以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上述材料中,你更认同哪种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材料作文【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时首先在审题时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此题
96、的三种观点是:第一种是“不能更改”,因为“不少地名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第二种是“应该更改”,因为“家乡的名字太土气,说不出口,希望家乡的名字能够高大上一些”;第三种是“以名胜为名”,因为“这样对旅游业有利,可以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从三种中人选一种或综合分析即可,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行文【解答】抢救的是“地名文化”,留下的是乡愁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曾将“地名”喻为“人类历史的活化石”然而,据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显示,近30年来,我国有6万个乡镇名称和40多万个建制村名被弃近期,记者跟随浙江省民政局展开专项调研,走过近10个县市、乡村,对如何更好地抢救“地名文化”有了更多反思 单纯
97、讨论“地名文化”,很多人可能会不以为然,但是如果有人向我们提起一个耳熟能详的地名,比如我们的家乡,比如对我们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地方,就会在我们的心底激起层层涟漪:或者唤起我们对过往的美好回忆,或者让我们感到温暖这实际上就是“地名文化” 的影响力,也是很多人把地名当成了乡愁寄托的原因所在 然而根据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显示,近30年来,全国有6万个乡镇名称和40多万个建制村名被弃现在很多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或为了招商引资而兴起一股“改名风”,因为一部热映的电影、一本畅销书乃至一种被过度炒作的特产而改名的城市比比皆是,更别说乡镇和村庄的改名了这些地方的新名字看上去都很“高大上”,但是随着旧的名字被丢弃与
98、割裂 的,却是名字背后的历史、文化与乡愁 地名是有生命力的,地名文化的意义在很多时候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比如浙江省有个嘉善县,“嘉善”二字便与“地嘉人善”的乡风民俗有关而当地更是充分利用了地名所传递出的乡风民俗,把这种历史和文化基因继承下来,想方设法弘扬地名文化中的“嘉”与“善”元素,对劝导当地人向善向美,对建设和谐社会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乡愁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最终都要在具体的事物上得到体现而这些勾起我们乡愁记忆,唤起我们乡愁情感的事物,必定会有一个或者蕴含历史典故、或者附带神话传说、或者纪念当地重大历史事件的名字相思江,仙女湖,孝德井,崇善路,所谓乡愁,所谓集体认同感,正是由这些地
99、名寄托与传承的 要抢救这些充满文化韵味,包含历史基因的地名,一方面需要我们扭转时下的改名风,不要动辄为了眼前利益而改名;另一方面,当我们随着城市的扩建而需要命名新的地名、桥名、路名的时候,不妨多挖掘一下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典故,然后赋予它们一个值得流传的名字,而不是懒惰到以“二路”“ 三路”来代替 而这一切,无疑需要法律与制度的保障从2012年起,浙江省在修订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时,已明确把地名文化遗产内容纳入规划,确立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地位办法明确规定,浙江千年以上的古地名,原则上将不允许变更或撤销500年以上的,凡纳入古地名文化保护名录,也不能轻易改变或撤销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留住“地名文
100、化”,进而留住记忆与乡愁的希望留住地名留住乡情 七横八斜的古街被轰隆推倒,亮丽刺眼的高楼拔地而起,转眼间,全国上下只剩钢铁玻璃,不复砖瓦木石,这是时代对故乡的围剿和土地一同消逝的,还有它的名字它的情感,留住土地本来的名字,我们义不容辞 地名是一片土地的尊严,故乡就像一位老人,稻田里交错的阡陌是她深深的皱纹,土坡上散落的民居是她稀疏的牙齿,各自天涯的人是她的子孙,子孙又岂能因为老祖先的名字土就去改动她的名字?子孙又何忍心去改动名字只为榨干祖先最后一点安宁去换来金钱?给故乡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就像给肃穆安祥的老人换上花哨的衣服,她的尊严和风骨荡然无存 地名是文化的象征,作为古人总结流传而来的智慧,地
101、名是一代代人对这片土地的理解,清丽明净如江南小镇,粗犷奔放如黄土高原,甚至就那么土气,却土得亲切安稳,像族里的长老告诉你这里的故事,而几个洋味十足的名字,足以把这些珠玉从地图上抠下来,把文化碾得荡然无存梁思成终其一生保护古建筑,沈从文四处奔走编纂服装史,都是在极力挽留文化,我们不理解文化,不意味着可以改动乃至 舍弃文化,改动地名,让一片土地的故事无所依托,让静静流淌的文化剥离了灵与肉,沦为一堆没有回音的信息 地名更是乡愁的承载,故乡不土,何以称其为故土?从早些年的方言之争到如今的地名之争,暴露故乡似乎成了第一等“土事”人人都往空中爬,挤破脑袋要抓住天地的虚无,却不愿意看看脚下的土,可土才是人最
102、本真的属性啊!厚实纯朴孕育众生,地名不土,自卑抛弃才土发展掩盖了对土的承认,也剥 离了人最后一点乡愁,王开岭说:“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 故乡,早已无踪”乡愁不是给你一个春节驻足的旅馆,它是有一个名字给你呢喃,像一把钥匙开启岁月的锁,端详故乡的容颜不要让这个名字成为灯火阑珊背后又一个假惺惺的口令,不要让逃离故乡的人最终无处可回 巴黎老街一个站名一个店名都沿用数百年,这是他们的乡情和民族自豪感改变起于不信任,而坚守不变起于勇气与自信我们要一些不变的东西了,这样我们的子孙才可以触摸到他们的祖辈的光阴,这样我们才有底气面对故乡,有信心承认土气,有依靠抓住乡愁,有时间留住乡情2017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