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有教无类 课后篇一起提高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B.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D.亦可以为成人矣 解析 A 项,古今义最接近。B 项,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中间介绍人。C 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D 项,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人。答案 A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B.告诸往而知来者投诸渤海之尾 C.其斯之谓与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2、D.三已之 无愠色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解析 A 项,连词,就。B 项,“之于”的合音。C 项,副词,表猜测,大概。D 项,动词,罢免/语气词,了。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求也退,故进之 A.起予者商也 B.如会同,端章甫 C.己欲立而立人 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析 C 项和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 项,动词的正常用法;B 项,名词用作动词;D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答案 C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回也非助我者也 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B.何谓也 C.起予者商也 D.其斯之谓与 解析例句和 C 项都
3、是判断句。A 项,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B 项和 D 项都是宾语前置句。答案 C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8 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
4、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也退,故进之 退:退缩。B.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政:政事。C.由也兼人,故退之 兼人: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情。D.崔子弑齐君 弑:子杀父、臣杀君。解析 C 项,兼人: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答案 C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也退 故进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旧令尹之政 必以告新令尹皆以美于徐公 C.未知。焉得仁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D.之一邦之二虫又何知 解析 A 项
5、,句中语气词,表停顿。B 项,介词,把/动词,认为。C 项,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不译。D项,动词,到/代词,这。答案 A 7.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做了不同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B.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许多话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说的,因此我们对于孔子的话,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教条地去照搬照用。C.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白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D.在孔子看来,“忠”和“清”只是“仁”的一个方面,仅有“忠”和“清”还是远远不够
6、的,因此,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解析 D 项,“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错,根据文意可知,孔子仅仅认为他们两人不能被称为“仁者”。答案 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2)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参考答案(1)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他)推进他一把;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重,所以(我这样回答他)压压他。(2)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马四十匹,却抛下这四十匹马离开了齐国。(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911 题。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
7、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注色:脸色,此处指和颜悦色。难:不容易。先生:长辈,指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馔:吃喝。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无违。”违:离开,离别。B.樊迟御 御:驾车,赶车。C.事之以礼 事:侍奉。D.父母唯其疾之忧 忧:担忧,忧虑。解析 A 项,违:违背。答案 A 10.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心甘情愿,和颜悦色。B.孔子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认为孝不是空泛的。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要依礼而行;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义合礼。C.父母常常为子女的疾病而担忧。作为子女,更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行孝道。D.孔子认为子女尽孝,就是有事情要替父母去做,有好酒食要让父母吃,只要他们衣食无忧,就是行孝道了。解析 D 项说法不当,原文意思是,子女尽孝不仅要按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内心真正地孝敬父母。答案 D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9、不敬,何以别乎?参考答案现在所谓的孝顺,是说能奉养父母就可以了。对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们。如果对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参考译文孟懿子问怎样做才是孝。孔子说:“不违背礼。”樊迟为孔子赶马车,孔子对他说:“孟懿子问我怎样做才是孝,我回答他:不违背礼。”樊迟说:“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按礼侍奉他们;去世了,按礼为他们办丧事,按礼祭祀他们。”孟武伯问怎样做才是孝。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担忧他们的疾病。”子游问怎样做才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顺,是说能奉养父母就可以了。对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们。如果对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
10、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子夏问怎样做才是孝。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如果仅仅做到)有了事,子女为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但是子女的脸色却很难看)难道这能算是孝吗?”三、语言表达 12.下面是某广播电台实习记者撰写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广播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广播稿的要求,请指出并作修改。10 月 28 日上午 10 时许,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致罹难者达十五人之多。11 月 2 日,从公交车坠江事故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事故发生的原因系乘客刘某(女,48 岁,万州区人)与驾驶员冉某之间的互殴造成车辆失控。官方通报称两人行为涉
11、嫌犯罪。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10 时许”“罹难者”“获悉”“系”是文言词汇或书面语气较强,不应出现在广播稿中,广播稿中也不出现括号。参考答案“10 时许”改为“10 点左右”;“致罹难者达十五人之多”应改为“导致十五人死亡”;“获悉”改为“获得消息”;“系”改为“是”;把括号删去,相关句子改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万州区 48 岁女乘客刘某”13.右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解析这是一个专业发展规划的“流程图”,对这类题目,可根据图示的先后顺序,逐项说明即可。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然后据此进行“个人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制订“操作策略”,开展“评估反馈”,还要根据“评估反馈”的情况,对原来的分析进行调整修改。答案示例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成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