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竹节人》——课后巩固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9673 上传时间:2025-1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竹节人》——课后巩固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竹节人》——课后巩固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竹节人》——课后巩固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竹节人》——课后巩固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竹节人》——课后巩固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10.《竹节人》——课后巩固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竹节人课后巩固练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课了,教室里摆出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这句话写出了“我们”对玩竹节人非常着迷。B“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这句话表面上写同学们贪玩,连上课了都不知道,实际上是写他们对竹节人很着迷。C“他脸上的神情,跟我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老师喜欢玩竹节人,更说明“我们”制作的竹节人惟妙惟肖,令人爱不释手。D“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这句话写出了“我”小时候有丢三落四的习惯。2.对文章竹节人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A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统领全文。B全文围绕“迷”这个词展开。C竹节人受到老师的喜爱,说明老师让自己玩有私心。D“大步流星、怒气冲冲”,表现了老师威严的形象。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想刷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_)(2)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_)(3)大声怒喝,可使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很大。(_)(4)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而凶狠的注视。(_)(5)变得什么都没有了。(_)(6)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_)4.阅读。竹节人(节选)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

3、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小题1】按照提示,在文中找到意思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变得什么都没有了。(_)由于过度兴奋,忘记了一切。(_)【小题2】“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中,“

4、我”为什么“怨恨”?又为什么“沮丧”?_【小题3】“(老师)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老师嘴里会念什么呢?结合上下文推想,把推想的内容写在横线上。_【小题4】“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明明没有拿回竹节人,大家却“心满意足”。这是为什么呢?_【小题5】节选部分中的老师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说说理由。_5.拓展阅读跳绳和踢毽子林海音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

5、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

6、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小题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切下A.qi B.qi_毽子A.jin B.jin_【小题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

7、戏:_和_。写跳绳,写了自己小时候用_做跳绳。写踢毽子,写了_以及踢毽子时念儿歌的事。【小题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_【小题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一句话画上横线。_参考答案1.D【详解】竹节人在“我们”班很火,因做竹节人而疯狂用自己的毛笔或买毛笔做竹节人,所以“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买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2.C【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B、D正确。C:错误,竹节人受到老师的喜爱,并不能说明老师有私心。3.弄巧成拙前功尽弃叱咤风云虎视眈眈化为乌有津津有味【

8、详解】略4. 【小题1】化为乌有忘乎所以【小题2】怨恨是因为老师把“我”的竹节人收了,沮丧是在下课后,只能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而自己没有东西可玩。【小题3】“这竹节人还真怪好玩儿,怪不得学生们下课总是聚到一起。”【小题4】因为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也喜欢玩竹节人,他们觉得老师也是长不大的孩子。让“我们”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的相近心灵的契合,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小题5】老师表面对竹节人不感兴趣,但私下自己也玩儿得很开心。我喜欢这样的老师,这种老师也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出自子虚赋

9、。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忘记了一切。出自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阅读句子“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可知“怨恨”是因为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结合“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可知,“沮丧”是在下课后,只能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而自己没有东西可玩。【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结合“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可知,老师玩得很认真、开心,可以想象老师这时候可能会说这个竹节人做得精致,好玩等相关内容,学生据此展开答题,合理即可。【小题4】本题考查学

10、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结合“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等内容可知,“明明没有拿回竹节人,大家却“心满意足”,这是因为看到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童心未泯,我们心里很自豪,让“我”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的相近心灵的契合,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学生据此展开作答即可。【小题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注意结合人物描写分析。本题为开放性题型,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表述合理即可。如:文中的老师是一个纯真,有趣的人。我喜欢这样的老师,因为这样的老师更有亲和力,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5. 【小题1】AB【小题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小题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小题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详解】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