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李子核第二课时1 鄂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9569 上传时间:2025-11-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李子核第二课时1 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李子核第二课时1 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李子核第二课时1 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李子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一、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生字:理

2、解“发现、麻烦、结结巴巴”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3懂得不能产谎话,要做诚实的孩子。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瓦尼亚的撒谎过程;难点是展开想象,说出瓦尼亚及妈妈的心理活动。三、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悠扬什么事?(板:瓦尼亚)2指名读课文1、2段3说说不得两段告诉我们什么?(板:偷吃了李子)过渡:瓦尼亚偷吃了李子后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接下去学课文35段。(二)教学35段1听录音朗读35段,思考:瓦尼亚偷吃了李子后是怎么做的?2瓦尼亚在撒谎的过程中,脸色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自由朗读课文,划出

3、瓦尼亚脸色变化的句子。3投影出示句子:瓦尼亚脸红得像大红虾一样。瓦尼亚听了,吓得脸色发白。读句子,教学“虾、吓”,比较字形,理解字义。为什么瓦尼亚会脸红了?后来又吓得脸色发白呢?我们仔细来阅读课文。4齐读第3段。(1)说说有几句话,每句分别是讲谁的?(2)“发现”可以换成其他词吗?为什么?妈妈的话该怎么读?(3)瓦尼亚听了妈妈和大家的话,心里会怎么想?(4)为什么瓦尼亚脸红了?比较我句子:瓦尼亚脸红了。瓦尼亚脸红得像大红虾一样。5指名读第4段(1)从哪句看出妈妈知道李子是谁吃的?当时妈妈心里会怎么想?(2)选词填空:(出示投影片)吞吃谁要是把核()下去,那就麻烦了!(3)想象一下会出现什么麻烦

4、?6齐读第5段(1)为什么瓦尼亚会吓得脸色发白?(2)“结结巴巴”是什么意思?(3)他最后说的话可以的看出什么?(三)复习巩固1分角色朗读课文。2当你做了错事后,你该怎么办?(四)完成作业课堂作业第5、6、7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五、板书设计李子核闻闻摸摸拿塞(偷吃了李子)瓦尼亚脸红了说没有吃做了诚实的孩子(不承认说谎)

5、脸色发白结结巴巴“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六、教后感本文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如果按通常的方法,问问答答,进行所为的分析教学,就会冲淡课文蕴含的教育,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上。多处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从学生的回答案中很自然地得出本课要做个诚实的孩子的道理。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在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所受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认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