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4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490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4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4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4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练习: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4课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1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某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说:“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作出这一论断的主要背景是( )A.湘赣边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根据地B.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统治结束C.人民解放战争顺利发展,筹建新中国成为重大而迫切的任务D.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说明中共意识到农村是很重要的,“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

2、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说明共产党有机会管理和建设城市了,据此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接近尾声的时候(七届二中全会上)说的,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七届二中全会21949年10月1日,这个日子被永远载人中华民族的史册。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有(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结束了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相关历史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错误,因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

3、君主专制制度,而都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注意中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这种表述正确,非社会主义国家。综上,本题选C.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意义3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C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攻占国民党总统府,那是一个让全世界瞩目的中国历史永久铭刻的伟大时刻,它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A项时南京的反动政权仍然存在着。CD两项前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已经覆灭,所以答案选择B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4、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4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表明这是中国的解放战争,而不是抗日战争,所以A项错误。B项是蒋介石的统治在大陆上的统治的覆灭的标志,并不是其灭亡的转折点,所以B项错误。C项是蒋介石的反动军队基本上被消灭的表现,所以答案选择D项。刘邓大军挺

5、进大别山是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反攻,是国民党反动势力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5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48年底”、“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解读材料,可知,材料所描述战役的“核心地点”,即北平。结合所学

6、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三项战役的“地点”,均不在“北平”,故排除。从时间上判断,D项战役不在1948年底,进一步排除D;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平津战役6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C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材料中

7、的时间“1946年”,内容“国军已攻下张家口”。材料表明,此时国民党发动了内战,要消灭人民民主力量,内战的爆发说明中国国内和平的可能已不存在。故选为C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7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C、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是指抗战结束到全面内战爆发这个阶段。这个时期,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就是重庆谈判。而重庆谈判的实质就是,国民党希望继续专制独裁为内战作准

8、备,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之间的斗争。由于,国民党根本无心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因此,所谓的“商讨建国大计”、“改组国民政府”都是虚假的。所以答案选择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的背景8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C

9、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关键信息:强渡黄泛区以后、淮河岸边、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刘伯承。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项正确;A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排除;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三大战役,C项错误;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处于战略胜利阶段,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9以下是某年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

10、处置,不要请示。”四天以后,他在电报中指出:“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与此材料相关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役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所以答案选B。A发生于东北,可排除。C发生在华北,可排除。D涉及到长江流域,可排除。综上,本题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10(14分)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

11、列诗词,回答问题。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 秋)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 长征诗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4分)(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

12、”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4分)(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4分)【答案】(1)原因: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2分)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2分)(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2分)(3)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分)结果:三支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2分)(4)时期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2分)天翻地覆: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2分)

13、【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个“原因”可从“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的信息中得出这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有关。第二个“原因”的解答则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角度来答。第(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诗歌给出的时间“1928年”、作者“毛泽东”、地点“井冈山”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这条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第(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诗歌的题目“毛泽东七律 长征”可知,该诗歌是描写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原因”一问,迁移红军长征的原因即可,从“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角度来答。“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答出。第(4)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百万雄师过大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天翻地覆”则是指的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迅速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从此被推翻。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