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4 沪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9093 上传时间:2025-1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4 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4 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4 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4 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3、能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4、收集并交流一则世界趣闻。教学重点:1、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感悟作者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读书的舒服自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去游览那儿(著名的死海)从安曼去死海只有(一

2、个小时的路程),但却要(下降1300米)。因为安曼是一座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山城),而死海则低于海平面(394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号称(“世界的肚脐”)。作者在这里遇到了难以置信的事情:直接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书,这真是一个奇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循着作者的笔触走进海滨浴场。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二、学习57小节1、自由轻声读5-7节出示:(1)

3、漫步在死海的海边,我们看到什么? (2)死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交流(1)媒体出示:只见辽阔的海面上细波如鳞,那灰色的海水远接苍茫的天际。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它的水鸟。所以称它为(沉默的海)(2)说话练习:用“没有没有也没有”说一句话。(3)出示: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4)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起来。3、引读: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死海才能创造一种奇迹:(人躺在水面上可以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4、过渡:听了主人的介绍,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想下水试一试。我第一个跳下水去。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多么令人惊叹啊

4、,课文9-12节对作者的体验做了描述。三、学习9-12节1、默读9-12节,思考:哪句话最直接表达作者下到死海后的感受?(1)媒体出示:我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2)指导朗读2、再读9-12节,看看哪句话具体写出了这种舒服自在的感觉?(1)媒体出示: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2)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3)配浪声,听老师读,学生闭眼感受。(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3、想象说话省略号留给了我们遐想的空间,请你想象一下,要是你现在躺在死海上,还会有什么感受?4、复述8-11节我迫不及待地

5、下水,奇迹果然出现了,我像一片树叶一样被温润的水托浮起来,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并拍下了一张值得永久保存的照片。请根据提示详细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过程。媒体出示:下水奇迹果然出现读书、拍照(1)自己准备,同桌讨论(2)全班交流四、确定重点 感悟乐趣1、复习确定重点的方法2、确定课文的重点,说说用什么方法确定的3、人能躺在水面上读书,只有在死海这儿才能体验的到,难怪作者最后发出感慨(能在死海里游泳,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五、课外延伸 交流趣闻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样的趣闻又何止一件,老师让大家收集了趣闻,谁来交流一下。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

6、,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

7、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板书: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沉默含盐量高 浮力大 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