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乌塔教学设计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
2、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
3、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
4、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重点、难点: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
5、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
6、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欧洲国家和城市的资料;教师制作教学幻灯片。学法引导()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
7、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二)学生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也爱旅游的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从她身上你能学到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2.检查生字新词。3.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这说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独立、自主)4.你赞成一个孩子独自出去旅游吗?为什么?三、细读课文,
8、感悟体会1.乌塔为游历欧洲做了哪些充分准备?她这样做好吗?为什么?(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问题答案;(2)全班交流2.你从为游欧洲所做的准备中看出乌塔是个怎么样的人呢?(相机板书:有条理 有主见)过渡:此时此刻,你们是不是特佩服乌塔?让我们大声喊出来吧:乌塔你真让我佩服!3.再读课文,看看乌塔还有哪些地方让你佩服?先读书找找,再和小组小伙伴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2)小组内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自理能力强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思想独立) 四、情感升华 过渡提问: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结合着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了乌塔,这会儿,你们同意她
9、独自一人旅游了吗?1. 说一说: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在今后的生活学习道路上,我们应该怎么做?2. 写一写: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触吧!那,你从乌塔的身上,想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请以想到的为题写一写自己的体会。(1)生写(2)指名读读自己写的。3. 教师小结:我们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4. 读名言感悟做人道理。 人,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赖的只有自己。 全心依赖自己,在自己之中拥有一切,如果说,这样的人还不幸福,你又能相信谁呢? 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 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五、布置作业: 把乌塔的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板书设计: 乌 塔 独立 有 主 见 有 条 理 有 准 备 不 依 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