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2、“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义和团反帝斗争C甲午中日战争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我校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
2、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4、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5、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
3、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6、“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出自康有为,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甲午海战马关条约的签订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A. B. C. D. 7、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1896年3月,马关条约墨迹未干,中国第一批赴日留学生13人即踏上了负笈东渡的旅程,他们的航向同千余年前的遣唐使们截然相反。这一事件反映出A日本已成为当
4、时世界上最发达国家 B向日本学习已成为当时国人的共识C甲午战争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战后中国领会到了日本的自强成功 9、“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
5、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D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11、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据学者统计,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
6、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几十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籍仅有16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争后中日交恶,文化交流锐减 B中国已经落后,日本不再以华为师C中国战败之后,不再向日传输先进文化 D日本崇尚西学,中文翻译人才匮乏 13、“战斗开始不久,旗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整个舰队就失去了指挥”针对材料所描述的战况,下列相关叙述最准确的是A.该战役结束后,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B.此次战役我方主力丧失殆尽C.该战役结束后,日军乘机抢占了朝鲜全境
7、 D此次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4、小明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庚子西狩丛谈,该书的序言上写道:“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读到这,小明对该书的内容做出了判断。你认为下列哪项是小明做出的正确判断A描绘了古代史上某位皇后出宫打猎的情形B分析了太平天国给清王朝带来的打击和混乱C叙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胡作非为的历史D记录了八国联军侵华中太后皇帝出逃的过程 15、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并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该“暴乱”是A.戊戌变法
8、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 旅顺大屠杀材料一 材料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沧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回答:(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特征?说明导致图中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根据图二,谈谈你的感受。(3)材料一、二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这一历史现象对中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17、阅读材料材料一 自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 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载自1854年2月13日英
9、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日本大陆政策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条约缔结以来”指什么条约?(1分)材料一中的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修约”要求?(1分)修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梁启超说:“盖19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点具体说明
10、理由。(12分)(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影响。(2分参考答案1、D 2、C 3、D 4、C 5、C 6、A 7、C 8、D 9、D 10、C 11、C 12、:B 13、A 14、D 15、B 16、(1)特征:侵华日军对中国平民实施惨无人道的打屠杀。原因: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清军步步溃退,日军侵占旅顺。(2)感受:谭嗣同在诗中写道:“世上的事,没有什么能够抵消我的春愁,真想向着苍穹宇宙大哭一场啊。四万万同胞一起痛哭流涕,天底下哪里还是我们自己的华夏神州啊?”反映了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疯狂地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中国的政治经济面临崩溃,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即将开始时的历史现实,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悲凉,也可以作为诗人此后投身于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甚至不惜以一死来唤醒世人的伟大品格。(3)共同:甲午战争。影响:刺激了列强侵华野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17、(2)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政治方面: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经济方面: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军事方面: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