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842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模块素养评价 B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模块素养评价B(第一至七单元)(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周建立后,前代商王朝与“四土”方国间“莫敢不来王”的归附臣属关系,变为了地方诸侯“莫不事王”的政治关系。这一变化表明,周代()A.结束了商代地方分权制度B.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控制C.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D.消除了地方分权割据隐患【解析】选B。材料中“来王”到“事王”的变化,反映了周代由商代臣属关系变为君臣间的隶属关系,这是对地方诸侯管理加强的结果,说明周代对地方的

2、政治控制加强,故B正确;周代分封制下对地方仍是分权管理,地方分权制度并没有结束,故排除A;周代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更不会开创中央集权新模式,故排除C;周代分封制虽加强了对地方控制,但由于分权体制的存在,地方分权割据隐患是很大的,而不是消除,故排除D。2.(2020咸阳高一检测)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宗法制及宗法观念 () 记述出处“(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周礼春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谱系之作,所以敦孝悌、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A.始于西周并在古代中国长期传承B.逐渐渗透到社会和

3、民众日常生活C.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D.成为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解析】选B。根据“奠系世,辨昭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处”“谱系之作,所以敦孝悌、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可知编修家谱体现了宗法制,宗法观念逐渐渗透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宗法观念始于西周并在古代中国长期传承,也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C;材料无法体现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是宗法制及宗法观念,故D错误。【补偿训练】(2019郑州高一检测)有史学家认为:“西周社会与商朝一样,仍是由贵族、平民、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与商代不同的是,西周贵族内部有更细的等级划分,等级的色彩尤其明显。”对这种

4、现象的原因合理的解释是()A.分封制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B.宗法制进一步细化了西周贵族等级C.世袭制造成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神化了西周王权【解析】选B。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而不是强调周王的天下共主地位,故A错误;据材料“西周贵族内部有更细的等级划分,等级的色彩尤其明显”结合所学知识,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划分等级,故B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突出西周等级色彩,而不是强调世袭制对政权的把持,故C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而未涉及与神权的结合,故D错误。3.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

5、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A.加强了君主专制B.拓展了中国疆域C.实现了国家统一D.推动了官僚政治【解析】选D。“春秋后期”没有确立“君主专制”,故A错误;“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并没有使疆域得到空前的扩大,故B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是分裂的时期,故C错误;“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可知,在郡县制下,官员由国家统一安排,并从春秋至秦汉,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故D正确。【补偿训练】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

6、,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秦朝的官员不是世袭的而是任免的,这是官僚政治的表现,故选C。“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说明社会秩序并不稳定,A排除;材料只是强调如果失职将被免职而非失职现象十分严重,B排除;地方官员不仅仅是负责维护社会稳定,还有其他的职责,D排除。4.(2020九师联盟高一检测)史载,太宗时,中书省的主要职掌是起草诏书、发号施令和参谋决策,决定大政方针。门下省的主要职责则是审核下行的诏敕,审批百司奏抄,处理日常庶政。一般政务由尚书各司商量决定后,上

7、报到门下省。小事门下省审查通过后报皇帝“上闻”,大事则奏报皇帝批准。由此可见,唐太宗时()A.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B.行政效率明显提高C.确立了分层决策的机制D.君主专制受到制约【解析】选C。据材料中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职掌可以看出,唐太宗把国家的决策和政务的决定分层管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即确立了分层决策的机制,故选C;材料信息虽体现了三省分工明确,但它们“相互制约”说法错误,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中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君主专制,故D错误。【补偿训练】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

8、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解析】选D。唐朝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相互分工、相互制约,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故选D;“宰相一致原则”需要时间,不会提高行政效率,A排除;真正的决策权在皇帝手里,B排除;“宰相一致原则”是针对宰相实行的,并非针对皇权,C排除。5.清代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以军机处的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文件均应以“军机大臣奉上谕军机大臣寄信”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A.实际上是清代宰相府B.办事流程严谨且保密C.仅是皇帝的辅政机构D.位卑职低但权力较

9、大【解析】选C。由材料中“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以军机处的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奉上谕”可知军机处只是贯彻皇帝意图的御前机要处,是皇帝的辅政机构,A、D错误,故选C;B材料无法体现。【补偿训练】明朝万历皇帝时期,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这表明()A.君主权力受到一些约束B.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解析】选A。根据题干,万历皇帝在朝会上遭遇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的争辩,有时甚至无端谩骂,在此情况下万历皇帝被迫长期不上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辅臣举足

10、轻重,虽无丞相之名,但近丞相之实。皇帝无法离开内阁,但同时也担心内阁权力扩张。君主专制制度受到一些约束符合题意,故A正确。6.(2020荆州高一检测)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A.法庭判决仅凭情感而非依据证据B.民主法庭制度已经名存实亡C.职业律师开始出现于法庭中D.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解析】选D。材料记载的是古代雅典法庭的审判中,陪审法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审判案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

11、性,故选D;A、B表述太过于绝对,C在材料中未体现。7.(2020武汉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是照搬罗马法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而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则是以罗马法学说汇纂为蓝本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亲属法、继承法;法、德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意大利、丹麦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加以仿效。这充分表明,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基础B.为欧洲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可知,法国和德国的民法体系借鉴的是罗马法,而瑞士、意大利、丹麦等众多国家又直接或间接仿效法国和德国的

12、民法体系。由此可知,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基础,故A正确。【补偿训练】“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材料说明罗马法()A.强调维护自由平等B.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C.利于维系社会稳定D.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解析】选C。从材料中“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可以看出罗马法对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重要的作用,故选C。材料中明确说这是希腊的特点,排除A;B材料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8.(2020安顺高一检测)一位学者认为,光荣革命实际上意味着英国政府有

13、了永久的“专制权”。它“在1688年之前只能间或动用,但此后却可以一直享有”这份权力。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的英国()A.君主已经统而不治B.实质是资产阶级专制C.权力中心转移到议会D.民主只是寡头的政治【解析】选C。“光荣革命实际上意味着英国政府有了永久的专制权”是指此后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英国的权力中心转移到了议会,故选C。当时国王还掌握较大的行政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政治的本质,排除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深化点拨】“光荣革命”不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而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但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较大的权

14、力,随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9.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解析】选D。内阁成员是因为腐败而被迫辞职,与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无关,A错误;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秉持相同的阶级立场,B错误;当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并非权力的中心,C错误;据材料“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当时美国民主党利用控制的众议院

15、制衡共和党,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故选D。【拓展延伸】正确认识美国两党制(1)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形成。(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3)实质: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4)影响:两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10.(2020白银高一检测)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一样,拥有召集和宣布国家代议机关开会、延会和闭会的权力,且拥有控制和解散议会的权力。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德意志帝国民主政治徒有其表B.法、德两国元首权力相当C.法国1875年宪法带

16、有妥协痕迹D.法、德两国政制同形同质【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法国总统权力较大,可以干预立法权,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共和制不够彻底,带有妥协痕迹,故答案为C。【补偿训练】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C.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D.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解析】选B。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均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故选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未体现出民主共和的精神,A排除;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未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C排除;美国1787年宪法未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 D排除。11.茅海

17、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战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张柔夷顺夷;刘韵珂主张“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张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推卸战败责任B.谋求制敌之道C.缺乏理性反思D.改进外交策略【解析】选C。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失败的根源在于中国是闭关锁国的国家,不明白近代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缺乏理性反思,故C正确;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并未理性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并非推卸战败责任;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并未理性反思鸦片战争失败

18、的原因,并未谋求制敌之道;D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并未理性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并未改进外交策略。12.有人参观了位于南京的太平天国东王府感叹道:“太平天国幸好失败了,不然洪秀全又是一个朱元璋。”此人的观点()A.否认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B.客观地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具有主观臆断性D.站在地主阶级立场说话【解析】选B。洪秀全、朱元璋都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后者是大明王朝的皇帝,如果太平天国不失败洪秀全也会成为封建君主,而实行君主专制,仍然会阻碍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而这一切都是由于洪秀全所代表的阶级性质即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故选B。13.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记载,“平定时不惟

19、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此材料表明()A.自由通商B.奖励科技C.兴办学馆D.开办工业【解析】选A。根据材料“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表明太平天国主张中外自由通商往来,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奖励科技、兴办学馆、开办工业,排除B、C、D。【补偿训练】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据此判断该条约()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沙市”“重庆府”“苏州府

20、”“杭州府”可知这是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该条约签订之后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D。义和团运动爆发是民教冲突,不是马关条约,排除A;B是辛丑条约的影响,C中的“开始”表述错误,排除。14.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继续保持在华特权和地位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惩罚反帝官民以瓜分中国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解析】选A。“惩办参与者”“防止重演”等体现列强当时

21、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继续保持在华特权和地位,故A正确。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职、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规定()A.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B.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C.体现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解析】选B。由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置可否”可知约法对部分权责划分不明晰,故A错误;由材料“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职、违法行为进行弹劾”“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

22、会的权力未置可否”可知对总统权力的限制,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故B正确;材料仅仅强调议会对总统权力的制约,故C错误;材料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而非意义,故D错误。16.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这说明巴黎公社()A.标志着无产阶级首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B.是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解析】选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故选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19世纪三

23、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A错误;巴黎公社革命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B错误;D说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排除D。17.列宁指出:“(十月革命)是沙皇制度的后果,是俄国资产阶级的软弱,而不是我们的意志,也不是因为我们要这样做,而是形势要求这样做。”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沙皇专制直接导致革命发生B.资产阶级放弃革命的领导权C.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D.无产阶级尚未做好革命准备【解析】选C。“不是因为我们要这样做,而是形势要求这样做”说明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故选C。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俄国革命爆发,A错误;资产阶级是二月革命领导者,B错误;十月革命无产阶级一直参与,D错误。18.“国共两党,一

24、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选A。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中国共产党重视组织群众运动,忽视革命领导权和建立武装,是大革命的失败原因之一,故选A,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9.1931年10月5 日刊登在申报上的美丽牌香烟广告,分别有以下文字,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有美皆备,无丽不臻”“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外辱日亟”并配有香烟的图案和东北地图,这表明()A.列强经济侵略的重心在东北地区B.民众

25、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满怀信心C.中国民族卷烟业的发展异常艰难D.商品销售中蕴含抗日救国的思想【解析】选D。1931年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不是列强经济侵略重心在东北,故A错误;“外辱日亟”等体现了商人对国家形势的担忧,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香烟广告,没有体现民族卷烟业的发展异常艰难,故C错误;从材料中香烟广告的内容,可知体现了商人的爱国情感,故D正确。20.(2020惠州高一检测)1948年1月,毛泽东致电叶剑英时提出:“对一切可以争取的中间派,不管他们言论行动中包含多少动摇性及错误成分,我们应采取积极争取与合作的态度。”毛泽东的电报意在()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C.推动社会

26、主义三大改造D.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新民主主义”概念的理解,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本题材料阐述了中国革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联合具有革命性的民主中间派,故毛泽东意在走新民主主义路线。故选B。21.(2020牡丹江高一检测)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项基本原则B.求同存异、一国两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

27、论【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故意捣乱,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符合“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的内容;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时,提出了“一国两制”,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促进了祖国的统一,符合“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的内容,所以答案选B。22.(2020合肥高一检测)西方学者评价道:美军与苏军“在易北河的会师”,意味着传统欧洲在国际中心舞台的“隐退消失”。为防止传统欧洲“隐退消失”,战后西欧的联合自强活动是()A.发表“铁幕”演说B.参与欧洲经济援助计划C.加入“北约”组织D.建立了欧洲煤

28、钢共同体【解析】选D。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战后西欧的联合自强的活动,故选D。发表“铁幕”演说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属于联合自强活动, A排除;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是美国的,不是联合自强活动, B排除;加入“北约”组织是受美国的控制,不是联合自强活动,C排除。23.1973年9月,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经济宣言单列出“发展中世界的经济情况”条款,并指出“各国人民要有从一切形式的外国统治下解放自己、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推动国际社会详细制定各项旨在建立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这表明不结盟运动已认识到()A.发展中国家联合政治斗争的力量B.民族独立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意义C.

29、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D.国际经济秩序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经济宣言单列出发展中世界的经济情况条款”“推动国际社会详细制定各项旨在建立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可知,不结盟运动已开始了对世界经济形势的评估工作,并已要求改变现存国际经济秩序,为积极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故D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联合政治斗争的力量,故A错误;根据材料“发展中世界的经济情况”“推动国际社会详细制定各项旨在建立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问题,不是民族独立的问题,故B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国

30、际经济新秩序对不结盟运动的重要性,没有体现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问题,故C错误。 【补偿训练】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身人面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所产生的深远影响()A.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共识B.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局面C.为亚非国家后来合作奠定基础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解析】选C。据材料“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身人面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可知与万隆会议有关,万隆会议形成的万隆精神为亚

31、非国家后来合作奠定了基础,故选C。A说法绝对,排除;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格局瓦解,排除B;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排除D。24.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讲道:“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解析】选C。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与20世纪60年代大批非洲国家独立,加入联合国,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关,故C正确。

32、25.20世纪末,欧洲发生了两个极富象征性的事件:一边的联盟正在筹备建立,而另一边的联盟却悄然而散。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欧洲正处于两极格局的夹缝之中B.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凸显C.说明了经济全球化趋势遭受沉重打击D.体现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解析】选B。“一边的联盟正在筹备建立”指的是欧盟筹备建立,“另一边的联盟却悄然而散”指的是东欧与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这意味着两极格局走向解体,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故选B。A中的欧洲是处于两极格局之内,而不是夹缝中,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政治的多极化,而不是经济全球化,更谈不上遭受打击,排除C;D与题干中的信息无关,也不符合

33、史实,排除D。【补偿训练】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A.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解析】选C。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凡尔赛体系建立,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故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故选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未涉及两极格局的社会主义方面,A排除;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1914年无关,B排除;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应该突出工业革命,材料未涉及,D排除。【深化点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

34、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共50分)26.(2019宜春高一检测)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材料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

35、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桌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4分)(2)结合秦、隋唐的史实

36、,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4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4分)【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可知从权力和世袭角度分析变化即可。第(2)题第一问从秦代相权制约皇权角度说明即可。第二问隋唐从三省六部制的角度分析制约皇权因素。第(3)题结合材料“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桌会议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

37、中央”可见行省权力虽大,但集权于中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部分行省直接由中央管理。第(4)题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看出官僚政治的运转方式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材料二的信息折射出官僚政治一定程度制约皇权,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提高效率。答案:(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2)秦朝: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3)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作用: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巩固国家统一;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38、和抑制暴政。27.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二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

39、;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材料一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确立并通过自我发展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6分)(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什么原则?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8分)【解析】第(1)题“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就是近代英国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君主立宪制。这一制度的确立是通过“光荣革命”之后颁布权利法案来实现的,它的完善是逐步实现的,包括议会权力、责任制内阁和议会改革等内容。第(2)题材料引自美国1787年宪法,

4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治体制在中央内部主要体现出三权分立,具体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司法、行政和立法权的分配问题,我们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一一概括。答案:(1)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形成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2)原则:分权与制衡。实践:立法权: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28.(2019鹰潭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

41、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材料二“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材料三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1949年

42、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为此美国在欧洲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2)据材料二指出“冷战”留下的“伤痕遗产”有哪些?为消除这些“伤痕”,你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0分)【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

43、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可以看出杜鲁门认为世界已经划分为两部分,而且他对共产主义充满敌意。因此美国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建立。第(2)题“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可以得出“伤痕遗产”包括地区冲突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留存。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主要围绕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来谈,结合联合国以及中国的外交原则来回答。第(3)题从护照中前往国家的变化以及文字形式的发展可以看出,在新中

44、国建立初期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因此最开始只有俄语;之后发展为与西方国家的建交,因此文字上也出现变化。新时期的外交广泛,因此不再注明适用范围。答案:(1)观点:世界分为两个对立阵营,遏制共产主义。措施:提出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2)“伤痕遗产”:地区冲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留存。措施:充分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与地区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大力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示例:从护照上的文字看,20世纪50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20世纪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20世纪80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