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115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检测(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道:“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价值C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D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对题干信息的解读,“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体现出作者不反对中西文化调和,因此A、B、C错误,本题选D。2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

2、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解析:选D。郭嵩焘的观点是:西方国家在国家建设方面把政治制度建设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经济发展。所以,材料表明郭嵩焘强调的是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正确答案为D项。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切勿一看到题干中的“洋务派第一流人才”就错误地选择A项。3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D维新派没有认识

3、到变法的复杂性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维新派认为只要清帝下诏,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就能“庶政尽举,民心知戴”,这未免想得太简单了,可以看出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4梁启超在其新民说中提出了“新民”思想,他认为,要建设一个“新”的中国,必须先养成“新”的国民。“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梁启超发表新民说意在说明()A维新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B中国政治改革不宜操之过急,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C要革命,不要改良D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断的能力。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社会改良,

4、反对革命,希望通过提高民众素质,进行渐进的社会改良。5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解析:选C。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A项可排除;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由“民主”一词的频繁出现可排除D项。6“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

5、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能印证作者这一观点的是()A清帝退位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解析:选A。题干中作者的观点是说中国历史发展中缺乏妥协精神,总是采用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强调了妥协合作的重要性。清帝退位是武昌起义后南北议和的结果,反映了南方革命党人与北洋军阀袁世凯之间的妥协,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掀起的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属于暴力斗争,与题意不符,故B、C、D三项错误。7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下图是民国

6、初年出现的漫画亡清退位之现象。拍子上的文字是“袁”,蛛丝下面挂着的蜘蛛是“滚”。此幅漫画的寓意是()A颂扬袁世凯推翻清王朝的功劳B袁世凯促成了民主共和的实现C希望推翻袁世凯以实现真共和D鼓励袁世凯彻底推翻清朝统治解析:选C。该漫画体现不出颂扬袁世凯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结合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相关史实,可知袁世凯并没有促成民主共和的实现,故B项错误;根据漫画中拍子代表袁世凯,拍子下挂着形似“滚”字的蜘蛛,可知漫画表达了希望推翻袁世凯的愿望,故C项正确;该漫画体现不出鼓励袁世凯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8据不完全统计,大型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从1915年1月开设“法令”栏到1921年此栏结束,

7、其公布的各种法令数目如下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19201921合计数量150553451394022391北洋政府加紧立法的用意在于()应对当时蓬勃发展的南方革命形势应对内部不断升级的争权夺利斗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法制环境实现以法立国、以法治国AB C D解析:选A。结合史实可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方组织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反抗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故正确;结合史实可知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虽仍是北洋政府统治,但陷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故正确;结合史实可知北洋政府是军阀统治,带有封建性,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9作为临时国会的参议院,自1912年1月28日在南京成

8、立,中间经一次改选,至1913年4月8日在北京自行解散,在1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开会220次,议决230余案。这一系列会议()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是对议会政治的实践C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D核心议题是制定临时约法解析:选B。中华民国成立后,形式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临时参议院“在1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开会220次,议决230余案”,这体现了对议会政治的实践,故B项正确; 1911年12月,独立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故C项错误;1912年3月就已经颁布了临时约法,而题干的时间范围是持续到1913年4月,故D项错误。10鲁迅先生在自选集自序中意味深长地说:“见过辛亥革命

9、,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表明鲁迅先生()A对中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产生动摇B认为辛亥革命属于完全失败的政治运动C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复杂性D对于孙中山以往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怀疑解析:选D。鲁迅先生是一位革命者,不会对中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产生动摇,排除A项;从题干来看,鲁迅先生并没有否认辛亥革命,排除B项;同样,也没有表现出鲁迅先生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复杂性,排除C项;题干中提到了“怀疑”和“失望”,是指鲁迅先生是对孙中山以往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怀疑,仅仅单纯依靠会党和革命党人,而不广泛发动群众是不会取得革命胜利的,D项正确。二、非选

10、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李文忠公全书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筹办夷务始末请回答:(1)以上材料是清政府中哪一派别的主张?出现在什么时期?(4分)(2)材料一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6分)(3)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你的理由。

11、(4分)(4)材料二与材料三观点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6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时间和所代表阶级都是识记知识,关键是把握“中体西用”的目的、含义与评价。答案 (1)洋务派。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时期。(2)先购买,再仿造。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3)不正确。认识不到封建制度的落后。(4)都主张购买外国武器,认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自强的途径。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海滨洋界,会党纵横,甚者倡为革命之说,顾其所以煽惑人心者,则曰:政体专务压制,官皆民贼,吏尽贪人,民为鱼肉,无以聊生,故从之者众。今改行宪政,则世界所称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彼虽欲

12、造言,而无词可借,欲倡乱,而人不肯从,无事缉捕搜拿,自然冰消瓦解。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材料二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发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说:“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俟数年后,规模初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光绪朝东华录材料三光绪三十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康有为在中国维新报上发表“布告”说:“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中国近代史材料四(孙中山说)既知民

13、为邦本,则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地?此为自学理言之者也。满洲入据中国,使中国民族处于被征服之地位,国民之病,二百六十年如一日,故君主立宪在他国无甚深之恶感者,独或可安于一时,在中国则必不能行,此自历史事实而言之者也。总理全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6分)(2)依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对待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态度和目的。(8分)(3)依据材料四,回答孙中山反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理由。(6分)解析 (1)注意材料一中的“则世界所称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而无词可借,欲倡乱,而人不肯从”,材料二中的“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2)注意材料三中的“欢腾喜

14、蹈”“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3)需要结合材料四内容回答,逐一提取概括。答案 (1)载泽认为,改行宪政后,革命之说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因此为了消除革命,应当实行君主立宪;慈禧太后和光绪的谕旨则以维护封建专制为目的(大权统于朝廷)。(2)态度:康有为对清政府“预备立宪”表示拥护,大加赞扬。目的:民权实现,中国从此就不会亡国了。(3)理由:一是民主、平等就不需要君主;二是满洲贵族的反动统治遭到人民反对,中国不能实行君主立宪制;三是如保留君主,人人都想当皇帝,如实行民主,这种争当皇帝的内乱就不可能存在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

15、识,而于风俗习惯尤(犹)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材料二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及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材料三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调查问题调查结

16、果1.下列各种方法,你认为哪种可以救国?(军阀宰割、外国共管、国民革命)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割10票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俄国497票,美国107票3.你心目中的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述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3分)(3)概述材料三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在审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应分别结合三则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概括。解题时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有效信息的全面性,二是要注意准确性。另外,第三问中“原因”还应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结合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进行分析。答案 (1)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2)认识到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3)主流民意:认识到国民革命是最重要的救国方案;俄国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列宁和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原因:南方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军阀的反动统治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