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乡村聚落的特点,理解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2. 了解城市聚落的特点及起源,掌握不同阶段城市发展的特点,不同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特点及原因。3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自己所居住的聚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使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好。【重点难点】1. 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2. 归纳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3. 了解世界、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知识链接】一、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乡村聚落的概念: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集地。2类型(1)_:中心集镇、一般集镇。(2)_:_、自然村。3特点(1)规模较_、功能简单。(2)居民多从
2、事农、林、牧、副、渔业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高,流动性小。4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_、水源、地形、土壤等。(2)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_等。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1概念:是达到一定_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2特点(1)高度的_。(2)是一个开放的系统。3城市等级划分依据:_与经济发展状况。4形成过程:相对稳定的聚落_手工业和商业聚集区城市。三、世界城市的发展1公元前3000公元前15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和_,分别诞生了早期的城市。2公元前1000年以后: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规模较大、_清晰的城市。3
3、封建社会:世界城市的发展比较缓慢。4工业革命以来:_迅速增多,_空前增长,_规模迅速扩大。四、中国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特点(1)受_环境影响大。(2)地域发展不平衡。(3)主要沿重要_分布。(4)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_色彩。2近代社会:城市呈畸形发展(1)沿海、沿江地区迅速发展。(2)广大内地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3)设有租界的城市形态布局,功能结构带有强烈的_色彩。3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城市普遍发展(1)一方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小城镇迅速发展,城镇数目增加,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学习过程】一、影响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乡村聚落的区位区位优势条件水
4、源、地形河、湖、泉附近的向阳高地或台地有足够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防范洪涝灾害的侵袭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原始采集、渔猎时期,分布在山林、河湖、海滨等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条件良好,成为天然的“食物仓库”地形、土壤、水源农耕社会,选择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的平原地区适宜农耕,可获得足够的食物2.社会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也会对乡村聚落的分布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许多乡村聚落;一些大型水库工程的建设,使库区的乡村聚落向外迁移;传统的家族观念,导致我国农村形成许多同姓相聚的乡村聚落。【思维拓展】乡村聚落以自然景观为主,建筑物低矮,构造简单;城市聚落以人文景观为
5、主,建筑物高大密集,构造复杂。典例1读下面甲、乙两幅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甲、乙两图的乡村聚落,完成下面的分析过程。(2)华北平原的乡村聚落形态多如图_所示,而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江谷地的乡村聚落多如图_所示。(3)根据以上两题,分析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答案(1)甲:团状团耕作地区的中心或附近乙:带状带居民用水和交通便利且居住区离耕作区较近(2)甲乙(3)自然环境是乡村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基础。地形、水源、气温等因素,无不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人文环境中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分布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乡村聚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历
6、史条件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二、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地理环境特点形态成因分布平原规模大,人口多,房屋密集团状农耕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平原及湿润盆地内部丘陵狭长带状、串珠状地形比较平坦,水源充沛坡麓地区山区分散,规模小,具有流动性分散型便于生产、生活山间谷地和盆地干旱区规模小而集中点状、带状泉水和河流附近沙漠边缘绿洲湿润区规模小而分散分散型便于排灌,就近管理水稻种植区交通发达区狭长,沿交通线延伸带状便利的交通条件临近交通线商贸繁荣区规模较大团状商贸活动对人口的吸引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典例2下列四幅图是“村落的四种平面形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反映的村落分布在_(地
7、形),丁图反映的村落分布在_地区。(2)从自然条件考虑,早期比较容易形成城市的村落是_,其原因是_;_。(3)影响乙图村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其村落形态是_。(4)图中村落在未来最难形成城市的可能是_。(5)如果未来丁形成城市,则其形成城市的根本原因是_。答案(1)山地平原(2)丁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水源充足,有便利的灌溉和水运条件(3)交通条件带状(4)甲(5)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辨析及空间想象能力。首先从村落形态入手,甲、乙、丁三图村落大致都呈带状,丙图村落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其次,分析每图村落附近的地理环境的差异:甲图为山地,地形起伏较大,村落分布于
8、山谷及河流沿岸地形平坦处;乙图呈现出两条交通干道,可知交通对乙村有较大的影响,使其乡村聚落形态为带状,形成路村;丙图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丁图地形平坦且有河流流过,结合“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世界上的城市多分布在大江大河冲积平原上”等知识进一步作出判断。三、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差异指标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人口数量人口少、规模较小人口多、规模较大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密度人口密度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差异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相对发达功能差异功能单一,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景观差异以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人地关系相对简单,
9、自然环境改造不大以人造景观、人工生态环境为主,人地关系复杂,自然环境改造大其他差异社会生活单一社会生活丰富工作分工简单,协作性弱分工复杂,协作性强环境质量好环境污染严重【方法技巧】运用纲要信号法记忆城市的形成经济职能城市行政职能典例3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是()A乡村属于聚落,城市不属于聚落B乡村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没有多大影响,而城市对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分布有巨大的影响C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是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D乡村的区域差异不明显,城市的区域差异明显答案C解析一般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乡村和城市都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有重大影响;乡村和城市
10、都有区域差异,相比较而言,城市的区域差异要小一些。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发展与分布主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制约。如图: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以上几个是主要因素。不同的区位因素的作用也在变化,军事、宗教的影响减弱,交通、资源始终有巨大的影响,科技、旅游的影响在增强,政治因素的影响是不稳定的。2我国大城市的分布特点地区城市分布特点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东部地区大城市多,城市分布密集多平原、三角洲、丘陵,地势低平属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适于人类居住人口众多,分布密集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产值高,经济发
11、达中部地区大城市较多,分布较集中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较为平坦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较明显,降水适中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历史较早资源丰富经济水平较高陆上交通发达,是通往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枢纽地带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多山地、高原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西南地区地形崎岖,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位于我国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思维拓展】中国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这是由于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形,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而且气候温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集中,城市
12、也集中。城市集中促进了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发展。典例4读“我国百万人口以上部分城市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_部地区城市密度大。其自然地理条件是因为该地区_地形面积大,属于我国地势的第_级阶梯。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位于_纬度地带,_适度,_适中。_众多,水量较丰富,便于_和为城市提供_。(2)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自北向南依次有_、_、_、_、_、_、_等。(3)沿长江干流两岸,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自西向东依次是_、_、_、_。(4)没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省级行政区中,在西南三省一市一区中只有_,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省区中只有_
13、。答案(1)东平原三中低降水气温河流航运水源(2)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福州广州(3)重庆武汉南京上海(4)西藏海南省解析我国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位于第三级阶梯上,河流众多,降水丰富,气温适中,生产力水平较高,人口密度相对比较高,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多。在读图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沿海开放城市自北向南依次为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西南三省一市一区指: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直辖市和西藏自治区。【基础达标】读下图,完成12题。1在四幅图片中,属于聚落环境的是()A BC D2图片与图片相比,最基本的特征是()A密集 B以非
14、农业活动为主C高效率和高效益 D多功能3读下图,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许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状况。据此回答46题。4下列四组城市中,均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的是()A上海、纽约和伦敦 B巴黎、伦敦和北京C武汉、重庆和宜宾 D南京、武汉和成都5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人口的不断增加 B经济的不断增长C工业的不断集聚 D农业的不断增加6城市发展后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为()A第二产业向中心迅速集中B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C服务业和高科技产
15、业的地位明显下降D第一产业的地位显著提高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治城于此,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为南京最早古城。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游记南京中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材料2:“在新一轮的发展较量中,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角色不会变”,2008年4月11日,时任南京市市长的蒋宏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
16、语气坚定地说。今天的南京是副省级城市,江苏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长三角承东启西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1)对古南京城市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政治 B科技C商业 D交通(2)材料2中蒋宏坤市长为什么称南京市为区域中心?(3)结合南京城的发展,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图示城市的发展史?【拓展提升】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据此回答12题。1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是()城市数量多,乡村数量少城市以第一、二产业为主,乡村以第三产业
17、为主城市与乡村相比经济收益高城市具有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A BC D2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城市形成于()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D第四次社会大分工下图为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A纽约 B上海C鞍山 D巴西利亚4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c过程B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C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Dc过程的早期与农业经济关系密切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具有密集性、中心
18、性、开放性的特征。据此回答57题。 5下面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片住宅、众多厂房等高大建筑和密集道路组成的集合体B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是区域的中心C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聚居的场所,有商店、医院、学校等生活服务设施D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形成的农业人口聚居场所6城市的密集性主要表现在()A农业人口与非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B非农业人口与农业生产活动高度密集C农业文化与乡村建筑高度密集D人口、建筑和产业活动高度密集7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其作用主要表现在()A受周围的辐射带动B与周围区域没有任何交流C辐射带动周围的区域D只从外部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
19、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据此回答810题。8有关世界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多以经济职能为主B工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趋缓,逆城市化现象严重D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初9关于我国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正确表述是()我国城市发展历史久远,城市化水平较高我国古代城市的形态结构政治色彩浓厚近代城市畸形发展,租界内的城市形态布局、功能结构带有强烈的半殖民地色彩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A BC D10中国城市在发展过
20、程中()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普遍存在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差异大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滞后A BC D二、综合题1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甲、乙为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图(1)根据图中的乡村聚落形态,一般可以推测出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甲地区_;乙地区_。(2)根据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甲、乙两地区的乡村多分别出现在我国的_方和_方地区。(3)根据以上两题,我们可以归纳出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和形态与_极为密切。12根据材料及图,回答相关问题。通常人们把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从表面上看,城乡聚落都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但实际上还包括与居住直接相关
21、的其他生活、生产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下图A、B为城乡聚落景观对比图。(1)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类型(填序号)生产活动方式建筑等人文景观基础设施完善度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时间农业活动分散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早相对完善(2)结合上图,联系你身边的城市或乡村,推测聚落是怎样形成的。13(案例探究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以“祝福祖国、共享全运”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于2009年8月16日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了点火起跑仪式,点火仪式后十一运圣火在北京进行了首站传递,并依次在全国省会城市和
2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进行了传递(如下图),于9月19日传递至山东后依次在山东省内17地市传递。材料2:据历史记载,约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建立周朝大封诸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周武王封功臣于燕和蓟,这就是北京建城的开始。材料3:燕京城的城市区位。(1)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并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腾飞,说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说明古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3)说明古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学习反思】【参考答案】知识链接集镇村落中心村小光照传统文化 人口密集性人口规模大小集市黄河长江流域内部结构城市数目城市人口城市用地政治交通线政治半殖
23、民地基础达标1.D2.A 3. D 4.C5.B6.B7. (1)A(2)南京作为一个特大城市,不仅可以辐射带动周围的区域,还可与外界的城市和区域进行广泛的交流。(3)农耕业发展稳定聚落集市手工业、商业集聚区(经济功能)防护功能城城市。拓展提升1.D2.B 3.C4.D 5.B6.D7.C 8.B9.D10.B11. (1)较为开阔,地形完整,面积较大的平原地区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形或山区的河谷地形区(2)北南(3)周围自然环境12. (1)类型(填序号)生产活动方式建筑等人文景观基础设施完善度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时间A农业活动分散相对落后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早B非农业活动密集相对完善非农业人口为主
24、较大较晚(2)聚落的形成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乡村聚落是人类社会经过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形成的,即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人们开始定居后形成的;城市则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由于剩余产品出现,商人出现,出现了固定的交易场所集市,由集市慢慢演化而来的。13. (1)城市是区域的政治中心、科技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2)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3)位于几条古代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距海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