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一池三山”园林模式首创于汉朝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呈三角状布局,具有向心的空间感,以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命名,以模仿仙境;此后逐渐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这说明一池三山园林模式A. 形成的文化根源是佛教思想B. 反映了小农经济封闭性特征C. 凸显了古代科技实用性功能D. 体现出中央集权的理念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具有向心的空间感”可知,“一池三山”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符合皇家中央集权的理念要求,故D正确;“一池三山”中的三山以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
2、三座仙山而命名,并非受佛教思想影响,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封闭性特征”,排除B;“一池三山”的园林模式,无法体现“古代科技实用性功能”,排除C。2. 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A. 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D. 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孕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分析可知,批评的对象是皇帝,所以应是谏议制度,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故答案
3、为A项。B项,结合所学知识,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听命于中央,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并不能说明君臣关系趋向平等,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谏议制度与官员升迁无关,排除。3. 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观点意在说明A. 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B. 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 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D. 西方列强对
4、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等信息来看,英国人发动侵华战争的目标早已确定,说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顽强抵抗”,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内部因素,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英国打开中国国门主要是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排除C项。【点睛】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由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决定的。4. 孙中山认为:“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
5、为避免这种情况在中国发生,孙中山提出策略是A. 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B. 建立民主立宪政体C. 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D. 核定地价平均地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下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因此他还提出了民生主义的主张,并希望能够“毕其功于役”,D正确;A体现的是民族主义,排除;孙中山主张建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B排除;C是新三民主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故选D。5. 陈毅在读某一著作后写道:“这是一百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上及社会实践问题上其中新旧争论的最正确的解决,这是一本马列主义的新创获的著作,也是一本马列主义的古典著作。这是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华民族理论
6、战线上的光荣代表。”该著作最有可能是A. 共产党宣言B. 我马克思主义观C.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D. 新民主主义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是一本马列主义的新创获的著作”“这是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华民族理论战线上的光荣代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革命前途问题。因此这一著作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对马列主义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华民族理论战线上的光荣代表,D正确;共
7、产党宣言并不是直接论证中国革命的著作,排除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于1919年,当时中共尚未建立,排除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讨论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农民问题,与题干中的地位评价不符,排除C。6. 1944年春,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剿共指南中指出,“由于皇军历次剿共作战的结果,将中共军政领导机关驱赶到很远的山间僻壤,使其独立抗战活动显著下降。但纵观占领区内的全盘治安形势,难以说治安提高了,相反,却出现了恶化而又复杂化的趋势”,由此可推知A. 中共的抗日处境日益恶化B. 敌后战场拥有了一定群众基础C. 国民党此时正在积极抗日D. 日军在中国战场即将彻底败退【答案】B【解析】【详解】虽然日军将中共
8、军政领导机关驱赶到山间僻壤,但日占区的治安形势并没有好转,说明中共抗战活动依然活跃,由此可知这是因为中共获得了群众的支持,坚持抗战,故选B;对于日军来说“出现了恶化而又复杂化的趋势”是因为中共抗战活动的活跃,这说明中共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抗日处境并没有恶化,排除A;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国民党的抗日活动,排除C;“即将彻底败退”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7. 从1980年起,我国逐步在国企中开展利改税的试点工作。到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有企业共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其中,企业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改税取得了初步成功。这A. 表明企业获得了独立
9、经营权B. 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支持C. 表明所有制发生根本性变革D. 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D【解析】利改税主要涉及分配问题,并未涉及企业经营权独立的问题,故A错误;国企改革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并非农村改革,虽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但农村改革并不能直接为国企利改税的成功提供支撑,故B错误;将国企上缴利润改为所得税并未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因此利改税并非所有制改革的尝试,故C错误;利改税是将国有企业财政缴款中的利润改为所得税的方式缴纳给国家,是国家参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一种改革,它将所得税引入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领域,是对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
10、于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D正确。8. 某学者认为:他们宣布摒弃教会与圣经的统治权,却暴露了自己对自然与理性之权威的迷信,他们砸毁了天堂却期盼一个完美人类未来。“他们”是A.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B. 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 进化理论的倡导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这一群体反对教会的权威,崇尚理性,希望构建一个完美的人类未来,这是启蒙思想家,C正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并未“砸毁天堂”,也未树立理性这一权威,排除A、B;进化论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9. 西方文化史认为“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
11、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据此判断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在于A. 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B. 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C. 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D. 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答案】D【解析】【详解】“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这说明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启发了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故D正确;材料信息不是强调牛顿力学完成了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故
12、A错误;启蒙思想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故B错误;材料信息不是说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故C错误。10. 20世纪初,美国大法官频繁受理契约自由和产权的案子,来保护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30年代中期,最高法院对罗斯福新政立法表现出前后判若两人的立场变化。这反映了美国A. 社会环境影响司法判决B. 司法程序存在严重缺陷C. 立法与行政的权力制衡D. 民主政治逐步发展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20世纪初,美国大法官保护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30年代中期,“最高法院对罗斯福新政立法表现出前后判若两人的立场变化”,即大危机时期美国司法支持国家干预经济,说明社会环境影响司法判,故选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13、,排除;大法官、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与立法与行政的权力制衡无关,排除C;材料反映美国司法对国家干预经济的判决,无法体现民主政治发展,排除D。11.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该主张A. 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B. 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C. 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重视D. 反对极权,推崇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
14、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体现的是哈耶克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强调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胀状态,为摆脱经济困境,西方国家纷纷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福利国家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A选项排除;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材料反对对经济的干预,B选项排除;材料反对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政治形态无关,D选项排除。12. 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1970年比1950年下降了4%,而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价格在同期上涨了44%。这种现象A. 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滞胀”B. 根源于两极格局和美苏争霸的形成
15、C.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开始形成D. 体现政治多极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1970年比1950年下降了4%,而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价格在同期上涨了44%”,这种不等价交换使发展中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世界产油国针对这种现象自发联合起来,抬升油价,导致了石油危机,从而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滞胀”,故A正确;这种现象根源于国际经济旧秩序,故B错误;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故C错误;材料主旨无法体现政治多极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
16、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
17、由赤字转为盈余。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现。(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答案】(1)原因:战争的推动;经济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指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战后重建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表现: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2)背景:70年代英国经济处于颓势,凯恩斯主义失灵,
18、通货膨胀严重(回答“经济滞胀”亦可);政局不稳,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措施:出售部分国营企业;鼓励自由竞争;减少福利开支。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解析】【详解】(1)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主要有战争的推动;经济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指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战后重建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主要有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2)背景:根据材料“ 20世纪70年
19、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和所学知识可知,70年代英国经济处于颓势,凯恩斯主义失灵,通货膨胀严重(回答“经济滞胀”亦可);政局不稳,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主要有出售部分国营企业;鼓励自由竞争;减少福利开支。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自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起始,伴随着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以及资本的全球性扩张,世界便开始了主动或被迫的一体化进程。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局,也催生了
20、波澜壮阔的变革。摘编自李喜所中国近代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全球视野下近代中国的危局与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选择中国近代史晚清时期(18401912年)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段所发生的史事,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评分说明:论题,阐述。解读一等主题明确;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主题;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二等主题较明确;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三等主题不明确;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主题;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示例: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冲击下的近代中国发生了社会剧变。工业革命后西方资
21、本主义迅速发展,为开拓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西方列强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英法等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外来压力和内部抗争的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剧变。政治上,丧失主权和领土完整,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展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近代化起步;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等近代企业先后产生。外交上,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宗藩体制逐渐瓦解,中国外交开始走向近代化。思想上,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日常生活上,西餐和西式住宅在沿海城
22、市出现。【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冲击下的近代中国发生了社会剧变,解题时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信息,获取关键内容“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起始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局,也催生了波澜壮闻的变革”;其次,依据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即围绕主题“全球视野下近代中国的危局与变革”,结合工业革命与近代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概括归纳出观点为“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冲击下的近代中国发生了社会剧变”;再次,结合工业革命与近代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主题阐述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考虑)即可;总之,阐述过程中要求史论结合、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等,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15. 材料 抗
23、战前的中国乡村,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与世俗的政治权力相结合,构成了乡村社会的基本政治秩序,1941年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或农教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绅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到1942年,敌后根据地开始建立“抗日人民代表会议的市乡民主制度”,在淮北的7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458人中,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民17人,其他39人。由此,集“
24、官授权力、地主士绅、家长”于一体的传统乡村权威被取代。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1)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根据地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治理调整的意义。【答案】(1)特点: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领导作用;各人民团体成为乡村力量重要形式;政权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抗日救国为中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2)意义:瓦解了传统的乡村宗法秩序;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为基层社会治理积累了经验。【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出中国
25、共产党发挥了领导作用;根据“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或农教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得出各人民团体成为乡村力量的重要形式;根据“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得出政权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根据“抗日人民代表会议的市乡民主制度”得出以抗日救国为中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2)意义:根据“集官授权力、地主士绅、家长于一体的传统乡村权威被取代”得出瓦解了传统的乡村宗法秩序;根据“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得出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根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出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巩固了
26、党的领导地位;还可从为基层社会治理积累了经验等角度分析总结。16. 材料 二战爆发后,美国担心德国会将矛头指向西半球,宣布将西半球建立中立区。为保证在中立区的海军力量,1940年国会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授权海军部建造1万架飞机用于新航母,48艘硬式飞艇用于“中立巡逻队”的反潜艇。到1941年,美国中立区扩大到大西洋彼岸的亚述尔岛、格陵兰岛和冰岛。1940年法国投降后,美国会高票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打造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舰队。为保证租借法案的顺利实施,在1941年5月德国击沉美国商船后,罗斯福正式下令海军保护从美国到冰岛的跨大西洋航道,并将英国、加拿大的商船纳入护航体系。1942年春,2
27、28艘装备有雷达系统和平面位置显示器的新型潜艇建成并投入使用。参战后的美国与德、日展开了激烈的海权争夺战。大战结束时,海军较参战时人数增长20倍,舰船增长60倍,飞行器增长24倍。据卞秀瑜二战期间美国世界海权霸主地位的确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快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海军快速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因:罗斯福新政增强了美国经济实力;美国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国会、总统重视海军发展;二战爆发,重视海军发展战略。(2)影响:打击了德日法西斯,有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强化了美国海上霸权,导致冷战格局形成。助长美国全球霸权政策,加剧国际局
28、势紧张【解析】【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二战爆发后,为保证在中立区的海军力量,1940年国会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得出二战爆发,重视海军发展战略,国会、总统重视海军发展;根据所学,还可从罗斯福新政增强了美国经济实力,美国科技实力雄厚等角度分析总结。(2)影响:根据“参战后的美国与德、日展开了激烈的海权争夺战”得出打击了德日法西斯,有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根据“大战结束时,海军较参战时人数增长20倍,舰船增长60倍,飞行器增长24倍”,可从强化美国海上霸权,助长美国全球霸权政策等分析影响。 17. 材料 陈宏谋作为雍正、乾隆时期的理学名臣,也是一名积极倡导“理学以经世”的经世学者。陈宏
29、谋所谓的经世是着眼于当下的,而非为后世立法,这从他多次强调士人要关,心“时事”,学者要“援古证今”“酌古宜今”的言论中即可看出。1745年,陈宏谋在陕西发布了著名的申饬官箴八则檄,针对当时官场的一些陋习进行了箴规,其后还陆续发布了一些整顿官场陋规的檄文。除了注重对官场陋习、士风的批评与治理外,重视社会教育和书籍的传播亦是其经世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所谓社会教育,并非一确切概念,或用陈宏谋自己的话说即“宣谕教化”。其教育的对象广泛,从童蒙到仕子,对平时人们所忽视女童、地位低下的胥吏,陈宏谋认为都是可以通过读书教育而改善的。摘编自由长海理学与救世陈宏谋经世思想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30、陈宏谋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宏谋思想的影响。【答案】(1)特点: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官场陋习;重视社会教育;重视女子的教育。(2)影响:传播了经世致用思想;有利于整顿官场的不良习气;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这从他多次强调士人要关心时事,学者要援古证今酌古宜今的言论”等信息得出强调经世致用;根据“陈宏谋在陕西发布了著名的申饬官箴八则檄,针对当时官场的一些陋习进行了箴规”得出反对官场陋习;根据“谓社会教育,并非一确切概念,或用陈宏谋自己的话说即宣谕教化。其教育的对象广泛,从童蒙到仕子,对平时人们所忽视的女童、地位低下的胥吏,陈宏谋认为都是可以通过读书教育而改善的”得出主张社会教育和重视女子的教育。(2)影响:根据“经世是着眼于当下的”得出影响了当时学术思想的发展,传播了经世致用思想;由材料“陆续发布了一些整顿官场陋规的檄文”得出整顿了一些官场的不良习气;由材料“重视社会教育和书籍的传播亦是其经世思想一个重要的内容”得出改善了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