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诗人将自己满腔的感情,对世界的哲理思考,化作一串串精致的文字,凝聚成一首首精美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短诗五首,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智慧吧!3 短诗五首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2.体会诗歌描写的意象和蕴含的哲思。3.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月夜沈尹默 CONTENTS 教学目录必备知识01初读课文02精读课文03课堂小结04走近作者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必备知识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虽然经过辛亥革命,推
2、翻了封建帝制,但仍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广大群众并没有真正觉醒。1918年元月,沈尹默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发表了三首诗(鸽子人力车夫月夜),发出了新一代知识青年的心声。创作背景必备知识朗读指导初读课文月 夜沈尹默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分析讨论精读课文1.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刺骨的霜风呼呼地迎面吹来,明亮的月光洒向大地。月光下,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2.请赏析“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分别写动态的“霜风”和静态的“
3、月光”。“霜风”本来常给人冷寂之感,诗中却用“呼呼的”修饰,让人感到一种生机;“月光”本来也常给人清冷之感,诗中却用“明明的”修饰,为夜晚的景色增添了一抹亮色。3.结合背景,说说“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的深刻意蕴?“顶高的树”反衬了“我”身形的渺小;“并排立着”写“我”与树并立的状态;“没有靠着”强调“我”不攀不附,表现了“我”的独立自主。简单两句,一个在严寒中卓然独立的“我”的形象跃然纸上,展现了“五四运动”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以及追求独立、自由的意识。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表达了诗人在冷冽的环境中不惧朔风、不畏寒霜、不愿倚仗高树,追求自由独立的情怀。课文主旨课堂小结课
4、堂小结写作特色语言简洁含蓄,内涵深刻丰富本诗的语言简洁、含蓄。四句诗只是简单地描绘画面,没有抒情与说教的内容,却鲜明地塑造了“我”在寒风中卓然独立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深刻丰富的内涵:以“我”的形象,表达了当时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独立自由的渴望。霜风吹月光照烘托凄冷的环境“我”高树并立而不靠着板书设计课堂小结月夜自我意识的觉醒,对独立自主的渴望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CONTENTS 教学目录必备知识01初读课文02精读课文03课堂小结04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其诗歌注重意境的创设和语言的锤炼,讲究节奏和音乐性,有较强的艺术感
5、染力。因雨巷一诗传诵一时,他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舒望草舒望诗稿灾难的岁月等。走近作者必备知识1942年,年仅31岁的萧红病逝于极度混乱的香港。好友的去世,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戴望舒因为宣传抗战被日本宪兵逮捕,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早已纷纷离开香港返回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1944年11月,诗人来到萧红墓前凭吊,作了这首悼亡诗。创作背景必备知识朗读指导初读课文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1944年11月20日分析讨
6、论精读课文1.品析“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这一句写诗人专程来萧红墓前凭吊,六小时的行程喻示一种“长度”(时间与空间上的),在这种“长度”里,包含着一种“重”,即寂寞给人带来的内心的沉郁和对生与死的沉重思考。“走”“六小时”“长途”从方式、时间、空间上突出两人友情之深挚。“寂寞”写出诗人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的心境无比孤寂、悲凉。2.“到你头边放一束山茶花”一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有什么表达效果?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表明诗人希望萧红仍然活着,幻想她是暂时安睡,蕴含着诗人对萧红早逝的痛惜。3.诗人在萧红墓前放红山茶有什么寓意?(1)“红山茶”暗含“萧红”之名。(2)茶花历来被赋予高
7、洁、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红山茶”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赞美和激赏。(3)红色的山茶,隐喻和赞扬逝者生命之灿烂。(4)红山茶映照了诗人心情的庄严和沉重。4.“我等待着,长夜漫漫”,“我”在等待什么?“长夜漫漫”有何深刻意蕴?“我等待”的是民族解放斗争取得胜利,体现了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感。“长夜漫漫”,喻指黑暗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人生长路漫漫之意。5.结尾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包含着诗人对萧红怎样的感情?伤悼萧红的不幸早逝;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不能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羡慕萧红已从现实中解脱,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6.请简要分析萧红墓畔口占中的对比手法体现在哪些方
8、面。“六小时寂寞的长途”表明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长度”,又包含着一种“重”,这与“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这一动作的短促与轻逸形成了对比。“我”与“你”也构成了对比:“我”“生”,“你”“死”;“我”“动”,“你”“静”;“我”“寂寞”,“你”如红山茶般热烈;“我”“等待”,“你”“卧听”;“我”痛苦地面临“长夜漫漫”,你悠闲地“卧听着海涛闲话”;“我”还要继续艰难地行走,“你”永远安详地长眠地下。本诗写诗人长途跋涉来到萧红墓前祭奠亡友的所行所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沉的哀思,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以及险境中的坚守等复杂情感。课文主旨课堂小结语言平实,言简义丰诗句采用口语,质朴且明快的语言,没有过多铺陈,没有华丽辞藻。叙述十分简洁,简单描述诗人去萧红墓前凭吊的事,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能让细腻而又深沉的感情从中自然地抒发出来。写作特色课堂小结萧红墓畔口占“我”“你”卧听海涛闲话对胜利的期盼深沉的哀思走长途六小时、寂寞放山茶意味深长等待着长夜漫漫板书设计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