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历史10月份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1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2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3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
2、内圣外王”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4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5“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6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哪些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
3、一定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墨子:“兼爱,非攻”韩非:严刑峻法,残酷镇压 孟子:“民为贵”A B C D7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一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论 B促进天人关系的体系形成C希望利用道德改造自然 D将人际关系的规范义理化8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
4、道、法、墨、儒9董仲舒认为,天具有意志、感情与道德,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下列言论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1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11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A“君权神授”思想 B“大一统”思想 C反
5、专制思想 D理学思想12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13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14.“天之生民非为君也,而天立君以为民也。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6、。”(董仲舒春秋繁露)以上言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君权来自于神权 以神权限制君权 民众有反抗暴政之权 君主必须以民为本A B C D15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家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家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 B C D16.下列有关宋代理学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质是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B南宋时期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D动摇了封建等级秩序的理论基础17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 B
7、经世致用 C万物本源 D抗衡佛老18古诗云:“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诗人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 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 D致良知19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C不同阶段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20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
8、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由此可见顾炎武()A批判理学家空谈义理,脱离现实 B指责理学家抛弃先秦时期孔孟之说C深刻地揭示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D认识到明清儒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21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22.“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新航路开辟
9、后的西学东渐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A B C D23“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明清进步思想彻底批判儒家文化 B明清进步思想主张实事求是C明清进步思想批判继承儒家文化 D明清进步思想反映平民需求24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的作者张帅伟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
10、变革作用有限A BC D2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顾炎武主张全面废除儒家思想26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关于民主政治的进步主张是()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B反对君主专制独裁C反对重农抑商D提出“博学于文,行已有耻”27葛荣晋在宋明理学与近代新学之间的桥梁明清实学中指出:“实学思潮是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是儒学发展到明清之际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文中的“实学思潮”()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
11、期的“民本”思想 深入批判了封建制度提出了“经世致用”主张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 B C D28下列观点分别出自荀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四个选项中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A黄宗羲荀子董仲舒朱熹B董仲舒 荀子 黄宗羲 朱熹C朱熹 董仲舒 荀子 黄宗羲D董仲舒 黄宗羲 荀子 朱熹29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A都与当时社
12、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30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31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32下列文学创作形式以适应市民阶层对文化的心理需求而产生的是A诗
13、经 B汉赋 C唐诗 D宋词33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名句分别属于:(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 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34亳州被誉为中华药都,享誉全国,下列“亳”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D35“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上述现象最早分别发生在A秦朝宋朝 B唐末明初 C唐末北宋D秦朝明初36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但是,1418世
14、纪,三大发明在中国却未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原因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强化自然经济的延续文化专制禁锢推行闭关政策A B C D37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千里莺题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A B C D38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
15、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 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统治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变39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淸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440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
16、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二 材料题(20分)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 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
17、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
18、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6分)(2) 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4分)(3) 据材料三,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6分)(4)据材料四,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4分)高二历史10月份月考试题答案1-5 BAABB 6-10 ADDBC 11-15 BDCBC 16-20 DCBAA21-25 CCCDD 26-30 BDBAC 31-35 CDCDC 36-40 DAADC材料题:(1)影响: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措施:政治上重用儒生;教育上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思想上重视。 (2)核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3)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工商皆本”(4) 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质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