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 教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884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 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 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 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 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沁园春长沙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词兴起于隋唐,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或“诗余”(如草堂诗余)等。词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就是词牌。有的还有标题。如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长沙”、“赤壁怀古”就是词的标题。词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乐词的主要内容,是词的作者写定的。词牌是词的形式,决定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世代沿习相传。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照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

2、令的字数在58字以内;59至90字,为中调;长调为91字以上。例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共46字,属于小令;蝶恋花共60字,则为中调;沁园春,114字,属长调,分为上下两片(阕),又称双调。该词上片(阕)13句,四平韵;下片(阕)12句,五平韵。上阕开头三句为“起句”,中间七句叫“铺叙”,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结”;下阕开头两句称“过变”或“换头”,下七句是“铺叙”,最后三句是“煞尾”。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3、。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 毛泽东先生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入粤。”学习这首词,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1从内容入手。这是一首词,词的写法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据此,我们可以从词的内容入手把握它的中心。词上片描绘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题。2从词眼入手。名家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乃至全篇游龙飞动、令人

4、心驰神往,便是所谓“诗眼”或“词眼”。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鉴赏诗歌,从篇“眼”入手,可以快捷地捕捉到诗(词)的中心。这首词的“眼”在那个“问”字,“问”什么?问“苍茫大地”,谁才应该是你真正的主人呢?为什么“问”呢?因为这“大地”雄伟壮丽,灿烂辉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面对无限江山,才高气盛的诗人自然地激起了对苍生、对国家、对民族前途的关怀和忧虑。“问”了以后要回答,于是引出下片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曾记否”一句巧妙地回答了这一问题。课文解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寒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流

5、水。湘江: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橘子洲:一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西面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眺望远处,深秋时节,山上层层叠叠的枫林经霜渐染,群山变成一片火红;湘江的水幽深清澈,无数的船只在激流中争相向前。漫江:满江。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鹰在广阔的天空里振翮翱翔;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弋,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蓬勃生长。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浅底:指清澈可见底的

6、水下。水经注湘水引湘中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望无边无际的宇宙,禁不住发问:这神州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兴衰荣枯?怅:chn,怅望。寥廓:lioku,形容宇宙的广阔。苍茫:旷远迷茫。主:主宰。沉浮:同“升沉”,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忆从前,我曾经携同许多的朋友来这里聚会、游览,度过了许许多多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峥嵘:本指山陡峭险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稠:多。)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那时候,同学们青春年少,风采才华

7、正当茂盛之时;一个个意气奔放,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qi,强劲。江山:代指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粪土:名词活用作动词,视如粪土。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击水:游泳。遏:阻止。)特色鉴赏1情景交融。诗人公木用“重在写景,景中

8、有情”和“重在抒情,情中见景”分别概况上下篇的艺术特色。上片,开篇便点出“独立”二字,这就是说,那一派山红江碧、鹰击鱼翔的寒秋景色,都是经过一个焦点而集中起来的,这个焦点便是独立在橘子洲头的诗人。其次,诗篇中所描绘的这一派色彩鲜明的秋景,并不是纵目所及,顺手涂抹,而是经过艺术的概括,所以才把这些特征性的景物,联成为一个生气活泼的有机体,意趣盎然,全无肃杀之气。最后,决不是为景而景;诗人从“万类霜天”中以力透纸背之笔揭示出“竞自由”的自然奥秘,并从而向之发出“谁主沉浮”的哲理性诘问,这是对宇宙,也是对社会的挑战,这就造成了不仅是美丽的,而更是深刻的诗的意境。至于下片,乃是“重在抒情,情中见景”,

9、情主景宾。不过,仍然存在着一个情与景的关系问题。既然是往事的追忆,自然是抒情,为什么还要见景呢?因为:第一,这追忆是由今游引起的,当年“携来百侣曾游”,正是同在眼前这一特定环境,眼前景物就不能不同当年往事联系起来。其次,今日“独立”,当年“携游”,时间变了,情况不同,指点江山,击水飞舟,正是往昔的具体景象。第三,有了这些具体景象,又通过这些具体景象,才得显现出当年的豪放气概和战斗精神,并从而反映了现实,又评价了生活。此所谓“融景入情,寄情于景”。2崇高美的典范。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词上片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

10、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们不只看到眼前岳麓山的枫林,而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仿佛看到神州大地晕染得一片嫣红;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雄鹰在万里的长空展翅高飞。俯瞰,“鱼翔浅底”,鱼儿在广阔的水底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

11、景画。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词下片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的折光。“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当年曾和同学、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视“万户侯”如粪土,字字闪耀着革命者崇高心灵的光芒。 “少年心事

12、当拿云。”(李贺致酒行)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 ”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有如战鼓,催人进发,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的崇高境界,感受到一代伟人的王者之气。问题探究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都面临同一个难点,那就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谁”指的是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风流人物”又是指谁?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总是含糊其辞。“谁主沉浮”,当然是“无产阶级”、“革

13、命青年”;谁是“风流人物”,当然也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对于当时一些文人指出的毛泽东的帝王思想,则讳莫如深,仿佛那是对毛泽东的诬蔑和侮辱。甚至毛泽东本人也有点欲说还羞的味道。他后来自己解释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是指:在北伐以前,军阀统治,中国的命运究竟由哪一个阶级做主?”至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58年作者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突破这个思想的禁区?在长沙雪两首词中,有没有表现毛泽东的王者气概呢?应当如

14、何评价毛泽东的这种气概呢?探究思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极具英雄气魄。毛泽东后来自己的解释,可以理解是自谦,也可以理解是有点刻意掩饰。其实,诗言志,诗所言之志是不必掩饰的。指点江山,问鼎苍茫,正是领袖情结,王者气概,没必要欲说还羞。沁园春雪,1945年11月在重庆发表,声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的蒋介石气急败坏。于是国民党右派攻击说,毛泽东有“帝王思想”。1958年的作者自注,大概是有意回应当初敌对阵营的抨击。国民党的攻击当然别有用心,但是看到那个“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天下沉浮”的有志青年,看着那个“望长城内外”点数古今风流人物的革命领袖,我们难道不能感受到“当今之世,欲平

15、治天下,舍我其谁!”的王者气概、领袖情结?这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重托,应当理直气壮,何必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呢。当然,如果说毛是想当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封建帝王,那就不只是是对毛诗也是对毛本人的歪曲了。训练提高1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廖廓(lio ku);苍茫;碧透;桔子州。百舸(g);沉浮;携带;竟自由。峥嵘;遒劲;遏()阻;岁月稠。惆怅(chng);挥斥;激扬;万户候。答:2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全、都)。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广阔的天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失意、不如意);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意志、气概)答:3从语序的角度看,下列词句与

16、散文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B携来百侣曾游。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答:4下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答:5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答:6在结构上,词的上、下阕要注意巧妙地过渡,过渡的诗句称为“过片”,“过片”具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沁园春长沙一词的过片是()怅寥廓,

17、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答:7根据提示,默写相关词句:上阕用一“看”字引出一幅绚丽的湘江秋景图。远看“山”,。近看“江”,。仰视,俯视总写。下阕用一“恰”字引出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赞美豪情的是。歌颂斗争的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的句子是。揭示这首词主旨的两个句子是,。词的“换头”是。8找出词的韵脚,据此说说沁园春这首词押韵的规则。答:9“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沁园春长沙中的一个名句。这个句子含意深刻,字面上是向大自然发问,实际上是向人类社会发问,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曾激发无数革命志士战魔斗妖、改

18、天换地的壮志豪情。这个句子在写法上也是一个突破、一个创新。我们知道,词有严格的体式,上片一个意义群,下片另一个意义群,譬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怀,是最常见的模式。但这首词 “怅寥廓”一句,把词从自然景物转入人事,把写景转为抒怀。它承上启下,从逻辑上讲,本该属于下片的开头,可是现在诗人却把它用为上片的结尾。这就是突破和创新。而这种突破创新不仅是容许的,而且还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为什么?你愿意作些探索研究吗?答:10选出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分析不正确的两项()同学们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热情奔放。大家经常聚在一起,或谈论国家大事,

19、或写出慷慨激昂、富有战斗性的文章,把反动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一概视为粪土。“茂”字写出了革命青年朝气蓬勃、富有远大理想、才华横溢之貌。“粪土”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蔑视敌人、敢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指点江山”是动宾结构,“激扬文字”就是激浊扬清的文章,是偏正结构。答:11请你找出沁园春长沙中的领字,具体说说它的作用。答:12下面词句中加点的字极富表现力,请你细细体会并写出自己的感受。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答:1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本词中争议最多的一句诗,为什么这么通俗的一句诗竟会出现这么大的分歧呢?答:14对比

20、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阕)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说说两者描写形象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答:解析与答案1解析:A“廖”应为“寥”。“州”应为“洲”。B“竟”应为“竞”。D“候”应为“侯”。答案:C。2解析:本题提醒我们注意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意气”一词要防止用今义释古义。答案:C。(参看“课文解读”)3解析: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差别。按照散文语句,A应写作“寒秋(

21、季节,我)独立(于)北去(之)湘江(之)橘子洲头。”B应写作“曾携百侣来游”。D应写作“浪遏飞舟(之时,我们)到中流击水”。答案:C。4解析:诗歌的节奏有朗读节奏和意义节奏之分,朗读诗歌按朗读节奏,理解诗句按意义节奏。一般情况下朗读节奏和意义节奏是一致的。“问苍茫大地”一句,“问”是本句领起的动词,在“问”之后应该停顿。答案:D。5解析:修辞的角度是个笼统的概念,还可再下分,从句式的角度,A、C、D是对偶,B是单句;从用字的角度,“江山”代国家,“万户侯”代军阀,“巫山云雨”代长江之水,而“银蛇”、“蜡象”比喻白雪覆盖下的群山和原野。答案:B或D6解析:过片要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过片位于下片

22、的开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个“游”字由独游过渡到众游,一个“忆”字巧妙地由昔游过渡到今游。A虽然也由写景过渡到抒情,但位于上片之末而不位于下片之始,所以不能称之为过片。答案:C。7解析:本题旨在提醒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通过记忆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答案:略。8.解析:所谓押韵,就是在诗句或词句的末尾要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押韵的字称韵脚。(参看“预习提示”)答案:韵脚依次是:头、流、由、浮;游、稠、遒、侯、舟。沁园春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五平韵。9解析:这是一道探索研究题,可结合第7题一同思考。答案: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讲,词在结构上之所以分上下两片,各成段

23、落,是因为上片的结束,正是阅读的一次歇肩换气。“怅寥廓”是个问句,下片是对问句的回答,问与答构成另一种意义上的两个段落,心理习惯允许问、答之间有那么一阵间隙、中歇,留为期待、思考的余地。一个人读到疑问句后,心理也会留出足够的地盘来容纳它的余韵。因此,把“怅寥廓”那个问句用在上片之末,不但无妨,而且天然地合于词的节律。另一方面,上片之末来一个问句,也有点儿像传统章回小说,作者写到惊险处,忽的闭嘴收场,卖个关子:“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以此吊起读者胃口,使人期待下文。词不是讲故事,不以情节取胜,似乎无须卖弄机关,但这不是一个一般的问题,这是一个最富鼓动性挑逗性、最能激发人们舍我其谁、气吞宇

24、宙的英雄主义气概的问题,因此,读到这里,我们禁不住要弄个明白:“谁呀,谁主沉浮呀?”以此造成强烈的悬念。10解析:A忽视了时代背景,“国民党反动派”有误。根据对偶句的特征,激扬文字当是动宾结构,应理解为“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答案:AD。11解析:领字,又叫一字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它只有一个字,常冠于一句或数句之上而又不断开,诵读时只作语音上的小小停顿,它主要由副词和动词充当。“一字逗”以下的几句要一气贯通,形成一个整体。答案:“看”和“恰”是领字。“看”字领起了上阕七句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的描写。“恰”字领起下阕七句对往昔充满革命激情的学习、斗争生活的回忆。(注:有些资料把“忆”看作是领

25、字,不确。)12解析:诗词特别注意炼字,诗词的意境主要是通过那些富表理力的词语来表现,因此,鉴赏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赏析这些词语的丰富的表现力。答案:这首词的语言,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鲜红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

26、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地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13.析:在“课文解读”中,我们指出对这句诗有三种不同的解释,本题旨在启示我们,钻研学问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探究其所以然。答案:这个问题涉及到诗词的语句和散文的语句的区别。如果把这句诗按照一般顺序句理解:“(我们)到中流击水,(激起的)浪(能)遏飞舟”,就成了臧克家的解释。如果把它看作一个倒装句:“(在)浪遏飞舟(之时),(我们)到中流击水”,这就是诗人自己的解释。向明先生又为什么会认为它是活用了“中流击楫”的典故呢?我们认为他是从词的整体来考虑

27、的。从局部看,词中的“击水”不在船上,释为“中流击楫”就很牵强;但从整体看,从“百舸争流”、“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来看,也是有道理的。照这个典故来理解,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诗人乘风破浪,立誓复兴的壮志豪情。14解析:这是一道写作方法或艺术手法鉴赏题,答题时要紧密结合语言实际进行分析,切忌用一些不着边际,隔靴搔痒,答非所问的套话来搪塞。答案:第一两者人与景的关系不同。长沙开篇首先点出“独立寒秋”,词中描写的是诗人所见之景,而诗人豪迈之情融入所见之景中,它的手法是情中景。秋思开篇只见景不见人,人隐于景的背后,直至最后才点出“断肠人”,用景来衬托人物之情,它的手法是景中情。第二选景不同。长沙“万山”“层林”“长空”“百舸”“万类” 写的是群景、大景,“红遍”“尽染”“碧透”写的是鲜艳之景,用以表现诗人豪迈亢奋之情。秋思则相反,“藤”“树”“鸦”“桥”“人家”“道”“马”写的都是个景、小景,而“枯”“老”“昏”“小”“古”“瘦”写的是衰败之情,表现诗人颓丧孤苦之情。第三遣词造句不同。长沙全用两两相对的四字短语,读来铿锵有力,秋思全用双音节的名词,读来顿挫忧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