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崩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 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一)揭题导入。1你们看过西游记这部小说或电影吗?里面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2你对孙悟空有哪些了解?3你知道孙悟空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
2、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二)检查预习。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围绕这件事情,作者讲述了哪几个部分?(石猴诞生独闯水帘洞带领群猴入洞)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解决字词)二、合作交流1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不理解,集体交流解决。交流理解“名曰、拱伏无违、力倦神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句子: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2.交流讨论。(1)石猴是从哪来的?想象一下石猴出世时的情景。(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后用自己的话概括。)(2)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课文第二至第
3、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贯穿始终的关键语句要引导学生找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过程作准备。)小结过渡:我们了解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三、品读体验(一)品读课文,感悟“悟空”形象。1. 明白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你对这个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悟空的认识,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等)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3.交流,指导朗读。(1)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4、;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A.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B.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C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对联,排比,精炼),读出活力。(2)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A.读到这里,联系你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孙悟空,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B.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C.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
5、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A.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B.感情朗读这段话,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二)总结提升,整体感悟猴王形象。1课文记叙的只是孙悟空的出生,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吗?(学生讲述知道的西游记的故事。)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
6、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学生跟着唱,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猴王的风采!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四、巩固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猴
7、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课外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得故事最精彩。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