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第1课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练案1一、素养达标1(2020泰安)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B)A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解析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说明大多数墓葬中没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由此可证明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B项符合题意;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只能证明早期农业的出现,
2、排除A项;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只能证明当时的城市建造技术,排除C项;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只能证明历史的悠久,排除D项。2神话传说及民族学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考古学家夏鼐发表的碳十四测定年代和中国考古学把中国远古文明分为七个区域。据此可知(C)A神话传说完全符合真实的历史B历史研究必须依赖考古发掘C中国文化的起源具有多元特点D中国文化华夷之辨根深蒂固解析神话传说及民族学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而夏鼐研究认为中国远古文明分为七个区域,由此可知,两项研究结论都认为中国文化起源具有多元性,C项正确;
3、A项表述绝对,排除;考古发掘有利于历史研究,但是并非所有的历史研究必须依赖考古发掘,B项排除;D项与题无关,排除。3(2020枣庄)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D)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解析制造和利用生产工具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原始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这个演进过程的决定力量,故选D项;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项;人工取火的发明有助于推动人类的演进,但是不构成主要因素,排除B项;饲养水平的提高和从采集到种植
4、无关,排除C项。4下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可以佐证他们生活在(B)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朝代 D铁器时代解析从图中的“石斧”“骨耜”可以看出是磨制的工具,因此可以推断处于新石器时代。故答案选B项。5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B)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分布广泛,多元一体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解
5、析材料“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文明中心共存的特点,故B项正确。6(2020辽宁本溪)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B)A禹建都阳城B盘庚迁都安阳C发生“国人暴动”D平王迁都洛邑解析据所学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历史是前1300年盘庚迁都安阳,B项符合题意;禹建都阳城是夏朝,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发生“国人暴动”的是西周,C项与题意不符;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D项与题意不符。7(2020天津部分区)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
6、亲”“干” “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D)A汉字艺术的产生B邻里关系的和睦C多元文化的发展D宗法观念的形成解析区分亲疏远近关系的标准是父系血缘,因此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宗法观念的形成,故答案为D项;这一文化现象与汉字艺术、多元文化无关,排除A、C两项;这一文化现象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不是邻里关系,排除B项。8(2020北京西城)史记正义采用条目加注释的形式对史记进行解释。“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据此推测其所注制度是(B)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解析根据材料“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
7、武王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蓟燕所反映的制度是分封制,B项正确;民主选举首领的禅让制、按血缘亲疏管理的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等,均与蓟燕二国的产生无关,A、C、D三项错误。9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
8、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2)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史料:传说;追记。(2)路径:考古发掘。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解析(1)根据“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可知,因为夏朝没有文字记录传承,所以中国史纲不以夏
9、朝作为“出发点”。根据“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忆”可知,中国史纲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传说和追忆。(2)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根据“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可知应该是考古发掘。因为神话传说和文字记载等口头或文字资料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所以应该主要依据考古发掘。二、能力提升10(2019全国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B)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兄弟相传这一王位世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这说明王位世袭除了
10、传统的传子之外,方式进一步增多,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11(2020北京西城)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D)A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B古城中部有一个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C古城内外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制作精美的玉器D考古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出现早期国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良渚古城遗
11、址,能阐明其通过了考古证实,距今时间、地域、历史时期和文明程度等相关历史要素的,属于历史解释范畴,D项符合题意;具体针对良渚古城的地点、范围和表现进行介绍的,属于历史叙述,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12(2020北京朝阳)陈直说:“史记殷本纪合于殷墟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又说“史记楚世家之楚侯逆、楚王,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寿县蔡侯墓近出铜器群,倘无史记蔡世家,则蔡侯后期世系,即无从参考”。作者意在说明(A)A甲骨文、金文可以印证史记B甲骨文、金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C考古资料否定了司马迁的记述D出土文字价值一定优于传世文献解析据材料“史记殷本纪合于殷墟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史记楚
12、世家之楚侯逆、楚王,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可知,史记殷本纪与殷墟甲骨文者记载相符的有百分之七十,史记楚世家记载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这说明甲骨文、金文可以印证史记,A项正确;甲骨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B项说法错误;据材料“史记殷本纪合于殷墟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史记楚世家之楚侯逆、楚王,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可知,考古资料印证了司马迁的记述,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偏颇。13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B)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C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
13、侯势力解析材料显示上级对于下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下级不能对于上级使用亲属称谓,显然是等级制度高于宗法关系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是维护等级制度,不是宗法秩序,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政治权力与血缘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目的不是削弱异姓诸侯权力,故D项错误。14(2020北京东城)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甲骨文的发现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材料一(1)分别指出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材料二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主要贡献在于运用甲骨文重新考释(考证、解释)商代历史,解决了商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
14、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摘编自徐子黎王国维甲骨文研究得失论(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国维的史学研究方法。简要分析他所依据的两类史料的价值。答案(1)史记属于文献史料,甲骨文属于实物史料(或考古史料)。(2)史学研究方法:二重证据法(考古史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价值:考古史料通过对古代遗迹、遗物的发掘,可以从这些方面探索当时社会、经济和生活方面的情况,是实物史料的一种,可以解释说明文献史料,对其进行补
15、充。考古史料可以作为文献史料的佐证,证明文献史料的真伪。如甲骨文证明了史记是信史,同时也纠正了史记中的一些错误。考古史料的真实性更高,史学价值更大。文献史料因受到时代、作者主观意图、资料来源等的影响,所记述的历史并非完全真实,需加以甄别。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属于文献史料,甲骨文属于实物史料(或考古史料)。(2)“史学研究方法”,依据材料二信息“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得出:二重证据法。“价值”,依据材料信息“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和所学知识从考古史料的真实性更高、史学价值更大,可以探索当时社会、经济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可以解释说明、佐证文献史料,如甲骨文证明了史记是信史,同时也纠正了史记中的一些错误;文献史料因受到时代、作者主观意图、资料来源等的影响,所记述的历史并非完全真实,需加以甄别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