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464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7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7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7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7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18: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6届辽宁大连二十四中高三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的文章中,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从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的标准先后有“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有身段的才女”等,出现这些标准的原因不包括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B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运动发展C中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 D妇女已完全摆脱了夫权束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导

2、致美女标准变化的原因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民思想观念发生变迁和妇女解放运动的结果,但并不能说明妇女完全摆脱了夫权的束缚。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妇女地位的变化2(2016届福建永安市高三阶段性练习题历史试卷)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民国时期,乔家大院西北院进行改进,占用原来的厨房建成客厅,并按异国风情加以装修,又把旧厕所改造成“洋茅子” 新院的窗户全部安装大格子玻璃,装饰仿造西洋式,美观大方,别具一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居室建筑的典型特征是A设计精巧,建筑考究 B彩饰金装,

3、工艺精湛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D内涵深刻,名扬三晋【答案】C3(2016届重庆部分中学联合考试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卷)管子君臣中说:“衣服所以表贵贱也”,成语“衣裳之会”、“衣锦还乡”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服饰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以下关于中国社会服饰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服饰最主要的功能是区分等级秩序辛亥革命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西装在中国流行开来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涌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变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的服饰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错误的;符合材料要求;正确;错误。所以答案选

4、B。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的改变4(2016届高三江西省赣州市阶段性练习题历史试卷)“点赞”“ 女汉子”“ 且行且珍惜” “no zuo no die”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故选D项

5、。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5(2016届高三云南省红河州阶段性练习题历史)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答案】C考点: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电影艺术民国初年的状况6(2016届高三黑龙江双鸭山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

6、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拉近了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 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A B C D【答案】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的发展7(2016届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三月考历史试卷)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上海、哈尔滨

7、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看重项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A. 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C婚姻观念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近现代婚姻习俗的变化。依据所学分析题干内容可知,A、B、C的表述均属于对材料的正确解读;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和两极格局的形

8、成,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深受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因此D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所以应选D。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现代婚姻习俗的变化8(2016届辽宁大连第三中学高三周练历史试卷)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答案】B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9(2016届河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周练历史

9、试卷)在无线电和电视时代,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与此同时,人们的闲暇大多花在“嬉戏逗趣的活动”上,这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精神生活的无产阶级化。这反映了A无线电和电视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B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进步的毒瘤C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没能避免人们精神的空虚D工人阶级作为无产者的阶级属性暂时难以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中产阶级精神生活的无产阶级化”等,本题实际上第二次工

10、业革命文明相关内容。据此,根据材料核心信息,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是对题干材料的简单理解,不够核心和准确;B项表述“社会进步的毒瘤”,无从体现;D项表述明显不符合题意“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0(2016届安徽安庆一中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卷)晚清点石斋画报某文中说:“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

11、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中可以看出A.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B.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C.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 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答案】D11(2016届高三名校大联考历史模拟卷)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 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A女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B妇女在近代得到了解放C这则报道不符实际,申报主要报道政治新闻D反映出封建礼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答案】C

1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质上考察的申报的相关知识。申报不仅仅局限于政治新闻,同时也就社会大众的底层生活进行了描写,实质上是社会史观的代表。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申报12(【百强校】2016届海南文昌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下图为1877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从这则广告中,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是A清朝末年,中国沿海地区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光绪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经产生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以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D虹口发昌铁厂(即发昌机器厂)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机器大工业【答案】B一、非选择题13(2016届高三名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卷2)古今中外,爱情、婚姻、家庭成为人们永恒的

13、追求和话题,随着时代的变迁,爱情、婚姻、家庭的观念和形态也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是高贵的天神,还是半人半神的大英雄,亦或是人间的凡人,面对爱情都会如飞蛾扑火般热烈追求,不惜改变形状,甚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可见古希腊人对爱情的崇尚,但同爱情相比婚姻则远没有那般崇高伟大,婚姻往往伴随着功利、嫉 妒、报复等不美好的东西。 从古希腊神话看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材料二 (在19世纪的西欧)没有生产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父母一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了父母的家,当有了

14、一个在新地方安居的机会时尤其如此。这种“空巢”家庭(指子女离家后父母独居的家庭)数量的增加是近来家庭发展的一个特征,并且是与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 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尔欧洲家庭史 材料三 (中国)古时婚姻标准是“门当户对”、“门第不合,不许轻婚”。“今有受教育及有新思想之青年于此,其求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婚姻“宜以爱情结合,而不容夹入他种之观念。” 1905年女子世界第2期 材料四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项目年代1949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26.628.812.6615.6政治面貌30.523.515.5

15、13.9学历10.611.712.625.3请回答:(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爱情观、婚姻观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西欧家庭结构和家庭职能的发展特征,并简要说明其原因。(6分) (3) 材料三中“古今”择偶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4) 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择偶标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答案】(1)原因:政治: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有助于自由、平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形成;思想:人文主义的萌发,关注现实,追求幸福。(4分,答对2点即可) (2)特征:家庭结构:父母独居家庭

16、数量增加;家庭职能:家庭的生产职能逐渐消失。(2分) 原因: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家庭手工业,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雇佣劳动者进入工厂做工;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强;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若答启蒙思想的影响也可)。(4分,每点2分) (3)变化:从注重门第、门当户对到以爱情为基础,注重教育、知识和性情等综合素质。(3分,若考生同时列出古今择偶标准,则给1分,只列一方面则不给分) 原因:古代择偶受小农经济和儒家思想等因素影响。1905年前后,维新变法运动、民主革命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6分,每点2分) (4)变化:由重视家庭出身

17、、政治面貌到更重视学历。(2分) 原因:改革开放前,受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影响(或:“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2分)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14(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阶段性练习题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王朝的反动腐朽愈来愈暴露,中国被瓜分的形势愈来愈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都创办了白话报刊,它使民主革命时期的白话报刊又有了新的发展。从1899年到1918年,各地新创办的就有170种。北起哈尔滨,南

18、到广州,东至上海,西达伊犁,遍布全国近30个大中小城市,甚至连最僻远的世界屋脊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此外在日本东京也出现了9种中国白话报刊。 王洪祥中国近代白话报刊史 材料二 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于“思想革命”的。 鲁迅全集第4卷 材料三 在新文学以前,文学的等级观念(文言文

19、学和白话文学) 、社会的等级观念 (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是根深蒂固的。文学中文言文学为尊,白话文学是平民文学,是次等的。与之相对应的是由此划分的社会等级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即使如梁启超这等提倡白话文学的维新人士,也坚守着“ 物各有群,人各有等 ”。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斗士们深刻地批判了文言文的封建贵族化本质,主张建立一种全社会和全民族共通、共享与共同的 “ 国语的文学 ”。“ 五四新文学 ” 的革命性成果之一,就是 “ 将特权阶层独占的文学权利还到了最广大的社会平民的手中 ”。 张烨文言与白话的千年之争 材料四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 宣布文体教科书分期作废, 逐步

20、改用国体文, 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阶段。为适应教科书文体的改革, 商务印书馆编撰出版了新法教科书,全部采用白话文, 初级小学教科书有国语、国文、修身、算术、珠算、会话读本、自然研究、国语唱歌集等, 共计9种; 高级小学教科书有国语、国文、算术、珠算、历史、地理、理科、自然研究、会话、英语共计10 种, 以后又出版了9 种。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1899年1918年白话报刊发展的特点及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鲁迅对白话文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迅运用白话文体的特点。(3分)(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期间白话文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

21、分)(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呈现怎样的特征?从文体革新与思想解放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发展的认识。(4分)【答案】(1)特点:数量增多;分布较广。(2分)原因:资产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争取民众。(2分)(2)看法:白话文也具备文言文的优势;白话文的兴起是文学革命和思想解放的结果。(2分)特点:将白话文形式和反封建内容有机地相结合。(1分)(3)因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大力推动;反封建专制的要求;思想解放深入发展。(任答两点,2分)(4)特征:白话文运动深受时代背景、政治因素的影响;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推动到政府确定为官方文体。(2分) 认识:白话文运动顺应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要求;同时思想解放也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2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