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准审题把握考点高 考 小 说 主 观 题 审 题 技 巧【课堂精讲】审题不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白费力一、小说主观题失分现状考生在小说主观题上失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答不对方向,二是答不到点上,三是表达欠规范。其中,最致命的是答不对方向,导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一分不得、全盘皆输。为突破“答不对方向”这一难点,我们在逐点突破主观题考法的学习之前,先指导考生初步感知小说的常考点,在比较中准确审题辨别,理清思路,找准答题方向。题 型考 点题 型考 点情节题情节概括分析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主题题把握主旨题;环境题环境特点概括题;环境描写手法题;环境描写作用题;语言题理解重要语句含
2、意;品味语言艺术;形象题形象概括分析题;形象塑造手法题;形象作用题;标题题理解标题意蕴题;分析标题作用题。二、小说主观题常设考点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考对语文素养、能力考察要求的不断提高,小说阅读的主观题设置中,可能会设置多个混合考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角度、多维度、综合性思考,找准答题方向。【课堂精讲】基础常考点三、如何判断常设考点常考点判断步骤第一步: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判断题型题型(六大类型:情节题、环境题、形象题、主旨题、语言题、标题题)第二步:审清题目中的要求要求,明确具体考点考点(常考点表-)【例题例题】开头写大年三十母亲在大雪中等当兵的儿子回家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作开头写大年三十母亲在大雪中等当兵的儿子回家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品简要概括。(55分)分)操作示范第一步: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判断所属题型题型()。第二步:审清题目中的要要求求(),明确具体考点考点()。参考答案(1)在情节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2)在人物塑造上: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侧面表现了军人在家也是一个好儿子;(3)从主题表达上:通过母亲在风雪中的焦灼与失望,表现军人付出的巨大牺牲,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奉献。(答一点给 2 分,答两点得 4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课堂精讲】开头、回家的情节开头、回家的情节情节题
4、情节题作用作用情节作用题情节作用题【应用体验】1.当兵的儿子过年时没能回家,但小说却以“回家过年”为题,你认为这样拟题有什么合理性?第一步: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_),判断题型(_)。第二步:审清题目中的要求(_),明确具体考点(_)。2.小说标题“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第一步: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_),判断题型(_)。第二步:审清题目中的要求(_),明确具体考点(_)。3.小说在塑造“小红军”的形象时是如何做到真实可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第一步: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_),判断题型(_)。第二步:审清题目中的要求(_),明确具体考点(_)。标题题标题题分析合理
5、性分析合理性【为什么合理、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合理、有什么作用】分析标题作用题分析标题作用题标题题标题题理解标题意蕴题理解标题意蕴题形象题形象题形象塑造手法题形象塑造手法题以以为题为题塑造塑造 如何做到如何做到【运用了什么方法、手法】【运用了什么方法、手法】标题标题内涵内涵形象形象4.小说后半部分写王嫂对待公鸡和小狗的情况,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第一步: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_),判断题型(_)第二步:审清题目中的要求(_),明确具体考点(_)情节题情节题情情节节作用作用题题【应用体验】小说后半部分小说后半部分情况情况随着高考对分析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题干的问法越发多
6、样,需要考生对题干本身进行解读与转化,只有转化准确,才能抓住答题的方向。安排用意安排用意【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形象概括分析题(次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标题作用题形象作用题(线索人物“我”的作用)情节手法题(线索的作用)/形象作用题(重要物象的作用)情节手法题(夸张手法的作用)品味语言艺术 情节手法题(线索的作用)情节概括题(梳理概括)情节作用题环境特点概括题四、高考真题演练题干审读与判断练习(请将左栏设问所对应的-考点序号填入右栏)【真题演练】1.(2014重庆高考)文中第段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2.(2015全国卷)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暗两
7、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2015全国卷)小说三次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表现都不同,心情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2016全国卷)小说以以“锄”为标题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2016全国卷)小说较为夸张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2016全国卷)小说以以“电话电话”为枢纽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7.(2016全国卷)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题目,你
8、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2016全国卷)小说中的王有福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9.(2016全国卷)“我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理解标题意蕴题(2017全国卷)小说以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2017全国卷)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2018全国卷)小说中说赵一曼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8全国卷)小说中历史历史与与现实现实交织穿插交织穿插,这
9、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8全国卷)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2019全国卷)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的。(2019全国卷)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019全国卷)小说中卢森堡公园苗圃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9全国卷)小说中有多处多处景物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情节手法题(线索的作用)情节作用题(
10、结尾的作用)形象概括分析题(找依据)情节手法题(双线结构叙事的作用)情节概括题形象概括分析题形象塑造手法题形象塑造手法题环境描写作用题(环境对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情节概括梳理环境描写作用题(2020全国卷)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对话者的心理。(2020全国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2021全国卷)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多处使用反复手法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
11、效果?(2021全国卷)小说中多次多次出现的“门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形象概括分析题(人物心理)情节手法题(留白手法的作用)情节梳理概括题理解重要语句含意(词语的含义)/形象概括分析题(物象的含义)情节梳理概括情节手法题(反复手法的作用)(一)特点题【环境特点】文中第段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形象特点】小说中的王有福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归纳梳理】五、常见题型分类答题思路(二)手法题【形象手法】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形象手法】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
12、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的。(“特点”概括:4个字/2个字的形容词)答题路径:特点1+文中具体依据分析特点2+文中具体依据分析特点3+文中具体依据分析 答题路径:手法1+文中具体依据分析手法2+文中具体依据分析手法3+文中具体依据分析(“手法”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作用题常见考点作用题【形象作用】【形象作用】“我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情节作用】【情节作用】小说三次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表现都不同,心情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
13、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环境作用】【环境作用】小说中有多处多处景物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环境作用】【环境作用】小说中卢森堡公园苗圃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标题作用】【标题作用】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情节手法的具体作用题【情节手法(【情节手法(单线线索单线线索作用)】作用)】小说以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情节手法(【情节手法(单线线索单线线索作用)】作用)】小说以以“电话”为枢纽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
14、,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情节手法(【情节手法(双线线索双线线索作用)】作用)】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情节手法(【情节手法(双线线索双线线索作用)】作用)】小说中历史历史与与现实现实交织穿插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情节手法(【情节手法(夸张手法夸张手法作用)】作用)】小说较为夸张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情节手法(【情节手法(留白手法留白手法作用)】作用)】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15、,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情节手法(【情节手法(反复手法反复手法作用)】作用)】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多处使用反复手法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情节手法题(考点进一步细化)(三)作用题【作用】作用/效果/功能/好处?【合理性分析】是否合理/合理性?为什么/原因?答题路径:“四循环”“一读者”从情节结构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从人物形象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从环境描写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从主题主旨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从读者感受
16、/作者情感/社会启示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作用”梳理:学会“多角度、多维度、综合性”思考,抓住文本“最为突出的方面”下手,按照“主要作用次要作用”顺序分点组织答案)(五)梳理概括题【情节梳理【情节梳理+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心理)】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心理)】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情节梳理【情节梳理+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心理)】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心理)】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对话者的心理。【情节梳理【情节梳理+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心理)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心理)+情节作用情节作用】小说三次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表现
17、都不同,心情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情节梳理【情节梳理+环境作用】环境作用】小说中有多处多处景物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情节梳理【情节梳理+情节手法(反复手法作用)】情节手法(反复手法作用)】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多处使用反复手法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情节梳理【情节梳理+语句含义】语句含义】小说中多次多次出现的“门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四)含义题【标题意蕴】【标题意蕴】小说以以“锄”为标题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语句含义】【语句含义】小说中多次多次出现的“门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
18、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题路径:表层义(字面义)+具体分析文中义(语境义)+文中具体依据分析深层义(象征比喻义)+文中具体依据分析(“含义”梳理:表表里里)答题路径:情节1梳理+具体分析(根据题干要求)+作用效果情节2梳理+具体分析(根据题干要求)+作用效果情节3梳理+具体分析(根据题干要求)+作用效果总结:从情节1到情节3,是从到的变化过程/有表现的作用效果(“情节”梳理:“多次”、“多处”、“心理变化”、“根据上下文”)六、同题不同问题干审读与判断练习【能力提升】【基础测试1】1.小说中的“小红军”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2.“小红军”形象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小说是如何塑造“小红军
19、”形象的?【真题进阶1】小说在塑造“小红军”的形象时是如何做到真实可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特点1+文中具体依据分析特点2+文中具体依据分析特点3+文中具体依据分析从情节结构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从人物形象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从环境描写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从主题主旨上: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从读者感受:结合文本分析+作用效果(术语)手法1+文中具体依据分析手法2+文中具体依据分析手法3+文中具体依据分析方法作用效果通过哪些方法使人物形象真实可信(1)人物描写真实自然。写孩子离开集体的彷徨,初见生人的戒备,被人羡慕时的高兴,其言行心理等细节符合其
20、年龄特点。(2)情节发展合情合理。想念部队、宣传抗日等情节突出小红军的坚定信仰,为后面不畏死亡、坚持抗日的举动做好铺垫。(3)环境描写反映现实。对陕北自然环境以及老百姓、东北军等社会环境的真实刻画,使小红军的形象有了现实基础。人物描写 真实情节发展 真实环境描写 真实人物形象真实可信六、同题不同问题干审读与判断练习【基础测试2】小说中说赵一曼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真题进阶2】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基础测试3】王木匠讲石门阵时,用到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真题进阶3】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
21、么效果?【能力提升】已知:人物形象(赵一曼)未知:特点?文本依据?已知:人物形象(赵一曼)特点(文人+军人)未知:文本依据?已知:文本范围(讲石门阵时)未知:手法?作用效果?已知:文本范围(讲石门阵时、多次)手法(反复)未知:作用效果?特点1(文人)+文中具体依据特点2(军人)+文中具体依据文人气质:文中具体依据1文中具体依据2军人冷峻:文中具体依据1文中具体依据2点明手法:反复说明作用:(“四循环+一读者”)找出“反复”出现的地方+分析作用:第一处,“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使用反复手法,强调强调小鬼子进村前反复确认八路军已经全部撤走了,
22、生动刻画生动刻画出小鬼子的胆怯和色厉内荏;第二处,“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运用反复手法,活画活画出鬼子丑陋的内心和行径;第三处,“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这里连用数个“石头门”,写出小鬼子遇到了“石门阵”的惊慌失措,同时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紧张的气氛,调动了听众的情绪调动了听众的情绪。具有渲染气氛效果,把情节描绘地更加生动、故事描述得更充分;具有延宕情节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六、同题不同问题干审读与判断练习【测试4】1.鲁迅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
23、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有舍身求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有舍身求法的人,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2.海明威的海明威的“冰山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进阶4】潜台词是指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潜台词是指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
24、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小说结尾处萝拉与哥哥劳利的对话就有着丰富的潜台词,请结合文本分析。【能力提升】埋头苦干的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大禹及其随员(大禹及其随员(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形象塑造手法题露出八分之一,隐藏八分之七露出八分之一,隐藏八分之七“留白留白”手法手法情节手法题(留白的作用)隐藏着的隐藏着的,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对话对话背后背后 引而不发的引而不发的深层义深层义理解重要语句含意萝拉说的“神奇神奇”,想表达她刚发现死亡居然成为穷人摆脱痛苦的方式刚发现死亡居然成为穷人摆脱痛苦的方式,这是她从未见识过的。萝拉发出“人生是不是人生是不是”的疑问,想表达她看到社会不公、人生有别看到社会不公、人生有别,却因涉世未深而无法说清。哥哥劳利轻描淡写地以“不是么不是么”来回应,想表达他觉得萝拉所说之事极为普遍觉得萝拉所说之事极为普遍,对此他早已漠然处之。感谢聆听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