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综合测试卷(三)(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需将所受之露田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剧了皇权的衰落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答案】D【解析】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均田制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限制兼并的作用,但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抑制兼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皇权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促进经济发展的结论,故C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均田制理论上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异化为户内田
2、产的世代继承,名义上的国有土地变成了事实上的私产,故D项正确。2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此判断此窑的性质是()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真宗命进御瓷,瓷底书景德年制”可知,瓷器是专门为皇家生产,不在市场上流通,因此景德窑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正确;民营手工业是为市场而生产,产品在市场上流通,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生产主要是供自己和交纳赋税使用,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即是民营手工业,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3下面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
3、:万贯),从中反映的问题,你认为合理的是()年代农业税非农业税997年2408.11567.71021年2641.23874.01077年2021.35117.2A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北宋时期农业生产受到削弱B赋税收入不断增加使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C非农业税的激增反映了北宋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D土地兼并严重直接导致了北宋时期农业税的变化【答案】C【解析】不能因农业税的比重相对下降而推断出农业生产受到削弱,北宋政府仍然是以农立国,故A项错误;赋税收入不断增加不能使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还要考虑支出,故B项错误;非农业税的激增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抑商政策松动,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
4、推断北宋时期农业税变化的原因,故D项错误。4学者陈旭麓曾说过:“在中国,很多事情老百姓是仿效为官者的。作之君,作之师,官员不仅是政治的权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因此,没有权威与楷模的倡率,新的东西总是难以为人接受和仿效的。”这段话可以用来评价()A林则徐、魏源等对西方科技的引进作用B洋务运动对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促进作用C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推动作用D新文化运动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倡导作用【答案】B【解析】林则徐和魏源等人虽然引进了西方科技,但是时间短、规模小、影响小,并没有起到“倡率”的作用,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引进外国机器和技术,创办近代企业,获得丰厚利润,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B
5、项正确;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不是“为官者”,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也不是题干所限定的“为官者”,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5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判断,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A矿山开采业 B机器制造业C航运业 D面粉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此期间(中华民国建立后至一战期间)该民族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应该属于轻工业,矿山开采业、机器制造业与航运业属于重工业,故A、B、C三项错误;面粉业属于轻工业,故D项正确。6一位英国人说,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句话反
6、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矛盾B手工生产与机器生产的矛盾C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矛盾D中英在纺织品贸易上的矛盾【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存在着竞争,殖民资本千方百计想压制民族资本的发展,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矛盾,故选C项。7. 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D【解析】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图中的工厂、船只及工人的工作场景都与之
7、相关。“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A项错在“基本实现”;B项错在“绿色环保观念”,此观念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图中工人热情洋溢的表情展现了其投身建设的热情,故D项正确。8票证是鲜活的历史,下图能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日用物资比较匮乏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实行计划经济体制ABCD【答案】B【解析】图片与勤俭节约无关,故错误;猪肉以0.02斤计算,是非常少的,说明当时物资匮乏,故正确;计划经济之下,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故正确;图片时间是1961年,此时正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故正确。综上所述,只有B项符合题意。92002年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
8、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A改变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B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C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物D为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贡献【答案】D【解析】中共十五大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并为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贡献,因此A、B两项错误,D项正确。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已经出现并得到发展,所以C项错误。10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
9、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答案】C【解析】从“外国杂货”及广告的内容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变化。故选C项。11. 为配合王府井消夏购物节,王府井邮局曾专门仿制一座大清蟠龙邮筒,放置在甘雨胡同西口,并设有专栏介绍大清蟠龙邮筒的来历。同时,王府井邮局刻制了一枚大清邮政开办纪念戳,供集邮者和游人免费加盖。纪念戳从2010年7月23日启用,至8月15日停用。该纪念戳下面制有大清邮政的迄止时间,该纪念戳上的时间应是 ()A18951911 B18961911
10、C18951912 D18961913【答案】B【解析】大清邮政局于1896年正式成立,所以首先排除A、C两项;1911年武昌起义使清政府土崩瓦解,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清帝退位,所以排除D项,故B项正确。12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对“第四媒介”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是()A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B节约了人们的时间C信任度和安全感低 D是一柄双刃剑【答案】D【解析】第一幅图片体现了互联网的购物功能,从而节约了人们的时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第二幅图片则反映了互联网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低的弊端。但A、B、C三项的评价都只是看到了一个方面,不够全面。综合两幅图片可以说明,互联
11、网是一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故选D项。13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答案】C【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而导致了威尼斯地区贸易的衰落,故选C项。1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
12、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答案】C【解析】紧扣题干中“结尾的简短一章”的时间是1820年,联系教材知识,此时的西方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故选C项。A项发生在14、15世纪,B项是在16、17世纪,均与题干时间不吻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D三项都排除。15近代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下图中虚线所示的交通工具是()A轮船B火车 C汽车D飞机【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分析,虚线所代表的交通工具出现于190
13、0年以后,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交通工具,故A项错误;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故B项错误;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同时结合图中虚线交通工具的速度可以判断是汽车,故C项正确;飞机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但是速度明显不符,故D项错误。161930年6月17日,胡佛签署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了七十五种农产品和九百二十五种工业品的关税率,全部关税的总平均率由33%增为40%。这一措施()A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阶段B加剧了经济危机的持续恶化C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D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是在20世纪70年代,材料反
14、映的是1930年的经济危机爆发,故A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提高关税,不利于美国开辟海外市场,不利于缓解危机,故B项正确;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工人大量失业,提高关税与增加就业无关,故C项错误;提高关税在当时只能是加剧危机,不会缓解,D项错误。17大国崛起中有这样的表述:“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其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建立市场经济 B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拓展海外市场 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答案】D【解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其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
15、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废除垄断组织,B项错误;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经济危机不会消失,C项错误;各国战后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体现了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19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
16、知,“新思路”指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思路,而A项是其影响,故A项错误;“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只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不能完全体现材料中的“新思路”,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资本主义企业,并不是“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故D项正确。20俄罗斯学者麦德维杰夫认为,20世纪的俄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各种条件不完全具备,但这并非不能弥补,是苏联模式的出现使得苏联丧失了机会,苏联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麦德维杰夫意在强调()A社会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俄国根本行不通C社会主义是
17、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D俄国没有找到一条合理的社会主义道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是苏联模式的出现使得苏联丧失了机会,苏联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可知,麦德维杰夫认为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20世纪的俄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各种条件不完全具备,但这并非不能弥补”可知,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俄国是可行的,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社会主义是一种可行的社会模式,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俄国的失败不是因为社会主义而是因为斯大林模式,即没有找到合理的社会主义道路,故D项正确。21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苏联改革
18、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突破传统束缚是创新的前提改革具有复杂性、艰难性和曲折性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A B C D【答案】D【解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因而成效不大,正确;戈尔巴乔夫彻底改革了苏联模式,但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正确;从赫鲁晓夫的改革思想冒进,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脱离了苏联的国情,可以看出正确;从苏联改革的整个历程来看,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难性和曲折性的特点,正确。故选D项。22201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于2016年10月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
19、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里的第五种货币。SDR货币篮子的最新权重如图所示。这反映的实质是()A世界货币格局发生剧变B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C世界贸易体系的规范化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答案】B【解析】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的构成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态势,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即世界经济出现多个力量中心,从材料SDR货币篮子的最新权重来看,当今世界经济已出现多个力量中心,故B项正确。23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很难结成经济集团,因为两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民族经济利益往往矛盾尖锐。即使能够达成某种经济或贸易协定,发展中国家必然难以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突破这一理论障碍的是
20、()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欧洲从欧共体发展到欧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DAPEC国家的团结与协作【答案】C【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世界货币体系,而非经济或贸易协定,A项错误;欧盟是发达国家集团,与“发展中国家”不符,B项错误;APEC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符,D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故C项正确。24美国世界日报载文,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由此可见()A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B全球
21、化进一步缩小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C全球化为世界落后国家提供了更为均等的发展机遇D落后国家应联合起来拒绝金融以及技术的殖民扩张【答案】A【解析】材料“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突出的是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性,“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指的是在这种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式开采、污染企业迁入和工业垃圾倾泻引发当地严重的生态危机,不利于整个世界均衡发展,故A项正确;全球化进一步缩小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与材料“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不符,故B、C两项错
22、误;材料论述了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问题,并未涉及解决方案,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共52分)25历史的前进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申报1888年4月材料三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即使在据说是受“外国
23、资本主义侵入”之害最深的纺织工业方面,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新经济因素发展的影响。(8分)(2)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6分)(3)材料三中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体现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怎样的特点?(4分)【答案】(1)原因:宗法关系;小农经济;政府重农抑商等政策影响。(6分)影响:束缚了自由劳动力,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2分)(2)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释放了自由劳动力。 (6分)(3)特点: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一定发
24、展,但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优势。(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这一现象与宗法制有关,“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这一现象与小农经济有关;第二小问,可结合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进行回答。第(2)问,回答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61%的国产棉布仍是手工织成的”说明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传统经济形式仍占优势。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
25、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材料三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大事年表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6世纪
26、初,葡萄牙在非洲、亚洲建立殖民据点16世纪中期,西班牙成为拉丁美洲殖民帝国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初,荷、英、法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6521674年,先后爆发三次英荷战争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和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贩卖奴隶权(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导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从活动方式和范围两个
27、角度,概括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的主要特点。(4分)【答案】(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2分)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严重阻碍了东西方的商路。(2分)(2)内涵的体现: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丰富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密切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4分)影响: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东方国家日益贫困落后。(4分)(3)特点:主要方式有殖民战争、不平等贸易(建立特权贸易公司)和奴隶贸易;范围扩展到亚、非、美等洲。(4分)
28、【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即可。第(2)问,材料二共四句话,第一句话体现了贸易中心的转移,后三句体现了交易物品种类的增多和交易范围的扩大,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商业革命”的内涵;影响要从对东西方国家和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辩证的说明。第(3)问,活动方式根据材料三“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英法战争”“贩卖奴隶权”“荷、英、法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概括总结;活动范围根据材料三可以得出亚、非、美等洲。27二战后在资本的扩张过程中,全球化向深入发展,而一些问题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在担负起
29、援建盟国的同时也乘机扩展了它的世界霸权战争破坏带来了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比历史上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刻的科技革命。在这一背景下,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加,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了。摘编自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8条款“关于经济项目自由兑换”的金融开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国际金融投机猖獗等问题,各国国内监管措施对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资本运动很难再具有相应的控制力,但IMF仍然致力于第8条款的推行,对抑制、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摘编
30、自谷源祥、林永源主编世界经济概论材料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对于稳定各国经济,促进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加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世贸组织深化了贸易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世界贸易的自由化。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则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庄宗明主编世界经济学材料四美国凭借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权,反对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改革。2010年,中国曾尝试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但最终被美国以“货币自由化程度不够”为由否决。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二,但在IMF的投票权仅占3.72%,
31、但人民币在国际上可自由使用。IMF执行董事会2015年11月30日讨论后宣布人民币成为该组织的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美国在其中的作用。(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今频发金融危机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金融、贸易领域相比战后初期有何新变化?(6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当今金融领域的全球化存在的问题。(2分)【答案】(1)本质:资本的新一轮扩张(或国际资本的流动)。作用: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体系。(4分)(2)原因:金融投机猖獗;各国政府对高度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国际金
32、融体系的管理失控;IMF未发挥应有职能;现行货币体系存在问题。(4分)(3)变化:世界经济由战后初期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到当今贸易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自由化及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的确立;世界经济由战后美国为主导到当今呈现多极化趋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6分)(4)问题:金融领域的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现行的货币体系未能及时调整。(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教材内容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关键信息:“出现了国际金融投机猖獗等问题”“各国国内监管措施对高度国际化、全球化的资本运动很难再具有相应的控制力”,IMF“对抑制、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以及“IMF仍然致力于第8条款的推行”等概括归纳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三中“世贸组织深化了贸易体系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则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材料四中“美国凭借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权,反对对国际金融秩序进行改革”,发展到“人民币成为该组织的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等信息分析归纳总结。第(4)问,材料四中反映出的美国在金融领域的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现行的货币体系存在弊端,未能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