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有学者在描述先秦两个思想流派时说:一者是入世,强调人类的社会秩序,侧重维持人类等级的礼制;一者是出世,强调自然的内在秩序,侧重追求自然万物平等无碍的境界。由此可知,这两个思想流派分别是A. 墨家与法家B. 道家与墨家C. 儒家与墨家D. 儒家与道家【答案】D【解析】【详解】由先秦时“入世”,强调“社会秩序”,侧重维持“礼制”,可知第一派为儒家;据“出世”,强调“自然的内在秩序”即“道”,侧重追求“平等无碍”可得另一派是道家,故D项正确。因为墨家、法家的主张中没有材料中所谓的“重礼”、“平等”思想,所以ABC三个选项均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对诸子百
2、家的智慧而言,一是要抓住特点,记忆诸子观点;二是要正确再认史实,科学判断;三是通过做题,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淀文化底蕴。2.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指出:政治自由只在“国家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为了保障自由,他主张A. 三权分立B. 开明专制C. 社会契约论D. 人民主权【答案】A【解析】【详解】针对“孟德斯鸠”,分析“国家权力不被滥用”才有“政治自由”,结合所学可知,A项正确。开明专制是伏尔泰的主张,B项错误;社会契约是国家产生的形式,不能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C项错误;人民主权是政治自由的表现,D项错误;所以只有A项符合题意。3. 德尔菲神谕说苏格拉底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马
3、克思说他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以下属于苏格拉底观点的是A. “美德即知识”B.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C. “人生而平等”D. “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A【解析】【详解】苏格拉底强调通过教育而掌握美德这门知识,即“美德即知识”,答案为A。“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B错误。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提出“人生而平等”观点,C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的思想,D错误。4. 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周杰伦主唱的本草纲目有这样的歌词:“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豪气挥正楷念一句对白”,材料中的“正楷”的基本特点是A. 笔画简约,线
4、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审美价值B.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C. 规矩与放纵并存,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具D. 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楷书的主要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具有实用价值,故选B项;A是草书的特点,C是行书的特点,D是中国文人画的特点,均排除。故选B。5.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展示了中国诗词的无穷魅力。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宋词的繁荣A. 是宋人素质提高的反映B. 导致诗歌逐渐走向衰落C. 得益于国家统一的完成D. 根源于商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宋词的繁荣建立在商品经济繁
5、荣和市民需求的基础之上,D项正确。宋人素质高不能准确解释文学创作繁荣问题,A项错误。宋词繁荣不会导致诗歌衰落,宋朝一直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BC项不符合史实,只有D项正确。6. 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了A.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B. 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感情,C. 现代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 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轻敲键盘”、“电子邮件”可以解夫妻亲友分别忧愁,可知这里要说明的是现代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
6、生活,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现代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A项错误;材料中人们因为有科技手段联系,感情没有因为距离而疏远,B项错误。材料没有讲“网瘾”等人类受制于科技的状况,D项不符合题意。7. “到18世纪,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力学已经从神学统治中解放出来,但是生物学仍然禁锢在神学之中当时的生物科学只能是对圣经的注释,是神学的婢女”材料所述状况获得改变得益于A. 伽利略实验科学的建立B. 生物进化论学说的提出C. 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D. 牛顿对自然现象的解释【答案】B【解析】【详解】“18世纪”以后,突破神学对生物学禁锢”的,是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B项正确。ACD项均发生在18世纪以前
7、,且与“生物学”解放无关。8. 学者张岱年认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但是,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相比则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以下能够体现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的相同点的是( )A. 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B. 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C. 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D. 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的相同点。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欧洲启蒙运动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二者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CD均不符合题意
8、,排除。9.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可知,清朝的外交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接受国际惯例,从思想上开始平等对待其他国家,故C项正确。半殖民地社会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形成,故A项错误。天朝观念并没有完全被摒弃,用词太绝对,故B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10
9、. 有同学在近代某著作中读到如下内容,该著作的作者最有可能是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儒是以教任职,如外国教士之入议院者。王者往,群者群,孔子能群天下人,非天下之君而何?该作者是A. 魏源B. 李鸿章C. 康有D. 陈独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选举实为孔子创制入议院者”表明,作者认为孔子主张进行改革政治,并创立选举制,同时提到设立议院,结合所学可知该作者是康有为。他借孔子之名宣传其政治变革的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故C项正确。魏源与李鸿章的思想主张中没有提及议院。陈独秀是大力批判孔子的。故排除A、B、D三项。11. 有学者说,辛亥革命势如暴风骤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10、根本没能深入中国社会底层,皇权思想也阴魂不散,国人迫切需要补上思想启蒙一课。为补上这一课,后来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A. 掀起了尊孔复古思潮B. 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C. 进行了新文化运动D. 继续宣扬维新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题目在分析了辛亥革命“没能深入中国社会底层,皇权思想”依然顽固,国人迫切需要“思想启蒙”后,问为此进行的补课,答案为C项。A项是皇权思想严重的表现和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B项是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D项违背维新变法已经失败的史实,只有C项符合题意。【点睛】新文化运动被称为“辛亥革命的补课”。12. 今天,我们如此普遍地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巨
11、大的作用,它们是( )A. 狂人日记和新青年B. 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C. 再论问题与主义和文学革命论D. 革命军和文学改良刍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文学革命的主要表现之一,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场文学革命主要得益于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故选B;A中的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中的再论问题与主义和D中的革命军不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13. 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 神B. 自
12、然C. 人D. 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4.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
13、、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15.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 “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 “涤
14、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权即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因此不管是那个民族为君主,也是要革命推翻的。故选A。BD有反满统治,建立汉族政权的意思,与材料不符。C说的是平均地权。考点:辛亥革命点评:辛亥革命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16. 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在视察途中主要阐述了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 “科教兴国”战略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C【解析】1992年初,邓小平南下巡视深
15、圳、珠海、上海、武昌等地,发表了一系列支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破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进一步坚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了巨大作用,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C正确;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排除A;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排除D。17. “它凝聚着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对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
16、样建设党这一关系我们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的深刻思索。它是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材料中的“它”应该是A. 邓小平理论B 科学发展观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故C正确;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排除A;科学发展观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没有涉及党的建设问题,排除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涉及“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排除D。18. 1956年,中国的出版事业空
17、前繁荣,文艺书籍有9375种,比1952年增长87%;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出版3723种,同比增长了170%;文化教育书籍有2391种,同比增长30.8%;自然科学、技术书籍出版8698种,同比增长181%。出版事业的空前繁荣主要得益于A. 新中国的成立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进行C. “双百”方针的提出D. 三大改造的完成【答案】C【解析】【详解】从“1956年”出版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比1952年有明显增加,可见“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出版业繁荣,所以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在1978年,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三者都不是造成1952年到1956年出版业大
18、发展的根本原因。ABD错误,所以只有C项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重要知识点“双百方针”。19.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B. “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科技成就C. “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D. 籼型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成果【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正处于时期,所以“一五”计划促进了该时期的科技发展,故选C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于1970年,与时期不符,排除A项;“文革”是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B项说法有误,籼型杂交水稻出现于1973
19、年,不属于时期,排除D项。故选C。20. 下表是我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部分表述。由此,可以推断出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3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难时期教育宗旨拥护国家领土主权之完整,并尽力实施切合国难时期需要之教育,即着重于抗战与建国并行的教育方针。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有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A.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
20、育迅速发展B. “双百”方针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快速发展C. 教育目标的制定反映了时代的需求D. 人才培养标准以西方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答案】C【解析】1912年的教育目标受到西方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1938年的教育目标体现了抗日战争的时代需求;1958年的教育目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对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需求; 1995年的教育目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人才的需求。综合这四个时期,可以得出结论,即教育目标的制定反映了时代的需求,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教育目标,无法得出高中教育的发展状况,故A项排除。“双百”方针是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不是教育方针,故B项排除
21、。D项只能反映20世纪初期的教育目标,故D项排除。点睛: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目标也不例外。21. 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A.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答案】B【解析】1836年的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还依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钦差大臣里的情节反映的是小官吏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而备受巴结和奉承以至于行贿,这是沙俄腐朽的专制体制的产物,故选B;当时的俄国处于封建制时代,故
22、A中的“资本主义政治”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剧作表现的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风格,故C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题干没有反映拜金主义,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以俄国著名戏剧家的作品入题,考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考生要具备一定的俄国时代特征知识才可以准确判断每个选项的正误,既要有时间概念,又要有对俄国历史的总体把握能力,体现了对考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22. 他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恩格斯对其评价道:“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该音乐作品的作者是A
23、. 舒伯特B. 舒曼C. 贝多芬D. 柴可夫斯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他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结合所学可知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史实。【点睛】关于贝多芬音乐成果的史实记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23. 恩格斯说:“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这针对的是梭伦A. 实行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的制度B. 颁布“解负令”,解除债务和废除债务奴隶制C. 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四百人会议D. 创立陶片放逐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梭伦颁布“解负令”,解除债务和废除债务奴隶制度,损害了债权人的财产,保护了债务人的财产,B项正确;梭
24、伦按照财产多寡划分公民,财产多寡与权利多少密切相关,但并未损害债权人的财产,排除A项;四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并不会损害债权人的财产,排除C项;陶片放逐法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排除D项。故选B。24. 梭伦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主要是因为A. 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的潮流B. 梭伦对民主政治认识不足C. 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D. 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因此他主要扮演了“协调者”的角色,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故D项正确
25、;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项;梭伦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在他所处的时代比较充分,排除B项;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并非历史局限性,排除C项。故选D。25. 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A. 政治清明B. 经济发达C. 民风强悍D. 矛盾重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秦国民风强悍,战斗力强大,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清明,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发达,故B项排除。矛盾重重也没有体现在材料中,故D项排除。考点:历史
26、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背景26.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 )发展封建经济 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刺激宗室成员建立军功的欲望 强化对基层的管理A. B. C. D.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旧贵族势力,刺激宗室成员建立军功的欲望,故正确;发展封建经济与废除“世卿世禄制”没有直接联系,故错误;强化对基层的管理,属于连坐法的作用,故错误;所以答案选C。27. 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 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27、可用排除法。从地理位置上看,北魏是个北方政权,因此不可能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故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它不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联系史实可知,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均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故选B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28.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A.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B. 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C. 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D. 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该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
28、展为目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才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是如此。因此选A。BCD也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原因29. 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使下列哪一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变A. “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B. “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C. “贫者以苦瘠之亩,苛数倍之输”D. “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答案】C【解析】【详解】方田均税法,即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方田均税法的实施,使占
29、有大量土地的豪强地主不得不据实纳税,农民的负担得到减轻。“贫者以苦瘠之亩,苛数倍之输”是指占有很少贫瘠土地的贫民要承担数倍的赋税,方田均税法的实施打击了隐田漏税的豪强地主,使一些地区贫弱地薄而税重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故选择C项;“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是指大地主发放高利贷,加重对农民的剥削,与此现象密切相关的变法措施是青苗法,排除A。“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是指农民的徭役沉重,得不到体恤救助,与此现象密切相关的变法措施是农田水利法,排除B。“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说明财政匮乏而枢密院却不断征兵,人民困乏而管理财权的三司却不断征税,反
30、映了宋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与方田均税法的实施无关,排除D。30.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是“庆历新政”的特点,王安石变法主要是解决北宋中期的危机,吏治不是中心;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 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 目的都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是两者相同的地方。所以B正确。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措施二、非选择题31.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对于中
31、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宣言的宗旨作了说明。他指出:此次通过宣言,就是“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王桧林中国现代史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
32、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请回答:(1)材料一中“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是指什么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在第一阶段探索出什么革命道路?结果如何?为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3)依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产生了什么作用?【答案】(1)责任:反帝反封建。革命:国民革命。指导思想:新
33、三民主义。(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结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措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根本问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作用:思想解放,为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解析】【详解】(1)责任,根据材料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及所学知识,从规模的性质的角度分析可知,反帝反封建。革命,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的运动的名称可知,国民革命。指导思想,从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转变的角度分析可知,新三民主义。(2)道路:依据材料二“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及所学知识,从革命
34、性质的角度分析可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措施,根据材料“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及所学知识,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角度分析可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根本问题,根据材料三“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可知,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从思想解放和经济体制的角度分析可知,思想解放,为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
35、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材料三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
36、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中国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实现了技术大跨越,成为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的国际第三代飞船。(1)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主导思想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历史背景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2)材料三体现了我国的哪些科技成就?【答案】(1)
37、侧重点材料一侧重军事政治,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材料二侧重经济、科技成果商品化。原因: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两极对峙,美国敌视中国,企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材料二,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以发展生产力为基本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际环境也趋于缓和。(2)成就:原子弹、杂交水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解析】【详解】(1)侧重点,根据材料一“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
38、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可知,材料一侧重军事政治,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根据材料二“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可知,材料二侧重经济、科技成果商品化。原因:建国初期,根据材料一“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根据所学知识,从建国初期中美关系的角度分析可知,两极对峙,美国敌视中国,企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从中苏关系的角度分析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从世界
39、格局的角度分析可知,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改革开放后,根据所学知识,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角度分析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以发展生产力为基本任务。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可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际环境也趋于缓和。(2)成就,根据材料三“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可知,原子弹、杂交水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33. 公平与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原则,失去了公平与公正往往
40、会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的动荡。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试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该项措施是怎样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2)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王安石最后被罢官,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到国外游历,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答案】(1)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人们社会地位的提高提供了一个途径。王安石变法: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
41、少收取赋税,官僚、地主据实纳税。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2)应具备的素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联系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人们社会地位的提高提供了一个途径,这一改革措施限制了原有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还可以从王安石变法的方田均税法和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来回答。(2)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可以根据三位改革家的经历和所学有关内容,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等方面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