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动力》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练习:课后限时训练(十).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018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动力》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练习:课后限时训练(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动力》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练习:课后限时训练(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动力》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练习:课后限时训练(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动力》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练习:课后限时训练(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动力》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练习:课后限时训练(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新动力》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练习:课后限时训练(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新动力》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练习:课后限时训练(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新动力》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练习:课后限时训练(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训练(十)(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4南通调研)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解析】由题干中“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等信息可以看出魏源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美国为总统共和制国家,故D项错误。【答案】B 2(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

2、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解析】经世致用是针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提出的,内容并没有关于东西文化关系处理的主张,故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在维护封建体制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故B项正确;维新思想提出时封建文化已打开了缺口,故排除C项;“兼容并包”方针是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对于中西文化采取的一种方针,故D项错误。【答案】B3(2014衡阳联考)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

3、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当时的国情D是理想的救国方案【解析】材料强调在封建浓厚的中国要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在当时的中国,中体西用是最好的办法,不是强调封建旧文化也不是强调西用,故A、B两项错误;材料更多的是强调中体西用的适用性,即中国的当时国情只有中体西用才适合,故C项正确;材料也没有涉及救国方案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4甲午中日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知识分子群体中流行过一部时论选集,书名叫普天忠愤集。“忠愤”两字并提,这反映了()A知

4、识分子要唤起民众,救亡图存B面对社会现实,不能突破“忠君”的精神枷锁C知识分子群体,已经率先觉醒D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内心的痛苦【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联系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根据题干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后”“封建知识分子”“忠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内心的痛苦经历,面对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更加的“愤”,而对于清朝统治者,封建知识分子由于受到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和羁绊,在思想上依然表现为“忠”,故D项正确。A、C两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表述不够全面,排除。【答案】D5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

5、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郑观应感叹的是()A股份经营弊端丛生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外商挤压民族工业【解析】郑观应感叹的是官督商办这种模式的弊端,而不是股份经营的弊端,故A项错误;政府大力干预经济与郑观应所处时代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揭露了官督商办在名义上是由官府来保护商人的利益,实际上却是借此把商业完全置于官府的控制之下,无论企业的方针大计,还是经营管理的权限,皆握之于洋务派官僚之手,从而导致“华商因此不及人”,故C项正确;外商挤压民族工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 6(2014临沂二模)“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

6、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两个关键信息“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即学习西方,“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即运用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论证学习西方的必要性,师夷制夷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相符,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也没有运用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论证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故B项错误;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打着孔子

7、的旗号来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7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编著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解析】康有为两部著作“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而是选取其中符合自己需要的部分,材料取舍是为了达到为政治改革服务的目的,故A项正确;“合己说者则取之,

8、不合者则伪之”不符合客观的考据考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康有为著作中的“今古文之争”,故C项错误;以西学论证中学只是从表面看待康有为的两部著作,没有剖析其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A 81916年新青年载文认为:“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据此,你认为这里的“恶因”和“根本之罪恶”应是中国的()A儒家思想 B封建制度C传统道德 D封建军阀【解析】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把斗争矛头指向传统的儒家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

9、,故排除。【答案】A9(2014保定一模)“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猛烈的济世良方。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下面对作者观点解读正确的是()A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B认为新文化运动参与者毫不妥协C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D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不值得采取【解析】由题干中“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作者的观点批评了新文化运动中的过激

10、倾向,有一定的道理,故排除。【答案】A10(2014徐州三模)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解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既有外部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也有内部近代中国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入,即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仅仅反映出内部的变化,故排除A、B、D三项。【答案】C 11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

11、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对“这样一种进步思想”解读正确的是()A破除了旧有观念,冲击了儒家思想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C宣传立宪思想,主张救亡图存D主张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该进步思想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中期,融铸中西文化而又能够团结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进步思想是新三民主义,故B项符合题意。A项说的是新文化运动,C项是维新派的主张,D项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主张,均排除。【答案】B12“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

12、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孙中山在1922年的这段话反映了()A孙中山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联合苏俄,发动民众B孙中山要消灭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C孙中山主张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D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不断追求真理【解析】题干材料没有显示消灭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目标,故B项排除;“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没有表达暴力革命的意向,故C项排除;题目要求对史料的解读,而非评价,故D项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13(2014龙岩质检)经世致用是儒学悠久的传统思想,提倡学术要面向现实,服务现实。每当社会

13、面临危机之时,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往往以此为号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姚安公曰:子弟读书之余,亦当使略知家事,略知世事,而后可以治家,可以涉世。明之季年,道学弥尊,科甲弥重,于是黠者坐讲心学,以攀援声气,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取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材料二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亭林文集材料三鸦片战争成为经世致用思想

14、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契机。在鸦片战争中,西方的坚船利炮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彼之大炮远及十里之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林则徐指出“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经世派痛定思痛,他们或“寻求异域之书,究其情事”,求制驭之方;或为御侮而兴利,“师夷长技”谋国富兵强,提出要“以彼长技,御彼长技”。他们关注夷情,认识到“欲制外夷者,必先自悉夷情始”。黄毅近代经世思潮与洋务思潮之比较材料四近代经世思想及其学术学风的导向,为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提供了积极的思想底蕴,对西学的引进和传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经世致用思想本身所固有的功利性和短视性的局限,决定了它最终不可能作

15、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体系引导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到一条御侮自强、救国救民之道。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之际学术风气的弊端。为此,顾炎武提出了哪些主张?(2)联系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林则徐对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之处及其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成为经世致用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契机”。(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经世致用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近代前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各阶段特征。(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世致用思想现实意义的认识。【解析】第(1)问,“弊端”由材料一中的“道学弥尊十无二三能解事”及材料二

16、中的“士而不先言耻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即可概括;顾炎武的“主张”根据材料二即可概括。第(2)问的第一小问比较材料三与前两则材料,即可找出林则徐的主张及其发展之处;第二小问实际上是解读鸦片战争在哪些方面为“经世致用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变”提供了契机。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即可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抓住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这一发展历程回答即可。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应从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与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论述,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弊端:空谈义理,脱离现实;醉心科举,求取功名;漠视家国命运。 主张:关注现实,反对空谈;提高道德修养。(2)发

17、展之处:林则徐使经世致用思想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开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之风气。 基本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鸦片战争的刺激,加剧了封建统治危机;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于是鸦片战争成为经世致用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契机。(3)评价:一方面,肯定了经世致用思想对近代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西学传入中国;另一方面,指出了该思想追求功利、缺乏远见的局限性。 特征:“器物”(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文化”(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4)认识:知识分子应该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务实革新的精神,求真求是的学风;关注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8、(不必拘泥于答案表述,符合要求即可)14(2014南京一模)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国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孙中山全集第六卷材料二毛泽东说:“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

19、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特点。【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结合第一小问的核心观点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从对西方态度的变化、学习西方的内容逐渐深入、学习西方的目的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观点: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俄国社会制度基本一致。创新:提出新三民主义。(2)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要求全盘西化;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