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腊八粥一、读拼音,结合语境写字词。二、按要求填空。1.给“曷”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填空。(揭)开秘密 感到口(渴)(喝)一口水 深(褐)色的衣服2.写出“缸”的三个同音字并组词。(刚)刚才(钢)钢铁(冈)山冈三、用换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四、在下列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AABB”式词语。1.妈妈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2.八儿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3.黎明时分,东方天空(隐隐约约)泛着红光,我知道太阳即将从那儿升起。4.渔民们(祖祖辈辈)在这个小岛上居住,对岛上的环境一清二楚。五、句子练习。1.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
2、在继续。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请运用这一手法写一写自己在上学路上看到的事物(写一句话):小树在春风中挺直了腰身。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1)“只能”说明了八儿()的心情。A.快乐 B.无奈C.紧张 D.期盼(2)从“猜想”一词中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心理描写。你曾有过怎样的“猜想”?用一句话来写一写。示例:山林的深处一定有许多奇特的动物吧!B六、填空。1.课文围绕着“腊八粥”,描写了八儿盼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其中详写盼粥。2.课文中,八儿的心情前后发生了转变:从开始时等粥过程中的迫不及待
3、到喝完粥后的心满意足。(填四字词语)七、课内阅读我最棒。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1.选文对八儿的描写有()。(多选)A.语言描写 B.
4、神态描写C.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2.对“那我饿了!”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儿并不是真的饿了。B.八儿真的饿了。C.“那”字写出了八儿无计可施的心态。D.“!”写出了八儿想喝粥的急切心情。3.从母子的对话中,我们知道腊八粥要等到太阳落下时才能吃,从中我们也看到一个急切地想吃腊八粥的可爱的孩童形象。ABB八、课外阅读我能行。母亲剪的红窗花钟 芳母亲有一手娴熟的剪纸手艺,形形色色的窗花她都会剪。一进腊月,她就利用闲暇,手握一把剪刀上下翻飞,在一张大红纸上“咔嚓咔嚓”几回合,一张张或夸张、或神似的作品就完成了,有时是活灵活现的生肖动物,有时是美丽的神话人物,有时是古朴的名胜古迹花草、动物、
5、人物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都有,而在内容上多以喜庆、吉祥为主调。母亲从小就没了娘,也许是生活给予母亲的太少,那兵团农场的广袤、荒凉硬是逼她生出了丰富的想象。她心里装着上百种剪纸纹样,在剪窗花时根本不用事先在纸上画样,只要拿起剪刀,叠起红纸,就能剪出来。她还能把两张红纸叠在一起,剪子一路下来,剪出两张一模一样的窗花,不论花鸟虫鱼,一边一个,分贴在窗上,颇有一种对称美。她剪欢乐,剪吉祥,剪喜气,剪梦想。我在那窗花世界里感受着她流逝不返的青春、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要贴窗花的时候,我总是自告奋勇帮母亲糊窗花。我先小心翼翼地把去年的窗花撕掉,用小刷子细心地将窗花抹好糨糊,再在一个个窗格子里
6、,轻轻按贴上窗花。呼啸的寒风顺着推开的窗户钻进来,我的小手冻得通红,但看着满屋子的红窗花,我的心里泛起阵阵温暖。贴在窗户上的窗花,透过窗户的亮光非常好看、通透。新春佳节,红花绽满窗,温馨灿烂,赏心悦目,透着吉祥,透着如意。多少年来,这种欢欢喜喜过年的景象一直温暖着我、感动着我,让我无尽怀念。(有删改)1.母亲会把窗花剪成生肖动物、神话人物、名胜古迹等纹样。2.在贴窗花时,哪些词语表现出“我”非常认真?把这些词语摘抄下来。小心翼翼细心轻轻3.短文围绕着“母亲剪的红窗花”详细讲述的内容是()A.母亲剪窗花的技艺高超。B.母亲剪的窗花纹样多种多样。C.母亲对美好生活充满着向往。D.“我”小心翼翼地贴窗花。4.短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对幸福生活充满期望,不怕困难的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