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绝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17.11.21-23 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项,只有周王正妻所生长子才有资格成为大宗,次子或三子等都没有资格。
2、故项错误。、项,宗法制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士的权力和地位的传承,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周王、诸侯和卿大夫的嫡长子、嫡长孙一定能成为大宗。故、项正确。综上所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 嫡子亦写作“适子”,特指正妻生的继承家业的长子。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 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 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 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 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答案】A【解析】【详解】古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古希腊由于海洋和山峦的阻隔,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现了多个奴隶制城
3、邦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少,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活动,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故选A。排除BCD。3.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Washingtons Farewell Address)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A. 中央集权原则B. 自由平等原则C. 司法独立原则D. 分权制衡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 “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强调的是三权分立,各部门权力互相制约,达到平衡,不要打破这种状态。材料“把自己限制
4、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说明各部门权力相对独立,这明显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答案为D。材料不能反映中央集权、自由平等、司法独立原则,故ABC排除。【点睛】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法院,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1787年宪法体现了制约平衡、三权分立的原则,开创了西方共和政体的先例。4.“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包括()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
5、生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工人权益得到保障北洋政府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而曹、章、陆去”可知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北洋政府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没有体现工人权益得到保障,错误,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5.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后说到:“我的一边坐着一只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段讲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英国地位下降B. 美苏平起平坐C. 英国装可怜想乘虚而入D. 美苏两极格局初
6、现雏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表述,可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的讲话。根据讲话内容判断出:这是对二战后国际形势的一个准确而幽默的概括,是雅尔塔体制的体现,故D美苏两极格局初现雏形,符合题意“反映的实质问题”,因此,正确答案选D。ABC三项均不正确。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6.下图展现的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延安大礼堂门口的场景。这一时期A.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成为时代的潮流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成为国共两党政治追求C. 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空前团结D.
7、 召开政协会议筹建新中国成为各党派的共同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图片上代表国共的两面并举的旗帜,说明国共处于合作关系,从“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标语,说明合作的任务是为了民族解放,且地点是延安大礼堂,联系两次国共合作的内容,应该是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故C项符合题意。AB项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时期,D项是解放战争前夕,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故与题意不符,排除ABD。【点睛】本题考查抗战期间的国共合作,联合抗战,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7.2015年2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举办了羊年春节招待会,200余位中英两国商界、文化界等领域人士
8、参加了上述活动。这说明卡梅伦A. 是国家元首代表英国形象B. 是议会领袖拥有立法大权C. 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力D. 由直选产生代表民众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首相组阁掌握行政权,首相是政府首脑,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故C正确。英国国家元首并代表国家象征的是国王,故排除A。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才被当选为首相进行组阁,且首相无立法权,立法权属于议会,故B排除。首相是由选举中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是间接选举结果,故D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8.恩格斯曾经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
9、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他所说的“物质的经济的事实”指的是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 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C. 工人生活状况的恶化D. 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的背景下产生的。材料中的“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应当是指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中的“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的要求,排除BCD项。9.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
10、望”应该是A. 实现共产主义B. 推翻沙皇专制C. 建立苏维埃共和国D. 获得“面包”与“和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判断叙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社会主义革命,A项实现共产主义问题是夸大了十月革命的目标任务;B是二月革命的目标;C项建立苏维埃共和国是布尔什维克党重要目标。结合材料中“纯真而简单的愿望”等信息,可判断愿望应是“获得“面包”与“和平”。故选项考点:十月革命点评:本题考查十月革命中广大人民的诉求,要联系革命的背景和措施来作答,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10.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后,中国与英国为解决香港问题进行多次磋商,中国方面坚持
11、的基本立场是A. 收回对香港的管理权B. 收回对香港的主权C. 保持香港的现有制度D. 实行港人治港【答案】B【解析】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后,主要是收复香港主权,B正确;A中管理权不符合事实;C符合一国两制思想内涵;D也是一国两制内涵,排除。11.中国领导人与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性事件是A. 日内瓦会议B. 万隆会议C.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D. 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B【解析】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和非洲国家共同参加的会议,故B正确;A主要是西方大国参加的会议;C是1970年,不是第一次握手;D是1971年,不属于
12、第一次握手,排除。12.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 )A. 标志着新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B. 标志着新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 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D. 是新中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答案】C【解析】【详解】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布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故A排除;当时中国法律体系并不完备,故B排除;新中国第一部具
13、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共同纲领,故D排除。13.观察下面“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了()A.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唯一主体C. 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发展D. 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战略【答案】C【解析】【详解】由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在此时期建交最广泛的地区是东欧,结合此时期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可知,作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关系上,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了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故C正确。新时期,我国外交是步履维艰的,故A错误。B错在“唯一”,排除。D项在图中不能反映,排除。14
14、.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就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但时至今日,两极格局虽然解体,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新的政治格局形成如此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A. 新的形势下世界力量的分化组合需要较长的时间B. 当今世界形势的变化不利于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C.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阻碍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D. 当今美国等势力极力阻挠建立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力量的分化组合需要较长的时间,故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故A正确;新的政治格局并未形成,故B排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不是阻碍新的
15、政治形势,故C排除;美国等势力极力阻挠并不属于主要原因,故D排除。15.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不再反对英法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开启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纪元”。下列因素中,促使这一时期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对美遏制的加强B. 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C.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 联合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日益联合、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发展等,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美国霸
16、权地位相对衰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ACD表述片面,因此选B.考点: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点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是相对的。前者是根源性、本质性、决定性的原因,一般应在经济基础、社会性质、阶级本质中去寻找;后者则是因果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物的原因,往往是指导火线之类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导致历史事物发生的若干原因中起主要作用的原因,在单项选择题中,与根本原因没有多大区别。客观原因是相对主观原因而言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若干个,凡是与人的主观意识有关的原因就不是客观原因。“前提”,本来是指推理中已知的判断。前提条件,也就是先决条件,若干条件中主要条件。前提和条件,实际是指主要条件
17、和其它一般条件。16. 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文中的“他们”是指A. 贵族B. 平民C. 外邦人D. 奴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体现了梭伦改革不偏不倚的原则,即一方面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一方面又保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故选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原则17.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A. B. C. D. 【答案】C
18、【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这有利于打击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促进奴隶制国家发展,故正确;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开始,而不是完善;任何民主政治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公民参政要求,故与题意不符,所以答案选C。排除ABD。18.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陪审员A. B. C. D.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后,第四等级可以参加的机构有公民大会和陪审员,符合题意;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不能参加,不正确;排除ABC。故选D。19. 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应是铁器
19、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因果关系。是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源,带来的社会的变革;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故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于是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逐渐演变为地主阶级,故正确,故正确选项为D。排除ABC。20.针对商鞅变法,大夫杜挚曰:“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该主张实质上是A.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 歌颂了商鞅变法
20、的成效C. 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 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内容“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实质上是主张效法古制,依照旧礼,反对变法革新,故D正确。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均未体现出反对商鞅变法的含义,排除ABC。21.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 废井田、开阡陌封疆B. “世卿世禄”制C. 连坐制D. 推行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题干中“加强对基层管理”的限定语,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为征收赋役创造
21、条件,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故C项正确。A项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加强了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商鞅变法。需要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限定信息“加强对基层管理”,结合选项中内容及其影响解答即可。22.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主要说明孝文帝A. 个人文化知识丰富B. 喜欢读诗辞汉赋文章C. 精通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D. 重视汉族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五经、左、
22、老等代表着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的行为体现了他对汉文化的重视和修养,故D正确。孝文帝个人文化知识丰富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错误。孝文帝喜好读书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故B错误。孝文帝精通五经等经典著作,并不能说明他精通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故C错误。23.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 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 减少阻力,继续推行封建化改革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可知洛阳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迁都洛
23、阳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所以加强统治是迁都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推行封建化改革和防止柔然的骚扰也是迁都的推动因素,但与巩固统治相比都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A、B、C项。24. 右图是出土的北魏文官陶俑,你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任用汉族地主 推行三长制 胡汉服装融合 接受汉族文化A. B. C. D. 【答案】B【解析】略25. 下列举措中明显体现王安石变法“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指导思想的农业措施有青苗法 免役法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对题中引文的理解,“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
24、而国用足”指的是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中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即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故C项正确。26.“决定一切宗教的辩论,审查一切会议的教令、古代作者的意见、世人的教训和私人的灵感,并下最后断言的至上裁判者,除在圣经中说话的圣灵以外,别无其他。”这说明西欧宗教改革者认为人们唯一的神圣权威是()A. 上帝B. 教会C. 圣经D. 教皇【答案】A【解析】“圣经中说话的圣灵”即为上帝。由材料“除在圣经中说话的圣灵以外,别无其他”,可见宗教改革者认为,人民只要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无需其他中介,故排除BCD,选A。27. 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
25、再听命于罗马教廷B.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C.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D. 这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D项的前半部分内容正确,后边内容不正确,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故选D。ABC的表述符合所学,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认识28.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中国
26、未能如日本那样形成强有力政治力量中国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A. B. C. D. 【答案】D【解析】戊戌变去和明治维新是中日两国在面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中国戊戌变法前夕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正确。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并利用人民群众力量。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没有发动群众,加之守旧势力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正确。故答案选D。29. 明治维新前,日本曾出现过类似于义和团的“尊攘派”,他们以
27、“尊王攘夷”为口号,暗杀卖国的幕府官员,还攻击西方商人和外交官,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外国船只。但日本的“尊攘派”后来转化为明治维新志士,而中国的义和团最后土崩瓦解。其主要原因是A. 日本倒幕思想渐趋流行,而中国的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B. 日本明治政府支持改革,而清政府一直对义和团大肆镇压C. 日本的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强大,而中国的义和团却孤军奋战D. 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而中国的资产阶级缺乏改革的决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用排除法较好,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经历了剿、抚、剿的过程,故B项错误;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资产阶级力量也十分弱小,
28、中下级武士是倒幕运动的领导,故C项错误;义和团是农民运动,与资产阶级缺乏改革的决心没有关联,故D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治维新以前。幕府的反动本质日益暴露,倒幕思想渐趋流行,而中国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并没有认识到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故A项正确。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尊攘派”与义和团比较30.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 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B. 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 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D.
29、 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戊戌变法急于求成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故B排除;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故C排除;材料重点不是反映变法的主持者,故D排除。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三世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
30、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 “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的尊荣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华盛顿“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美国总统威尔逊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
31、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一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一一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英国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下乔治三世的政治地位怎样? (2)材料二中“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是什么?它设计的哪些制度能确保“恢复我们的尊荣的地位和成果”?举例说明“我们的宪法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 (3)材料三中“现
32、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结合材料指出这种“错位”给德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4)从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的变革中你认为制度创新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案】(1)制度:君主立宪制。地位:是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每点3分,共6分)(2)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制度:联邦制、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制)、共和制。举例:种族歧视(或维护黑奴制度)或性别岐视。(每点3分,共9分)(3)错位:旧的容克地主贵族掌握领导权。2分)影响: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使德国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给德国带来灾难,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每点2分,共4分)(4)原则:符合历史潮流;结合本国国情;借鉴
33、他国经验。 (任意2点4分)【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英国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在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君主有名无实,权力受到极大地制约,统而不治。(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主要涉及到的是美国的政治体制。其中的宪法就是指1787年宪法。对于美国政体主要就是体现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就是联邦制。它的不足体现在种族歧视以及性别歧视上。(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王朝战争的形式来实现的,这就带来了很大的弊端,使得德国的封建残余大量保留,限制了资产阶
34、级的进一步发展。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分为二的看待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根据题中的叙述我们可知,制度创新是否成功就在于它是否符合历史的要求,符合人民的需求,符合本国的国情。实事求是是这其中最重要的要求,做到实事求是,才能实现最良好的结合。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
35、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材料三 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材料四 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
36、能担任任何官职。 崔连仲世界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4)从商鞅和梭伦的人生结局来看,历史上的改革家具有怎样的精神?【答案】(1)不同:商鞅:君臣司法;梭伦:公民参与司法。(2)条件:商鞅:军功;梭伦:财产。共同作用:打破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不同作用:商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梭伦: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政。(3)商鞅: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梭伦: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37、(4)改革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强不拔的意志,为国家乃至全人类共同利益奋斗的决心和献身精神.【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两人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从材料可以概括出。根据材料一“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可以得出商鞅主张君臣司法;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可以得出梭伦主张公民参与司法。(2)要抓住材料一中的“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和材料二中的宪法的内容等关键信息得出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共同作用。不同作用:从材料三“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可得出提高军队战斗力。从材料四内容可得出工商业奴隶主参政。(3)考查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比较简单,但是要注意是对两国政治体制发展的影响。从中央集权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等方面回答。(4)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言之成理即可。对改革家的精神评价主要从个人的主观意志、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