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第I卷 (选择题 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法、道、墨三家治国主张的相关论述。据此可知,这些主张A.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B.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C.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D.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25.汉代官署门口一般设有钟铃和鼓,按时击奏以提醒官吏起居休息,开闭大门,遇到紧急或重要情况
2、则击鼓报讯。而丞相府门口不设铃鼓,以官奴婢传漏以起居,这与宫内官署相同。材料说明,汉代A.行政效率日趋提高B.集权体制较为完备C.贵族政治等级森严D.丞相地位尤为尊贵26.下图所示为隋朝与元朝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突出的变化是A.中心从洛阳转变为大都B.航线向北拓展航程延长C.增加了向南延伸的支线D.大运河的功能发生变化27.据明朝南海县商人聂烟波的族谱记载:其“嗜航海,巨船装运雷阳之粟,冲风冒雨,备偿艰苦由是基业大进,峥嵘阀阅,大振家产。于是田园倍增,扩租无算,以为子孙悠久之计,不可羡欤”。这一记载可用于佐证明朝A.重农经济模式影响深远B.商业资本发展举步维艰C.民间海外贸易规
3、模巨大D.农村土地交易规范有序28.谭嗣同把民主主义、人道主义和世界大同的理想作为一种最高的价值目标来追求,即便在实践中尚无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客观力量和现实可能,也决不在精神上放弃对这一目标的追求,他主张贵知不贵行、行有限而知无限。这反映出谭嗣同A.找到了维新改良的现实力量B.试图用改良政体来解放思想C.用唯物论来进行反封建斗争D.力求冲破旧思想观念的牢笼29.右图所示是一幅名为势如破竹的时事漫画,发表于1911年11月的神州日报上。该漫画的寓意是A.革命思想蓬勃发展B.反帝统一战线形成C.清廷统治土崩瓦解D.资产阶级力量重组30.下面是1940年5月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编制的重庆基要
4、商品趸售物价指数表(该表指数以1937年16月为100).这可用来说明A.民族危机下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物价变动影响了民族企业发展C.抗战时期牺牲农业来保障工业D.工业布局失衡局面得到了改善31.下图所示为1950年我国的一幅年画女拖拉机手。该年画A.凸显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优势B.揭示了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壮举C.歌颂了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热忱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艺术实践成果32.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提道:“每天都有一个节日,以便至少每天都有一个行政长官代表城邦公民向某个神或半神献祭,以体验城邦的神圣性和荣耀感。”这一设想有利于A.实现思想大一统B.增强城邦的凝聚力C.凸显人的个性化D.摆脱政
5、治的宗教性33.15世纪,欧洲人踏上戈雷岛(今非洲塞内加尔境内)后,一百多年里并未大兴土木,后来岛上开始密集修建集中连片的房屋,其中有妇产医院、学校、剧院和修道院等。戈雷岛的开发可能得益于A.新航路的开辟B.西方的资本输出C.黑奴贸易的兴盛D.物质生活的变迁34.苹果车是英国剧作家萧伯纳(1856-1950)的一部政治讽刺剧,剧中写道:首相卜罗塔斯向国王马格纳斯发难,后者表示要退位,并将作为平民竞选下院议员,如果他被选进国会,他将组织一个政党,刚接任国王的罗伯特(马格纳斯的儿子)很可能会让他组阁。首相卜罗塔斯意识到即使自己目前取得权力,未来也将败在国王手下,于是他不得不向马格纳斯妥协。此剧情折
6、射出,英国A.议会主权原则遭到破坏B.民众享有平等的参政权C.首相与国王间相互制衡D.国王的政治影响力较大35.1930年,苏共十六大通过了“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1933年,苏联从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消弭了与美国的意识对抗B.利用外国优势推进工业化C.经济体制模式在逐渐转型D.新经济政策得到较好贯彻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7、)材料一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以对儿童的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立足人伦关系,强调“五伦”。蒙学教材幼学故事琼林重订三字经重订增广贤文千字文等均明确了君臣、父子、兄弟等“五伦”关系,指出“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的要求。古代蒙学教育还把“孝悌”作为做人的根本,把对“孝悌”思想的倡导和颂扬始终贯穿于各类蒙学文献中,如三字经中就有“首孝悌”的内容,小学诗礼中也设有“事亲、事长”的章节,宋代神童诗中还编入了“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经典名句,明代启蒙读物龙文鞭影中则通过典故塑造一个人坚韧不拔、愈挫愈勇的精神。摘编自吴彦霞试论中国古代蒙学的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材料二中世纪结束后,随着人文主义教育的兴起,英
8、国幼儿教育思想逐渐萌芽,出现了幼儿园、保育学校、托儿所、家庭游乐场等教育机构。18世纪,英国一些教育家针对当时儿童生活学习的现状,陆续创办了不同的学校及慈善机构,与此同时,欧文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引起了其他人士的积极响应,在英国掀起了一股创办幼儿教育机构的热潮。但直到19世纪末期,麦克米伦姐妹创办的保育学校才促进了英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并拨款资助,19世纪以前,英国幼儿教育基本上是以教会团体和慈善人士创办的济贫性慈善学校为主。18、19世纪的英国统治阶级仍然认为教育是上层阶级的特权,英国也逐渐形成了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学校双轨制幼儿教育机制。摘编自周晓慧英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及其启示(
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特点及其体现的教育精神。(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幼童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12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英幼童教育的当代启示。(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的民族是一个“自发”的民族实体,而不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国的民族成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西方近代民族主义传入之后。除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外,在清末经常使用的还有“种族”一词。但到了甲午中日战争后,“种族”往往用来指某一族类,如满族等。1917年,李大钊发文指出五族是辛亥革命特定时期的产物,现
10、今五族的文化早已渐趋于一致,而又共同生活在统一的民国之下,所有五族和其他各族都应统称为“中华民族”。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倡“国族主义”,中国共产党则主张应遵循列宁主义“民族自决权”学说。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将其改成“民族区域自治”,主张中华民族内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中华民族对外的自主与国家独立。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话语下的“民族”“种族”和“国族”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11、5分)材料道光以来,面临随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文化,晚清书院制度出现了相应的积极变化,尢以湖南为盛。1905年以前,科举对于士人有强大的诱惑力,大多数书院然没有摆脱考课应试的范畴。与全国情形相同,湖南大部分书院属于考课式书院,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甲午战后,湖南乡绅达成一种共识,即强烈要求学习西方,实行维新变法,认为“商源于工,工源于学”,融通中西文化,改造传统教育,在湖湘经世务实传统的影响下,湖湘官绅合力改革书院,分门设学进行课程改革,培养进步人才。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来,陈宝箴等开明乡绅着手改革,在生员岁试时注重以新学取士,在改革书院的同时还建立新式学堂、学会,以促进湖南教育的整体
12、改革。摘编自谢丰晚清湖南书院改制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湖南书院改制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湖南书院改制的原因。(8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国际联盟作为一战后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常设国际组织,并不是政治家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一战的战胜国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需要,在吸收19世纪欧洲协调体制以及其他国际组织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创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以国际联盟盟约作为国际法的主要依据,从组织机构和组织职能两大方面,构建了战后的国际秩序。它摈弃了以往个别国家依靠自身的实力地位及与他国结盟的战略来左右国际事务的
13、做法,把所有国家联结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国都有对国际事务的发言权和表决权,并达成一致的意见。国联强调用法律来处理成员国之间有争议的问题,这是对以往通过战争方式解决国际问题的一次突破,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次飞跃。事实上,国联自成立以来,其机构处理过66件事务,从技术性的立法问题到有关武装冲突的重大问题。其中20件提交给其他机构;如果这些事务没有解决的话,将会发生更多的普遍战争。摘编自谷宇新析国际联盟集体安全的建立及其失败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建立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际联盟的影响。(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
14、5分)材料王景,字仲通,东汉名臣。他从小就很聪慧,结交的朋友也很广泛。王景受人引荐得到皇帝赏识,却没有因为才华出众而招到他人妒忌。公元69年,汉明帝在黄河水患频发不止、百姓苦不堪言的情况之下,下令让王景和王吴治理黄河。王景在接下治水的任务,到达指定地区之后,首先做的是勘察发水处的地势,并根据勘察结果制定方案。第二年夏天,行洪渠道筑成,河水外溢问题得到解决。王景在面临治水工程浩大的情况之下依然保证了治水工程质量,在1048年(宋仁宗时期)之前,黄河没有再发生见诸正史记载的大规模改道。王景的治理黄河方案对现今中国治理黄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当时黄河周围的人民为水所患之时,王景勇于承担使命,给人民带
15、来了富足和安康。摘编自刘朔从王景治河辨看东汉王景及其治河的历史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景治理黄河的意义。(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景取得治河成就的原因。(9分) 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参考答案24.A 25.D 26.A 27.A 28.D 29.C 30.B 31.C32.B 33.C 34.D 35.B41.(1)特点:立足“人伦”规范;倡导“孝悌”思想。(4分)精神:以人为本的精神;刚健有为的精神;尊孝贵和的精神。(6分)(2)特点:形式多样;具有渐性进;针对性强;等级特征明显;与慈善事业发展关系紧密。(6分,答出三点即可)原因:人文主义思潮的
16、影响;教育家、宗教群体的努力;政治经济转型的推动。(6分)(3)启示:应当注重幼儿品格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应当构建符合时代价值的教育机制;应当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和家庭伦理的熏陶;应当打破教育不平等、不均衡状态;应当采取符合学生身心特征的幼儿培养方式;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得分)42.示例观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话语的变化体现了中国近代救亡道路的发展。(2分)论述:甲午中日战争前,“民族”“种族”互相混用。甲午战后,清朝统治腐败更为显现,孙中山等革命派走上暴力推翻清政府的道路,“种族”也成为特指满族等某一族类的用法。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1924年
17、,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国族主义”,希望通过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发展。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则把“民族自决权”改成“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深化。可见,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的演变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结果。(10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45.(1)特点:以变革课程内容为主;改革考试、提倡新学;开明官绅倡导;与新式学堂、学会建设同时进行;与民族危机相互关联。(7分,答出三点给6分,答出四点给7分)(2)原因:传统书院体制落后;西方文化的影响;
18、甲午战争的刺激;经世务实之风的推动;戊戌变法的影响。(8分,答出四点即可)46.(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战胜国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欧洲具有大国协调机制的传统。(6分)(2)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际安全;构建了法律解决国际争端的途径;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6分,答出两点即可)未能真正制止国际矛盾的激化,最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3分)47.(1)意义:减少了东汉的黄河水患;促进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东汉社会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为后世治理黄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6分,答出三点即可)(2)原因:王景的个人学识;政府的人力、物力支持;王景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及敢于担当的精神;历代水利工程建设的设施基础和理论传承。(9分,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