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诵读欣赏乡愁一、基础积累1乡愁的作者是_,他是我国_(地名)著名诗人。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而 现 在乡 愁 是 一 湾 浅 浅 的 海 峡我 在 这 头大 陆 在 那 头3选词填空。凝望眺望仰望我们曾随郭沫若静静_灿烂的星空,领略天街的美妙神奇;我们也曾随宗璞驻足_繁盛的紫藤萝,感悟朴素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将随余光中_浅浅的海峡,感受他的赤子情怀。4“思乡”是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请写出两句表达这种情感的古诗词,并注明作者。_二、阅读理解阅读诗歌乡愁,回答问题。5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_6诗人选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有什么
2、作用?_7诗歌所选取的一组意象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_8“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把乡愁比作“邮票”,能使人引发什么联想?_三、语言运用9请你结合下面句子的语境,仿照后面的句子,补写一句,使之构成排比。小时候,_,_;长大了,乡情是蓝天上飞舞着的风筝,被挂在思念的空中;年老后,乡情是一杯陈年老酒,在醇香中,消除了人们之间的隔膜与猜忌。10“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任流年如丝辗转,任人世冷暖变迁。有那么一种感情总也写不完,诉不尽。那就是乡愁。(1)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开播,引起了海外华侨的回乡探亲热潮。近日,重庆巴蜀华侨校友团准备回校一解乡愁,学校面向所有学生
3、征集欢迎标语,请你也参与拟写一条。要求:上下两句,句式工整,20字以内。_(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负责组织归校华侨参与以“巴蜀人在外,诉无尽乡愁”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请你设计具体步骤。_(3)余光中在乡愁一诗中,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物象寄托“乡愁”。生活中有很多物象被人们寄寓美好的情感,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自选一种事物,写出一句与之相关的诗句并简述它所寄寓的美好情感。(示例)柳:诗经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其中“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_详解详析1余光中台湾2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3仰望凝望眺
4、望4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5解析 本诗分四个小节,诗人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地表达了中心。答案 小时思母、长大思妻、后来悼母、现在思乡。6解析 诗人把无形的乡愁比喻为这四种事物,可见诗人愁思之重。答案 “邮票”传递着母子之爱,“船票”代表着夫妻之情,“坟墓”代表了思母之情,“海峡”代表了思国之情。诗人这样写,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7递进关系。小时候,诗人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诗人和妻子分居两地,很难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
5、船上,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诗人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诗人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8联想到写信、寄信、倾诉思念之情;联想到诗人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联想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等。9示例:乡情是一串漂亮的贝壳被穿在开心的笑容里10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标语。标语是针对欢迎巴蜀华侨校友团写的,所以要以“乡愁”为主题。注意字数的限制。(2)活动步骤的设计要围绕“巴蜀人在外,诉无尽乡愁”诗歌朗诵展开,且具有可操作性。(3)答出物象及与其相关的诗文,及其含义,才算完整。答案 (1)示例:载誉归来荣聚巴蜀,万千情思共话乡愁。(2)准备:发动全班同学搜集或创作以“乡愁”为主题的诗歌,提前通知各位侨胞准备事宜。实施:请华侨校友自愿上台朗诵,期间做好照片、文字等资料收集工作。总结:将朗诵作品配图打印成册,做成“巴蜀人在外,诉无尽乡愁”的集子,赠予华侨校友作为纪念。(3)(示例)红豆:王维有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其中的“红豆”又名相思豆,自古为相爱之人寄托相思的信物,多用于情侣爱人之间相互表达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