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最苦与最乐fnqzhdxim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达观赔理 死而后己 B排解 坟墓 任重到远C失意 恩慧 忧国忧民D循环 豪杰 仁人志士DB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2)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4)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设问排比反问引用5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2、(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位置)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成分残缺,删掉“使”字)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搭配不当,“改革”改为“提高”)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D6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责任,是一朵灿烂的花,开在每个人的心中;责任,_,照进每个人的心中;责任,_,指引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一道绚丽的光是一盏明亮的灯读书苦乐杨绛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功夫。我曾挨过几下子“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
3、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寻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接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
4、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斯(Epicti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的一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5、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可惜串门儿只能“隐身”,“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
6、生幕死的虫豸,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7通读全文后,说说读书为何而“苦”,为何而“乐”。为功利目的而读则苦,为精神需要而读则乐。8第段运用比喻论证论证了读书的快乐,请分点概括。示例:可以不受时空和礼节的限制,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示例:可无拘无束地与历代的、各民族的文化大师对话;可随意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可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9“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这句话比喻书中的世界,那书中的世界有什么特点?书中的世界丰富、精彩和令人神往。10结合文章最后一句话,谈谈杨绛认为的读书之“乐”的真谛是什么。这个“乐”和“追求享受”并不是一回事。“追求享受”是逃避责任,获得身心愉悦,享受物质生活。而杨绛认为读书之乐的真谛是,在短暂的人生中,去潜心读书,来张扬生命,提升心智,从而获得精神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