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3备课素材:11师 说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4819 上传时间:2025-11-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3备课素材:11师 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人教版必修3备课素材:11师 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师说严丝合缝环环相扣谈谈师说的论证艺术贺祥春议论文,要有鲜明的论点和确凿的论据,还要有严密的论证,只有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篇有说服力的好文章。韩愈的师说是韩愈散文中的名篇,也是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可谓是观点鲜明,论据确凿。而本文的论证也可以说是严丝合缝,环环相扣。一、破立结合提观点。文章一开始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作者的目的是要以“古之学者”作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暗示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就是因为他们从师。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2、,成为本文的中心论题。谈古的目的在于论今,作者肯定古之学者,实则借古非今,暗指当代的学者不从师。接着从正面立论,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概论教师的职能是传道、受业、解惑。接着从第三个职能“解惑”顺势提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反面驳斥不从师者的做法,指出不从师的害处,从而明确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既然从师如此重要,那么择师有什么样的标准呢?接着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除于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这一段层层衔接,破立结合,提出“学者必有师”的中心论点,可谓一气贯通,毫无冗余累赘之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对比论证析“症结”。

3、对比论证就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从而使结论彰显出来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论证。中与外、古与今、大与小、强与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和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文章的第二段就恰当地运用了三组对比论证。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古之圣人”超出一般人很多却“从师而问”,“今之众人”与圣人相差很远却“耻学于师”,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点出不从师的结果“圣益圣、愚益愚”,要不要从师学习,结论不言自明。再以“爱其子”与“于其身”作对比,一方面“为子择师”,一方面却又“耻师”,在这组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

4、并给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作对比,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揭示出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这三组对比,深刻剖析了“不从师”的症结所在,矛头直指社会上“耻学于师”的现实风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而很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三、举例引用明意义。举例论证是议论文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它是指用真实、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胜于雄辩”,事例给人的说服力往往比简单的说理更让人信服,因而更具有说服力。本文第三段以孔子为例。孔子作为圣人,特别是读书人推崇的圣人,尚且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他们

5、学习,那么作为在各方面还比不上孔子的士大夫之族就更应该从师学习了,道理不言自明。文章精心选用孔子的事例,可谓是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既阐明了从师的意义,也说明了从师的原则,同时又与第二段的“古之学者”和“古之圣人圣益圣”等呼应,可谓是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引用论证也是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引用名人名言说理往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作者在引用了孔子的事例之后,自然引出孔子的话“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进一步阐述了师道、师生的关系,从而证明“学者必有师”的观点。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和论述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而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又照应了第一段,可谓是前后照应,严丝合缝。四、赞扬李蟠倡从师。文章最后一段交代文章的写作缘由:当时社会风气不好,人们不肯从师而学,李蟠不受风气影响,拜韩愈为师,作者写作本文来鼓励李蟠。虽然这一段是附记性质,却能紧扣中心,作者赞扬李蟠的“不拘于时”“行古道”,也是对士大夫的有力批评,既针砭了时弊,又倡导了从师。结尾虽然简单,但有力地照应了开头,呼应了中心论点。总的来说,本文的论证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多样,论证过程环环相扣,首尾呼应,说理透辟,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而它的意义也远远超出了一对师生之间的往来赠答,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