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来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
2、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
3、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
4、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
5、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B中国文字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史,它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C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D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2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6、(3分)A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可分拆的整体。B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C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直接造成了今在书法艺术标准的泛化甚至是丧失。D现代人对于书法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书法艺术。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体公民都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特别是中青年书法家。B古代入私塾读书,往往将识字、吟诵、书写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却将其分割开来,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C书法艺术不仅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学养,而且
7、也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D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答案】1. B2A3D【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概念理解的试题,考生在作答本题时先要看清让理解的概念是什么。然后通过认真阅读文章的内容与考项进行逐个比对即可得出答案。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B选项偷换概念把“书法”
8、换成“文字”,文不对题。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意理解的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文章的内容,然后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题干: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考生一定要注意题干是围绕着书法艺术设问的,选项A“所答非所问”。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完成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顺治三年,以安庆巡抚李犹龙荐,授国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礼
9、科给事中。六年,疏请“敕抚、按、道恩诏清理刑狱,勿任有司稽玩。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又请重定会试下第举人选用例,以广任使。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诸疏皆下部议行。寻转工科。八年,世祖亲政,疏请今都察院甄别各省巡按,下部院会议,以六等考核黜陟有差。是岁。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视灾重轻定折多寡。既,又言:“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徵耗银,或先已徵米而又收折,或折重运轻,其弊不一。请敕漕臣密察严劾。”上并采纳。十年,疏言大臣得罪不当锁禁,得旨允行。迁兵科都给事中,乞归养。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九年,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
10、内升,还籍候补。留任自文然始。文然与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号“姚魏”。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坐事逮诣京师,仍用锁系例。文然复上疏论之,上谕:“自后命官赴质,概免锁系,著为令。”寻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则广东势危。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宜驻重兵通声援。”上嘉纳之。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风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
11、,风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十五年,授刑部尚书。时方更定条例,文然曰:“刃杀人一时,例杀人万世,可无慎乎?”乃推明律意,钩稽揅讨,必剂於宽平,决狱有所平反,归辄色喜。尝疑狱有枉,争之不得,退,长跪自责。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非刑。十七年,卒,赐祭葬,谥端恪。 (选自清史稿)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勿任有司稽玩 稽:拖延B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 署:部署C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 负:享有D仍用锁系例 系:禁锢
1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B“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C“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文然直言敢谏。他上疏请求朝廷清理刑狱,请求重定会试时落第举人的选用标准,用六个等次考核各省巡抚,大臣获罪不应用枷锁等,多被皇帝采纳。B姚文然关爱百姓。江南、浙江遭遇水灾时,他请求根据灾情的轻重将漕米赋税削减并折换成银两,以减轻灾区负担。决狱有所平反,他就面带喜色;如果有冤案,他就争辩,不得时就很自责。C姚文然重视法律。当朝廷要更定条例时,他认
13、为条例能杀人万世应慎而又慎,务求刑律宽平,以明末酷刑为戒,上奏废除廷杖。D姚文然通晓军务。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查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1)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2)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答案】4. B5C6D7(1)颁发赦令之外,有值得怜悯原谅的,允许专门上疏陈述。(“矜”“宥”“陈”各1分,大意2分)(2)考核期满升补京职,敕命以正四品顶戴享受俸禄担当大事。按旧例,给事中升补京职,先要回到原籍待补缺额。(“考满”“故事”
14、“候补”各1分,大意2分)【解析】4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解释,考生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先准确理解文意才能进行准确的理解。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重点文言实词的积累,文言实词浩如烟海但是关键的就108个重点实词。B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暂代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本考题考查的是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类试题,本题没有什么捷径可循。考生只有在平时做题和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认真进行积累。C“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意理解的一道试题,考生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要求,准确地根
15、据选项中的内容结合原文作合理化的分析。D“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是在左都御史任上,不是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重点词语:(1)得分点:“矜”(怜悯)、“宥”(原谅)、“陈”(陈述意思对即可)(2)得分点:“考满”(考核期满)、“故事”(旧例)、“候补”(待补缺额)。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文翻译】姚文然,字弱侯,是江南桐城人。明朝崇祯十六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清顺治三年,经由安庆巡抚李犹龙举荐,被授予国史院庶吉士官职。顺治五年,改任礼科
16、给事中官职。顺治六年,给朝廷上书请求“敕命巡扰、巡按、寻道各级御史根据皇上降恩的诏书清理各地刑事案件,不要任由有司官员拖延轻视。颁发敕令之外,有值得怜悯原谅的,允许专门上疏陈述”。又请重新审定会试落第举人选用的方法,来广泛地使用人才。又请求敕令各省督抚不要胡乱委托私人暂代州县的官职。每个建议都下到礼部商议施行。不久转任工科。顺治八年,世祖亲政,姚文然上疏请求让都察院甄别各省的巡按御史,与下属部院会同商议,按照六个等次考核,罢黜或晋升有所不同。这一年,江南、浙江遭遇水灾,姚文然请求将受灾地区所应缴纳的漕运粮食折成银两,视灾情的轻重定折多少。皇上一并采纳。顺治十年,姚文然上疏说大臣获罪不应当用枷锁
17、禁锢,得到圣旨允许施行。后来姚文然升任兵科给事中,请求告老怀乡。康熙五年,起用补任户科给事中。康熙九年,考核期满升补京职,敕令以正四品顶戴享受俸禄担当大事。按旧例,给事中升补京职,先要回到原籍待补缺额。留下直接任命从姚文然开始。姚文然和魏象枢都凭借给事中敢于直言享有美好的声望,号称“姚魏”。康熙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因为犯法被逮捕送到京师,仍然采用枷锁禁锢旧例。姚文然又上疏论及此事,皇上晓谕:“从此以后朝廷命官回京接受审察,一概免除枷锁禁锢,并且写入法令。”不久升任副都御史,再提升为刑部侍郎。十二年,调任兵部都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弹劾将军柯永蓁为了私情肆意放纵,让姚文然前往查究,柯永蓁因此
18、被罢免。姚文然升任左都御史。十三年,上疏说:“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背叛朝廷顺应吴三桂,中间有所阻隔,依赖广东。耿精忠的将士过去曾驻守过广东,熟悉广东的山川形势,如果与孙延龄合谋形成犄角之势,那么广东的局势就很危险了。江西边境与福建、广东接壤,如果他们入侵占据赣州南安,那么驿道就会中断,粮草和通讯就会受阻。应当在江西驻扎重兵来声援广东。”皇上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陕西提督王辅臣叛乱,河南巡抚佟凤彩托病辞官,皇上已经答应了他;姚文然说河南靠近陕西,流言正盛,佟凤彩深得民心,应该让他留取治事,皇上因此留下了佟凤彩。姚文然多有上书,尤其以皇上身心健康为本,请求皇上注意起居休息。孝城皇后驾崩,暂且
19、停殡在巩华城,皇上多次去看,姚文然上疏劝谏,并且引闱唐太宗造台望昭陵后听取了魏徵的建议拆毁望台的事情比拟,皇上也接受了,没有生气。十五年,姚文然被授予刑部尚书。当时正在更定法律,姚文然说:“刀杀人一时,法冷杀人万世,怎能不慎重昵?”于是阐明法律的意图,查考研讨,务必使法律达到宽大公平。判决诉讼酌案件有所平反,回去就面有喜色;曾经怀疑有冤案,力争而没有成功,退下后,长跪自责。又因为明末用刑残酷,上奏朝廷废除廷杖之刑以及镇抚司各项严酷的刑罚。十七年,去世,赐予祭葬仪式,谥号“端恪”。(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小题。念奴娇登石头城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
20、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 离宫:行宫,古代帝王出巡暂住之地。辇路:宫中的路,多供帝王的辇车行走。繁华镜:有细致花纹的铜镜。8这首词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词人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慨?(5分)答: 9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赏析。(6分) 答: 【答案】8苍天之下,一片空旷。青山依旧,浩瀚的长江奔流不息。孤寂的行宫内芳草萋萋,日落天黑的时候,松树林里空寂冷落,只见幽幽的冥火时隐时现。营造出
21、了一种空阔苍凉、孤寂萧瑟的意境。(3分)感慨:怀古伤今,对昔盛今衰的悲哀;对年华易逝的感伤;对物是人非(自然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无奈;对战争残酷的心痛。(感慨共2分,每答一点得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9虚实结合。上片中实写石头城天地空旷、青山如壁的寂寥之景,虚写了旌旗蔽日、白骨凌乱的昔日战争之景,虚实结合,写出了昔日形胜之地历经战争后如今变得空寂萧条的景象。对比。如:昔日“六朝形胜地”与如今“眼空无物”“唯有青山如壁”的对比,昔日“东风辇路”与如今萋萋芳草、无人松径的对比。借景抒情。词中以天、青山、芳草、无人松径、鬼火等营造出了一种空寂苍凉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叹。用典。下片中“伤心千
22、古,秦淮一片明月”化用了刘禹锡石头城中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词人通过虚实结合、对比、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写出了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景象,抒发了对江山景物依旧、六朝繁华已逝的叹惋。(表现手法每答对一点得2分,总分不能超过6分)【解析】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分析。首先到词中找到写景句,然后按照意境题的答题模式进行解答即可。“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写出了石头城空荡凄惨的景象。发出了对世事变迁的慨叹。“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萨都剌目睹“六朝形胜地”所感发的却只能是“唯有青山如壁”。原因何在?无非是连年不断的战火摧残了山川的壮美,摧毁了往日的繁华。
23、“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往昔皇帝避暑的行宫,如今已是“东风辇路”皆芳草萋萋,。早已没有了从前的富贵繁华。“避暑离宫”前边加上“寂寞”,写出了“离宫”已是人去楼空、空冷孤寂的凄凉景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有力地衬托了行宫内院的孤寂与萧条。内院里宫殿之间的通道上,每当春风吹来,都要长出青青的野草,这还是皇上和宫女们饮酒歌舞享乐的地方吗?不仅如此。词人还以“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渲染行宫内院人事皆非的空冷、阴森气氛。“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有多少美丽如花的粉黛曾在这唱歌跳舞、推杯换盏、对镜施粉理鬓的享乐中耗费了时光,蹉跎了年华,
24、消磨了青春,这应该是词人对自己以及世人青春易逝的警醒。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诗词中的表现手法。思考的角度包括修辞技巧、描写技巧、表现技巧、抒情技巧等等。“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唯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秦淮一片明月”,实写了离宫荒凉破败、辇路芳草萋萋
25、、松径寂静无人、鬼火高低明灭、秦淮一片明月的空冷阴森之景。“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虚写了歌女在歌舞中、酒樽前、明镜里青春渐逝的孤寂凄惨。“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石头城中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这里词人化用这两句诗来说明淮河上明月依旧,但六朝的繁华却早已消逝,可见伤感无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 ,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
26、破歌中,“ , 。”两句以孩子梦中蹬破被里的描写来表现当时诗人一家生活条件的艰苦。【答案】(1)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砅崖转石万壑雷(3)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解析】试题分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贻”、“喧豗”、“砅崖”、“万壑”。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
27、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竹叶舟川端康成秋子把水桶放在蜀葵旁,从梅树下的一颗矮竹上摘了几片叶子,然后把叶子放在水桶里。“船,你喜欢吗?”小男孩出神地盯着水桶看。他抬起头看看秋子,咧着嘴微笑着。“秋子给你做了好多好玩的船,”小男孩的妈妈说,“因为你是好孩子。如果你听话,秋子就和你一起玩。”秋子之所以要跑到屋外的小院子里来,是因为察觉到小男孩的妈妈想同她的爸爸单独聊聊。这个孩子很淘气。秋子就把他领了出来。他是她未婚夫最小的一个弟弟。他搅着叶子,“它们在打仗呢!”他高兴得
28、跟什么似的。她把洗净的和服拧干,晾了起来。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她的未婚夫还没有回来。“打!”小男孩一边使劲地搅着水。一边喊,“狠狠地打!”“你把衣服全搞湿了。”“要不然它们不动呀!”确实,他把手一拿出来,竹叶就静止不动了。“把竹叶放到河里去,那样就不会停了。”小男孩把桶里的竹叶捞了起来,秋子把水浇到蜀葵上,然后把水桶拿回厨房。她站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把竹叶一片一片地扔进河里。小男孩乐得直拍手。“我的打赢了!你看,你看!”他沿着河边,跟在竹叶后面跑,秋子把最后的几片扔到河里,跟在小男孩的后面跑。她跑得很费力,因为她的左脚有毛病。她孩提时,得过小儿麻痹症,左脚跟着不了地。这左脚狭小,柔软,脚面弯
29、得拱了起来,她既不能跳绳,也不能走稍远一点的路。她放弃了婚嫁的希望,但不久却订婚了。毅力可以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卖力地锻炼,希望能使左脚跟着地走路。脚跟很快地起了泡。但她坚持着。不久,便失败了。尽管放弃了锻炼,但打泡后的伤疤仍留在她的左脚跟上。就像烂冻疮似的。这男孩是她未婚夫的弟弟,所以这是她第一次用脚跟走那么多的路。面前是一条小溪,上面浮动着杂草。两三片竹叶被勾住了。小男孩就在她面前约一步的地方看着竹叶。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她走过来,更没有留神她走路的姿势。小男孩颈子上的深凹处使她想起了她的未婚夫。她很想把孩子抱在怀里。小男孩的妈妈走了出来,对她说了声“再见”,便挽着孩子走了。“再
30、见!”小男孩平静地说。不是她未婚夫死了,就是婚约被取消了。大概是战争时的阴郁气氛才使他想同一个跛得厉害的姑娘订婚的。她没有进屋去,而是走到隔壁看人家造房子。这房子大概是郡里最大的一间,大家都站在那里看。战时,建筑中断,野草丛生;现在一下子都改观了,门口还有两棵苍劲的松树。在秋子看来,这是一种坚固结实的房屋,但是,却有许多窗户,走廊好像全部包在玻璃里。大家猜测着搬进去住的会是什么样的人,但谁也无法确切地知道。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秋子家屋外的小院子里,长着蜀葵、梅树和一棵矮竹,有可供晾晒衣服的绳子或杆子之类的东西,还有可供汲水的井。B“如果你听话,秋子就
31、和你一起玩。”小男孩的妈妈说这句话,不仅是鼓励小男孩听话,还暗含让秋子就在院子里陪小男孩玩的意思。C小男孩喜欢竹叶互打,体现了他好战的心性,这一点使得秋子想起了她的未婚夫,因为秋子的未婚夫是一位参战的士兵。D这篇小说在情节上较为平淡,几乎没有起伏变化,不仅没有一般小说的开端、发展,甚至没有一般小说的情节上的高潮。E小说在表达上,虽然用语简淡洁静,较为客观冷静,但细细品味,仍能读出其中蕴含着的一股深沉浓烈的情感。(2)题目中提到“竹叶”,文中也分别提到“竹叶”在水桶中和河流中,“竹叶”的这几次出现有哪些作用?请分别简要分析。(6分)答: (3)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 (
32、4)这篇小说在结尾处没有明确地写出结果。秋子的婚事,到底是未婚夫死了还是婚约被取消了,没有给读者一个明确的交代;连同那个房子,搬进去的是什么样的人,也都无法确切地知道。对于这样的安排,有人认为这是匠心独运的妙法,也有人认为这是小说的局限或弊端。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8分)答: 【答案】BE 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作者以“竹叶”作为题目的一部分,有象征人物命运、暗示作品主题的作用。小说开头部分,竹叶出现在水桶中,起开展情节的作用。秋子把竹叶放在水桶中,给小男孩当船玩,目的是把小男孩留在院子里,好让他妈妈谈事情。小说中间部分,竹叶出现
33、在河流中,起发展情节、转换情节的作用,也暗示了人物命运陡转直下的变化。秋子是一位备受命运打击、苦难深重的改变着痛苦着的普通女子。命运多舛。小时得小儿麻痹症,左脚不能正常走路;战争结束了,婚事被取消了。抱有希望。订婚后,非常卖力地锻炼走路,以至于脚跟都起了泡。坚毅隐忍。长大后,放弃婚嫁的希望;为了未婚夫的弟弟,忍痛走了极远的路;婚事被取消后,没有哭闹,只是无奈地看着别人家的房子。(总说2分,分说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示例1)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地写出结果,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表现。虽然没有明确交代未婚夫是死是活,也没有交代婚约的取消与否,但秋子的婚事是肯定结束了的。这个悲剧性的结局是肯定的、明确
34、的。作者正是通过这个没有明确结果的方式,表达秋子的无法排遣的郁闷和忧苦,表明秋子的悲愁无法了结,只能承受着。(示例2)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地写出结果,这是作者思想局限的体现。作者借秋子的命运,表达的其实是他自己的悲观消沉的情绪。不管是未婚夫战死了,还是秋子被退婚了,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秋子的婚事结束了,悲苦的结局是同定的。当秋子与小男孩及其妈妈分别后,她内心的悲伤无法排遣。只好看邻居的房子;看房子也没有结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对命运的无限深沉的绝望,从而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悲观色彩。(观点2分,结合文本4分,条理清晰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对小说内容、行文特
35、点的理解与分析。A“汲水的井”是没有的,其他的应该都有,按情理,秋子家用的水,可能源自院子外的那条河。C使秋子想起未婚夫的原因是错误的。原文为“小男孩颈子上的深凹处使她想起了她的未婚夫”,不是此项表述的小男孩“好战的心性”。D该项说此篇小说的情节几乎没有变化甚至没有高潮,是错误的。此篇小说的情节是较平淡的,但却极为完整,只不过或隐或显而已。秋子想抱小男孩的时候就是高潮部分。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题目中提到“竹叶”,文中也分别提到“竹叶”在水桶中和河流中,“竹叶”的这几次出现有哪些作用?
36、答题时,要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等三个方面来作答。因此可得出答案:作者以“竹叶”作为题目的一部分,有象征人物命运、暗示作品主题的作用。小说开头部分,竹叶出现在水桶中,起开展情节的作用。秋子把竹叶放在水桶中,给小男孩当船玩,目的是把小男孩留在院子里,好让他妈妈谈事情。小说中间部分,竹叶出现在河流中,起发展情节、转换情节的作用,也暗示了人物命运陡转直下的变化。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从语言、行为举止等方面概括小说人物形象。解答本题,应先抓住有关人物的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内容,然后根据具体的情节,如“毅力可以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她比任何
37、时候都更卖力地锻炼,希望能使左脚跟着地走路”“这男孩是她未婚夫的弟弟,所以这是她第一次用脚跟走那么多的路”“她没有进屋去,而是走到隔壁看人家造房子”等,可以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结合主题、内容、情节和结构来探究小说的深层意蕴。此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的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根据题意,首先应明确观点。赞同前一观点,应主要从结构、主人公秋子的角度来探究。赞同后一观点,应主要从作者的角度探究。探究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
38、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忆高华年语言学界宗师一生钟情学问年轻有为。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对高华年在20多岁时便已取得相当的学术成就的最好注解,而走上语言学研究这条路,是他一辈子的选择。从未改变过。和民国时期很多学术大师一样,高华年在进入大学之前,走的也是“新派小学+教会中学”之路。而这种模式也决定了他在国学和英文方面,都有着相当不俗的造诣。高华年之子高植生回忆说:“我的七叔曾经告诉我,父亲在中学时就很严谨,他的笔记本,每一个本子里都是很小的字,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是写得满满的。”现在可以确定的是,高华年年轻时并没有想过从事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最早的时候他应该是想成为一名教师。所以中学毕业后。
39、他就去报考了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而根据高植生的说法。他的父亲是在北师大期间,受到黎锦熙教授的影响,才开始立志“研究学问”。虽然在这期间,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北师大被迫迁到西安,但这并没有影响到高华年的志向。毕业后,他报考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研究生,辗转了很久才从西安到达昆明。而在此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已经在昆明组式西南联合大学。在文科研究所里,高华年得到了罗常培、李方桂两位中国语言学界泰斗的指导。两位大师震惊于他那过人的听力,开始“因材施教”,帮助他向语言举方面发展。这期间,由于昆明四周少数民族众多,高华年就开始对云南的黑彝等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深入调查并写出报告。也正因为这些成就,1
40、943年1月,罗常培写信给冯文潜教授,推荐年仅20多岁的高华年在毕业前就开始到南开大学的边疆人文研究室工作。1944年,高翠年的昆明核桃箐村土语研究一文获当时的教育部嘉奖,同时获奖的还有闻一多、陈寅恪、冯友兰等这些当时已成名的学术大师。刚毕业的高华年能得到此奖,足可以证明他这篇文章的学术水平之高。由于“天赋异禀”,凡是人类发出的声音高华年都能听出其不同,在听音、发音、辨音方面他是当代第一人,即使到了垂暮之年,功夫犹在。即将出版的高华年文集收集了很多他年轻时候写的文章。经历了60多年的风雨洗刷之后。有些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只能影印出来。高华年的夫人植符兰说,很多高华年亲手写的声韵、语言研究和少数
41、民族语言调查的材料。“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写不出来”。还有一个事实也能说明高先生的独一无二。他在中大中文系前后开了七门课,但因为他不在了,有些课比如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汉藏系语言概要,中文系已经开不了了。并不是没人想学,而是很少有人在听音、辨音等方面能有高先生这样的造诣。当然,除了这种天分之外,高华年的勤奋也令人吃惊:穷尽一生收集到的海量的调查材料,包括很多卡片、笔记本,单是收集在高华年文集中的,数量就已经非常庞大。高华年师从罗常培和李方桂,加上西南联大所在地昆明四周的少数民族众多,为高华年成为大师创造了外在条件;而他拥有的那双无比灵敏的、能够分辨出人类最细微语音差异的耳朵,则为他成为语言学大师提
42、供了天然的内因。从民国时期一路走来的学者大师们,大都有一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高华年作为其中之一,自也有其可敬之处。作为书生,高华年从来都不乏那倔强的嶙峋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高华年随南开大学搬回天津。途中在重庆候机北上时,他于7月17日得知闻一多教授在昆明被刺的消息,极为愤怒,并和西南联大滞留重庆的33位教授,包括金岳霖、姚从吾、马大猷等一起致电南京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要求主管当局务必缉凶归案,严究主使。“一代通才,竟遭毒手!正义何在? 纪纲何存?同人等不胜悲愤惊愕!”教授们的痛斥让社会舆论更加沸腾了,也使蒋介石陷入了整日的“忧闷”,最后被迫下令让刚上任全国警察署署长的唐纵前往昆
43、明办案,并声称该案为“政府莫大之耻辱”。作为书生,高华年同样有那指点江山、挥斥方道的热血时刻。在联大的岁月里,高华年和所在班级的同学经常到罗常培先生家做客。虽然时已至深夜,但胸怀天下的年轻人在讨论问题时还是会遏制不住憋得火热的喉咙,争论声大作。恰好当时陈寅恪先生住在楼上,于是有时候就会听到陈先生用拐杖敲地板的“笃笃笃”的声音。这时罗先生就会说,“陈先生要休息了,你们快回去吧”,众人这才作罢散去。作为学者,高华年的政治判断同样准确。随着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溃败已无法挽回,1949年天津的国民党政府决定撤离,同时准备好了飞机让大学里副教授以上的教师离开,但高华年最后选择了留下。经过几十年的风雨磨砺
44、之后,当被问及当年为何不强随国民党去台湾时,他也只是云淡风轻地说一句“当时就是不想去”。此后,高华年在1950年南下广州,先在岭南大学任教。在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合并后,他就一直在中山大学语言系任教授,这也是中国的第一个语言系。在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大部分语言系的师生被合并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高华年本也想去北京大学,毕竟他是北大的校友,同时他的导师罗常培以及很多朋友也都在北京。但那时他正陷入热恋,同时考虑到在广东更适合做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便选择留在了中大,并一真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至退休。几十年来,他为中国的语言学界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包括著名音韵学家唐作藩、著名方言学家詹伯慧等。作为学者,
45、高华年的低调谦逊也是很著名的。弟子们总结高先生长寿的秘诀是: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他的弟子、韩山师范学院院长林伦伦说:“先生低调内敛,除了上课做学问,几乎没有什么应酬活动。他不争名利,60岁退休年纪刚过不久就辞去广东语言学会会长等职务,让位给年轻人。” (节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相关链接高华年(19162011),福建省南平市人。他曾是岭南语言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山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奠基人。一生潜心研究语言学,尤其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生前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最高寿的老教授,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曾长期担任广东语言学会会长。他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为了让大
46、家更好地了解、学习他生前的著述,他的夫人植符兰副教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把他失散于全国各单位的论文收集在一起,编成高华年文集。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每天除了与报纸和书为伴之外,高华年对其他的一切无甚关心,家里的事情也从来不管,甚至连自己一个月有多少钱的工资都说不出。高华年唯一关心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文章写好、修改好,将来结集出版后留给后世的人。因为已经90多岁的他将名利看得淡如水。严谨的作风是高华年功成名就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华年坚持认为,虽然会说普通话,但如果没有经过中文系基础课的训练,便不能当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所以高华年让那些年轻老师去中文系补课,直到考试及格了才能回来进行对外汉语教
47、学。最后,当初只有6个学生的汉语培训中心,现在已经发展成为1000多人规模的国际汉语学院。毋庸置疑,高华年是中大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第一人。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南方日报)(1)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与表述,最为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一代宗师,才绝惊艳。高华年自小就走上了语言学研究这条路,这是他一辈子的选择。他对此坚持不懈,从未改变过。B高华年的成功万万离不开罗常培、李方桂两位中国语言学界泰斗对他的指导。因为两位大师震惊于他那过人的听力,所以开始“因材施教”,帮助他向语言学方面发展。C他是北大的校友,同时他的导师罗常培以及很多朋友也都在北京,这使得高华年也想去北京大学。但那时他正陷入热恋,同时考虑到
48、在广东更适合做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便选择留在了中大,并一直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至退休。D本文文字质朴平实,着重语言描写(兼有动作刻画),攫取高华年生活的几个片段,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语言大师的形象。E“每天除了与报纸和书为伴之外,高华年对其他的一切无甚关心,家里的事情也从来不管,甚至连自己一个月有多少钱的 工资都说不出”体现了高华年对家庭的淡漠。(2)为什么高华年被人们誉为“语言学界宗师”?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6分)答: (3)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高华年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答: (4)通读文章后,阐述高华年功成名就的原因。(8分)答: 【答案】BC 答B给3分,答C给
49、2分,答ADE不给分。坚持所选,矢志不渝。走上语言学研究这条路,是他一辈子的选择,从未改变过。年轻有为,学术水平高。1944年,刚毕业的高华年能得到教育部嘉奖;高华年曾是岭南语言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山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奠基人。一生潜心研究语言学,尤其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很多高华年亲手写的声韵、语言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材料,“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写不出来”。认真勤奋的求知态度,谦逊的作风,钟情学问。在联大的岁月里,高华年和所在班级的同学经常到罗常培先生家做客。每天除了与报纸和书为伴之外,高华年对其他的一切无甚关心。(每点2分,考生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天赋异禀,独一无二,作风严谨
50、。倔强的嶙峋骨,有那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热血时刻。强烈的爱国心。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溃败已无法挽回时,高华年最后选择了留下。低调谦逊,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高华年得到了罗常培、李方桂两位中国语言学界泰斗的指导。两位大师震惊于他那过人的听力,开始“因材施教”,帮助他向语言学方面发展。严谨的作风是高华年功成名就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华年有一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胸怀天下,立志为国。高华年师从罗常培和李方桂,加上西南联大所在地昆明四周的少数民族众多,为高华年成为大师创造了外在条件;而他拥有的那双无比灵敏的、能够分辨出人类最细微语音差异的耳朵,则为他成为语言学大师提供了天
51、然的内因。高华年在进人大学之前,走的也是“新派小学+教会中学”之路。而这种模式也决定了他在国学和英文方面,都有着相当不俗的造诣。(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给满分)【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文章分析要注意准确性。A“高华年自小就走上了语言学研究这条路”表述错误,原文第段第一句说“现在可以确定的是,高华年年轻时并没有想过从事语言学方面的研究”。D“着重语言描写(兼有动作刻画)”表述错误,没有“着重”,更没有“兼有”。E“体现了高华年对家庭的淡漠”无中生有。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
52、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全文,回答此题,可从传主对事业的追求、对工作的态度、取得的成就及研究对象的特点等角度考虑。因此可得出答案:坚持所选,矢志不渝。走上语言学研究这条路,是他一辈子的选择,从未改变过。年轻有为,学术水平高。1944年,刚毕业的高华年能得到教育部嘉奖;高华年曾是岭南语言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山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奠基人。一生潜心研究语言学,尤其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很多高华年亲手写的声韵、语言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材料,“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写不出来”。认真勤奋的求知态度,谦逊的作风,钟情学问。在联
53、大的岁月里,高华年和所在班级的同学经常到罗常培先生家做客。每天除了与报纸和书为伴之外,高华年对其他的一切无甚关心。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传主的形象特点是多方面的,可从天性、工作作风、做人态度、政治态度等角度考虑。结合对传主事迹的了解可得出答案:天赋异禀,独一无二,作风严谨。倔强的嶙峋骨,有那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热血时刻。强烈的爱国心。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溃败已无法挽回时,高华年最后选择了留下。低调谦逊,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54、、提出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传主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条件。也有他人的指导帮助;有自身的工作作风,也有特定的人生经历:有早年特殊教育的影响,更有自身精神境界的高远。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在电子商务方面,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没有 ,而是瞄准了新的领域。(2)有分析家指出,西班牙队坚持旧的战术是 ,他们没有取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3)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对行情的理解也要变化,不能 ,用旧的思维模式来
55、指导自己的操作。A故步自封 抱残守缺 墨守成规 B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C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D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抱残守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上进;“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墨守成规”偏重在按既定规矩办事。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56、)。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阅。B由于购房者大多是以炒房投机者为主,当房价抵不上按揭贷款的本息,这些投机分子就会选择“弃房断供”,把风险转移给开发商和银行。C从1996年错判冤杀到2014年沉冤昭雪,从最初重重阻碍到最终拨云见日,呼格案见证了司法机关冲破各种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D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全长595公里、总投资160亿元的银西高速铁路将在今 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建成后,银川至西安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
57、4小时缩短至3小时。【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病句题是高考中必考的一道试题,往往体现出一定的难度。考生平时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和区分几大病句类型的特点。常考的几种类型有:句式杂糅、搭配不当、表意不明、逻辑不当等A偷换主语,根据句意应是“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平凡的世界却被人们广泛传阅”。B结构混乱,“大多是以为主”句式杂糅,应改为“大多是”或“以为主”。C成分残缺,“呼格案见证了司法机关的转变”。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 。 , 。 , 。 。 祭月之举扩展至民间,民众亦有广泛
58、的拜月习俗。且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现在北京的月坛即为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月亮崇拜古已有之远古先民看见月出月落、月缺月圆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内心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表阴阳的“两极”A B C D【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先介绍“月”的含义,承接说“月亮崇拜”,自然引出祭月仪式与习俗,之后说帝王祭月,承接原文末句“民间祭月”。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59、E。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得抄袭材料。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也许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面子”。在一项最新调查中,有8333的被调查者认为 。 ?除去具体的生理意义,它仅仅是一种荣辱观念的具体反映,还暗含了某种社会行为潜规则。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面对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生存,人情法则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也并不相同。 ,根本不以求回报作为“做人情”的第一目的。然而绝大多数的情形之下,一个人面对同学、单位同事、社会朋友等诸多层面的社会关系,这时其“做人情”的出发点就不会像
60、对亲属那样单纯。【答案】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交往中很重要(或“面子在中国人的交际中不可或缺”) “面子”到底是什么(或“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 对于自己的直系亲属的帮助往往比较真诚单纯(主要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处内容根据上句中的“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的信息,不难填出。处内容根据后面的“?”和文字内容,亦不难填出关于“面子”的追问。 处内容与后面尾句“做人情的出发点就不会像对亲属那样单纯”形成对比,据此即可填出。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
61、为表达运用E。17根据下面的表格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问题。(5分)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情况调查表排放形式排放量(万吨)排放率()煤炭燃烧2179866炼钢168567炼油6827机动车9984合计251531000 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2分) 答: (2)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3分) 答: 【答案】(1)煤炭燃烧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结合形成的固体污染物。(2
62、)改善能源结构,控制由煤炭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加大环保管理力度,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根据图表和注解可知,二氧化硫是导致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物质,而煤炭燃烧在二氧化硫的排放中,比重最大,由此可以总结出雾霾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知道原因,相应的解决策略也就有了。做此类题的技巧是: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些问题,这可能正是图表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间的相互联系,从
63、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归纳概括。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顺治七年冬,书生周容前往镇海县城,小书童背着一大摞捆扎好的书跟随其后。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周容问一摆渡人:“待我们赶到县城,城门还开着吗?”摆渡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一番,回答说:“若是慢慢走,城门还会开着;若是惶急赶路,城门怕就关上了。”周容觉得摆渡人是在戏弄人,便带小书童快速前行。城门在望了,急着赶路的小书童却摔了一跤,捆扎书的绳子摔断了,书散落一地。等他们把书整理捆好
64、,城门已关了。直到这时,周容才明白了摆渡人那番话的意思。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欲速则不达孔子在与弟子子夏讨论为官之道时说“无欲速”“欲速则不达”。对于遭遇为政苦闷的子夏,孔子说:做事情不能一味地图快,如果只追求快速,往往达不到目的。“欲速则不达”凝聚了孔子生存的智慧。想想那位在春暖花开时揠苗助长的宋人吧,他“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结果费了很大的力气,而“苗则枯矣”。且不说留下的千古笑柄,单只想这位“聪明”的宋国人的做法,岂不正证明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吗?怕耽误时间,怕城门关闭的周容,催促背着一摞书的小书童快走
65、,但没有想到的是,为了追求“速”,小书童摔倒了,背的书散落一地,最终耽误了入城。“欲速则不达”是做事的原则。德国的一个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在供多人进出的门口放了一个障碍物,按一般的思维,这样做一定会耽误人们的进出,会降低人员的通过率。但试验的结果却是:“一个合适的障碍物可以令人的通过率增加30到40个百分点。”障碍物的作用是让人有意识地慢行,但这种“慢”却提高了人们的通过率。教室门口,如果大家都竞相进出,恐怕谁也没有办法进出;高速路口,如果所有的车辆都争先恐后地驶入高速路,恐怕入口处就会乱成一锅粥,谁也不能驶入快车道。试想:如果一只十七年的蝉想先于自己的众多兄弟姐妹在树枝上高歌,在十五年
66、哪怕是十六年时就破土而出,那迎接它的恐怕是死亡而不是清风明月。蝉之所以能在地下默默坚守十七年,就是因为它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新中国建立后的“大跃进”,堪称“欲速则不达”的典型。超英赶美,实现共产主义,到处放卫星,全民炼钢铁,办人民公社,吃大食堂。结果,新生代共和国元气大伤。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给学生的毕业赠言是:做事不可太匆忙,匆忙最容易出错。急于求成往往会导致失败的结局。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只有这样,才能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人不仅都想成功,更想快速成功。所以人们步履匆匆只顾着拼命赶路,却忘记了怎么样停下或放缓自己的脚步,整理一下自己的行囊,更好地前进。“速”要有“度”才能称其为“速度”,“速”没有“度”就会变得盲目。“欲速则不达”,要牢记。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