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规范专项练(五)专项一高考命题角度练角度一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12014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7周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文中的“伟大创举”是指()。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容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答案D22012年4月26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说:“多年来,虽然世界发生了巨大变
2、化,中国和中国人民始终铭记中东欧国家曾经给予的宝贵帮助和支持。”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里的“宝贵帮助和支持”是指()。A三四十年代支援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B新中国成立初期支持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C70年代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90年代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新中国成立第一年,有苏联和东欧等17个国家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积极地支援我国的建设事业,东欧国家的承认和帮助使新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被孤立的局面。答案B3“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文中的“他”
3、在大会上阐述的基本方针是()。A求同存异B互不侵犯C平等互利D和平共处解析“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表明这是一次东方国家召开的会议;“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既表明会议有中国代表参加,又表明“他”代表中国提出的方针对会议成功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可见这次会议指万隆会议。答案A角度二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角度命题4.2012年7月1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开幕,胡锦涛主席宣布“中国未来三年将对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将为非洲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1.8万个,并派遣1 500名医疗人员”。下列不能体现中非友好合作的是()。A万隆
4、会议B中国重返联合国C中非合作论坛D共同参加不结盟运动解析中国在外交政策上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于1992年9月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但不是参加不结盟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D5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腹背受敌的不安全战略环境,毛泽东着手调整我国的外交战略。其关键措施是()。A推行新型区域合作B提出“不结盟”政策C缓和中美关系D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有三大突破: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其中的关键是中美关系开始改善。答案C角度三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6下表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
5、情况(单位:人)职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共产党1329126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0327029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依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即可。根据共产党员所占的人数比重可知正确,同时排除。根据“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所占的比重,可判断、正确。故选C。答案C7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会议总代表662人党派代表165人人民解放军代表71人团体代表235人区域代
6、表116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A.会议的召开标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B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届政协代表的组成十分广泛,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及国外华侨。从代表的广泛性来看,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它实际上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据此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答案D8“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
7、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B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D得到进一步普及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阐释历史问题能力。解答抓住材料中省略号后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作用和影响,可得出答案为B项。答案B专项二失分防范练防范点一不能完整掌握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演变9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
8、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的演变。可采用排除法。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尚未召开全国人大,政协被赋予代表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年随着全国人大的召开,政协代表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但是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存在,其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故选D。答案D防范点二对材料信息解读不准确10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亲子之旅大手牵小手,宝岛走一走;农庄之旅寻找宝岛风情;花博之旅“花”现
9、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ABCD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的态度,故表述不正确。其它三项都符合题意。答案C防范点三不能全面把握新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11某网站在“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网页上,有“西欧北美日本专题”、“苏联东欧专题”、“亚非专题”等栏目。其中“亚非专题(新中国建立50年代末)”栏目下有“中印建交”、“抗美援朝”、“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标题。该栏目下标题还可能有()。A万隆会议B亚太经合组织C中日建交D上海合
10、作组织解析可以根据时间“新中国建立50年代末”选择备选项。万隆会议是1955年;亚太经合组织是1989年;中日建交1972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因此选择A项。答案A防范点四不能准确区分新中国重大外交成就的意义12有学者评价中国某一外交成就对中国的意义:“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该外交成就是()。A1949年中苏建交B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1979年中美建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故选C。答案C专项三大题定分限字练13政治民主是历史
11、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其中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
12、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摘编自钱乘旦英国史材料三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
13、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4分,限20字)(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变化历程的特点。(12分,限100字)(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10分,限100字)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政权在全体公民”“平等”“自己决定”等信息归纳。第(2)问,变化的阶段根据材料内容归纳;特点可以从民众的斗争、议会改革等方面回答。第(3)问,从材料中“选举方式”的变化,差额选举,城乡代表比例变化等知识回答“变化”。这一变化更能体现人民意
14、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地参政。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民主进程曾经遭受曲折,但在“文革”后继续向前发展。答案(1)地位:社会主体,政治核心,权利平等,当家作主。(2)阶段:1832年增加选民人数;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特点:过程曲折漫长;民众积极斗争;范围逐渐扩大;伴随议会改革。(3)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作用:更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地参政。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仍在向前推进。14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
15、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材料三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
16、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材料四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周恩来外交文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8分,限60字)(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6分,限60字)(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6分,限100字)(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
17、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限20字)(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限30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分析即可。第(2)问,近代甲午战争日本侵略朝鲜,还要进一步侵略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主要从中国和朝鲜方面分析;第(3)问,抓住亚非会议,周恩来阐述的外交政策,积极影响从对亚非会议以及以后的深远影响分析;第(4)问,从材料概括先是人民往来,用人民往来影响政府,中日关系的改善是受中美关系的影响。第(5)问,纵观新中国的外交从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到与美国日本等国改善关系,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从中归纳。答案(1)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美国扶蒋反共;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2)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出兵朝鲜,继而侵略中国。原因: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中朝两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推动亚非会议顺利进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开创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4)“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中美关系改善。(5)由重视意识形态转变为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