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3796 上传时间:2025-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强化练习)初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初中,多做题,多练习,为中考奋战,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41分) 1、请给加点的字注音。(10分) 又何间焉( ) 望其旗靡( ) 形貌昳丽( ) 期年( ) 荷担者( ) 无穷匮( ) 窈窕淑女( )( ) 寤寐( )( ) 2、你能说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吗?(4分)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D、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4分) 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通 的意思。 B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的意思。 C、甚矣,汝之不惠 通 的意思。 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的意思。 4、下列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3分) A、何以战?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一战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何苦而不平 D、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认为我自私。

3、C、以君之 力,增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凭你的气力,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7、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句子。(共10分) (1)、 ,未能远谋。 (2)、衣食 所安, ,必以分人。 (3)、 ,受上赏。 (4)、令初下,群臣进谏, 。 (5)、蒹葭苍苍, 。 (6)、蒹葭萋萋, 。 (7)、蒹葭采采, 。 (8)、 ,故克之。 (9)、 , ,受下赏。 8.毕业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有的在依依话别,难舍难分;有的在憧憬未来,畅谈人生。这时,请你从中国古诗词中任选两句表现离情别意和思想抱负的

4、诗(含词曲)句,作为临别赠言献给他们。(4分) 示例:(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离情别意)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思想抱负) 临别赠言:第(1)句 , (离情别意) 第(2)句 , (思想抱负) 二、阅读欣赏(59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8-18题(30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A、公问其故( ) 故克之( ) B、望其旗靡( ) 公问其故( ) 10、“惧有伏焉”中的“焉”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兼词,“于此”之意 。下面各句中的“焉”字用法,意思与此相同的一句是( )(3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又何间焉 11、在下面括号内填上省略的字。(2分) 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12、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之”字所指代的对象。(4分) A、公与之乘 指代: B、登轼而望之 指代: C、故克之 指代: D、故逐之 指代: 13、“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6、原因是 ( ) (2分) A、齐国是大国,兵力雄厚。 B、按照“穷寇勿追”的军事原则。 C、等待追击的有利时机。 D、鲁国军队的勇气已经衰竭。 14、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分) A、说明追击齐师的时机 B、记叙长勺之战概况 C、描写齐师败绩的情况 D、记叙曹刿的军事才能 15、第一段通过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他( )(2分) A、忠于国君的思想。 B、深谋远虑并协助国君指挥作战。 C、冲锋陷阵的勇敢精神。 D、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16、第二段表达的主要内容是()(2分)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论述作战主要靠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 17

7、、根据文段内容填空(3分) A、文中叙述鲁庄公急躁进军的句子是: B、叙述曹刿实地观察从而发现追击时机的句子是: C、表现曹刿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克敌制胜的句子是: 18、选文略写战争的过程,而详写曹刿和鲁庄公的谈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19、从写作方法上分析,对鲁庄公的描写(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 (二)阅读关雎,回答19-22题(15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 )。 窈窕淑女,()。

8、20、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A、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 C、寤寐求之: D、左右芼之: 21、选择下列诗句放到文中处,保持诗文的完整,正确的顺序是 (4分) A、钟鼓乐之B、左右采之C、左右芼 之D、琴瑟友之 22、请从诗中找出三个成语(3分) A、 B、 C、 2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关雎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描写青年热恋采集荇菜女子的诗。 B、“兴”是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C、本诗结构严谨,起伏相间,四字句贯穿全篇,节奏欢快,形式整齐,感情奔放。 D、诗句多用“参差”、“辗转”、“窈窕”等双声叠韵词,更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 24、翻译下列句子。(2分) 求之

9、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 辗转反侧。 (三)阅读赵威后问齐使,回答24-27题 (14分)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 :发:启封。恙:灾害,忧患。说:通“悦”,高兴。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4分)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 3、苟无岁( ) (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4分) 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 _思

10、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 _ (3分)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 _,意义是_ ,形 容_ _。(3分) 答案: 1、jin m y j h ku yotio wmi 2、A、鄙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B、偏爱C、通 D、上水、逆流 3、A、“徧”通“遍”;遍及,普遍 B、“反”通“返”;往返 C、“惠”通“慧” ;聪明 D、“厝”通“措;放置 4、D 5、D 6、B 7、A、肉食者鄙B、弗敢专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门庭若市 E、白露为霜 F、白露未晞 G、白露未已 H、彼竭我盈 I、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答案:8.示例:离情别意:孤帆

11、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思想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A、缘故 所以 B、他们的 指代“克”,即“取胜的” 10、C 11、鼓,气;鼓,气 12、A、指代曹刿 B、指代齐师 C、指代齐师 D、指代齐师 13、C 14、B 15、D 16、A 17、A、公将鼓之。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18、突出文章的主旨:表现“非肉食者”曹刿的“远谋”,即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 19、衬托曹刿的“远谋”。20、A、配偶。B、长短、高低、大小不齐。C、寤,醒时。寐,睡时。这里指日日夜

12、夜。D、挑选。21、BDCA 22、A、梦寐以求 B、求之不得 C、辗转反侧 23、A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 百姓怎么样 国君怎么样 ?”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年成,收成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 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这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